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葉丨綠葉子怎樣變成金葉子

2020-12-17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很多人是在《大田後生仔》這首歌爆紅網絡後,才知道大田這個地方的,但在茶界顯然不是。早在2010年,這個地處八閩中心的縣就被命名為「中國高山茶之鄉」,全國唯一,保持至今。

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生態、綠色、有機,才是大田茶葉脫穎而出的真正秘訣。而這正是三明全市茶產業目前正在堅持走的道路。

茶葉害蟲造就獨特茶香

對於愛茶的外地人來說,三明著實讓人「垂涎三尺」。這裡全境均適宜茶樹生長。有9個縣的20多個區域發現野生茶,7個縣列入福建烏龍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6個縣是全國重點產茶縣。

據記載,三明南宋以來開始種茶制茶,明溪的「華山茶」「紫雲茶」、寧化的「延祥貢茶」、泰寧的「眉峰雲霧茶」、建寧的巖茶、沙縣的紅邊茶名揚一方。

三明目前全市擁有茶園面積31.6萬畝,其中9.53畝在大田,佔了3成。「高山雲霧出好茶。」大田境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正是種植高山優質生態茶的理想區域。

11月底,大田縣屏山鄉大仙峰茶園裡,茶葉已經採完。從山上往下望去,一圈圈茶樹圍著一座座山頭,繞出同心曲線。大仙峰·茶美人景區講解員章寶華說,屏山鄉是大田美人茶的產地,也是福建省第二個萬畝綠色(茶葉)生產基地。每年溫暖的季節,茶樹間會不時閃過小飛蟲,叫小綠葉蟬,也叫小浮塵子。

小綠葉蟬本是害蟲,靠吸食茶樹幼嫩芽葉的汁液為生,會導致芽葉萎縮,生長停滯。但正是這種蟲子造就了美人茶獨特的香味。「小綠葉蟬叮咬吸食後分泌水解酶,合成萜烯醇,發揮出蜜糖香氣,也是大田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來源。」中國工程院院士、茶學專家陳宗懋曾贊大田美人茶與一般工藝茶味道不一樣,芳香馥鬱、品質上乘。

但大田美人茶不光是靠小綠葉蟬成就的。

50歲制茶大師蘇啟綿在大仙峰下種了30多年茶,他的工作室被大田縣掛牌「金牌工匠工作室」。他說,美人茶對茶樹品種有要求,最好的是「金萱」「青心大冇」等。另外大仙峰山腰是美人茶生長的最佳位置。不過最關鍵的還是生態,「農藥一打,小綠葉蟬就沒了。」

「生態也能賣錢」

近年來,大田縣大力支持種植生態茶。「如今全縣新開的茶園都是生態茶園,每畝生態茶園縣裡補助 1200 元,鄉裡補助 600 元。」屏山鄉黨委宣傳委員吳仁友說,茶園道路硬化、溝渠貫通、水電供應、樹木種植,政府都有相應補助。

蘇啟綿是最早嘗到做生態茶甜頭的茶農之一。

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大田縣東方美人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在屏山鄉,有18家茶葉合作社,蘇啟綿是其中一家的負責人,合作社有43戶茶農,300多畝茶園,涵蓋了從種茶、制茶到銷售各個環節。

在2011年成立合作社前,茶農都是「散戶」,「自己做,自己賣,品質也難保證。」蘇啟綿說,那時清香型烏龍茶開始走下坡路,一畝茶產80-100斤,50元一斤還得求著人家買。

「剛開始老茶農們不理解,說『生態能賣錢嗎?』」但看到效益後,大家都爭著種了。「做成生態茶,一畝產量只有50-60斤,但每斤能賣到五六百元,客戶還搶著要。」蘇啟綿說,今年美人茶脫銷,合作社都沒敢上網銷售。

在合作社裡,大家都要嚴格遵守「生態規則」,不能施化肥和農藥,必須人工除草。蘇啟綿有個表哥想提高產量,偷偷施了化肥。蘇啟綿一看、一摸,就發現不對,當即讓表哥把茶葉全倒掉,「賣出去影響的是大田茶葉的聲譽,大家都受連累。」

不僅如此,蘇啟綿還把表哥「踢出了群」,第二年才允許他重進合作社。大家看到他「大義滅親」,也都認認真真按照規矩來了。

村裡人嘗到了甜頭,「綠葉子變成了金葉子。以前哪個姑娘嫁到屏山鄉,會被人說沒眼光。現在可不一樣嘍,說屏山一片葉子都能分紅。」

這裡的茶園是花園

在屏山鄉,每年有七八個月遊客不斷,「我們這可是國家4A級景區,位列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呢!」這裡的村民很自豪。

在大仙峰茶園,山頂、山腰上還有不同的樹木。講解員章寶華解釋,這就是生態茶園的獨特之處。剛打造生態茶園的時候,山頂也種茶樹,但發現水土流失嚴重,茶葉質量也有所下降,後來農業專家建議套種其他樹種來保持水土,當地人稱「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的模式,套種的櫻花、桂花、木荷等樹種,既保持了水土,在開花季節還成為景區的特色景致。

如今,大田縣把茶園當成公園、花園來打造,除了栽種櫻花、桂花,還種植杜鵑花、山茶花、格桑花等不同季節開花的樹種,做到一年四季「開門見花」。並以「高山茶」為主題,建成茶文化廣場、千年茶史浮雕牆、茶馬古道、茶海觀嵐、海拔1108、深呼吸驛站、客棧民宿、休閒木棧道等設施,推進茶旅深度融合。茶產業也由單一產茶向休閒、養生、旅遊等融合發展。

在大田縣廣平鎮,依託五龍山生態茶園,現已逐步形成旅遊觀光區。2018年,大田廣平五龍山生態旅遊景區獲批國家AAA級景區。

大田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益存介紹,今年來,共接待遊客約21萬人次,旅遊接待收入8500萬元,茶產業增收1200多萬元,解決1000個就業人口。

茶葉成脫貧奔小康的「金葉」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當地通過茶旅結合打造景區的同時,還創新精準扶貧方式。茶園內有一座當地特色的古堡客棧,由景區與屏山鄉內洋村13戶貧困戶共同出資打造,貧困戶用每戶5萬元的扶貧資金入股,客棧建成後每年每戶可增收6000元,讓這些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致富脫貧。大仙峰·茶美人景區董事長吳文盤說,這個茶旅融合項目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了村民的「金山銀山」。

類似古堡客棧這樣的項目,被稱為「旅遊+貧困戶+村財收入」扶貧模式。

此外當地還深入推廣「黨支部+茶企+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在廣平鎮,張玉誼黨員示範基地採取租用土地、合資、僱工等方式帶動周邊群眾1000多人、人均增收5萬元,44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一組數據能夠說明大田茶業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2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1.98萬畝,2019年為9.53萬畝;

2002年,加工幹毛茶0.21萬噸,2019年為1.28萬噸;

2002年,年產值0.69億元, 2019年,35億元(全產業鏈)。

如今,大田茶葉加工廠家發展至1310家,茶園經營戶2600餘戶,帶動涉茶人員近15萬人增收致富,先後獲評全國十大魅力茶鄉、中國高山茶之鄉、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綠色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縣等榮譽稱號,一片片茶葉已成為促進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的「金葉」。

現代快報+/ZAKER南京 記者 常毅 張瑜/文 趙傑 劉暢/攝

(編輯 陳海靜)

相關焦點

  • 重慶梁平:發展茶產業,將「綠葉子」變成鄉村振興「金葉子」
    3月16日,在梁平區新盛鎮永興村十一組的茶葉種植基地,數名農戶一邊除草一邊覆膜,忙得不亦樂乎。「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去年,我們村在雲霧山下流轉了400餘畝撂荒地種植茶樹,希望通過發展茶產業,帶動村民增收。」
  • 一片金葉子,兩代炒茶人
    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行走在茶園裡,他是浙江麗水遂昌縣大柘鎮永安村的茶葉加工戶雷小軍。雖然只是三十出頭,但雷小軍從小伴著茶香長大,他的一家,與茶緊密相聯。他深知制茶的苦與樂。「以前父輩炒茶用柴火,母親燒火,父親炒茶,還要手工揉捻,很多時候就因為火候沒有控制好,炒制的茶葉品相不好賣不出去,為此父母就經常吵架。」
  • 「綠葉子」變「白銀子」
    試過種茶葉,賣的價格不理想,指望這個吃飽飯都成問題。」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長田鎮,當地茶農王志環口中的「荒山」如今綴滿條條綠帶,「多虧了寧波市海曙區的扶貧好政策,幫我們建成茶葉交易市場,現在大家只管種茶、採茶,銷路根本不用愁,一季採茶的收入就有萬把塊哩!」王志環口中的「茶葉市場」是位於長田鎮的甬黔茶葉交易市場,也是貴州省首個扁茶交易中心。
  • 種下「金葉子」 實現致富夢||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助...
    種下「金葉子」 實現致富夢||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助農脫貧記 2020-11-3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5月都很鮮爽的龍遊金葉子,你有沒有喝過
    產自浙江龍遊的黃葉茶別人家的茶,3月便早早開採,繆家的金葉子長得特別慢,要到清明前夕才能上手採摘。茶樹長得慢,新茶上市晚,是無法搶佔市場先機的,為什麼有人要幹這種「賠本」買賣?山上土茶裡發現一片金葉子,鮮掉眉毛事情得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龍遊這個地方,只有一個叫方山茶的歷史名茶。在百花齊放的浙江綠茶界,這款茶葉知名度並不高。
  • 桂林野生紅茶成致富「金葉子」
    宛田野生紅茶成為群眾致富的「金葉子」。由於野生茶樹分散在大山裡,採茶難度大,村民們只能兩三人一組去採茶。中江村制茶廠根據村民採回來的茶葉品質,以每公斤20到30元不等的價格收購。村民一天能採到幾公斤到幾十公斤不等的生茶,收入十分可觀。中江村貧困戶秦三明說:「今年光是採摘茶葉,我就收入5000多元,加上在茶廠做事,總收入近1萬元。
  • 清明的放飛作者:綠葉子
    清明的放飛作者:綠葉子希望天堂裡一樣的晴空萬裡、風和日麗親人們可以晾被披衣有暖可取有柳可折輕撫柳葉細數那一片片思念
  • 夏天在綠葉子中拍照,試試側逆光,用綠葉子做前景,拍出藝術感
    而綠色的植物也由春天的新綠,長成鬱鬱蔥蔥的濃綠,夏天在綠葉子中間拍人像,我會給出以下幾個建議。模特服裝的選擇綠葉子給人清新養眼的感覺,在綠葉子中間拍人像,一般也是以小清新風格為主。那麼模特出鏡的服裝可以有兩個原則: 和詣原則和對比原則。
  • 「黑金」長出「金葉子」!安化引爆中國茶界「三安模式」
    湖南安化因地制宜,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創造了「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了一方百姓」的奇蹟。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日前,安化這片帶領百姓脫貧致富的「金葉子」又在朋友圈火了一把。
  • 「我的脫貧故事」小茶葉大文章丨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村民黃壽禮
    茶葉生產基地2016年底,我因患腦血管瘤,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心裡很不是滋味。個性認真而倔強的我,那時心裡暗自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在黨和國家的幫扶下,努力自救,努力的生產生活。由此,我把馬場村撂荒多年的140畝茶場變廢為寶,並申請得到2019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0萬元,新建了佔地55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房,內設有炒茶鍋、瓶式炒幹機、發酵機、茶葉烘焙機、茶葉理條機、揉捻機、振動冷卻輸送機、茶葉滾筒殺青機、茶葉輸送機、茶葉篩選機等技術設備。這不但破解了我們馬場村茶葉深加工的難題,也為馬場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務實了基礎。
  • 脫貧攻堅一縣一業丨鹹豐茶葉
    脫貧攻堅一縣一業丨鹹豐茶葉 2020-04-15 0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封金山下,美麗的傳說變成真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如今,金坵村這個曾經人均年收入僅185元的小山村已經成為人均年收入超1.7萬元、村集體資產超千萬元的小康村,鑄就一段「封金山傳奇」。  2003年,浙江啟動「鄉村康莊工程」,柏油路變成了水泥路。再後來,「四好公路」在全國鋪開,「康莊小巴」開進金坵。  走向更遠更廣闊的世界,金坵,準備好了。
  • 一片茶葉的故事
    而此時,人們已開始食用茶葉烹飪的羹湯。春秋至東漢春秋時期,據《晏子春秋》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茗菜耳。」這時候的茶葉和我們吃的蔬菜無異,和著飯一起吃,大大降低了茶的苦味,這時期茶被稱為「苦菜」。
  • 從「致富茶」到「扶貧茶」 白茶一片 富多方百姓
    夏鵬飛攝(人民視覺)「雖然『白葉一號』還沒進入豐產期,但知道我要來北京參會,家鄉父老託我一定要把茶葉試採的好消息帶到首都。」在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全國人大代表徐萍帶來的一包茶葉引發了代表們的關注。「白葉一號」,是安吉白茶裡最優質的品種,也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黃杜村的致富「金葉子」。
  • 增城區派潭鎮金葉子酒店二期項目發生事故死4人 事故責任單位正在...
    增城區派潭鎮金葉子酒店二期項目發生事故死4人 事故責任單位正在調查中 中華網財經12月2日訊:日前,據廣東省建設信息中心平臺廣東省建設行業數據開放平臺發布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顯示,於2020年11月23日14:34
  • 395片金葉子換來一套書 來重慶圖書館一睹「鎮館之寶」
    記者 莢天宇 攝  「鎮館之寶」亮相 一頁價值一片金葉子  本次展出,重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亮相。它是南宋刻本《名公增修標註隋書詳節》,原文共二十卷,是對八十卷《隋書》進行刪節後的精讀本,距今已有900多年。
  • 立頓已老,中國需要怎樣的茶文化自信與茶葉消費文化?
    文丨施燕芬 編輯丨江倩君 近日,快消品品牌巨頭聯合利華敲定剝離部分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茶業務,旗下最大的茶品牌立頓去向成謎。 今年8月,艾媒諮詢調查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消費者最常購買的袋泡茶品雖然立頓仍是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但中國自主品牌崛起明顯。
  • 《扶搖》劇情分析:佛蓮處心積慮陷害扶搖,原來是金葉子惹的禍?
    二、佛蓮看到了扶搖身上的金葉子,金葉子是太子的貼身之物,佛蓮認為扶搖是自己未來的情敵和障礙,多次試探扶搖之後,不露聲色讓她落入圈套。佛蓮這個人設讓我們很容易就想起《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素錦,都是一樣的表面溫婉善良,背地裡不擇手段,都是狠毒到要取人性命的程度。
  • 保山隆陽蠶桑產業煥發新生,綠葉子變成貧困群眾兜裡的「紅票子...
    桑葉這片綠葉子,變成了貧困群眾兜裡的「紅票子」。憑藉合理布局與科學管理,「永昌絲」煥發新生栽桑養蠶對隆陽人來說,並不陌生。這裡曾是蜚聲海外的「永昌絲」產地,也是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有2000多年蠶桑養殖史。隆陽四季如春,坡耕地光照充足,水肥條件好,適合蠶桑產業發展。然而,隆陽區蠶桑產業一度因組織化程度較低而停滯不前。
  • 茶葉末釉,瓷上香來
    信息來源丨雅昌藝術網信息來源丨雅昌藝術網信息來源丨雅昌藝術網雍正時期的茶葉末從釉色上看最具魅力。信息來源丨雅昌藝術網▲ 清乾隆·瓶茶葉末釉如意綬帶耳葫蘆瓶成交價:RMB 1,610,000拍賣會:北京保利拍賣2020秋季拍賣會信息來源丨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