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是城市的燃料,自來水被稱為城市的「血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屬國有供氣、供水企業堅守一線,主動作為,全力保障三鎮「氣血通暢」,同時為醫院、酒店等重點部位提供高效、有力的應急支援。
武漢市城投集團公司下屬水務集團、燃氣集團、長江水務是全市供水、供氣的主渠道。春節一向是保供的重要節點,今年因為疫情的疊加,保供難度相應增加,比如水源地保護、自來水生產工藝及汙水處理要求更高,需要隨時準備應急支援,人員工作危險性增大等。
1月23日,全市暫停公共運輸,城投集團隨即啟動戰時機制,制定保供預案。28日,城投集團黨委成立工作專班,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赴一線督導供水、供氣保障及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供水、排水工程建設等重要工作。
城投集團供水、供氣戰線共有5000多名幹部職工克服困難、堅守崗位,約佔員工總數的80%,他們中間的很多人沒有休息一天,甚至一直住在站所。而武漢碧水集團則在汙水處理領域,與城投下屬水務集團並肩作戰。在他們的共同付出下,全市供水、供氣安全、平穩,汙水處理達標排放,在各自領域為戰「疫」提供了充分的後勤保障。
供水:住在廠守在崗,護住城市水脈
(圖為武漢市水務集團工作人員嚴格檢測水質 通訊員陳秋芳 許小平 謝銘輝 供圖)
1月23日,根據城投集團的統一部署,武漢市水務集團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做到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服務保障、統籌調度全覆蓋,確保非常時期指揮體系的正常運轉。
為確保24小時不間斷安全優質供水,武水集團依託建立的三級水質監測和三級水質管理體系,通過人工檢測和在線儀表進一步強化對原水、制水過程水、出廠水和管網水質的監測,實現從源頭到管網的全方位全流程監管。集團所屬的宗關、白沙洲、琴斷口、餘家頭等11座自來水廠,三金潭、龍王嘴、二郎廟等10座汙水處理廠的幹部職工成立駐廠突擊隊,住在廠、吃在廠、守在崗。
線下實體營業廳暫停對外服務後,武水集團通過「武漢水務集團」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武水在線等智慧水務平臺,用「不見面服務」打通疫情阻隔。
2月15日下午,漢陽供水部二供所主任魯超接到求助信息,江濤大廈由物業公司管理的泵房出現故障,144戶居民用水受影響。大廈一用一備兩臺水泵老化、發生故障,在無法採購到新設備替換的情況下,魯超帶領團隊延伸服務,將兩臺水泵拆下重新拼裝組合。經過兩個多小時奮戰,大廈恢復正常供水。
數據顯示,自1月24日以來,武水集團累計受理用戶用水訴求4800多筆,均按時限要求辦理完成。日均受理用戶訴求量不到平時的八分之一,城市居民用水總體平衡、正常。
除了居民用水,醫療用水是這次抗疫情保供水工作的重中之中。火神山、雷神山的供水保障任務先後來臨,武水集團迅速組織精兵強將,火速馳援,先後打通兩座醫院供水通道。
方艙醫院建到哪裡,供水服務保障跟到哪裡。在閒置的原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大樓,供水設施停用多年,供水人員克服無內部供水管線圖的困難,全面恢復用水系統。在江漢經濟開發區江興路9號、諶家磯長江新城、漢口體育中心三座方艙醫院的建設中,工作人員28小時連軸轉,一口氣完成保供建設任務。
目前,武水集團已承擔100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學校隔離場所用水保障。
長江水務則有力保障了青山及周邊80餘萬居民的供水服務。
1月23日公共運輸暫停,家住漢陽的港東水廠職工易豐次日凌晨4時30分從家中出發,在寒風陰雨中騎行3個多小時,準時到崗。
當兩名客服人員暫時無法回漢、一名客服人員生病,客服崗位嚴重缺員時,客服中心班長羅敏說:「特殊時期,我是黨員,我先上!」
當非本職工作範圍內的某酒店內部供水爆管時,得知該酒店剛剛進駐了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維修人員火速趕往搶修。酒店人員連連道謝,維修人員說:「要謝就謝他們這些『逆行者』。」
碧水集團負責運營維護曬湖閘分散處理設施、黃孝河一期分散處理設施等5處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日均處理汙水約20萬立方米,投放含氯消毒劑約6.7噸,較好完成了疫情期間的消殺任務,確保汙水處理質量。
供氣:每天500萬立方米背後的國企擔當
(圖為武漢市天然氣公司搶修人員頂風冒雪搶修 通訊員彭志剛 王思敏 蘇守明 供圖)
2月22日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時,武漢市燃氣熱力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汪志勇剛剛巡查了3個社區的流動圈存工作後回到總部。
燃氣集團承擔著全市80%以上的天然氣供應,服務260多萬各類管道天然氣客戶、30多萬液化石油氣客戶,管理維護8600多公裡城市燃氣管網,點多面廣線長。疫情發生後,集團「徵用」員工私家車,與公司車輛一起統籌調配,保障上下班通勤和工作用車。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部門員工居家辦公。集團所屬天然氣公司、高壓管網公司、油氣公司、自動化公司、武煤百江運營有序,2000多名員工堅守崗位,保障了全市燃氣供應服務持續平穩。
武漢天然氣公司保供服務實行「三辦」:業務移至「線上辦」;熱線改為分散在家接聽,工單「遠程辦」;對部分無法現場處理的問題「特殊辦」。
常青管理站負責常青花園片區十幾萬居民的供氣保障,金銀潭醫院也在轄區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50歲的員工鄭輝主動請纓,「出行不便我可以住在站裡,還能全天24小時待命,有緊急情況隨時上!」他連續20天吃住在站內,每天步行巡線60公裡。像他這樣的巡線員有近200人。
疫情面前,一些平時看上去「嬌生慣養」的90後員工,碰到緊急任務,「『梗』都不打一個」,讓老員工們刮目相看。
公司還專門成立了110多支燃氣圈存保障小分隊,將所有聯絡人方式發放到社區,保障市民充值需求。在這些工作人員中,有武漢市「大城工匠」李勳,一邊保障方艙醫院通氣,一邊上門為市民服務;有堅持15年公益獻血獲得「中國紅會奉獻金獎」的鐘黎,每天為數百名市民提供圈存服務;還有被市民稱作「急義為公」的胡義梅,每天攜帶圈存設備幫助居民辦理燃氣業務,又積極參與社區公益工作幫大家拎穩「菜籃子」。
「手機可以變成服務熱線,站點可以變成家,維修工可以變成代跑腿,我們多跑路,市民就可以不跑路。」燃氣保供「逆行者」們這樣說。
1月22日至今,武漢天然氣公司供氣量近1.5億立方米,日均500萬立方米。
在保障居民用氣的同時,燃氣集團還承擔了140家醫院及隔離點的保供重任。集團2月14日接到為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提供燃氣保供的任務,燃氣設計院僅8小時就拿出設計圖紙,15日進場施工,天津合作企業連夜趕製關鍵設備,16日發車,企業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隨車來漢,17日開始安裝,18日調試成功,具備通氣條件——破紀錄的4天,為這座光谷「火神山」火速投用爭取了時間。
「平常有很多個體戶跟武煤百江爭市場,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汪志勇說,「國企的主渠道擔當,越是在關鍵時刻,越能夠體現出來。」
(長江日報記者文濤 黃師師 章鴿 通訊員李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