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村:藏在歷史深處的蘇秦故裡

2021-02-23 澠池生活吧

不為人知的歷史疑問是,當時蘇軾走進這樣一個破敗的寺院,所謂何來?於那本《洛陽迦藍》有沒有關係?於掘金之地「蘇秦舊宅」有沒有關係?

一個出生於四川的清代詩人,張問陶夜宿英豪,留下這樣的文化嘆謂,已經很少有人去思考蘇秦和一個村的歷史關聯了。不過象蘇秦村這樣有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的古村,能在新的歷史時期,趕上大國盛世乃至振興鄉村的步伐,又何嘗不是一種榮耀和難得的機遇呢?

仰韶文化發源於澠池,澠池是「一帶一路」有重要文化內涵的一個縣城。

澠池之名來源於古水池名,史料顯示:本名黽池,上古屬豫州, 西周時為雒都(今洛陽)邊邑, 春秋時屬虢、屬鄭。戰國時韓滅鄭,澠池屬韓。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也就是東周最後一位君王,只能在洛陽城殘喘時,秦趙會盟於西河外黽池,今縣城西還有秦趙會盟臺遺址。

蘇秦村位於這個城西十幾公裡的張村鎮。據嘉慶版澠池縣誌和現存宋碑顯示,那時這個世傳是蘇秦故裡的地方就叫蘇秦村,而在《洛陽珈藍》上有「掘金之地」稱謂的蘇秦舊宅即是現在村東的龍耳寺。一個2300多年歷史的古村,究竟與蘇季子有什麼關係?這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又藏了多少不為世人知道的秘密呢?

2019年適逢蘇秦故裡,一年一度的傳統文化廟會,我們走進了這個有「中國傳統村落」和「河南歷史文化名村」之稱的村莊。

五女墳的傳說

五女墳,當地人叫五女古堆。現位於蘇秦村南不遠的一個坡上。戰國末期曾佩六國相印的蘇秦出名後,他的夫人很想隨軍享一享榮華富貴。蘇秦說:「我指揮幾十萬大軍打仗,如果帶上你,下邊的將士們都學我的樣,那就無法打仗了。」夫人覺得他言之有理,想了一會兒說:「聽說咱們老家在澠池,你的帥府準備設在宜陽的韓城,兩地相距只有幾十裡,你住帥府,我回老家,這不算帶家眷吧!」於是,蘇秦將夫人和幾個女兒送回了澠池。

由於蘇秦奔走各國軍務繁忙,很少回家,便影響了五個女兒的婚事。初時因女兒個個美貌出眾,聰敏賢孝,加上門第高貴,一時難以找到合適人選。後來,秦國勢力逼近澠池,無人敢與反對秦國的主帥結親,這樣一拖再拖,五個女兒更是難以出嫁。大女兒、二女兒相繼鬱悶而死,埋在柏樹山的南坡。後來三女也染病而亡,葬在大女、二女墳旁。四女十八歲時,蘇秦戰敗,被車裂而死,首級亦埋於此。接連的打擊使蘇夫人悲痛欲絕,不久她也離開了人世。五女殯葬母親後,隨即自縊而亡。

人們將五女埋在四個姐姐的墳旁,並在墳頭上栽下五棵柏樹。柏樹越長越大,枝繁葉茂,人們都說那是五個女兒的化身。至於現在滿山的柏樹就是那五棵柏樹的子孫。

蘇秦當年為躲避戰亂及各種原因而將五個女兒由洛陽送回故鄉隱居於地下的障眼墓塚。四塚一大三小分南、北、西三個方向,不規則排列,相距分別有數十米、上百米。上世紀初十年代,塚上有古柏參天,據說曾有人企圖盜伐古柏,趁夜間行事,但只見鋸口淌血,待到天明又合縫如初,幾經周折古柏無損,盜者畏懼至死,只好作罷。

另有傳說:早年村裡但凡婚喪嫁娶宴客者只要事先在塚前設案祈求,次日即有足夠宴請賓客所需的青盤、青碗(瓷具)擺放在塚前供使用.到後來由於一些使用者不遵諾、不愛惜,損壞多多、添置甚少,也就不靈了。

再傳說:五女墳四個塚,葬五個女兒,而且當時又是「活埋」(隱居於地下),所以四個塚是相通的,地上留有多個通氣孔,建造在距地面很深且遠出一二裡地的地方。至今人們在墓塚不太遠地方走路時都會聽到不實在的空洞聲。

五女墳曾被多次盜掘,損失如何不得而知,如果不是當地人引領,現在想找它的位置,還真需要花一番功夫。至於,五女墳是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河南300項重要發現之一。目前除了文管部門,恐怕知之者寥寥無幾。

龍耳寺的今夕

龍耳寺在澠池縣西二十裡蘇秦村東,建於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其前身為蘇秦舊宅。宋元時期為壽聖院,宋熙寧,(金)大定,元至正,(明)嘉靖間相繼重修。有宋熙寧,(金)大定二碑,(明)嘉靖二十三年碑,又有八角石柱一,萬曆四十五年立。

龍耳寺後有柏樹山作靠,前有九龍山水溪環繞。古時也曾是古柏參天曉松寒月古剎佛地,香火興旺,一年一度的正月二十五廟會,是當地百姓之歡樂去處,燒香拜佛、送子還願、求醫治病、看戲聽書、社火雜耍好不熱鬧。至今,熱度雖有所減,但還是延續了下來。

人們知道「雪泥鴻爪」是一個成語典故。這個典故據考就出於澠池龍耳寺。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古》一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懷璧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當年就題寫在寺院的牆上。而「雪泥鴻爪」也就成了千古有名的成語典故了。

不為人知的歷史疑問是,當時蘇軾走進這樣一個破敗的寺院,所謂何來?於那本《洛陽迦藍》有沒有關係?於掘金之地「蘇秦舊宅」有沒有關係?

有關張儀(住張村)與尼姑(妙善)龍耳寺桃花庵堂相愛生子,蘇大人(蘇秦)收為義子撫育成人,認三家為親的桃花庵故事在當地一直流傳至今,同樣家喻戶曉的是,蘇秦村自古就有不唱《桃花庵》的傳統和歷史忌諱。

宋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十一日龍耳寺敕為壽聖院。《宋壽聖院牒》「澠池縣蘇秦村龍耳院(即現在蘇秦村龍耳寺)房舍卅二間,宜特賜壽聖院為額。

至齊阜昌三年(即南宋紹興二年,金天會十年,公元1132年)受業僧澄淵,資徒甲乙,世世住持。有熊耳山禪院受業僧福瑞,並義縣、資慧等,同議於蘇秦村壽聖院,以助該院發展。」時僧寶珍和尚便施錢一百貫。

龍耳寺院到癸巳歲(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已成為風景秀麗,環境幽靜的寺院。景曰:「此地奇觀,聖像同宗,翠搖精宇,壁掛寒松,層林映月,綠水流通,綿綿南北,密密東西;颯颯林敲松伴月,輕輕筠撼水前風」。金大定、元至正、明嘉靖年間相繼重修(有碑),寺有八角石柱一通,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立,原有寺房30多間,現有古房21間,廟內新建校舍30餘間。大門口有八字牆,牆上盡磚雕圖畫:二龍戲珠,龍躍大海及人物。廟宇建築雖非大頂彩瓦,但也是五脊六獸,獅子海馬,簡瓦低簷,非常氣魄。寺分兩進,中有大殿,祀佛爺。解放前後為學校佔用。

1958年,縣建人民大學於此。後長期分別作為英豪和張村所轄的一所小初中使用。上世紀90年代後,這裡一度被作為養雞場存在。如果不是庵北村退休職工張萬拴,把千年寺院龍耳寺從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的的狀態下,搶救性保護起來,並四處奔走呼號,沒有人會相信,今天的龍耳寺會成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陽觀的文化泯滅

建於南宋時期的九陽觀,位於蘇秦村東北坡地,距村數百步。當時有殿宇數十座,雄偉輝煌,種房鼓樓聳立、朝鐘暮鼓聲震數裡,皇封古碑高約數丈,殿內埋設避灰珠、避塵珠數顆,巨大青石臺階拾級而上,可見當時興盛之極。

據清代重修碑記載:初建時曾有神靈使用「飛錐(飛鏢)射樹」說,為選擇優質建材,上神使出飛錐,上系黃祾、銅鈴在距觀址數十、上北裡地的永寧(今洛寧)選射大樹,黃祾上書選材原委,樹主見後懼怕,自動除樹送達寺觀。其中大殿之巨大枎檁,東是荊木,西是棗木,粗為合抱,長約數丈,具是上等優質木料。

九陽觀在金大定庚寅,(金世宗十年),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有皇姑潞國大長公主在此焚修香火,功德庵宇,慮恐有不良之人踐穢道院,擾亂修行之士,由鎮國上將軍曹王傅駙馬都尉吾古論出榜曉示「閒雜不良之人,不得踐穢福地。如有違犯,即須扯領赴官懲斷」。

九陽觀也曾是元代朝廷公主長期修身養性之所在。後遭一次大火殿宇所剩無幾。可惜此觀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人為拆除,建了村裡一座戲樓和一部分學校校舍,觀中所存幾百斤重的大鼓被當時縣府拉走。現只留下半塊殘碑和小部分文物(都在野外散落)。

見證古村的文武閣

蘇秦村古建閣樓,初建年代不詳,世傳三國名將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曾從此地經過。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時將二層改稱文武閣,塑文武二夫子像,意欲使村中代代出人才。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補修樓院菩薩堂時稱「閘閣」(為補村中風水和西高東低之水勢之新稱謂)。古閣為二層,一層為人水共走的洞涵,寬約三米,高約六米,基礎為砂石條壘砌數層,東西走向的涵洞下皆由巨大巖石條鋪設數十米。閣二層為假三層,四根木柱承載著挑簷拱脊(後世重修時因財力和技術不夠,改為民宅制式)。

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裡改成培養周邊學生的蘇秦書院。書院門口曾有手書對聯一幅,上聯是:歷代庠序明倫知恥,下聯為:當世學子偃武修文。七十年代後由於人口的增加,加上村裡又擴建搬遷了學校,從此「文武閣」便逐漸淪為了殘垣斷壁的危房,怎一個痛心了得!

距離蘇秦村向南幾裡開外,有一個鎮原來叫土壕鎮,康熙四十二年,西巡迴鑾駐宿澠池,河南巡撫徐潮接御駕至土壕鎮,因名字不雅,改名為英豪鎮。清代詩人張問陶(公元1764-1814年)字仲治,曾寫《過英豪》一詩,曰:山雲隴樹遠蒼蒼,鈴語雞聲趁早涼。熊耳數峰青似黛,馬頭初日白於霜。途長屢覺人音換,食儉全憑骨肉強。笑煞當年蘇季子,陰符一卷速秦亡。

一個出生於四川的清代詩人,張問陶夜宿英豪,留下這樣的文化嘆謂,已經很少有人去思考蘇秦和一個村的歷史關聯了。不過象蘇秦村這樣有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的古村,能在新的歷史時期,趕上大國盛世乃至振興鄉村的步伐,又何嘗不是一種榮耀和難得的機遇呢?(文/張鏵)

相關焦點

  • 探尋「蘇秦村」:蘇秦的故事代代相傳 古廟會延續至今
    蘇秦村規劃效果圖村口的「蘇秦故裡」標誌蘇秦村廟會的戲曲演出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康翔宇三門峽市澠池縣,因仰韶文化而聞名於世。而就在澠池縣西南不到20公裡的山嶺之中,隱藏著一個不足千人的小村,名曰「蘇秦村」。相傳,這裡是戰國時期著名合縱家、曾佩六國相印,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錐刺股」的主人公——蘇秦的出生地。村中世代流傳著關於蘇秦的各種傳說,而有關蘇秦的古蹟遺址也不在少數。這個崇山峻岭之中的小村究竟和蘇秦有什麼關係?它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傳說?
  • 鬼谷子的徒弟蘇秦簡介 蘇秦刺股的故事
    蘇秦起初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學成後外出遊歷,但是這段時間他並沒有得到用武之地,反而因為處處遊歷而過的窘迫難堪。 後來,蘇秦返回故裡,苦苦鑽研《陰符》,從中學習了治理國家,穩定天下局勢,維持各諸侯和平共處的策略,那就是合縱聯盟,蘇秦認為,憑藉這個計策必定能遊說列國,而自己也可以大展宏圖了。於是蘇秦的第二次遊歷開始了。
  • 司馬遷寫了個假蘇秦?​大名鼎鼎的真蘇秦是這樣子嗎?‖賈鳳翔
    蘇秦擔心秦國進攻諸侯,自己的計劃失敗,想在秦國安插一個臥底,就派人去找張儀說:「你跟蘇秦是同學、朋友,現在蘇秦混抖了,你咋不去找找他呢?」張儀到趙國找到蘇秦,蘇秦吩咐門口保安不讓蘇秦進門,又不放他走。幾天後才見了。蘇秦故意對他不禮貌,還冷言冷語。張儀大怒,便要到秦國去。蘇秦派了一個下人,化裝後跟張儀同路,代他付店錢飯錢。張儀只知道這人是學雷鋒。張儀到秦國後得到重用。
  • 寶嫻說歷史:縱橫術人物之——蘇秦
    好了,趁熱打鐵,前天講了縱橫術的代表人物張儀,今天我就再講講縱橫術的另一個代表人物——蘇秦。今天不用再科普什麼是縱橫術,不明白的同學可以看前面一章。蘇秦是張儀的同門,同樣是鬼谷子門下。其實從歷史上來看的話,我覺得是蘇秦早於張儀下山,而有的史書上說是蘇秦是在張儀之後。
  • 古代的蘇秦又為何虛構鬼谷子?
    了解歷史之後,發現鬼谷子的問題,是真事假,看我分解~!提到鬼谷子大名鼎鼎,據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一位疑似現代穿越者的奇人,他曾隱居深山開設私立院校。廣收四個專業的弟子,這四個專業第一是數學:他講授的是天文地理星象預測。
  • 蘇秦張儀合縱連橫
    點擊箭頭所指歷史典故,關注歷史典故,體會古人智慧。
  • 你知道蘇秦在兼佩六國相印之前混得有多慘嗎?
    蘇秦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在我們的潛意識裡,他一出場就應該是學富五車,風度翩翩,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其實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歷史上的蘇秦第一次出道就在外面碰了一鼻子灰,不但沒有受到重用,反而把自己弄得狼狽不堪。
  • 戲說歷史,《大秦帝國》之蘇秦,上演最驚心動魄的一怒為紅顏
    蘇秦雖然歷經苦難,但或許也是印證了「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這句話吧,蘇秦終於還是迎來了他的蛻變。雪中送炭總是比錦上添花更容易讓人感動,就在蘇秦落魄之時,姬狐如同天使一般的降臨了。這個曾讓張儀魂牽夢縈的周公主如今亦讓蘇秦心動,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兩大縱橫名士竟會有著這樣的牽扯,想來也是一種緣分吧。
  • 漫談張儀蘇秦
    談到蘇秦,咱們第一印象就是鬼谷子高徒,腰懸六國相印的縱約長。太史公寫諸子,要按字數論,蘇秦也是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孔子,光字數就有八千多。比比墨子那著名的「二十四真言」,就知道太史公在蘇秦身上下來多大的功夫。但太史公自己也知道「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史記蘇秦列傳》所記載的事實水分很大。    而我看了《史記》,發現《蘇秦傳》確實有問題。
  • 說服六個國家聯合起來,歷史上的蘇秦真的算是六國的丞相嗎?
    蘇秦是團結六國來制衡秦國的人,是六個君主授予他相位和權力的人,但是真正的蘇秦真的是六國的丞相嗎?最後為什麼有人說是刺客謀殺了他?在他死前,他留下了找到刺客的方法。最後,齊王抓獲了殺害蘇秦的兇手,並按照蘇秦留下的方式為蘇秦報仇。
  • 蘇秦、張儀之縱橫術及悲慘結局
    張儀與蘇秦,一同演繹了戰國末期群雄叱詫風雲的歷史。                           蘇秦  合縱術蘇秦(?-公元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
  • 蘇秦:從失敗到成功
    下面講的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主人公是戰國時蘇秦。戰國時期,秦國通過變法國力越來越強,想要統一其他六國,於是經常攻打其他國家。由於秦國的強大,其他國家都很擔心,但又想不到合適的方法抵禦秦國。蘇秦遊說各國,提出了「合縱」抗秦的主張,即六國聯合起來,一起抵抗秦國。蘇秦生於洛陽,而洛陽正是東周的都城。
  • 當鬼谷子培養出蘇秦張儀後,歷史出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辯論
    不過蘇秦並沒有放棄,之後便開始了引錐刺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蘇秦引錐刺股的故事,在夜間打開書籍攻讀,擺開了幾十本書籍找到姜太公的兵書《陰符》,伏案誦讀,讀書困了想睡的時候,就拿起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上。
  • 蘇秦張儀:中國式合伙人
    蘇秦認為自己不如張儀,可能只是謙虛而已。蘇秦送張儀這盤大棋,下得實在高!與蘇秦私通,也不知道是誰主動。燕易王知道這件事,卻對蘇秦的待遇更加優厚。可是蘇秦恐怕被殺,就主動請纓到齊國去。這個局面,竟然與呂不韋很相似啊! 六、蘇秦是否真實存在?這個問題有點唐突,但卻在學術界長期存在。
  • 張儀和蘇秦的友誼之船
    請點圖上方藍色小字 ↑↑↑  「 燕小乙讀歷史 」 一鍵關注聽說最近大家都在談翻船的事。
  • 頭懸梁背後的故事——屌絲蘇秦的逆襲之路
    1.初生牛犢,都逃不掉不堪回首的往事蘇秦,戰國時代洛陽人氏。出身寒微,家中世代務農。在豪貴滿地走,隨便拉一個人出來都是卿大夫後裔的戰國時代,這樣的身份實在不值一提。出身農N代的他,本應該踏踏實實將自己本職工作做好,可蘇秦偏偏是一個不安生的主。歷史記載,蘇秦不務稼牆,而偏學縱橫捭闔之術。
  • 蘇秦合縱
    初,洛陽人蘇秦說秦王以兼天下之術,秦王不用其言。蘇秦乃去,說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戰於千裡之外;趙之攻燕也,戰於百裡之內。夫不憂百裡之患而重千裡之外,計無過於此者。願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譯文】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1楚王攻打齊國,圍困徐州2韓國高大的門樓建成了。
  • 歷史上真實的蘇秦,曾佩六國相印,後被刺客所殺
    「錐刺股」的傳說來自於戰國的縱橫家蘇秦,他用這種方法讀書,最終身佩六國相印。按照一般的道理,一個讀書人,尤其還是一個出身寒門的讀書人,能夠作一國之相,就可以說是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為何蘇秦一個人就做了六個國家的丞相?他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取得六個國家國君的信任?
  • 蘇秦、張儀玩的就是心跳
    那麼,蘇秦心中的天下大勢是什麼呢?蘇秦心中的天下大勢就是,要麼秦並天下,要麼六國聯手滅秦。於是,他離開洛陽,直奔正在強大起來的秦國。他到秦國之後,見到了剛剛即位不久的秦惠王。當時,秦惠王剛剛殺了商鞅,對於這種出奇計強秦的人物,他沒有什麼好感。他對蘇秦講:毛羽不豐者不可以高飛。
  • 俗語裡「二百五」的由來 卻是《夢想帝王》手遊裡的挖角神將蘇秦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二百五」的由來竟然和戰國大縱橫家蘇秦有關。本期月半叔就和大家聊一聊蘇秦和「二百五」之間有什麼故事。戰國時期大縱橫家蘇秦,四處遊說六國共同抗秦,最終身披六國相印,做到了前無古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