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跟別人比成就,是希望你有更多選擇

2020-12-13 名校家長

作者:家長學習通,菠菜老師

近幾年,有一部作品風靡中小學校園,各大教育網也極力推薦父母家長一起看,那麼到底是什麼作品這麼具有教育意義呢?沒錯,就是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

生活中,很多父母一味地告誡孩子要用功讀書,為的是以後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個「好的生活」。但又因為沒有表達清楚自己對孩子的期望,讓孩子誤解以為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所以在孩子們的思維中,往往變成了「讀書就是為了賺錢」。

時間一長,孩子們漸漸變得不再快樂,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乃至對學習產生了厭惡。

1、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

這部作品中,其中有一個章節叫《給河馬刷牙》,這樣提到: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龍應臺清晰地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不用追逐功名利祿而用功讀書,只是因為你愛他,希望他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權利,所以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儘可能清晰的表達願景,相信聰明的孩子也會理解你的一片苦心!

2、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去全面了解他

在其中一章《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中:

假期中會面時,他願意將所有的時間給他的朋友,和我對坐於晚餐桌時,卻默默無語,眼睛,盯著手機,手指,忙著傳訊。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於是我問他,願不願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寫一個專欄。條件是,一旦答應,就絕不能半途而廢。 他答應了。

因此開始了一場跨時代、跨文化的親子對話,你也許沒想到兩代人可以這樣「見面」。

這些書信最初的願望是龍應臺想藉此走入十八歲的兒子的內心世界;因為她發現,她和兒子,幾乎已經無話可說。那個曾讓她擁抱,讓她親吻,讓她牽手,讓她牽腸掛肚、頭髮有點汗味的小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個冷冷的看著她,愛她卻不喜歡她的安德烈。她無法忍受和兒子成為了這樣有愛、但卻彼此不認識不了解不喜歡的人。

所以,想要認識你的孩子,請走入他的內心世界!

3、用合適的方式去解決你們之間的矛盾

在《親愛的安德烈》中還提到這樣一段話:

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再經年累月的沉默裡,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所謂的家庭教育,其實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不能因為你愛孩子或者說孩子也愛你,就沒有問題,愛有些時候就是成為了不溝通、不喜歡的藉口。

不過,教無定法,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而孩子也是各有特點、大不相同的,可能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話語,對不同孩子,不同情景,就有不同的反應。也正是因為沒有相同的孩子,也使教育不能像流水線一樣規模加工!

如果一定要總結出一種方法的話,我只能說是:尊重與接納,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然後接納他們

相關焦點

  • 要求你讀書用功,是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
    16張圖告訴孩子你為什麼要用功讀書請鄭重地告訴孩子:不讀書走上人生巔峰的人只是少數一位著名作家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用功讀書不是和別人比成績,而是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權利
    最近看到一句話頗有感觸。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我要你去和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權,選擇有意義和有實力的工作與生活。我們接受著知識與文化的薰陶,從野蠻無知的孩童逐步成長為有思想、有抱負的有志青年。
  • 孩子,我要求你認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 龍應臺對安德烈說,「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 孩子:我讓你用功讀書,不是為了比成績,而是讓你有選擇的權利
    大家半信半疑,在城裡,家長為了給孩子更多的學習時間,連家務都不讓做,更不要說暑假打工了。而一個高中生卻每年寒暑假來父母的店裡面幫忙幹活,這真的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難道這對夫妻不知道孩子學習時間的寶貴嗎?
  • 孩子,我要求你努力讀書不是為了攀比,而是為了你未來可以有選擇
    臺灣作家龍應臺在孩子教育上說過一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 孩子,我為什麼要求你讀書?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段話在微博上瘋傳了一段時間,它是作家龍應臺和21歲兒子的一次交心。希望孩子有選擇的權利,用它詮釋父母們逼迫孩子用功讀書,應該也沒什麼毛病吧?
  • 讀書無用不如打工?交友只是功利攀比?NO!只是讓你有更多選擇
    只是讓你有更多選擇龍應臺曾對兒子安德烈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很多人在迷茫父母要求我們的讀書用功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以後賺更多的錢麼,總有一天我們要肩負起自己的人生,永遠不知道有多少人埋頭苦幹也僅僅只能維持自己的溫飽,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拼命硬幹卻只能蝸居在地下室,有多少人生怕自己就是其中一員。
  • 孩子,讀書不是為父母讀,更不是為老師讀,而是將來更多選擇權力
    每個周末催作業像催債似的,我想引用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說出了家長和老師們的心聲: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請提醒孩子,多讀書,將來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力,而不是被迫謀生
    龍應臺說:讀書並不是求的大富大貴,而是未來有更多自己選擇的機會,而不是被迫的選擇。現在的孩子津津樂道於幾個文化不高、但事業有成的名人,用於堵住家長苦口婆心的嘴。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與底層。
  • 讀書,只為將來有更多選擇
    他中學時性格反叛,不想讀書,於是向父母提出退學,父母竟然答應,於是他跟著父母上班了。他的父母是修路工人,剛開始跟父母工作時,他很開心,既不用上學又有零錢,但一星期過去,他發現情況不如自己預期,每天的體力勞動讓他早出晚歸,疲憊不堪,再過了兩個星期,他覺得自己並不希望就這樣度過一生。他問父親:「為什麼要做這麼辛苦的工作?」
  • 龍應臺:為什麼我要求你讀書用功
    其他,我還有什麼管控能力?  我看著你點菸,翹起腿,抽菸,吐出一團青霧;我恨不得把煙從你嘴裡拔出來,丟向大海。可是,我發現我在心裡對自己說,MM請記住,你面前坐著一個成人,你就得對他像對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樣。你不會把你朋友或一個陌生人嘴裡的煙拔走,你就不能把安德烈嘴裡的煙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個人。他就是一個「別人」。  我心裡默念了3遍。
  • 龍應臺對兒子的教育,讀書用功是為了有選擇權
    我覺得我將來的事業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我爸爸,因為你們都有博士學位,這是安德烈對母親說的,也正體現了現代人對學業的焦慮。隨著社會專業知識的更標準化,信息量的增加,或多或少會誤認為分數就是能力,有了高分數就是有了高能力,其實不然,分數也只是評判專業能力的一種途徑,而更多的能力也體現在趣味和意義上。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家長必讀!
    孩子經常問你:「我為什麼要讀書?」你是如何回答的?為了考一個好大學?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了賺更多錢?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該怎麼面對孩子要讀書的疑問,今天分享一位母親寫給自己孩子的信,句句珠璣。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
  • 龍應臺:我為什麼要求你讀書?
    你不會把你朋友或一個陌生人嘴裡的煙拔走,因此,你就不能把眼前這個人嘴裡的煙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別人』。」青年的成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著你、護著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也不容易啊!
  • 特殊的開課日|孩子,我為什麼要求你認真讀書?
    電視不行換電腦,電腦不行換iPad,iPad不行換手機,手機不行直接求電腦高手下載發送,無論再多困難,家長依然是那個懂得七十二變的「孫悟空」,用盡一切方法為孩子創造上課的條件,生怕孩子趕不上進度。又或者說,生怕孩子是因為自己的過失,而比別人落後。 可憐天下父母心,不過在這個特殊的開課日,我覺得除了為孩子各種折騰,還可以跟他們聊一下:「孩子,我為什麼要求你認真讀書」?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可以遇見更好的世界
    早上浩浩做暑假作業時碰到了一道難題,想不出來就跟我我抱怨:「媽媽,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這樣的問題孩子還是第一次問我,而讓他懂得上學讀書的意義,卻是我不可不講的道理。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會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認真寫作業,可是孩子連為什麼讀書都沒有弄清楚,你覺得他會全力以赴的對待學習嗎?巧了,最近剛好看到這樣一組漫畫,我想可以很好的用來引導孩子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後看到的世界千差萬別:要想孩子長大後體面,受人尊重,有選擇,有自由地生活,就要捨得小時候逼孩子不要偷懶,變得優秀。
  • 如何引導孩子用功讀書?
    這還是因為那個人是否打開了更多的燈。 像愛因斯坦,他肯定希望他的時間多一點再多一點。他一定會把時間用到極致。因為他的求知慾和他的鑽研精神使得他根本無法停下來。 而我作為一個普通人,總是在泛如星海的資訊裡遊蕩,打發著自己看似多到無聊的時間。看起來無時不刻不在獲取資訊,但其實沒有一樣能刻進心裡,更沒有一樣真正對我有意義,比如說頭條裡的各種「瓜」。
  • 孩子,媽媽為什麼要讓你努力讀書?
    孩子經常問你:「我為什麼要讀書?」你是如何回答的?為了考一個好大學?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了賺更多錢?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 該怎麼面對孩子要讀書的疑問,今天分享一位母親寫給自己孩子的信,句句珠璣。
  • 將來你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多讀書,這篇文章告訴你
    有一段父子之間經典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的大不同。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父親說,一棵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者當柴燒。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者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