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花園變菜園」,是社區管理的創新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河南社區河南新村小區,一處花園格外特別:種的不是花草,而是蔬菜瓜果。這是在小區黨支部推動下,居民自主耕種、自主管理的「開心農場」。「開心農場」原來並不讓人開心:住戶多老人,愛種菜。搶位置、滴水、高空垃圾……鄰裡關係越來越差。社區幹部多次做工作無法根治。這個時候,社區幹部大膽決定不如把「花園」變成「菜園」,加強管理,和諧互動。(12月21日《人民日報》)

  「花園變菜園」,是困擾很多城市的社區管理難點。面對在小區花園裡種菜的居民,很多地方的管理手段都是「斬菜除根」,組織了一撥撥治理的隊伍,社區幹部來了,城管人員來了,剷除「花園裡的蔬菜」,拔出「花園裡的菜架」,一些「種菜的居民」還會被罰款。治理來治理去,效果並不明顯,總是會有社區居民把「公家花園」變成「私家菜園」。

  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河南社區河南新村小區成立了黨支部。支部委員決定上門摸摸底。幾天聊下來,他們認為:種菜的矛盾還得靠種菜解決。如其「斬菜除根」不如「菜意濃濃」。只是,「花園變菜園」不能是「私家菜園」而應該是「開心農場」。於是,寬容了「花園變菜園」,讓願意種菜的居民都參與其中,大家共同管理,共同收穫,共同品嘗蔬菜的美味兒,沒有時間參與種菜的居民,也沒有問題,鄰居們會將「共同的收穫」分享給全體業主品嘗。

  允許「花園變菜園」是管理之變,是綠色家園觀念之變。一說到小區綠化,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種花種草」,認為只有「種花種草」才是小區綠化。固然

  「花花世界」是一種綠化,而實際上「蔬菜青青」何嘗不是一種美景!小區蔬菜同樣能起到綠化的作用,帶著露珠的油菜,釋放芳香的菠菜,紅色點綴的辣椒,枝蔓攀巖的豆角,紫鬱靚麗的茄子,都能釋放「春意融融」的風景。而且,還能讓小區多了「人間煙火味」。

  最關鍵的是「花園變菜園」,讓「私家菜園」變成了「開心農場」。城市居民最大的問題就是:鋼筋水泥的家園裡,少了互動,少了交流,「對門而居」不知道對方姓氏名誰,「一樓住著」卻說不上幾句話,城市裡的孩子分不清什麼是麥苗什麼是韭菜。而有了「開心農場」之後,這些問題都隨之解決了,星期天的時候鄰裡們「一起種菜」,帶著孩子澆水管理,一邊給孩子講解蔬菜的種類,讓他們也參與勞動,和諧了鄰裡關係,教會了孩子熱愛勞動。

  允許「花園變菜園」,也是一種社區管理的綠意融融。社區的和諧,需要更多創新的,實用的管理手段。允許「花園變菜園」就是管理理念的可喜變化。任何事情都不能太教條,社區要「玫瑰飄香」也要「煙火味道」。允許「花園變菜園」,城市的家園,也會因為「蔬菜青青」而「春意融融」!

(責任編輯:鄧浩)

相關焦點

  • 空中菜園變空中花園
    家住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唐家灣社區的居民王文清就有這樣的煩惱,原本住家望出去應該是一片綠色。自從成為菜地後,特別是到了夏天,蚊蟲多得連窗戶都不敢開。  「馬路辦公」的到來,直擊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最終將這片土地變成了城市綠地。  「你看,從窗臺往下望,原來的垃圾菜地不見了。
  • 「城市菜園」探索社區融合新路徑
    「城市菜園」探索社區融合新路徑永陽街道十裡牌社區利用閒置土地打造城市菜園,「自耕自種」拉近鄰裡關係,同時推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老師初冬時節的永陽街道十裡牌社區「城市菜園」熱鬧非凡,社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化身一個個「小農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蔬菜種植的歡樂。「其實,孩子的生態科普教育只是城市菜園的功能之一。」十裡牌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旺民介紹說,「十裡牌社區已經慢慢過渡為村改居社區,在城鎮化進程中,居民從平房住進了樓房,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鄰裡關係卻疏遠了。村民如何完成社區生活的適應?
  • 滬上「社區花園」:可以吃的都市景觀--中國數字科技館
    近幾個月來,上海出現了十幾個「社區花園」。它們往往只有一個小角落,本是小區公共綠化帶、廢棄垃圾場或者園區空地。如今,公共空間管理方作為試點認可後,附近居民就可以在社區花園裡種瓜果蔬菜、花花草草。它漸漸成為社交、親子、文化活動的公共空間。
  • 可食地景 · 花園式菜園的設計妙招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庭院裡或陽臺上建造一個家庭菜園,有的甚至是用菜園來造景,用各種可食作物代替花卉。在美國,菜園景觀有一個高大上的名稱——edible landscaping(可食地景)。在庭院中設置菜園功能,可以將可食用作物或非食用的花卉種植其中,增加美觀,做到食用觀賞兩不誤。當然,在庭院中隨意種菜會顯得雜亂無章,菜園也和花園一樣需要規劃設計。設計漂亮的菜園就是一個花園景觀。那麼需要如何規劃設計才能讓菜園有觀賞性和美感?
  • 《花園詞典》:花園與菜園的關係,無限接近於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世人不是神人,無法靠吸風飲露活著,所以大多數時候,達則大興土木興建花園,比如大觀園,窮時,還得將花園改成菜園,比如探春搞改革,從大觀園中的一草一木中探尋經濟價值。菜園在小說裡充當了一個背景板的角色,魯智深來大相國寺種菜似乎就是為了認識林衝,引出後面一系列事情。或許有人認為,花園代表著精緻而高大上的生活,過於理想主義,而菜園則是現實主義的代表,是平凡而實惠的所在。其實也未必盡然,理想主義有理想主義的美好,更有其存在的必要。花園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高冷,或許因為它是大自然縮影的緣故,其實自帶著一種溫暖而治癒的力量。
  • 辣椒、豆角、捲心菜……荒坡變菜園,四川這個社區圓了城市居民一個...
    大花地社區臨時黨委書記楊麗華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建設「城市菜園」的初衷,社區老人數量多,社區養老也需要給老人們提供一個活動的方式及場地。這些老人很多都是老一輩建設者,從農村出來,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就想到將邊坡開闢成菜園。↑小區「城市菜園」。
  • 「共享菜園」播種 花壇「自留地」沒了
    走進茶亭社區茶亭村小區,階梯式菜架上整齊地排列著由廢棄塑料桶做成的種植器皿,原本平淡無奇的空地,竟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蔬菜基地」。 菜園選址在小區北廣場,蔬菜種子幾乎全是社區居民你一把我一把眾籌起來的,搭起簡易木架、裁剪廢棄塑料油桶,製作成大小合適的種植箱。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才有了社區廣場上3平方米麵積大小的共享菜園。
  • 深圳這些綠地或將變花園!福田社區共建花園初選34個場地出爐
    日前,深圳市福田區啟動了2020社區花園共建計劃,變「公共綠地」為「共建花園」,從「看你做」變為「一起做」,將會有一批綠地改造為社區共建花園!在市民朋友們的積極參與選址和福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綜合評估後,該職能局於5月13日至5月15日對福田區10個街道189個進行了備選場地的實地選址與勘測。目前初步篩選出34個基本符合共建花園標準場地,趕緊來看看有沒有你心儀的「半畝花田」。
  • 這些菜園花園DIY設計理念,給你意想不到的創意靈感
    如果家裡有頂樓戶外空間、陽臺或是有小花園或庭院,那麼這個時節剛好可以開始計劃如何讓這些地方看起來生意盎然,進而讓整個家充滿活力與正能量。 本期特別為大家精心收集了一些都市花園菜園靈感,只要有興趣,你會發現這些靈感案例要自己DIY其實都不難。
  • DIY「菜園」變成「花園」,一天 兩人 三餐 四季,真好!
    DIY「菜園」變成「花園」,早上起來,採摘一些水果和蔬菜,好好地做上一頓美味的早餐,一天 兩人 三餐 四季。歲月是平靜的,在這個花園裡。在瓦房的角落裡,是一個帶有濃濃泥土香味的菜園。在陽光下,五顏六色的菜花和菜葉清晰可見。偶爾,風兒刮過,綠葉的搖曳真是太可愛了。農場的花園讓我想起了城裡人對蔬菜的選擇。
  • 臨沂小區樓頂或露臺現「空中花園」 或存安全隱患
    而劉村社區的居民劉先生則稱,社區裡寸土寸金,一些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想法設法在樓頂或者露臺開闢出小花園、小菜園。殊不知,在沒有採取任何防護措施的地方種植花卉、綠植、蔬菜等,給其他居民帶來了安全隱患。「經常在新聞上看到空中花園、菜園出現花盆掉落後砸傷人的事情,這些慘痛的事例已經給大家提供了警示。」
  • ✿ 人都在家種出菜園了,比花園還美!
    在菜園裡種些果樹,一蔬一果,看著它們一點點長大,每個採摘的時刻,都是最美的收穫。種了個菜園,意外還收穫了花園,兩全其美,要不要這麼幸福啊一個不小心,菜園都成了藝術品,簡直太美啦!有草莓,有心形花園,一下子都浪漫了起來~
  • 畢紹剛到小菜園社區講黨課
    7月10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畢紹剛到連然街道小菜園社區為社區黨員幹部上專題黨課。畢紹剛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為題,結合安寧和社區實際,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提出的「一個跨越」「三個定位」「五個著力」的具體內容,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雲南、昆明、安寧取得的工作成效,以及下步安寧、社區該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
  • 垃圾分類新時尚|「堆肥花園」「一米菜園」……虹口宇泰景苑小區...
    溼垃圾「重生」宇泰景苑小區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當屬「堆肥花園」和「一米菜園」了。繡球花、蘭花、鳳仙花和一旁的番茄、黃瓜、小辣椒相映成趣。圖說:小區內讓人眼前一亮的一米花園。黃佳琪 攝今年3月底,由居民組織「花仙子」俱樂部策劃實施,將小區中心一片稀稀拉拉的草坪改造成「堆肥花園」「一米菜園」等。採用堆肥桶和酵素桶,使溼垃圾變廢為寶,成為花園和菜園的「生態肥」。這些就地製作的堆肥和酵素被用於小區綠化的維護,居民也可免費申領回家種花種菜、疏通下水道等。
  • 花園變菜園防止偷菜立牌警示 打過藥「毒死不管」
    兩名在此管理花草樹木的管理員說,為了阻止居民到這裡種菜,他們曾多次拔掉過那些已經長大的菜秧,卻無濟於事,馬上就會有人進行補種。遊園內出現片片菜園6月29日早上,記者在建設路西流湖橋東側的「清荷園」內,看到一名中年女子,正在湖邊南側浮橋下面,開墾田地。
  • 在小區圍牆上種個「一米花園」
    為改善小區雜草叢生的衛生死角和「毀綠種菜」不文明現象,雲蓮一居民區黨總支以黨建引領小區居民自治,提升社區治理水平,通過因地制宜開展「圍牆上的一米花園」扮靚社區家園的活動,打造小區居民共享的自治花園和菜園,發動物業和志願者用心維護,將其營造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深圳今年計劃建設120個社區共建花園
    藍綺霞攝據了解,社區共建花園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牽頭,以社區公共綠色空間為載體,調動專業力量、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積極因素,社區居民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方式進行園藝活動和社區環境提升的場地。該項目已被確定為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建設中「八年成規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市民共享「花樣生活」提供重要載體,是引導公眾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的創新模式。
  • 深讀丨市區「私家菜園」亂象亟待解決
    於是乎,在韶城,有市民別出心裁地在樓頂造「空中菜園」,挖空心思門前圈地建「宅子菜園」,不遺餘力山坡開墾搞「山地菜園」,興趣盎然陽臺壘箱弄「窗前菜園」……「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市民對私家菜園的投訴,有時一天多達好幾宗。個別小區內的私家菜園帶來了很多問題……」武江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一大隊負責人嚴偉雄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無憂慮地說。
  • 從分享一粒種子到社區花園:「SEEDING行動」進行時
    這是一份來自社區的信任關愛,和播種的提前收穫體驗,這是見證種子力量的特別計劃,名為「SEEDING行動」。SEEDING行動是上海四葉草堂發起的旨在「重建信任、種下希望」的社區花園鄰裡守望互助公益計劃。
  • 成都郫筒街道居民共建「社區花園」 如彩色「馬賽克」鑲嵌進公園...
    10月25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舉辦翌日,成都市郫都區郫筒街道第一屆社區花園節在書院社區舉辦。同濟大學社區花園與社區營造實驗中心主任劉悅來教授、社會組織代表、社區居民代表等共聚一堂,圍繞社區花園打造、公共空間營造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