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張儀生平簡介 歷史上的張儀怎麼死的?

2021-03-05 張氏張姓

導讀:張儀(?-前310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曾與蘇秦同師從於鬼谷子先生,學習權謀縱橫之術,飽讀詩書,滿腹韜略,連蘇秦都自嘆才能在張儀之下。張儀曾兩次為秦相,前後共11年,亦曾兩次為魏國國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僅一年餘即卒於任上,死後葬開封市東郊宴臺河村。

  張儀是魏國公族支庶子弟,和蘇秦同為鬼谷子的徒弟,在學術方面,「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學業期滿,回到魏國,因為家境貧寒,求事於魏惠王不得,遠去楚國,投奔在楚相國昭陽門下。昭陽率兵大敗魏國,楚威王大喜,把國寶「和氏之璧」獎賞給了昭陽。

  一日,昭陽與其百餘名門客出遊,飲酒作樂之餘,昭陽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給大家欣賞,傳來傳去,最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大家認為,張儀貧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張儀原本沒拿,就是不承認,昭陽嚴刑逼供,張儀被打得遍體鱗傷,始終不承認,昭陽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

  張儀回到家,問妻子「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告訴他還在,張儀苦笑著說「只要舌頭在,我的本錢就在,我會出人頭地的」。半年後,張儀的傷口癒合,他沒有回到魏國,而是進入秦國。秦惠文王即位後,繼續堅持孝公時代「任人唯賢」的方針,許多別國的「士」紛紛投向秦國。公元前329年,張儀來到秦國,被秦惠文王拜為客卿,直接參予謀劃討伐諸侯的大事。

  公元前328年,張儀與公子華帶兵攻打魏國,一舉拿下魏國的蒲陽城。張儀乘機推自己的連橫政策出籠,建議秦王把蒲陽歸還魏國,並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做人質,而他將利用護送公子繇入魏的機會與魏王接近,遊說魏王投靠秦國。

  魏王被張儀說動了心,於是把上郡十五縣和河西重鎮少梁獻給了秦國,從此秦魏和好。張儀的連橫政策首戰告捷。至此,黃河以西地區全部歸秦所有。張儀回到秦國,立即被秦王提拔為相,代替了公孫衍的大良造職位。公孫衍因得不到重用遂離秦奔魏。

  公元前326年,惠文王任命張儀為將,率兵攻取魏國的陝,並將魏人趕走,同時在上郡築關塞。公元前323年,張儀約集齊、楚、魏三國執政大臣在挈桑相會,試圖為魏國調停,以討好和拉攏魏國。魏惠王在此後果然放棄公孫衍的合縱政策,而接受了張儀的聯合秦、韓以對付齊、楚的政策。次年,魏太子和韓太子入秦朝見,張儀也被魏王任命為相。

  為了使魏國進一步臣服於秦國,張儀於公元前322年辭掉秦國相位,前往魏國。魏王因其大名,立即用他為相。張儀當上魏相國以後,便尋機為秦國拉攏魏王。張儀在魏國擔任了四年相國,於公元前318年又回到秦國,秦惠文王仍然啟用他為相。公元前316年,張儀與司馬錯帶兵入蜀,滅蜀為郡,接著又攻滅苴國和巴國。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與張儀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張儀離開秦國,前往魏國,是年五月卒於魏。孟子的弟子景春稱:「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秦國的張儀是怎麼死的?
    張儀是我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那麼,你知道張儀是怎麼死的嗎?
  • 張儀之死
    張儀安慰說:「大王不要擔心!讓我來退掉齊兵。」於是派他的手下人到楚國,借使臣之口對齊王說:「大王把張儀託付給秦國的辦法真厲害呀!」齊王問:「怎麼講?」楚國使者說:「張儀離開秦國本來就是與秦王定下的計謀,想讓齊、魏兩國互相攻擊而秦國乘機奪取三川地方。現在大王您果然攻打魏國,正是對內勞民傷財,對外結仇鄰國,而使張儀重新獲得秦王的信任。」齊王聽罷,下令退兵回國。張儀在魏國做了一年的國相,便去世了。
  • 張儀的最大騙局
    有人提醒他慎重考慮,他卻得意洋洋地說,閉上你的嘴巴,等著看寡人拿地!然而張儀一回國,便稱病不朝,閉門謝客。楚國的使節苦苦等了三個月,卻半點動靜都沒有。楚懷王又自作聰明,認為是秦國還不相信自己的誠意,於是派人北上辱罵齊宣王。宣王無故受辱,勃然大怒,立即與楚絕交,與秦連橫。消息傳來,張儀的「傷病」也馬上就痊癒了。張儀對楚使說:臣有採邑六裡,願奉獻給大王。
  • 蘇秦張儀合縱連橫
    張儀搖了搖頭不以為然,他對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著回答:舌頭當然還在,不然你怎麼吃飯呢。張儀說:舌頭在就足夠了,我的舌頭不是用來吃飯的,是用來建功立業的。  當時張儀的同學蘇秦已經做了燕國的宰相,正在趙國做趙王的工作,希望他贊成自己的主張,合縱抗秦。但是,蘇秦又擔心他做好了諸侯的工作,而諸侯又頂不住秦國的誘惑,使他前功盡棄。
  • 漫談張儀蘇秦
    其實《史記 秦本紀》說的很清楚 「惠文六年魏納陰晉,九年圍焦,十三年張儀取陝,後十一年樗裡疾攻魏焦,拔之。陰晉東至陝,正殽函之道。自惠王六年至後十一年,始克有之。」     蘇秦去遊說秦惠王,搞不清楚秦國國內形式就算了,巴蜀崤函這些土地當時還不是秦國的,他又怎麼能夠提前預知?這些預知的話,說出來恐怕也沒人信。蘇秦是縱橫大家,就這麼不靠譜?
  • 蘇秦、張儀之縱橫術及悲慘結局
    張儀與蘇秦,一同演繹了戰國末期群雄叱詫風雲的歷史。                           蘇秦  合縱術蘇秦(?-公元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
  • 羋月傳:張儀為何對秦王忠心耿耿?士為知己者死
    羋月傳:張儀為何對秦王忠心耿耿?士為知己者死 看過《羋月傳》的相信都知道張儀此人,張儀的確是一個人才,無論是在劇中還是在真正歷史之上,他都為了秦國開疆擴土做出了不少貢獻,當時天下大亂,六國都喜歡人才,畢竟得到好的人才才能夠稱霸天下,張儀並非秦國之人,秦王也並不是第一個為他伸出橄欖枝的人,為何張儀卻會對秦國忠心耿耿,為秦國開疆擴土出謀獻策呢?其實一方面是為了野心,另一方面也是士為知己者死的緣故。
  • 蘇秦和張儀誰更厲害?他倆根本不是同時代的人!
    等到蘇秦死後,張儀終於也可以大顯身手,當時魏國已經臣服了秦國,於是他遊說楚、韓、齊、趙、燕加入連橫。在秦惠王去世後,因為秦武王不喜歡張儀,所以張儀只能離秦去魏,一年之後死在魏相任上。司馬光編《資治通鑑》,據此將蘇秦合縱繫於公元前333年、蘇秦之死繫於前317年、張儀連橫繫於前311年、張儀之死繫於前310年。這樣看來,蘇秦像是師兄,而張儀像是師弟。
  • 蘇秦張儀:中國式合伙人
    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請替我感謝蘇先生,蘇先生當權的時代,我張儀怎麼敢奢談攻趙呢?」蘇秦認為自己不如張儀,可能只是謙虛而已。蘇秦送張儀這盤大棋,下得實在高!這三種人要「像曾參一樣孝順,為盡孝道,決不離開父母在外面過上一夜。像這樣您又怎麼能讓他步行千裡,來到弱小的燕國,侍奉處在危困中的國君呢?像伯夷一樣的廉潔,堅守正義,不願作孤竹君的繼承人,不肯作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賜爵封侯而最終餓死在首陽山下。像他這樣廉潔,大王又怎麼能讓他步行千裡到齊國幹一番事業取回十座城池呢?
  • 蘇秦、張儀玩的就是心跳
    蘇秦笑了:怎麼之前是那樣的,現在成這樣的了?嫂子們低著頭回答:因為如今的叔叔位高金多。那麼,蘇秦都跟這些國君們講的什麼呢?就都把他們給忽悠住了呢?史書裡都有詳細的記載,時間關係,咱就不引述了,總之,超級雄辯。唯一可以跟他有一拼的,可能只有他的老同學張儀,在若干年後,再挨個說服六國國君,解除合縱的那套說辭了。當年上學時,蘇秦自認為張儀的才能在己之上。
  • 張儀和蘇秦的友誼之船
    張儀於是被抓住,「笞數百」,被打的好慘。最後「不服,釋之。」古人大概不知道什麼疑罪從無,反正誰拳頭大,聽誰的。 就這樣,從一個門裡跨出去的兩個人,過上了「天上」「人間」截然不同的生活。 於是就有人提點張儀了,說:「你當初和蘇秦交情那麼好,友誼的小船穩穩的,怎麼不去找找他呢?」
  • 張儀和蘇秦哪個厲害?
    兩人不分伯仲,都是厲害的辨士,都有一怒諸候懼的本領,只是若沒有蘇秦的故意怠慢,其後又讓人假裝成客商一路護送張儀到秦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張子」。
  • 蘇秦和張儀誰更厲害?他倆根本不是同時代的人 | 林屋公子
    等到蘇秦死後,張儀終於也可以大顯身手,當時魏國已經臣服了秦國,於是他遊說楚、韓、齊、趙、燕加入連橫。在秦惠王去世後,因為秦武王不喜歡張儀,所以張儀只能離秦去魏,一年之後死在魏相任上。司馬光編《資治通鑑》,據此將蘇秦合縱繫於公元前333年、蘇秦之死繫於前317年、張儀連橫繫於前311年、張儀之死繫於前310年。這樣看來,蘇秦像是師兄,而張儀像是師弟。
  • 《羋月傳》張儀背後的人,被譽為「千古奇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嗎?
    如果對歷史不太了解,你會發現你可能看不太懂《羋月傳》,那些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眼花繚亂的官職人名分分鐘令人抓狂,繼而掀起了觀眾對電視劇中歷史人物的「考證,圍繞在羋月身邊的可都是些大人物,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其「藍顏知己」張儀,可謂真牛人一個。
  • 蘇秦張儀——史上最牛的「合伙人」!
    張儀和蘇秦2人相互配合,一個連橫,一個合縱,在秦國和六國之間攪來攪去,光打口水仗,到最後秦惠王都死了,秦國與六國也沒打一場仗,而張儀和蘇秦卻享受了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 當師兄弟成為職場對手,張儀和蘇秦要對著幹,最後卻都輸給了自已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為大家所熟悉的徒弟有:張儀,蘇秦,龐涓,孫臏。卻不知商鞅,呂不韋,李牧也是他的徒弟。鬼谷子的這些徒弟們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度成為輔佐各國君王的重臣,對歷史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但是他們的命運幾乎都大起大落,最後不是被君王嫌隙疏遠棄用,就是被車裂處死,令人唏噓。
  • 縱橫家•張儀之獻策
    張儀回過神來,心中長嘆一聲,收起一貫的滿不在乎的神態,正容還禮道,大王肯聽張儀,張儀就為大王知無不言。張儀所言,只入大王之耳。如今天下,禮樂崩壞。周室不振,諸侯爭霸。秦、楚、趙、魏、韓、齊、燕,七雄並立。然而,兼併統一是大勢所趨,維持現狀幾不可能。未來統一天下者,必在此七國之中。其餘宋、越、中山等小國,很快就會被兼併,數年之內,就可以得到印證。
  • 張儀:我根本沒跟蘇秦打過 | 瀟水
    當被按在砧板上,才知道是要挨打。張儀很後悔,早知道就不吃這麼多了。張儀被荊條打得體無完膚,渾身上下就像一條被人割成小菱形塊塊的松鼠桂魚,張著大嘴,疼得叫不出聲來。張儀奄奄一息地被抬回租住的房子裡,他媳婦看見門口抬進來一個胖大海,驚問:「喲,今天怎麼吃這麼多啊?比以往格外的脹啊。」「什麼脹啊!這是脹起來的嗎?
  • 帶路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不惜賣國,張儀為何最後死在哪裡?
    足以說明旗鼓相當,但是組合蘇秦被車裂,張儀也死的悽涼。戰國時代,因為蘇秦組織的合縱計劃,導致秦國15年不敢出函谷關。秦惠文上任以後,為了粉碎合作計劃,採用了張儀的連橫計劃,然後任用張儀為丞相,派遣他前往東方六國,拆散合縱計劃,張儀出色的完成的任務,並且騙取各個國王屈身事秦。
  • 整死同桌的你:蘇秦VS張儀
    公元前322年,張儀來到了魏國。《史記》說得明白:「(張儀)免相,相魏以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辭去相國的職務,被秦惠王派到魏國去當相國,想讓魏國先依附秦國,成為天下諸侯效仿的榜樣。張儀本來就是魏國人,派到魏國去工作再合適不過。問題是,魏惠王願意接受這樣一位空降的相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