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張儀玩的就是心跳

2021-02-13 22號公館

上次咱們講到鬼谷子的兩個奇葩學生孫臏、龐涓,這兩人是跟鬼谷子學兵法的。老鬼先生的另外兩個學生,則是跟他學縱橫之術的,他們就是蘇秦和張儀。

至於鬼谷子何許人?並無定論,世傳《鬼谷子》一書是不是後人偽作也未可知,總之是個世外高人。

蘇秦和張儀是真正的傳奇。

司馬遷在《史記》裡有七十篇列傳,都是寫先秦至西漢的牛人的,涉及的先秦人物屈指可數,經常是幾個人物寫在一篇傳裡,真正一人獨佔一篇題目的不過十來個人,這十來個中就包括蘇秦和張儀,他倆都是一人一篇,而且所佔的篇幅也幾乎是最長的。

蘇秦本是東周國都洛陽人,他跟鬼谷子學成之後,就出來闖天下,結果四處求職,四處碰壁。「出遊數歲,大困而歸。」沒人待見他,混得差不多要飯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爹媽肯定沒問題,回來就回來唄,有媽吃的就有你吃的。可是嫂子、弟媳們就翻白眼了,哦,這是要回家白吃白喝嗎?還是要來分家產啊。

蘇秦怎麼辦?忍著唄。

《周易》裡有一個蹇[jiǎn]卦,裡面有句話是: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周易*蹇*大象》

意思就是,前面的路走不通了,就得返身回來,回來幹嘛啊?回來修德,回爐再煉,修煉本事,修好了,再上去!

蘇秦回到家,把老師教的書重新苦學,他還得到一本新的秘籍,就是《陰符經》,這本書現在還有傳世的版本,不過據說是南北朝時期的偽書了。總之,蘇秦苦苦玩索,夜以繼日,睏了就拿錐子扎大腿,這就是錐刺股。不是有個詞叫「頭懸梁,錐刺骨」,形容人苦學的,這個錐刺骨就是說蘇秦的。「頭懸梁」是說誰的呢?據說是東漢的一個大儒叫孫敬,把頭髮吊起來,拴在房梁上,一打瞌睡,頭一低,上面就給抻醒了。

他也不可能老是拿錐子吧,或者每天都頭懸梁吧,可能也就是突發奇想,整過那麼兩次,結果就成了一個好故事,就幫著他們揚名了。咱們沒事時,也應當給自己整點這樣的故事,就離成功近一些了。

蘇秦經過一年苦學,有一天,忽然就頓悟了,眼前豁然開朗,那一刻他是一拍大腿呢?還是仰天大笑呢?還是痛哭流涕呢?我也不知道,史記只寫了,他自言自語:這一次我肯定能搞定當世之君了。

然後,他再度走出家門,真就做到了。

為什麼跟鬼谷子學完了,出去闖蕩吃不開,然後自學了一年,再出去就行了呢?很簡單啊,第一次去闖蕩時,他肚子裡只揣著一堆理論;第二次出去時,又有理論,又有實踐,又有教訓,又有屈辱,又有信念,他已經淬鍊升華了。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他頓悟了,頓悟什麼呢?頓悟了天下大勢,這是他說服天下國君的資本。

這一次,蘇秦本來想報效家鄉,先去找東周國君周顯王。但是,有句話叫「凡人賤近而貴遠」,都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都本鄉本土的,從小看著你長起來的,能有多大能耐啊。所以,周顯王和他身邊人都沒拿蘇秦當個玩意。

蘇秦這一次一點也沒氣餒,心想:我找你,是給你面子。你不聽,那是你沒腦子,沒覺悟。這也正好,因為我心中的天下大勢,本來跟東周國也沒什麼關係。

那麼,蘇秦心中的天下大勢是什麼呢?蘇秦心中的天下大勢就是,要麼秦並天下,要麼六國聯手滅秦。

於是,他離開洛陽,直奔正在強大起來的秦國。他到秦國之後,見到了剛剛即位不久的秦惠王。當時,秦惠王剛剛殺了商鞅,對於這種出奇計強秦的人物,他沒有什麼好感。他對蘇秦講:

毛羽不豐者不可以高飛。(《戰國策》)

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豐滿,就不可能飛得太高。您說的「吞併天下,稱帝而治」的想法太大了,我們還不敢想啊。

蘇秦看秦惠王沒興趣,只好實行第二套方案。這套方案麻煩點,但更加轟轟烈烈,就是要說服東方六國的國君,合縱攻秦。

一個秦惠王你都說服不了,六國國君你就都能說服嗎?蘇秦做到了!他就憑三寸不爛之舌,從北到南,挨個去遊說燕王、趙王、韓王、魏王、齊王、楚王,把這哥六個都給說得熱血澎湃,共同成立聯合國,總部設在趙國,由蘇秦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同時配六國相印,待遇也參照元首級。或者,這個六國合縱更像是今天的北約,聯合起來一起扼制俄羅斯的感覺,蘇秦就是北約司令。

此時的蘇秦,麻雀變鳳凰,抽空就回了趟家,隨從車輛浩浩蕩蕩。周顯王都被嚇到了,淨水潑街,派人歡迎,一迎就迎出十多裡地來。嫂子們,都趴在地上給他行禮。蘇秦笑了:怎麼之前是那樣的,現在成這樣的了?嫂子們低著頭回答:因為如今的叔叔位高金多。

那麼,蘇秦都跟這些國君們講的什麼呢?就都把他們給忽悠住了呢?史書裡都有詳細的記載,時間關係,咱就不引述了,總之,超級雄辯。唯一可以跟他有一拼的,可能只有他的老同學張儀,在若干年後,再挨個說服六國國君,解除合縱的那套說辭了。

當年上學時,蘇秦自認為張儀的才能在己之上。可是起初張儀混得也很不好。他曾經在楚國丞相的府上混事,也是給人家當門客唄。有一次,丞相丟了一塊寶玉,不知誰偷的,相府的門客們都看張儀不順眼,就認定肯定是張儀偷的,就把張儀抓起來,狠揍一通,差點沒打死。不這,張儀咬定不是自己幹的,最後也被放了。被人拖到家裡時,手腳都疼得不能動彈了。他老婆又疼又氣:你個死冤家啊,要不是因為讀了點破書,到處吹牛,怎會遭這個罪啊。這時,張儀把嘴張開了。老婆問:幹嘛?喝水嗎?張儀有氣無力地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老婆說:在啊。張儀笑了:OK啦,只要這三寸不爛之舌還在,老婆你就放心吧,早晚讓你妻憑夫貴!

就在這時,蘇秦派人來請張儀去趙國。蘇秦為什麼要來請張儀呢?因為他知道,要想確保這個合縱的計劃持續成功,就必須要穩住秦國,不能讓秦國插手攪局。怎麼辦呢?必須在秦王身邊安插自己的人。這個人必須也得有超級忽悠能力,找誰呢?張儀最合適。雖然張儀是自己的老同學,可是,他肯聽自己的安排嗎?另外,他下得了決心,去把秦王忽悠住嗎?這可不是你有才能就一定能做到的啊。最後,他想出一個奇招。

張儀興衝衝來趙國見蘇秦,心想,這個老同學真夠意思,這是要跟我有福同享啊。可他沒想到,他到了趙國之後卻吃了閉門羹。一連好幾天,蘇秦閉門不見。之後好容易見了面,蘇秦卻冷淡至極,講:我是想讓跟我混口飯吃,可是看你這能力狀態,還是差點事啊。你現在怎麼成這慫樣的了呢。然後,勉強給張儀安排了頓飯菜,也都是給僕人下人的標準。

這一下,就把張儀給氣瘋了。古人講,知恥而後勇啊。他強忍怒火,從蘇秦府上出來,就直奔秦國而去。他誓死也要爭這口氣,東方六國都沒意思了,混到頭也就跟蘇秦差不多,只有到秦國,才有可能反制蘇秦。

張儀頭腳走,蘇秦就去找趙王,讓趙王派人扮做一個富商,拉一車金子,尾隨著張儀一起向秦國走。中間住店時就一起住,一來二去就熟識了,就成了好朋友,就開始給張儀慷慨支持。

張儀在這個朋友的雄厚財力的支持下,順利地見到了秦惠王。把秦惠王一下子就給忽悠住了,還被封了官。

他興衝衝回來拜謝自己的朋友,自己的這位貴人。這時,這個人卻說自己任務完成,向他告辭。之後,把前因後果講了一遍,是這麼著這麼著這麼著,總之,這一切都是蘇秦丞相的安排。

張儀被驚呆了,對蘇秦又是佩服,又是感激,於是鐵了心暗中幫蘇秦,維護其合縱計劃。

接下來,六國合縱的局面大致維護了有十幾年,秦與東方六國保持著大致的平衡。

什麼叫大致平衡呢?就是說,這十幾年時,這個合縱也是鐵板一塊,也是分了合,合了分的。中間,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極力拉籠齊國,來打趙國。弄得蘇秦在趙國呆不下去了,他就去了燕國。

蘇秦到了燕國,那還是座上客。有道是,狼走遍天下吃肉,狗走遍天下吃屎。蘇秦是吃肉的,吃誰的肉?這不好說,反正,他在燕國成了燕王老媽的情夫。要說這也正常啊,六國國國君他都能忽悠,忽悠寡婦女人那還不更是手拿把掐啊。這種事,時間長了,肯定紙包不住火啊。弄得在燕國又不容易呆了。他就去找燕王,說:您看,燕國現在跟齊國關係很緊張,我在燕國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不如去齊國,在齊國那邊暗中幫著咱們燕國。您覺得如何?

燕王正為難不知怎麼辦呢。老媽養情夫畢竟不是什麼光彩事,可要是殺了蘇秦,又怕老媽傷心。現在蘇秦主動請求去齊國作間諜,什麼都解決了。於是,以厚禮為蘇秦送行。

蘇秦到了齊國,接著吃肉,深得齊王器重,被齊國大夫們羨慕、嫉妒、恨。這是真恨啊,最終,在公元前317年,有人竟派出刺客將蘇秦刺殺。當時蘇秦重傷,沒有立即死掉,接下來的幾天也沒有抓到兇手,更不知誰主使,蘇秦這口氣咽不下,臨死前對齊王講:等我死了,您就宣布我是燕國間諜,把我車裂了,那時兇手就肯定出來。齊王照辦,果然兇手現身,齊王誅之,為蘇秦報了仇。

蘇秦死後,天下第一便是張儀的了。他在秦國混到了丞相級別,後來又以間諜身份當了魏國丞相。在蘇秦死後,他不再顧忌之前對蘇秦的承諾,出使魏、楚、韓、齊、趙、燕六國,一通忽悠,就徹底瓦解了合縱。這其中,他忽悠楚懷王的那一段最精彩。

先是,秦國想打齊國,可是呢,齊國和楚國的關係很好。秦王就派張儀出使楚國,要他去破壞齊楚的關係。張儀就來忽悠楚王:我們秦王說了,只要楚國跟齊國斷絕關係,秦國就把公主嫁給您,還送給您六百裡土地。

楚懷王挺高興,心想要抱粗腿,當然是越粗越好。齊國不如秦國強大,當然是跟秦國聯盟更好啊。於是,就跟齊國斷交。然後派了一個將軍跟隨張儀回秦國。等著張儀向秦王復命,然後接收那贈送的六百裡土地。

可是呢,張儀一回到秦國,就來了一個「假摔」,從車上摔下來,然後就在家裡養著,一連三個月也沒上朝去見秦王。

楚懷王這邊就著急了,秦國這邊沒動靜,是不是嫌我跟齊國絕交絕得還不夠徹底啊。就派了個代表,發表公開的國際宣言,把齊王大罵了一通。這次,齊王被氣壞了,乾脆就自降身段,折節事秦。結果,齊、秦成了盟友了。

這時,張儀才去向秦王復旨,說:咱們給楚國六裡地吧。楚國使者在旁邊一聽就急了:不是說好了給我們六百裡地嗎?

張儀故作驚訝:你們聽錯了吧,明明我就是講的六裡地的,從哪到哪的,講得多清楚啊。

使者只好回來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氣壞了,發兵攻秦。結果戰敗,最後,割地請和。

過了一年,秦惠王派人出使楚國,想跟楚國換塊地。楚懷王回覆:你們想要我的那塊地,不用拿地換,拿張儀換就行。

秦惠王換嗎?他還沒這麼卑鄙。不過,張儀倒很大方,跟秦王講:您就讓我去吧,他們不會拿我怎樣的。

然後,張儀就來到了楚國。一進楚國就被抓起來了,準備著要砍頭。但是,過了幾天竟然就被放了出來,又成了楚王的座上賓。為什麼?因為,張儀在楚國有個好朋友叫靳尚,靳尚既是楚懷王的嬖臣,就是寵臣啊,又跟楚懷王的寵姬鄭袖關係極好。張儀剛被抓起來,靳尚立即來見鄭袖。他跟鄭袖講:這個張儀是秦王的紅人,他現在被扣在這,我聽說,秦王要拿六個縣的地皮,外加兩個秦國公主來換張儀。秦國公主要來了,將來她們的地位肯定要在您之上啊。

這一句話,就把鄭袖給點燃了:靳大人啊,您說怎麼辦吧?靳尚就教給她:您這麼辦、這麼辦就OK了。於是,鄭袖就天天去跟楚懷王哭天抹淚:張儀那是秦惠王的大紅人啊,您要是殺了他,把強大的秦國給惹急了眼,我們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這個男人啊,最架不住兩樣東西:一是女人的眼淚,二是老婆的枕邊風。

幾天之後,楚懷王就把張儀給放了出來。此時,張儀依然牛叉,吹了一通秦國多麼多麼強,搞好秦楚雙邊關係,對楚國多麼多麼重要。

楚懷王也只好認慫。

那麼,楚懷王與張儀的這段故事說明了什麼呢?其實就是現在經常講到的一句話:弱國無外交。你弱,就只好被人欺負唄。

張儀離開楚國之後,就去了韓國、齊國、趙國、燕國,挨個忽悠一遍,就把合縱之勢給完全解除了。

這一趟結束之後,他回到秦國,正趕上秦惠王薨了。繼位的秦武王在做太子時,就跟張儀不對腦袋。張儀就有了一種不祥之感。於是,他也學蘇秦,主動請纓再去魏國當間諜。最後在魏國又做了一年的丞相,得以善終。

蘇秦與張儀草根起家,縱橫天下,達到成功的顛峰,成為當時讀書人的偶像。那麼,司馬光怎麼看待他們的成功呢?

司馬光自己沒講,但他引用了孟子和西漢揚雄的兩段評價。

孟子與蘇秦、張儀是同時期的人物。有人曾問孟子:蘇秦、張儀這樣的人物,「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們要是發怒,諸侯國君都害怕;他們要是消停了,天下也就沒有戰火。他們稱得起大丈夫吧?孟子答:他們可算不上大丈夫!

那怎樣才算大丈夫呢?

孟子便講了一句流芳百世的話: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詘(qū),此之謂大丈夫。--《資治通鑑*周紀三》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評價一個人,不要看他世俗的成功,而要看他人格的圓滿。

揚雄對蘇秦張儀的評價則更加尖刻,稱他們是「詐人也」,就是兩個大騙子而已。他們為成功不擇手段,完全就是靠忽悠、靠騙,一點誠信和道德也不講。

是不是有點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呢?隨大家想吧。

本文為視頻節目《谷園講通鑑》的節選文字稿,歷史大學堂微信文字版首發

====================

歡迎關注「22號公館」 微信號:「szpangjie」

發布文章只是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蘇秦張儀合縱連橫
    但是他又了解張儀的孤傲秉性,如果不用激將的辦法,很難讓他激發自己。他就派人隱藏身份去找張儀說:你以前與蘇秦是同學,他現在已經在趙國做了大官,你何苦還這樣將自己埋沒在鄉野裡,不去他那裡謀取個一官半職,好實現自己的抱負。張儀聽了來人的話覺得也有道理,自己與蘇秦一向交好,蘇秦現在聞名於諸侯,而且自己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相信張儀會重用自己的。他滿懷希望與信心,前往趙國的都城邯鄲,遞上名貼求見蘇秦。
  • 漫談張儀蘇秦
    張儀今天也不算講座,主要就是說先秦的縱橫人物。談到蘇秦,咱們第一印象就是鬼谷子高徒,腰懸六國相印的縱約長。
  • 蘇秦張儀——史上最牛的「合伙人」!
    張儀和蘇秦兩個師兄弟,站在對立面,相互牽制,共享榮華富貴,真的是最牛的戰國版合伙人了。▲《羋月傳》版有一種合作方式叫做「反制」蘇秦師兄有著深深的智慧,深到必須用戰國幾百年的時光來作為丈量單位,他對張儀師弟的安排就是摸熟了時代的走向和脈絡之後做出來的
  • 時也命也,蘇秦張儀
    楚王遷怒於張儀,張儀死裡逃生回到了安邑老家。蘇秦入秦鎩羽其實在蘇秦入秦之前,已有犀首獻策秦惠王「正名稱王,東出爭霸,中原逐鹿,一統天下」。犀首本名公孫衍,師楊朱之學,自稱天下權變策士;曾在魏楚趙奔走任職,屢次擊敗官場對手;人言如犀牛之首,銳不可當,故犀首名號多為人知,本名反倒湮沒不聞。
  • 蘇秦張儀:中國式合伙人
    同樣是笑,蘇秦收穫的是譏笑,張儀得到的是歡快,尤其若如此,夫復何求? 二、看蘇秦如何巧舌如簧,成就合縱?蘇秦遊說六國,動機純粹是為實現個人理想,就是要富貴成名,衣錦還鄉,而不是要統一天下等等之類的情懷。
  • 張儀和蘇秦哪個厲害?
    兩人不分伯仲,都是厲害的辨士,都有一怒諸候懼的本領,只是若沒有蘇秦的故意怠慢,其後又讓人假裝成客商一路護送張儀到秦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張子」。
  • 張儀和蘇秦的友誼之船
    學的是一個專業——遊說之術,畢業後就業方向一致——當縱橫家,也就是耍嘴皮子的穿梭於君王之間的工作。 於是,張儀就去了趙國,想見蘇秦。但是如今的蘇秦不是你想見,相見就能見的! 先呈上自己的名片,然後等下人的通知。 哪知道,蘇秦已經提前跟下人吩咐過了,不要給張儀通報,同時,也別讓他走了。 好幾天的,不給見,也不讓走,把張儀折騰的夠嗆。
  • 蘇秦、張儀之縱橫術及悲慘結局
    蘇秦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張儀到來後,蘇秦卻故意不理不睬,並當眾羞辱後打發他離開。張儀又羞又氣,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蘇秦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
  • 【故事會】張儀和蘇秦誰更牛逼?
    蘇秦字季子,洛陽東郊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317至275年之間;張儀年齡比蘇秦稍長,但出道比蘇秦要晚,大約生活在公元前360至310年間。 張儀的謀略就是和蘇秦對著幹,在秦國實行「連橫」,分劃瓦解蘇秦倡導和組織的「合縱」陣營。張儀的連橫策略為秦國的東進和崛起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秦的最終統一奠定了基礎。被後人稱為「連橫之父」。
  • 當鬼谷子培養出蘇秦張儀後,歷史出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辯論
    這就是蘇秦早年的際遇,下面說說張儀,張儀和蘇秦的情況不太像。張儀是蘇秦的學弟,在早年學成的時候想要去投奔蘇秦,蘇秦當時已經很成功,張儀想要在蘇秦手下幫忙。不過蘇秦有自己的政治考慮,蘇秦在山東諸國裡推行合縱戰略,但是問題是這個合縱聯盟在沒有搞成之前,如果秦國發兵來個各個擊破,那不就搞不成了?這時便想到了張儀。
  • 當師兄弟成為職場對手,張儀和蘇秦要對著幹,最後卻都輸給了自已
    眾門客皆惶惶然,你看我我看你,紛紛揣測,張儀最為貧窮,看上去品行鄙劣,定是看了玉璧價值連城,偷了好回家賣錢。昭陽相府居然就相信了門客的指認,張儀不明不白的被冤枉。相府下令鞭笞張儀。無論被打得多麼慘,張儀就是不承認,沒偷就是沒偷。昭陽相府沒轍了。人也打了,玉璧還是沒有回來,只好把張儀放了。
  • 在戰國與張儀齊名的人不止是蘇秦,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
    戰國時代,人才輩出,張儀連橫破縱使秦國走向帝王之路,而有一個人與張儀齊名,卻鮮為人知,這個人不是蘇秦,他叫公孫衍。 人們通常認為,蘇秦和張儀為政敵,分別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擊,是同個時代的人。
  • 整死同桌的你:蘇秦VS張儀
    公元前322年,張儀來到了魏國。《史記》說得明白:「(張儀)免相,相魏以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辭去相國的職務,被秦惠王派到魏國去當相國,想讓魏國先依附秦國,成為天下諸侯效仿的榜樣。張儀本來就是魏國人,派到魏國去工作再合適不過。問題是,魏惠王願意接受這樣一位空降的相國嗎?
  • 同為頂級謀士,都是虎口脫險,張儀和蘇秦到底誰更智高一籌?
    千百年來,後世對於這兩位權謀之人,能力到底誰高誰低,也是一直存有爭議,無疑撇開個人品德格局,單論智謀能力來說,確實很難分出高下,如果非要比較一下,那麼有一件事情是很能看出兩人的權謀水平的,那就是他們面對危機的時的洞察和化解能力。
  • 蘇秦掛6國相,卻騙張儀去秦國對抗自己,學者:不如此,蘇家必死
    ------鬼谷子我們可以領會到不少具體的遊說技巧,除了以靜制動、欲擒故縱、打草驚蛇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技巧之外,還有一招被廣泛運用的,那就是「投石激浪」。何謂「投石激浪」,其實就是要求遊說者先向對方道出一點試探性的言辭,刺激對方開金口,然後對對方的言辭、應對加以分析,並據此制定出能夠降服對方的遊說方案。
  • 蘇秦張儀等四位名徒只是其冰山一角
    因緣際會,他也在此遇到了蘇秦、張儀。一番周折之後,蘇秦、張儀、孫臏、龐涓聚首鬼谷,四子歸山。鬼谷子收徒六人,按照入山順序排列,童子被定為大徒弟,指點四子修煉,鬼谷子的「局」也最終由他收官。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則分別學習口舌之學與兵學,在山中砥礪修行,技藝日進,待機入世。這四個赫赫有名的徒弟在拜師前都是無名小卒,出師後個個大放異彩,名傳千古。
  • 縱橫家張儀生平簡介 歷史上的張儀怎麼死的?
    張儀曾與蘇秦同師從於鬼谷子先生,學習權謀縱橫之術,飽讀詩書,滿腹韜略,連蘇秦都自嘆才能在張儀之下。張儀曾兩次為秦相,前後共11年,亦曾兩次為魏國國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僅一年餘即卒於任上,死後葬開封市東郊宴臺河村。  張儀是魏國公族支庶子弟,和蘇秦同為鬼谷子的徒弟,在學術方面,「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 蘇秦和張儀:一個賭棍和一個騙子?
    遊說秦惠王失敗後的蘇秦並未放棄,改為遊說東方六國施行合縱之術,簡而言之就是東方六國抱團取暖,聯合起來共抗西方強秦。  首先,他來到燕國,等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見到燕文侯後,蘇秦抓住機會,口若懸河、巧舌如簧、絲絲入扣,說的天花亂墜。燕文侯聽的目瞪口呆,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當場採納了他的意見。之後蘇秦又遊說趙肅侯、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和楚威王。
  • 蘇秦和張儀誰更厲害?他倆根本不是同時代的人!
    甚至有人懷疑鬼谷子其實就是蘇秦,這是隋人樂壹注《鬼谷子》提出的,他說「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唐人張守節也認為,《鬼谷子》其實就是《蘇子》,都認為鬼谷子其人其書都是蘇秦分化。按照《史記》的說法,蘇秦、張儀這對師兄弟還是對旗鼓相當的好cp。最早是蘇秦出山,遊說趙王得以合縱,但又害怕秦國攻打趙國,在合縱未完成之前破壞,所以就用激將法把張儀弄去秦國,並用重金幫張儀坐到客卿之位。
  • 司馬遷寫了個假蘇秦?​大名鼎鼎的真蘇秦是這樣子嗎?‖賈鳳翔
    ‖老家許昌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蘇秦和張儀一起跟著鬼谷子先生學習。兩人畢業後同時去闖世界。蘇秦腰裡已經別了六塊相印,而張儀事業還沒有開始。蘇秦擔心秦國進攻諸侯,自己的計劃失敗,想在秦國安插一個臥底,就派人去找張儀說:「你跟蘇秦是同學、朋友,現在蘇秦混抖了,你咋不去找找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