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與張儀齊名的人不止是蘇秦,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

2020-12-17 青面先生

戰國時代,人才輩出,張儀連橫破縱使秦國走向帝王之路,而有一個人與張儀齊名,卻鮮為人知,這個人不是蘇秦,他叫公孫衍。

人們通常認為,蘇秦和張儀為政敵,分別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擊,是同個時代的人。而《史記》和《戰國策》也都是這樣記載的。但是,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比張儀晚死26年。於是就有學者根據這個考證認為,張儀在前,蘇秦在後,當張儀在秦國當宰相時,蘇秦還是沒有登上政壇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

公孫衍為魏國陰晉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是張儀的老對手。他在秦國、魏國、韓國都有當過職位,是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諸國合縱抗秦。

張儀的真正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才是合縱策略的倡始者。魏國與齊國的關係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緩和,但秦國在西邊卻連續向魏國發起進攻,西邊的西河、上郡相繼落入秦國之手。魏國感到只靠本國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國進攻的,於是有公孫衍到三晉、燕、中山國之間進行遊說,企圖聯合三晉與燕、中山國,「合縱」來抵禦大國的進攻。這就是當年的「五國相王」。

雖然說聯合三晉,燕、中山國,但終究抵不過強楚,公元前323年,楚國就向魏國發起進攻,楚將昭陽在襄陵打敗魏軍,奪去八個邑。魏惠王因此對「合縱」政策動搖,接受了張儀「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的政策,並將原本主張聯合齊、楚抗秦的魏相惠施免去,任命張儀為相。讓惠施失去魏相,是張儀「連橫」政策的勝利。

公孫衍是張儀的政敵,每次張儀在魏國推銷「連橫」政策,公孫衍就出來加以阻攔,要趕走張儀。於是派人到韓國去把張儀合秦、魏是「魏攻南陽,秦攻三川」,魏王重用張儀,是「欲得韓地」的目的告訴了韓國大臣公叔。公孫衍稱,如果韓重用他公孫衍,秦、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並且可以達到「魏必圖秦而棄儀,收韓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認為此計很好,「因委之犀首以為功」,把國事委於公孫衍。

秦國咄咄逼人的東進政策,令東方各國生畏,紛紛支持公孫衍的「合縱」。齊國於是「以事屬犀首,犀首受齊事」,燕、趙兩國「亦以事屬犀首」,接著被秦在藍田之戰重傷的楚國也「以事因犀首」。被張儀忽悠過的魏惠王見其他四國皆屬公孫衍以事,恢復公孫衍的丞相職位,這就是「犀首」「佩五國相印,合縱連橫」的一次「合縱」運動。

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合縱攻秦。以楚懷王為縱長,聯軍至函谷關,秦出兵迎接打戰,而六國士兵卻都被各國召回,由於聯軍組織不嚴密,故被秦軍擊敗。第二年,秦派庶長樗裡疾在修魚,把參加聯軍的韓、趙、魏三國軍隊打得大敗,斬殺了八萬餘人,這次「合縱」攻秦的戰爭就失敗了。這次進攻,雖說沒有取勝,但這次進攻,還是一次有名的對秦的進攻。

能讓「三寸不爛之舌」的張儀「連橫」計劃連連受阻,更是聯合五國之兵力,兵臨函谷關。但因為五國各懷私心而被秦國打破合縱,有點遺憾,而他跟著這次失敗被人所遺忘。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漫談張儀蘇秦
    張儀今天也不算講座,主要就是說先秦的縱橫人物。談到蘇秦,咱們第一印象就是鬼谷子高徒,腰懸六國相印的縱約長。
  • 時也命也,蘇秦張儀
    春秋戰國時期,名士多奔波各國。吳起衛人仕楚,商鞅衛人仕秦,申不害鄭人仕韓,張儀魏人仕秦,蘇秦周人仕六國,這些人無不是遠赴他國成就一番功業。每念及此,不免有種古人既可如此,我為何不可之感。而其中蘇張二人命運的交錯,更是在不甚唏噓之後,有種時也命也之感。既然已經做了選擇,就該全力以赴的明悟。蘇秦、張儀二人都師從於鬼谷子鑽研縱橫之學。
  • 蘇秦張儀合縱連橫
    張儀與蘇秦同受業於鬼谷子,在蘇秦已經因為自己的合縱戰略名顯諸侯的時候,他還是楚相的一個普通門客。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楚相大會賓客,張儀也在邀請之列。但是在宴會結束以後,楚相身上佩帶的玉壁不見了。當時很多人都對楚相說,張儀貧窮而沒有品德,一定是張儀把玉壁偷走了。楚相讓武士捉住張儀審問,張儀不承認偷了玉壁。楚相就命令打了張儀幾百竹板,逼迫張儀承認。
  • 蘇秦、張儀之縱橫術及悲慘結局
    張儀與蘇秦,一同演繹了戰國末期群雄叱詫風雲的歷史。                           蘇秦  合縱術蘇秦(?-公元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
  • 【故事會】張儀和蘇秦誰更牛逼?
    戰國晚期有兩位文弱書生:一位叫張儀,另外一位叫蘇秦。
  • 蘇秦張儀——史上最牛的「合伙人」!
    張儀和蘇秦2人相互配合,一個連橫,一個合縱,在秦國和六國之間攪來攪去,光打口水仗,到最後秦惠王都死了,秦國與六國也沒打一場仗,而張儀和蘇秦卻享受了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 張儀和蘇秦哪個厲害?
    兩人不分伯仲,都是厲害的辨士,都有一怒諸候懼的本領,只是若沒有蘇秦的故意怠慢,其後又讓人假裝成客商一路護送張儀到秦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張子」。
  • 蘇秦和張儀誰更厲害?他倆根本不是同時代的人!
    但是《蘇秦列傳》《張儀列傳》很多地方是說不通的,特別是關於蘇秦的記載,就連太史公自己都說「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遊說之事都附會於蘇秦,蘇秦因為太有名了,所以成為一個「箭垛式人物」。
  • 蘇秦、張儀玩的就是心跳
    司馬遷在《史記》裡有七十篇列傳,都是寫先秦至西漢的牛人的,涉及的先秦人物屈指可數,經常是幾個人物寫在一篇傳裡,真正一人獨佔一篇題目的不過十來個人,這十來個中就包括蘇秦和張儀,他倆都是一人一篇,而且所佔的篇幅也幾乎是最長的。蘇秦本是東周國都洛陽人,他跟鬼谷子學成之後,就出來闖天下,結果四處求職,四處碰壁。「出遊數歲,大困而歸。」沒人待見他,混得差不多要飯了,只好回家。
  • 蘇秦張儀:中國式合伙人
    司馬遷曾把蘇秦與張儀合縱、連橫的鬥爭寫得十分生動壯觀,但是根據近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來看,蘇秦與張儀不是同一時期的人,他是張儀之後主張合縱的策士,與張儀同時而相互鬥爭的是公孫衍。因此,張儀在先,蘇秦在後,兩人並沒有交集!更有甚者,國學大師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裡已經考證,《蘇秦列傳》裡蘇秦的活動年代,跟《戰國策》記載是矛盾的。
  • 蘇秦張儀等四位名徒只是其冰山一角
    鬼谷子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傳奇人物,不是一個真實人物。我們既無法考證他的存在,也無法證明他的不存在。在民間,鬼谷子聲望極高。他的學問通天徹地,幾乎無所不通,他的足跡遍布中國,好多地方都留有他的遺蹟。臺灣有鬼谷子研究會,有會員近萬人。大陸近年也成立了各種各樣的鬼谷子研究會、研究院等。關於鬼谷子的書,及對《鬼谷子》的解讀書籍,更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鬼谷子熱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 蘇秦和張儀誰更厲害?他倆根本不是同時代的人 | 林屋公子
    但是這個傳奇的鬼谷子,在先秦文獻並無更多事跡,很難說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傳世的《鬼谷子》也大概率是六朝偽託,在《漢書·藝文志》中有《蘇子》《張子》,卻無《鬼谷子》。甚至有人懷疑鬼谷子其實就是蘇秦,這是隋人樂壹注《鬼谷子》提出的,他說「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唐人張守節也認為,《鬼谷子》其實就是《蘇子》,都認為鬼谷子其人其書都是蘇秦分化。
  • 師從鬼谷子,戰國縱橫大家張儀「屌絲」逆襲的勵志故事
    戰國時期的變幻莫測的戰局,湧現出無數知名的歷史人物,縱橫大家張儀便是其中的一位,我們先來說一說張儀是何許人也。張儀本是戰國時期魏國人,他和另外一位縱橫大家蘇秦同是師從神秘高人鬼谷子,聰明才智過人深得師傅的真傳的張儀本以為可以行走天下,求學歸成後便開始了他的遊說生涯,然而竟是四處碰壁,在魏國官場黑暗的背景下,身負鬼才的他並沒有用武之地,因而輾轉去了楚國,成為楚國相府的一個門客。
  • 當師兄弟成為職場對手,張儀和蘇秦要對著幹,最後卻都輸給了自已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為大家所熟悉的徒弟有:張儀,蘇秦,龐涓,孫臏。卻不知商鞅,呂不韋,李牧也是他的徒弟。鬼谷子的這些徒弟們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度成為輔佐各國君王的重臣,對歷史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但是他們的命運幾乎都大起大落,最後不是被君王嫌隙疏遠棄用,就是被車裂處死,令人唏噓。
  • 同為頂級謀士,都是虎口脫險,張儀和蘇秦到底誰更智高一籌?
    前言蘇秦和張儀都是戰國時期可以一言頃邦覆國的謀士,兩人的人生經歷也頗為相似,一個縱合,一個連橫,都掛遍六國相印,一時風光無二,也都曾身臨險境,最終機智化解。蘇秦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所謂權謀核心就在於變化二字,一個人權謀水平的高低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個是對變化的察覺,一個是對變化的應對,因此面對危機時的表現無疑是最容易看出智謀高下的,而恰巧蘇秦和張儀這兩人都有過虎口脫險的經歷
  • 張儀和蘇秦的友誼之船
    鬼教授還有兩個學生,分別是孫臏和龐涓,這二人本來也有一艘友誼的小船,後來何止是翻船,那船簡直是深深的沉入海底,這個按下不表。等蘇秦和張儀各自出師,參加工作以後,兩人提出的政治主張又是針尖對麥芒。蘇秦搞合縱,張儀就搞連橫,破壞合縱。張儀搞連橫,蘇秦就恢復合縱,破壞連橫。 不是說同行是冤家嗎?
  • 《羋月傳》張儀背後的人,被譽為「千古奇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嗎?
    如果對歷史不太了解,你會發現你可能看不太懂《羋月傳》,那些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眼花繚亂的官職人名分分鐘令人抓狂,繼而掀起了觀眾對電視劇中歷史人物的「考證,圍繞在羋月身邊的可都是些大人物,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其「藍顏知己」張儀,可謂真牛人一個。
  • 孟子與蘇秦 || 戰國英豪的兩個極端
    今天之所以把兩個人放在一塊,一則因為兩人是戰國同一時期的人,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蘇秦(?—前284年),在《資治通鑑》中交叉出現,二則是想引發大家的一種思辨。兩者不但代表了戰國英豪的兩個極端,也代表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兩個極端:孟子講究大道,崇尚理想建設,是古中國知識分子中「君子」的典型代表。
  •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複雜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什麼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縱橫家……基本上各個領域都是人才輩出。單說思想家,思想家就分為了各種派別,形成了百家爭鳴之勢,什麼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派別。
  • 頭懸梁,錐刺股,師從鬼谷門下,身佩六國相印,看戰國縱橫家蘇秦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百家爭鳴。在這個亂世,湧現出了許許多多人才,有治國能臣,沙場勇將,正人君子還有善辯說客,其中,就有縱橫家的代表人物蘇秦。蘇秦師從鬼谷子,合縱六國,巔峰時期任命為縱約長,被拜為六國國相,身佩六國相印,好不氣派。我們小時候常聽的故事頭懸梁錐刺股的主角,也是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