當你衝著孩子發脾氣以後,孩子為什麼反而更喜歡黏著你呢?

2020-10-23 冰糖媽媽育兒記

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衝著孩子發脾氣以後,孩子雖然哭鬧,可是卻反而緊緊地抱著你。

這件事讓我感觸特別深,前陣子孩子發燒住院了,打吊瓶的期間,他頻繁地把手上的滯留針拔掉。因為住院期間每天都得輸液,拔掉以後就得重新打。小孩子血管細不好打,每次打的時候都要好幾個人按著他。然後哭得撕心裂肺,作為一個母親看著這樣折騰心都快碎了。可是他偏偏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一不留神就拔掉了。住個院被扎了八九針,自己心力交瘁。

終於有一次忍不住大聲吼了他,我也知道孩子還小,才十個月,我們說的話他可能還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可是當時就是快崩潰了,一時沒忍住。我以為吼完他以後,他應該會哭,然後看到我會害怕,覺得我是個壞媽媽。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看到我兇他之後,寶寶的奶奶趕緊來抱走,想要安慰他。他竟然不要別人抱,越是兇他反而越是緊緊地抓著我,然後安靜地趴在我肩膀上,仿佛怕我離開他一樣。

看到他的這種舉動,自己當時真的滿心愧疚,怎麼能對一個還不到十個月的孩子發火呢?而且他當時還在生著病!自己的情緒雖然宣洩出來了,一時解氣了,殊不知卻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怎樣的傷害。

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兇孩子或者怒吼式的教育方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僅孩子會受到驚嚇,還容易給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路人,我們應該冷靜思考問題的所在,找出關鍵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耐心加以引導。

被兇以後孩子為什麼反而求抱抱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知道媽媽生氣了。孩子雖然小,不過已經可以大致從大人的語氣和表情讀懂媽媽要表達的意思了。他知道自己惹媽媽生氣了,所以默默地抱著媽媽安慰媽媽。

2、母親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媽媽是陪伴孩子最多的那個人,從懷胎十月到出生,成長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跟媽媽在一起。所以母親和孩子之間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聯繫。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心裡也明白,媽媽是他最親近的人,所以他會無條件地愛媽媽依賴媽媽。即使剛剛被打被罵,下一秒也還是會義無反顧地投入媽媽的懷抱。

3、沒有安全感,怕被拋棄。小孩子一般都是比較缺乏安全感的,需要父母用心呵護。被最親近的人大吼大叫以後,容易受到驚嚇,怕媽媽不要他,所以會哭泣,會求抱抱,越是推開他抱得越緊。如果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吼叫,那麼這個孩子的性格有可能會比別的孩子更加敏感。所以父母即使再生氣,也要控制自己少做這樣的舉動。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記錄生活,分享育兒點滴。

育兒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我是一名90後寶媽,提倡科學育兒。

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 點讚 +關注 我哦。

相關焦點

  • 孩子衝你發脾氣,這也許是好事
    孩子對大人發脾氣,大多數家長對這一行為是很不悅的,曾經就有家長來找我,問我要怎麼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在聽完實際的情況以後,我有的時候會對家長說這樣一句話「孩子衝你發脾氣,這也許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面對你,或者面對其他人的時候,連話都不敢說了,這樣會比發脾氣好嗎?
  • 喜歡你,所以才想黏著你
    在喜歡的人面前,自己永遠像個孩子,可以撒嬌的衝著ta賣萌,也可以纏著ta帶你出去玩。就是那麼喜歡對方,所以才想一直黏著ta。人們都說,愛情也是有距離的,人與人之間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使得感情維持平衡。
  • 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
    她是從農村出來的,來到城裡生活吃了很多沒文化的苦,心裡就盼著孩子能有出息,為自己爭光,以後過得也更舒坦。所以她對大女兒非常嚴厲,從小就不允許看電視,周末的時候女兒不是在上興趣班,就是在家練字。一開始,女兒會吵會鬧。只是她也是第一次當母親,總覺得女兒非常任性,不聽話不懂事,經常打罵。有好多次,鄰居都看不下去了,出來勸她停手,可她絲毫不覺得不妥。
  • 這兩則故事告訴你:衝你發脾氣的孩子,需要你的呵護
    ——剛考上南大的女兒衝媽媽歇斯底裡;「我要考上好的高中,上好的大學,我要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像你和爸爸一樣,這些我都知道!我承認我自己不好,但是為什麼你們就是不相信我呢?」——女兒發自肺腑的質問,令爸爸無言以對;「我為什麼要上課睡覺?因為我累!
  •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黏著媽媽?看完這些原因,你還忍心在掙脫嗎
    導語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比較黏著媽媽。無論是媽媽去煮飯還是上衛生間,孩子都會吵鬧不願意鬆手。有時候媽媽實在是脫不開身照顧孩子,孩子卻不願意讓其他人看著,這實在讓很多寶媽有點頭疼。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寶媽都會試著"掙脫"孩子,但是這讓孩子變得越發黏人。那到底孩子這麼黏著媽媽的原因是什麼呢?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奶奶喊她去洗澡都不願意去,硬拽過去還生氣的把洗澡水潑到了客廳,婆婆很生氣朝華姐發火說:「都是媽媽慣的,媽媽沒在家,孩子更聽話,媽媽一回來鬧得不得了。」華姐聽了婆婆的話,心裡酸酸的。難道我的家我回來還錯了嗎?難道孩子太黏人,我就不要了嗎?為什麼有媽媽在家,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 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所有父母都該好好看看
    她是從農村出來的,來到城裡生活吃了很多沒文化的苦,心裡就盼著孩子能有出息,為自己爭光,以後過得也更舒坦。所以她對大女兒非常嚴厲,從小就不允許看電視,周末的時候女兒不是在上興趣班,就是在家練字。一開始,女兒會吵會鬧。只是她也是第一次當母親,總覺得女兒非常任性,不聽話不懂事,經常打罵。
  • 孩子愛發脾氣,恭喜你,這是好事
    媽媽說:我家孩子脾氣太大了,稍有不順心就發作,我打也打過,道理也講了不少,怎麼也管不好他這個臭脾氣。沒想到,老人家微笑著說:孩子跟你發脾氣是好事,你要珍惜啊。媽媽賠償之後,因為不滿孩子的行為,就開始訓斥指責他。結果,男孩不但不認錯,反而憤怒地衝上去打媽媽,還掐媽媽的脖子。
  • 知愈心理: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
    願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的成長。近來很多家長被孩子發脾氣這件事困擾,其實孩子願意在你面前哭鬧、發脾氣,說明他願意與你做正面情感的交流。孩子「發脾氣」和孩子「哈哈大笑」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當孩子心情低落時、遇到挫折時,便會以發脾氣的形式來表達。
  • 武漢一媽媽輔導作業一巴掌把孩子的牙齒打進氣管: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是.原因是……
    她是從農村出來的,來到城裡生活吃了很多沒文化的苦,心裡就盼著孩子能有出息,為自己爭光,以後過得也更舒坦。所以她對大女兒非常嚴厲,從小就不允許看電視,周末的時候女兒不是在上興趣班,就是在家練字。一開始,女兒會吵會鬧。只是她也是第一次當母親,總覺得女兒非常任性,不聽話不懂事,經常打罵。有好多次,鄰居都看不下去了,出來勸她停手,可她絲毫不覺得不妥。
  • 孩子經常黏著媽媽是好是壞?別讓你的「私心」,耽誤孩子成長
    周圍同齡小夥伴都陸續進入幼兒園,小琴夫妻倆便打算秋季送孩子去幼兒園。可他們與孩子商量時,孩子一聽到去幼兒園就哭得稀裡譁啦,怎麼哄都沒有用,直到他們說不去幼兒園,孩子才停止哭鬧。從此以後,孩子幾乎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媽媽,只要小琴離開孩子的視線,就會聽到孩子大哭,因此他們日常洗漱、吃飯、遊戲、運動、睡覺全部在一起。
  • 孩子發脾氣,氣的又叫又跳?恭喜你,這是好事
    殊不知,孩子生氣時更需要家長的支持和幫助。當一個小孩子還不會情緒管理的時候,家長可以把每次孩子發脾氣的情況,當做是現場教學,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好好管理情緒,相信不久家長也會收穫一個高情商的寶寶。
  • 孩子總愛黏著我,面對粘人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小孩子喜歡黏著媽媽,相信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很多媽媽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媽媽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我。我連上個廁所都得開著門跟他講話。現在很多媽媽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他們說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粘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如果你有這樣的擔心,我建議你先把擔心放下。
  • 為什麼說養出會發脾氣的孩子,是父母的福氣,這個解釋讓人很服氣
    如果孩子愛發脾氣,喜歡跟自己作對,父母就會覺得非常無奈煩惱,認為孩子不聽話,擔心發脾氣的壞毛病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最近,朋友跟我聊天說她家孩子越來越不像話,動不動就發脾氣,這讓她十分苦惱。她說以前孩子是很乖的,現在長大了沒有變得更乖,反倒脾氣更大了,問我這是不是不好的表現。我想了想,笑著說:「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呀,反而我要恭喜你,能養出一個會發脾氣的孩子,是你們做父母的福氣,高興還來不及呢!」孩子會發脾氣,是父母的福氣?這是因為什麼呢?
  • 千萬別衝孩子發脾氣,會損傷孩子一生的福報!
    不要一時衝動發脾氣,毀了你和子女的福報,常常發脾氣就是給自己惡業,不經意間福報會慢慢流失。文:我的早晚課昨天早上,末學經過市場,聽到一位小孩子哭得很大聲,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是接下來的一幕讓我驚呆了,這位媽媽當時很生氣,不但沒有勸小孩不要哭,而是舉起手來一巴掌煽在了孩子的臉上,小孩哭得更加厲害了。看到這裡,末學在想,難道打小孩也是一種教育方式?父母打孩子,有的時候是在情緒不好時候找藉口拿孩子出氣,其實打孩子這種做法,善念覺得是最不應該的。衝子女發脾氣,會損毀子女的福報。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些孩子說不出口的苦衷,別太晚知道
    為什麼孩子只喜歡黏著媽媽?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了我很久,家有一個&34;的孩子,有時候真的很讓當媽的頭疼。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黏著媽媽,不喜歡黏爸爸,不知道你家是不是這種情況:當你正在忙的時候,讓孩子爸爸帶一會,結果才帶了兩三分鐘,孩子爸來一句&34;&34;……爸爸只顧自己的感受,不顧孩子,與媽媽細膩的心思和關愛形成強烈的反差,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爸爸&34;和&34;,自然就更願意待在媽媽身邊了。
  • 孩子發脾氣是故意的嗎?孩子的暴脾氣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的暴脾氣多像家長,但有時候家長也無法理解孩子莫名的毛躁情緒,一些很小的事會引起孩子的情緒地震。當然具體的情況不同,有的孩子發脾氣會大吵大鬧,有的孩子習慣於生悶氣。但在情緒不穩定時問孩子為什麼生氣,孩子們多答不上來,對自己的情緒認知還不夠,這時候家長該如何有效的引導孩子走出暴脾氣的「陰霾」呢?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更喜歡去姥姥家,而非奶奶家?原因有三
    朋友小張跟朋友們抱怨:我家閨女從小由姥姥看管多一些,但小時候特別喜歡去奶奶家玩,一到周末就嚷嚷著要去。但是長大之後,女兒就不願意去奶奶那了,反而更喜歡回姥姥家。據了解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小時候喜歡回奶奶家,長大後更喜歡去姥姥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原因有三。
  •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這個動作比「別鬧了」更管用
    他們開始對生殖器感興趣,哪怕這個孩子他沒發脾氣,我們往往也能夠注意到,他就很喜歡去觸碰自己的性器官。,就更常見了。再或者說,這更像是一種示弱和求助。,反而被父母認為是壞事,孩子的忍耐力就鍛鍊不起來。在孩子發脾氣的那個當下,很多言語都會淪為無效。此時,父母能夠保持平靜和足夠的淡定,非常重要。
  • 你的孩子經常跟你發脾氣麼?親子關係的問題
    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才能避免親子衝突呢?這是每個父母都要認真考慮的事兒。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她常常發脾氣,偶爾氣昏頭了,她還會罵上兩句,甚至打一巴掌。這孩子為什麼屢教不改?」其實孩子不是沒有和母親溝通,他一開始說了自己的苦惱,「喜歡的女生不喜歡他」。可是母親的回應是一頓數落,既沒有安慰孩子沮喪的情緒,還斥責他。甚至後來還做出了給老師打小報告、沒收手機等等,在孩子看來很過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