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少龍
上周(8.7~8.11),A股迎來調整,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分別累計下跌1.64%、0.67%。受半年報披露窗口的影響,機構調研迎來淡季,iFinD統計數據顯示,兩市共35家公司披露機構調研情況。
半年報業績表現成機構關注焦點
統計數據顯示,上述35家公司中,已有29家公司披露了2017年半年報,佔比約83%。
從淨利潤增幅來看,大部分公司業績表現較好。其中21公司2017年半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凱美特氣、兄弟科技、奧拓電子、唐人神等4公司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星源材質、今天國際、科大訊飛、海得控制等4公司淨利潤同比出現下滑;悅心健康、中百集團、天原集團等3公司實現扭虧;匯金股份則續虧。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表現向好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行業。對於化工行業,廣發證券預計2017年上半年行業整體淨利潤同比大幅上升。根據業績預告統計,截至目前,基礎化工行業2017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58億元,較2016年上半年125億元的淨利潤同比上升106.8%。其中幾個周期子行業為行業利潤貢獻了顯著的增量:氯鹼預增20.6億元,鈦白粉預增15.7億元,農藥預增15.4億元,滌綸預增13.2億元,聚氨酯預增10.2億元。
這些公司獲機構扎堆調研
個股方面,科大訊飛儘管半年報業績表現不佳,但仍成為上周機構最關注的公司,單周累計接待機構151家,位居首位;碧水源同樣累計接待逾百家機構,排名第二;蘇交科獲50家機構調研,排名第三。
在科大訊飛的調研會上,相關負責人透露了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科大訊飛持續加大了在醫療、公檢法、智慧城市、開放平臺這些重點方向的研發和市場布局投入,從而使得銷售費用、研發費用、辦公折舊費用大幅增加。不過這三項新增費用統統都是為了未來持續增長打下基礎的硬性投入,公司整體經營狀況持續在改善。
從調研機構類型來看,券商調研興趣最濃,參與調研33家公司;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均參與調研21家公司,並列第二;海外機構和保險公司分別參與調研了12家和7家上市公司。
從具體機構來看,知名私募博道投資調研了長信科技、迅遊科技,磐石投資調研了科大訊飛,星石投資調研了迪森股份,朱雀投資調研了蘇交科;公募基金方面,博時基金調研了長信科技、迅遊科技,嘉實基金調研了蘇交科、迅遊科技、偉星新材等,易方達基金調研了蘇交科;海外機構方面,美林證券、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等機構均調研了碧水源,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調研了華策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