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機器,如果用的時間太久,又沒有定期進行保養,當中的一些零件就會生鏽、損壞,到最後整個失去作用。人實際上和機器差不多,如果不注意保養,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若沒有及時發現,小問題變成大問題,最終壽命會受到威脅。腳一直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大病來襲時,腳往往會給出「反應」,一旦發現3個異常,需及時檢查。
黃先生一個月前發現腳上長了水泡,一開始只是以為鞋子太小、不斷摩擦導致的,之後水泡裂了,創口越來越大,黃先生趕忙吃了抗生素,結果發現症狀並沒有任何改善。到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查,發現空腹血糖比較高。但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例如口乾、多尿等症狀黃先生都沒有,所以他沒有想到糖尿病會找上自己。
其實醫生告訴大家,並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這些典型症狀,有的人會出現其它的症狀,或是完全沒有症狀。其實黃先生的症狀已經預示了血糖升高,正常情況下腳上出現小傷口是可以很快癒合的,但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時,抵抗力會下降,傷口癒合速度慢,就會出現黃先生一樣的情況。
雙腳莫名的出現水腫現象,也可能是大病來襲的徵兆。日常我們久坐、久站之後出現雙腳浮腫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是沒有任何原因的腫起來了,就需要引起警惕。當心臟、肝臟、腎臟等部位產生病變時,會影響身體的代謝,水分排不出去就可能會導致浮腫,所以當雙腳出現浮腫現象時,需查明原因。
雙腳發麻,持續時間久。平時上廁所蹲坑時間太久,就會出現腳麻的現象,不過稍微緩一緩之後麻木感就會消失。如果是沒有對雙腳進行壓迫,持續性的有麻木感,就需要考慮是不是腫瘤導致的。隨著腫瘤的生長,會壓迫腳部神經,如果一直不採取措施,可能會影響正常的行走。如果是良性的腫瘤,直接切除即可,若是惡性的,就需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腳一直是「任勞任怨」的部位,只有走時間長了之後,可能才會出現異樣。但實際上腳也是人體健康的「報警器」,一旦出現異常,需引起重視,其病因可大可小,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可能會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雙腳總是有發麻現象、有水腫現象,亦或是有傷口遲遲不愈,都需要警惕大病的到來,結合自身病情,採取相應的治療,可有利於病情的控制。
日常除了要多留心雙腳的變化之外,也需保護好雙腳。做好腳部的衛生工作,勤洗腳,勤換襪子,鞋子要經常更換。不要穿過緊、過高的鞋子,避免對腳部造成不好的影響。平時也需多留意腳指甲的變化,很多時候腳趾甲顏色異常、形態異常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因此學會觀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