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會】張儀和蘇秦誰更牛逼?

2021-02-23 日春茶業

戰國晚期有兩位文弱書生:一位叫張儀,另外一位叫蘇秦蘇秦字季子,洛陽東郊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317至275年之間;張儀年齡比蘇秦稍長,但出道比蘇秦要晚,大約生活在公元前360至310年間。

 如果對這兩個人的名字很陌生,那麼他們的老師大家應該很熟悉——鬼谷子。

如果你對鬼谷子還不了解,那麼你應該知道孫臏和龐涓,這兩位也是鬼谷子的學生。

 好了,這幾個人的關係大致就是這樣,孫臏和龐涓跟著鬼谷子學習兵法以武會友,後來成了死對頭,經常在在戰場上見面罵陣。

蘇秦和張儀則跟著鬼谷子學習謀略以文交手,後來也是一對針鋒相對的冤家,他們倆人的謀略原理有一句成語:合縱連橫。 

蘇秦的謀略是「合縱」,就是遊說趙、韓、魏、燕、齊、宋六國「合縱」抗秦,他親自任「縱約長」,一人佩戴六國相印,成了當時名副其實的聯合國秘書長,其權力更是現代意義上的秘書長不能望其相背的。被後人稱為「合縱之父」。 

 張儀的謀略就是和蘇秦對著幹,在秦國實行「連橫」,分劃瓦解蘇秦倡導和組織的「合縱」陣營。張儀的連橫策略為秦國的東進和崛起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秦的最終統一奠定了基礎。被後人稱為「連橫之父」。 

用老百姓的話說,這張儀和蘇秦其實就是靠耍嘴皮子吃飯的人。他們的縱橫捭闔,深刻影響著戰國後期群雄之間並戰爭的形勢,其觀點和思想對後世王朝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孟老夫子的學生景春曾經曰過:蘇、張「一怒而天下懼,安居則天下熄」。

今天我們來聊的是: 張儀,蘇秦,誰更牛逼?

  第一項:關於身份  

出道成名之前,看,二人均是一介寒儒。

蘇秦:窮得連飯都吃不上,第一次遊說失敗回家,連窮嫂子都看不起他,不給他飯吃,蘇秦只好有一頓沒一頓地硬撐著。

張儀:雖說是名門之後,也不過是個破落戶弟子,但比蘇秦還是要強一些,至少還沒有衣食之虞。 

  第二項:關於權力  

蘇秦:出道較早,身掛六國相印之人了,六國軍政大事圴決於一人,相當於聯合國秘書長。

張儀:出道太晚,只是做了秦國國相,無法與擁有實權的聯合國秘書長相提並論。

   第三項:關於謀略  

蘇秦:倡導的「合縱」在先,非常成功。

張儀:主張的「連橫」在後,也卓有成效。

從實際操作上看,二人基本旗鼓相當,都是憑著過人的學識和詭譎的計謀,以三寸不爛之舌把各國君王鼓譟得頭大,大事小事悉聽尊便。但最終還是讓張儀用「連橫」之術把蘇秦的「合縱'之策打破,六國終久還是被秦國各個擊破,最終被徹底滅掉。 

 如此從以上三個方面來比較,二人各有優劣,旗鼓相當,畢竟都是一個師傅教出來,學到的東西都差不多。

其實,像蘇秦張儀兩人這種靠一張嘴混飯吃的智囊人物,自古以來都無法區分誰強誰弱。因為謀略這種東西都是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區分高下呢? 

現在,有一種方法可以一決雌雄了。那就是讓張儀蘇秦倆人帶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好茶,前來參加日春茶業舉辦的「醉西施茶王賽」,通過五位國家級評茶師的仔細品嘗甄別,三輪下來,就可以知道誰牛逼、誰更厲害了。 

 日春茶業「醉西施茶王賽」,

2016年5月31日,

誰是高手,執壺以待!


相關焦點

  • 同為頂級謀士,都是虎口脫險,張儀和蘇秦到底誰更智高一籌?
    千百年來,後世對於這兩位權謀之人,能力到底誰高誰低,也是一直存有爭議,無疑撇開個人品德格局,單論智謀能力來說,確實很難分出高下,如果非要比較一下,那麼有一件事情是很能看出兩人的權謀水平的,那就是他們面對危機的時的洞察和化解能力。
  • 蘇秦張儀合縱連橫
    更令他生氣的是,他沒有受到賓客的禮遇,而是讓他坐在堂下,賞給他下人吃的飯食,蘇秦並傲慢地訓斥他說: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竟然把自己弄到這種窮困潦倒的地步,我雖然能夠舉薦你做官而富貴,但是你能夠做好嗎?你到其他的國家去吧,我這裡是不會收留你這樣的人的。蘇秦說完就拂袖而去了。
  • 張儀和蘇秦的友誼之船
    鬼教授還有兩個學生,分別是孫臏和龐涓,這二人本來也有一艘友誼的小船,後來何止是翻船,那船簡直是深深的沉入海底,這個按下不表。等蘇秦和張儀各自出師,參加工作以後,兩人提出的政治主張又是針尖對麥芒。蘇秦搞合縱,張儀就搞連橫,破壞合縱。張儀搞連橫,蘇秦就恢復合縱,破壞連橫。 不是說同行是冤家嗎?
  • 張儀和蘇秦哪個厲害?
    兩人不分伯仲,都是厲害的辨士,都有一怒諸候懼的本領,只是若沒有蘇秦的故意怠慢,其後又讓人假裝成客商一路護送張儀到秦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張子」。
  • 蘇秦、張儀玩的就是心跳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他頓悟了,頓悟什麼呢?頓悟了天下大勢,這是他說服天下國君的資本。這一次,蘇秦本來想報效家鄉,先去找東周國君周顯王。但是,有句話叫「凡人賤近而貴遠」,都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都本鄉本土的,從小看著你長起來的,能有多大能耐啊。所以,周顯王和他身邊人都沒拿蘇秦當個玩意。蘇秦這一次一點也沒氣餒,心想:我找你,是給你面子。
  • 蘇秦張儀:中國式合伙人
    蘇秦已經說服了趙王而得以去各國結締合縱相親的聯盟,可是他害怕秦國趁機攻打各諸侯國,盟約還沒結締之前就遭到破壞。又考慮到沒有合適的人可以派到秦國,於是派人暗中引導張儀說:「您當初和蘇秦感情很好,現在蘇秦已經當權,您為什麼不去結交他,用以實現功成名就的願望呢?」於是張儀前往趙國,呈上名帖,請求會見蘇秦。蘇秦就告誡門下的人不給張儀通報,又讓他好幾天不能離去。
  • 時也命也,蘇秦張儀
    儀事魏齊折戟張儀雄心勃勃入魏請見魏王,而魏惠王卻向來是自負之人。他對名士禮節有加,多是為了求賢虛名而已,避免各方名士聞魏色變,本身並不是一個善識良駒之伯樂。所以對於剛入世的張儀,魏王並不重視。張儀無奈離魏赴齊,並提出以「首在三強周旋,次在四國捭闔」為宗旨的十六字秘策「聯魏鎖秦、和秦敬魏、北結燕趙、南遏楚韓」,深受齊威王器重,入朝為相已成定局。
  • 漫談張儀蘇秦
    其實《史記 秦本紀》說的很清楚 「惠文六年魏納陰晉,九年圍焦,十三年張儀取陝,後十一年樗裡疾攻魏焦,拔之。陰晉東至陝,正殽函之道。自惠王六年至後十一年,始克有之。」     蘇秦去遊說秦惠王,搞不清楚秦國國內形式就算了,巴蜀崤函這些土地當時還不是秦國的,他又怎麼能夠提前預知?這些預知的話,說出來恐怕也沒人信。蘇秦是縱橫大家,就這麼不靠譜?
  • 蘇秦、張儀之縱橫術及悲慘結局
    蘇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視。蘇秦感慨萬千,說:「同樣的一個人,富貴了,親戚敬畏;貧賤時,連親戚都輕視,更不必說一般人了。假使我當初在洛陽有二頃良田,現在又怎能佩帶六國相印呢!」於是散發千金,賞賜給親戚和朋友。蘇秦到燕國去時,曾向人借錢一百做路費,如今富貴,就償還了百金。蘇秦的隨從人員中,只有一個人沒得到報償,就上前詢問。
  • 蘇秦張儀——史上最牛的「合伙人」!
    張儀和蘇秦2人相互配合,一個連橫,一個合縱,在秦國和六國之間攪來攪去,光打口水仗,到最後秦惠王都死了,秦國與六國也沒打一場仗,而張儀和蘇秦卻享受了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 當師兄弟成為職場對手,張儀和蘇秦要對著幹,最後卻都輸給了自已
    張儀和蘇秦是兩個權術極其張揚的弟子,其輾轉的職場經歷頗有故事性和趣味性。01張儀初登職場受奇恥大辱張儀是魏國人,家中貧窮,學習縱橫術之後想以此謀生,期求得到富貴。開始時他投奔在楚國昭陽府中做門客,因為貧窮,常受人輕視排擠。一天,昭陽將軍打了勝仗在府中湖畔大宴賓客,將士和門客悉在席中喝酒。
  • 整死同桌的你:蘇秦VS張儀
    但是,像張儀這樣被秦惠王派到魏國來,而且是要當相國的,還確實沒有先例。事實上,這一安排也並非出自秦惠王的本意,而是張儀自己主動提出來的。「魏國總是搖擺不定,不肯死心塌地臣服於我大秦,主要是因為惠施從中作梗,就讓下臣去魏國取代惠施吧!」張儀這樣做,完全出自一種嗜好。作為鬼谷子的首席門徒(他自認為是),他深諳黑白之道,更沉溺於博弈的樂趣。
  • 蘇秦掛6國相,卻騙張儀去秦國對抗自己,學者:不如此,蘇家必死
    相當於「投石問路」,只是更注重在「激」字上下功夫。古時,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門生,他們從鬼谷子那邊學有所成後,都想出去一展抱負,蘇秦先下山,先去了秦國,後轉戰到趙國,如今已經是趙國的座上賓,大權在握,和6諸侯國盟約,合縱抗秦,掛六國相,此時正在想著如何合縱六國抗秦。
  • 蘇秦和張儀誰更厲害?他倆根本不是同時代的人!
    這時才透露給張儀,自己不想讓秦攻趙,張儀也體會到同門兄弟的一片苦心,於是在蘇秦有生之年,張儀主政下的秦國都沒有進攻趙國。蘇秦遊說燕、趙、韓、魏、齊、楚形成合縱,蘇秦成為合縱長,身掛六國相印。齊閔王之時,因為齊大夫與蘇秦爭寵,派人刺殺了蘇秦。等到蘇秦死後,張儀終於也可以大顯身手,當時魏國已經臣服了秦國,於是他遊說楚、韓、齊、趙、燕加入連橫。
  • 當鬼谷子培養出蘇秦張儀後,歷史出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辯論
    這就是蘇秦早年的際遇,下面說說張儀,張儀和蘇秦的情況不太像。張儀是蘇秦的學弟,在早年學成的時候想要去投奔蘇秦,蘇秦當時已經很成功,張儀想要在蘇秦手下幫忙。不過蘇秦有自己的政治考慮,蘇秦在山東諸國裡推行合縱戰略,但是問題是這個合縱聯盟在沒有搞成之前,如果秦國發兵來個各個擊破,那不就搞不成了?這時便想到了張儀。
  • 在戰國與張儀齊名的人不止是蘇秦,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
    戰國時代,人才輩出,張儀連橫破縱使秦國走向帝王之路,而有一個人與張儀齊名,卻鮮為人知,這個人不是蘇秦,他叫公孫衍。 人們通常認為,蘇秦和張儀為政敵,分別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擊,是同個時代的人。
  • 蘇秦和張儀誰更厲害?他倆根本不是同時代的人 | 林屋公子
    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疑點。就是《孟子》曾提到當時人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注意,時人認為和張儀齊名的縱橫家是公孫衍,而不是蘇秦;而在《張儀列傳》中,張儀擔任秦國相邦時,其對手也主要是在魏的公孫衍和在楚的陳軫,三人也因關係緊密而合於一傳;蘇秦除了幫助張儀在秦國上位,之後兩人就幾乎沒有了交集。這些較早較可靠的史料表明,蘇秦並不是張儀同時代的人物。
  • 蘇秦張儀等四位名徒只是其冰山一角
    此外,還在劇情發展中補充了很多內容,使故事較之原來的更經得起推敲,前後邏輯性更強。因緣際會,他也在此遇到了蘇秦、張儀。一番周折之後,蘇秦、張儀、孫臏、龐涓聚首鬼谷,四子歸山。鬼谷子收徒六人,按照入山順序排列,童子被定為大徒弟,指點四子修煉,鬼谷子的「局」也最終由他收官。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則分別學習口舌之學與兵學,在山中砥礪修行,技藝日進,待機入世。這四個赫赫有名的徒弟在拜師前都是無名小卒,出師後個個大放異彩,名傳千古。
  • 蘇秦和張儀:一個賭棍和一個騙子?
    鬼谷子是個什麼人不清楚,反正是一個特別厲害的老師,因為他有四個學生:蘇秦和張儀、龐涓和孫臏,這四個人在歷史上均大名鼎鼎,所以鬼谷子很厲害,那麼,他憑什麼牛?因為縱橫之術。 縱橫之術可以叫陰謀詭計,也可以叫謀略權術,總之是賭棍和騙子的伎倆。    且看賭棍蘇秦。  蘇秦家裡很窮,一貧如洗。
  • 司馬遷寫了個假蘇秦?​大名鼎鼎的真蘇秦是這樣子嗎?‖賈鳳翔
    ‖老家許昌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蘇秦和張儀一起跟著鬼谷子先生學習。兩人畢業後同時去闖世界。蘇秦腰裡已經別了六塊相印,而張儀事業還沒有開始。蘇秦擔心秦國進攻諸侯,自己的計劃失敗,想在秦國安插一個臥底,就派人去找張儀說:「你跟蘇秦是同學、朋友,現在蘇秦混抖了,你咋不去找找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