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豆角、捲心菜……荒坡變菜園,四川這個社區圓了城市居民一個...

2020-12-17 紅星新聞

9月8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弄弄坪街道大花地社區有一片菜地,辣椒、豆角、捲心菜流著水茵茵的綠色,淡紅色的番茄像一盞盞彩燈結滿枝頭。

77歲的陳尚英出門晨練前,先給自家院裡的小白菜、小蔥、小油菜和周邊代管的花圃澆澆水,又掐了一把鮮嫩的小蔥,「今天可以做個小蔥拌豆腐。」她合計著。

陳阿姨和不少老年人一樣,一方面自己種的蔬菜可以放心食用,另一方面也能打發時間、陶冶性情,更為晚年生活增添一點「小幸福」。

誰能想到,一塊曾經讓居民們避而遠之的荒坡,甚至一度是社區居民生活垃圾堆積場,經過環境治理與打造後,如今成了大家最喜愛的地方,還圓了居民一個「田園夢」。

曾經避而遠之的荒坡

如今變身階梯「城市菜園」

「老舊小區邊坡環境治理一直是個難題,種樹及養護成本高。」大花地社區臨時黨委書記楊麗華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建設「城市菜園」的初衷,社區老人數量多,社區養老也需要給老人們提供一個活動的方式及場地。這些老人很多都是老一輩建設者,從農村出來,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就想到將邊坡開闢成菜園。

↑小區「城市菜園」。

據了解,為了有效治理荒坡環境,讓其充分發揮應有作用,社區積極收集轄區居民意見,結合社區實際情況,開始對該塊荒坡進行打造。弄弄坪街道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平臺,組建志願服務隊,將弄弄坪西路8號5棟旁邊的邊坡砌石分塊,開闢出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階梯型「城市菜園」,規範劃分多塊菜地,供轄區有意願的居民進行認領耕耘。

在荒廢的邊坡闢出一個階梯型「城市菜園」,滿足了部分老人的心願。一些居民也有學習種菜的想法,在切磋農藝的過程中,既鍛鍊了身體,生活有了新樂趣,又為城市環境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以前,來這一片都是雜草、枯樹木、垃圾,非常髒亂。」弄弄坪街道大花地社區居民說,以前這裡很髒亂,不受大家歡迎。因為氣味很重,再加上有很多廢渣,引來不少蚊蟲,人從這裡路過,都不願意看這個地方。

菜園成了她晚年生活一部分

還融洽了鄰裡之間的關係

「我發現身邊不少老年人都去社區認領一塊地開墾出來,種點當季的小菜。」陳阿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3個月前,這裡還是雜草荒坡,現在變成了菜園。剛開始只種了最簡單的小蔥和油菜,每天澆澆水,沒有花太多心思,卻收穫了不少,吃起來還新鮮。

↑小區「城市菜園」。

嘗到甜頭的陳阿姨,又開始種植難度係數更大的木瓜樹、芒果樹,甚至還種上了玫瑰,菜園頓時熱鬧了。陳阿姨幾乎天天到菜園,用心照料,日積月累,小菜園成為她晚年生活的一部分。陳阿姨給紅星新聞記者算了一筆帳,「在市場上花幾元錢就能買到兩種菜種子,種出的鮮菜足夠全家吃上好幾個星期。自己種來吃,划算多了。另外,種菜也是一種解悶兒的生活方式,看著種子從發芽到成熟,豐收的喜悅讓人期待。」

陳阿姨樂呵呵地說,家中飯桌上經常有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從絲瓜、辣椒到小白菜、西紅柿,時令新鮮。瓜果成熟時,大家還會相互贈送勞動成品,或者把吃不完的蔬菜送給轄區的困難老人,鄰裡間關係也由此變得親密起來。

成為孩子們勞動實踐基地

目前有8戶籤訂了承包合同

當然,「城市菜園」的積極意義還不止這些。由於採用了廚餘垃圾發酵後作肥料,因此菜園裡沒有異味。在「梯田」高處看下去,綠油油的菜園賞心悅目。雙休日裡,轄區的青少年們可以到菜園學習「蔬菜成長史」,這裡可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

楊麗華說:「『城市菜園』受居民歡迎,反映出老舊小區治理方式亟須新思路和新舉措,就是要滿足社區養老中新一代老年人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其次是推動社區建設與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同步,同時讓居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後是帶給老人們更多的精神寄託,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精神幸福。」

為激發和調動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城市菜園」又搞起了「承包製」。目前 ,有8戶自願籤訂了參與共建「城市菜園」的承包合同。據悉,承包「城市菜園」不收費,在種菜的同時,還要負責周邊公共綠化,種花養草。

↑小區「城市菜園」。

「我們與每一戶居民籤訂了一份協議。協議內明確了居民不能澆糞便、糞水,必須以清水澆灌的規定。同時會安排網格員、社區幹部等不定期對菜園子進行監管,如巡查時發現哪家菜地有異味,我們就會終止與對方籤訂的協議,並且收回菜地。」楊麗華說。

胡波 吳傑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導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允許「花園變菜園」,是社區管理的創新
    這個時候,社區幹部大膽決定不如把「花園」變成「菜園」,加強管理,和諧互動。(12月21日《人民日報》)  「花園變菜園」,是困擾很多城市的社區管理難點。面對在小區花園裡種菜的居民,很多地方的管理手段都是「斬菜除根」,組織了一撥撥治理的隊伍,社區幹部來了,城管人員來了,剷除「花園裡的蔬菜」,拔出「花園裡的菜架」,一些「種菜的居民」還會被罰款。
  • 寶山這個小區的「瓶子菜園」圓了居民一個田園夢
    寶山這個小區的「瓶子菜園」圓了居民一個田園夢 2020-07-01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市菜園」探索社區融合新路徑
    「城市菜園」探索社區融合新路徑永陽街道十裡牌社區利用閒置土地打造城市菜園,「自耕自種」拉近鄰裡關係,同時推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老師初冬時節的永陽街道十裡牌社區「城市菜園」熱鬧非凡,社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化身一個個「小農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蔬菜種植的歡樂。「其實,孩子的生態科普教育只是城市菜園的功能之一。」十裡牌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旺民介紹說,「十裡牌社區已經慢慢過渡為村改居社區,在城鎮化進程中,居民從平房住進了樓房,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鄰裡關係卻疏遠了。村民如何完成社區生活的適應?
  • 離王府井幾百米,居民小區驚現空中菜園,還豐收了!
    沒地兒種菜,天天在家悶著,有按捺不住的居民忍不住跑到社區提建議,社區居委會的小樓樓頂上不是有一處四五百平方米的露天樓頂平臺嗎,一直空著也挺可惜的,能不能讓大家在樓頂繼續種菜呢?「我們立刻聯繫了推廣陽臺菜園的專業機構,對社區居委會樓頂的閒置露臺進行了規劃。」
  • 空中菜園變空中花園
    家住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唐家灣社區的居民王文清就有這樣的煩惱,原本住家望出去應該是一片綠色。自從成為菜地後,特別是到了夏天,蚊蟲多得連窗戶都不敢開。  「馬路辦公」的到來,直擊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最終將這片土地變成了城市綠地。  「你看,從窗臺往下望,原來的垃圾菜地不見了。
  • 分享「蔥油酥香乾拌麵、豆角燜面、蠔汁蒜香捲心菜」的做法
    鹽25g姜10g做法1.長豆角去頭去尾,清洗乾淨瀝水後,切成3-5cm的小段,備用。7.肥內變色後,加入姜丁和辣椒,翻炒2-3分鐘。8.加入瘦肉丁,繼續翻炒大約2-3分鐘。9.加入鹽,倒入老抽,加入一碗水。10.豆角均勻地鋪上去。11.將麵條均勻地鋪在豆角上。然後大火燜15分鐘左右。
  • 滄州一小區綠化帶裡抽取井水澆菜園,市水務局:將現場查看處理
    本報見習記者 李思思 攝影報導8月28日,運河區富強小區居民向記者反映,小區的綠化帶裡種滿了蔬菜,一些居民取井水澆灌菜園。他們擔心這樣的做法不僅破壞小區環境,還會影響樓體安全。綠化帶變菜園,抽取井水澆灌8月29日,記者在富強小區看到,這個小區共有五棟居民樓。記者在小區裡轉了一圈,發現1號樓和3號樓、2號樓和4號樓中間的公共綠化帶裡種滿了黃瓜、豆角、辣椒等各種蔬菜。在1號樓和3號樓中間綠化帶的菜園裡,記者看到一處壓水井(右圖)。
  • 共享菜園!濟南市章丘區這個村建起「開心農場」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茄子、辣椒、豆角都熟了,大家快來採摘呀!」濟南市章丘區普集街道董趙村「共享菜園」充滿著豐收的喜悅,歡聲笑語不斷。一塊塊菜地被竹籬笆圍起來,竹籬笆邊立著一塊牌子: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共享菜園」。菜園裡鬱鬱蔥蔥,種有小蔥、茄子、辣椒、豆角等等,顯得生機勃勃。
  • 烏蘇市八十四戶鄉捲心菜滯銷
    新鮮蔬菜上市 捲心菜賣不動烏蘇市八十四戶鄉距市區較近,由於地理位置優勢,這裡的農戶幾乎常年種植蔬菜。柏油路兩旁的農田裡鬱鬱蔥蔥,蔬菜品種也十分豐富。大白菜、捲心菜、萵筍、香蔥、香菜等短期蔬菜已經成熟,還有豆角、茄子、辣椒、西紅柿等生長期較長的蔬菜也進入了花期、掛果期。
  • 社區居民玩現實「開心農場」 綠地變菜地遭整頓
    本報訊 (記者 黃帝楚)對芙蓉區東屯渡街道芙蓉社區一些「洗腳上岸」的農民來說,剛剛從村民變身為社區居民,生活上的習慣卻一下改變不過來,他們喜歡在小區的綠化帶裡開闢菜園子,現實版的「開心農場」成了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然而這些「農場」卻給城市帶來了「瘌痢頭」。
  • 花園變菜園防止偷菜立牌警示 打過藥「毒死不管」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文圖閱讀提示:在鄭州市建設路西流湖南園東側,有一個名叫「清荷園」的美麗遊園。因該遊園緊鄰湖面,一到夏季滿池荷花飄香,成了附近居民散步遊玩的好去處。然而,自今年開春以來,園內的綠地不斷被周邊的居民毀掉,先後種上了各種蔬菜。
  • 李子柒:古香古色美食 教你做四川泡菜,能吃下三碗白飯!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同時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生活,工作,職場的壓力與煩惱促使我們不斷向前。然而,我們也越來越嚮往田園的生活,希望逃離城市的喧囂,回歸質樸。然而,現實卻不由的我們選擇。
  • 旱溪比真水好,菜園比公園好,樓盤景觀你不懂
    至於景觀中的小品,一個城市的樓盤都是從一個廠批發的,什麼小天使、搖籃、鞦韆、椅凳,也是「你有,我有,全都有」。既然全都一個樣,那從哪兒來的溢價?造景觀的根本目的無非是製造溢價或是幫助銷售,尤其在現在的城市,有了景觀就是有了稀缺資源,就能創造溢價,品質接近的樓盤,其價格往往因景觀的差異產生10%-20%的差別。這個景觀的差異就體現在品質上。
  • 婆婆做的酸豆角,又酸又脆,5天就能吃,原來是用了這個竅門
    7月份,正是豆角大量上市的季節,在膠東地區,豆角我們都稱它為菜豆,今年菜豆大豐收,婆婆家菜園的豆角是結了一茬又一茬,送給左鄰右舍吃,也沒吃的了,這麼嫩的豆角浪費了實在可惜,趕緊想辦法吃掉它!酸豆角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特別是炎熱的夏天,用它佐餐下面或者炒五花肉吃都非常的開胃爽口。
  • 有湖有公園 可居可遊可玩 成都這個社區解碼公園城市「新玩法」
    有湖有公園 可居可遊可玩 成都這個社區解碼公園城市「新玩法」 2020-01-19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繪「社區+物業+居民」同心圓
    「您好,這裡是復興路32號社區民情驛站,請問您要反映什麼問題?……」最近,萬壽路街道復興路32號社區的物業工作人員,又有了一個新身份——「民情專員」。社區民情驛站為居民修繕屋頂居民煩心事「有人聽有人管」前幾日,復興路32號社區民情驛站在社區黨委的引領下成立運行。
  • 8月,最好吃的菜,就屬東北農家菜園子裡的蔬菜,城市裡吃不到
    本期導讀:8月,最好吃的菜,就屬東北農家菜園子裡的蔬菜,城市裡吃不到在東北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房前或者屋後,都有一塊菜園子,也叫菜地,矮矮的院牆,高及人胸,房前屋後小菜園。柿子的品種很多,大的,小的,圓的,紅柿子、黃柿子,還有一種熟了之後,外皮也是綠色的柿子,叫:賊不偷,東北的柿子可以當水果吃,酸甜可口,起沙,特別有柿子味,不像是外面買的,沒什麼味道。辣椒是咱東北農村菜園子裡必不可少的,大辣椒、小尖椒、青辣椒,種兩顆壟就足夠吃了,蘸醬,炒肉,炒雞蛋,燜辣椒,都是下飯菜。
  • 武漢市作風巡查組督辦已清理125處"城市菜園"
    武漢市作風巡查組督辦已清理125處"城市菜園" 2019-05-15 07:53:00來源:長江日報
  • 當餐廳遇上菜園
    他們在餐廳附近開闢菜園,每天提供新鮮蔬菜,甚至不設菜單,每天只根據時令變化「看菜下單」,美其名曰「白卡菜單」。這種對食材新鮮度的執著不僅帶來美好的味覺體驗,也讓去餐廳吃飯增添不少未知的趣味。當然,對於鄉間的酒店和餐廳而言,菜園的空間根本不算一回事,但是在城市當中吃到專屬菜園提供的新鮮蔬菜,就難能可貴。
  • 農村生活和農家小菜園裡的大眾蔬菜,黃瓜
    隨著我國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已經很高了,尤其是我國農村地區的變化最大。小編今年46歲了,是一位資深的農民,從小在農村生活,青年時在外打工,在外地工作了近二十年時間。可以說,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我都很熟悉。早年農村的生活條件比較差,我小的時候,還吃過好幾年的玉米餅子,那時候蒸白面膜的小麥,收成還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