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茶知識日報-第九十四期
小蟲子名叫小綠葉蟬
昆蟲
我們都聽過來自臺灣的「東方美人茶」,也知道它是因為被一種蟲子咬過以後,才造就其獨特的風味。那麼這種蟲子是什麼呢?
首先簡短地介紹一下東方美人茶,它是臺灣獨有的名茶,又名膨風茶。
因其茶芽白毫顯著,又名為白毫烏龍茶。總而言之,白毫烏龍多名多姓,如香檳烏龍、椪風茶福壽茶,或者因它有紅、黃、白、褐、綠五色,稱它五色茶
東方美人茶原料選取夏季的青心大冇,因經小綠葉蟬蛀咬,在酷暑炎熱的天氣中曝曬蒸烤,精挑細選,這樣做出來的「椪風茶」甘甜而富有蜜香,有一種「蝝仔氣」。
茶小綠葉蟬,又稱「浮塵子」,易在夏季大量快速繁殖。身形小巧,通體黃綠至綠色,以刺吸葉脈汁液為生。對於農作物而言是個害蟲的存在,被它吸食過的葉片上會有紅色的小點形成(類似於蚊子叮咬在皮膚上形成的蚊子包),因為剛萌發的茶芽被害蟲吸食後,茶芽便捲曲不再生長,芽葉又小又枯黃。
一次意外,一款新茶誕生
機緣
茶小綠葉蟬一般是不受待見的。
探究「東方美人茶」的歷史可知,一百多年前,在「番莊烏龍」外銷最盛的時期,生產外銷茶最多的桃竹苗地區,在春茶採收過後的一段時間,巧逢蟲害最肆虐的時節,茶農眼看這一季的收成可能要泡湯。只好頂著烈日,抱著姑且試試的心情,把受損的芽葉採下來,將這批原本應該廢棄的茶葉細心地萎凋、攪攔、發酵、揉捻,製作成毛茶。
沒想到試喝之下,茶湯滋味甘甜,還散發著濃鬱的蜜香,洋行的買辦於是以高價收購。
而依靠現代技術的深入研究,解開了茶葉醇厚蜜香的來源——昆蟲的唾液與茶葉酵素混合而出,茶的好壞決定於小綠葉蟬的叮咬程度,挑選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芽更能作出香高味醇的烏龍茶。
要讓小綠葉蟬生長良好,成茶品質才會好,因此茶樹種植過程絕不能使用農藥,所以東方美人茶的生產較為不易,也更顯珍貴。
現代學術也在不斷地研究更多的避免化學用劑殺蟲的方法,積極地採用生物防治的辦法,既能保護環境,也能保證植物農產品的安全性。
想了解哪方面的茶知識?
歡迎後臺留言,下期為您解答
編輯 | K公子
圖片 | 來源自網絡
更多往期文章
茶器
茶知識
茶空間
美文熱點
今天你「在看」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