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被國家人社部確定為「全國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綜合示範」試點。為統籌推進試點任務,打造社保卡「一卡通用」的「濱州樣板」,2020年12月11日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轉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濱州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濱政辦字[2020]77號)。下面,小編將圍繞文件確定的、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重點試點內容,進一步作出說明。快來看看社保卡「一卡通」到底有什麼好處吧!
以社保卡在人社領域的全面「一卡通」應用為基礎,加快推動在政務服務、惠民惠農補貼發放、就醫購藥、金融服務、智慧城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一卡通」應用,便利群眾辦事,提高服務效能,逐步建立起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政務服務和居民服務新格局。
五大舉措讓群眾暢享「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智慧生活
1.推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和各類待遇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充分發揮社保卡普遍加載金融功能、支持待遇領取的作用,配合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推進以社保卡為載體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建立「一卡通"資金監管平臺,形成部門信息共享比對和服務支撐機制,方便群眾規範、及時、安全地領取補貼,並通過電子社保卡為群眾提供相關查詢服務支持。
2.金融科技應用示範。結合社保卡銀行帳戶、社銀聯網服務等,創新推進實體社保卡和電子社保卡應用,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身份認證、權益查詢、繳費和待遇領取等服務,提升社保卡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充分發揮合作商業銀行品牌和服務優勢,開展社保卡聯動服務、發展聯合服務網點、拓展社保卡線上服務和跨地區服務、創新社保卡應用服務,提升社保卡金融服務水平,解決群眾服務難點、痛點問題。
3.社保卡電子證照應用示範。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依託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做好社會保障卡應用推廣工作的通知》(國辦電政函〔2020〕13號)要求,依託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創新推進社保卡電子證照應用,開展社保卡在政務服務領域跨地區、跨部門應用服務。
4.電子社保卡行動支付示範。實現社保卡就醫購藥結算和電子社保卡行動支付的作用,結合各類政務服務繳費支付、商戶消費支付等場景,聯合相關支付平臺,創新推進電子社保卡行動支付服務充分發揮社保卡銀行帳戶的支付作用。積極與衛健、醫保等部門協商,繼續支持本地、異地就醫服務、醫保結算用卡,積極推進電子社保卡在就醫購藥中的應用,基於社保卡持卡人員基礎信息庫提供穩健的社保卡鑑權和相關信息核驗服務。
5.智慧城市「一卡通"。發揮社保卡身份憑證、支付工具的作用,在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加強跨部門協作,積極探索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重點結合第三代社保卡、電子社保卡,鼓勵在城市交通、住宿登記、入園入館、借閱圖書、水電繳費、志願公益、商戶消費、信用服務等方面應用。
後附文件原文: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於轉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濱州市
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工作
實施方案的通知
濱政辦字[2020]77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市屬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市屬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駐濱各單位: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關於濱州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抓好貫徹落實。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2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濱州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
創新應用工作實施方案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局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為做好我市「全國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綜合示範」試點工作,有序推進社會保障卡(含電子社保卡)在全市的廣泛應用,構建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卡通」載體,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根據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卡身份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領取待遇和金融支付功能,逐步整合政務服務領域各類用卡,拓展社會保障卡在政務服務、居民服務領域中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二、工作目標
全面推動實體社會保障卡與電子社會保障卡協同應用,在濱州市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的「一卡通」應用為基礎,加快推動在政務服務、惠民惠農補貼發放、就醫購藥、金融服務、智慧城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一卡通」應用,便利群眾辦事,提高服務效能,逐步建立起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政務服務和居民服務新格局。
三、工作任務
(一)基礎建設
1.推動社會保障卡發卡全覆蓋。到2020年底前,全市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392萬人,人口持卡覆蓋率達到99.9%以上,電子社會保障卡籤發量達到118萬張,佔實體社會保障卡比例不低於30%。新制卡全部發放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2.建立「一卡通」應用環境和服務平臺。一是進一步做好全市社會保障卡服務和用卡環境系統、設備設施改造,構建「一卡通」應用和服務體系;二是建立「一卡通」服務管理和監管平臺,實現統一的發行服務、身份認證、數據交換、接入控制、應用管理、業務調用、資金結算等服務管理和監管。(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市大數據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等相關部門配合負責,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二)主要應用
1.推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和各類待遇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支持待遇領取的作用,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各類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和各項待遇,補貼資金和各項待遇發放不改變業務部門主體責任,其中納入財政「一本通」發放的惠民惠農補貼,可保留原發放流程、業務部門和合作銀行的關係,通過發放銀行帳戶和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整合的方式實現「一本通」和「一卡通」的融合應用。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和待遇社會保障卡發放覆蓋率(事項、人數)和覆蓋度(資金)到2021年底均不低於50%,到2022年底均不低於90%。
(1)教育相關補貼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本/專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省政府勵志獎學金、本/專科國家助學金、原民辦代課教師工齡補貼。(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民政相關補貼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最低生活保障補貼、價格臨時補貼、孤兒基本生活費和助學金、殯葬補貼、特困供養人員照料護理/喪葬費、臨時救助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市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3)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相關補貼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建築農民工工資等。(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4)提取的公積金發放到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
(5)各項涉農、涉牧補貼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6)各項涉林補貼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森林生態效益補貼、造林補貼。(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7)各類扶貧補助資金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扶貧項目收益分配資金、雨露計劃資金、特困基金。(市扶貧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8)衛生健康領域相關補助資金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特別扶助。(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9)倡導退役軍人相關補貼(涉密事項除外)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退役金、烈士褒揚金、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優撫對象物價補貼、離退休費和津貼補貼。(市退役軍人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0)推動殘疾人相關補貼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殘疾學生教育資助金、殘疾人自主創業標兵和致富能手獎勵、盲人按摩機構扶持資金。(市殘聯負責)
(11)推動工會相關補貼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困難職工幫扶補助、職工醫療互助金、勞模榮譽津貼。(市總工會負責)
(12)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相關待遇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失業保險金、失業補助金、求職創業補貼、就業見習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就業困難人員補貼、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十佳濱州專業技術帶頭人津貼、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津貼、外出進修人才補助、大學生生活和租房補助、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居民養老金、死亡撫恤金和喪葬費等。(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3)醫療保險領域相關待遇優先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包括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個人帳戶手工報銷、離休人員醫療費手工報銷、醫療救助金手工報銷、生育津貼。(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4)推動將財政工資統發人員工資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發放。(各市直部門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推動社會保障卡金融科技應用。結合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社銀聯網服務等,創新實體社會保障卡和電子社會保障卡應用,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身份認證、權益查詢、繳費和待遇領取等服務。發揮合作商業銀行品牌和服務優勢,開展社會保障卡聯動服務、發展聯合服務網點,拓展社會保障卡線上服務和跨地區服務,提升社會保障卡金融服務水平,解決群眾服務難點、痛點問題。
(1)開展社會保障卡聯動服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合作商業銀行採集核實有關制卡和開戶信息,核驗身份證件,完善手機號碼,壓縮制發卡周期,為持卡人集中的單位提供上門激活服務,推廣在銀行客戶端一站式激活社會保障功能和金融功能。對殘疾、行動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門服務,或者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銀行帳戶管理的規定代理辦理。銀行免收社會保障卡年費、小額帳戶管理費,視情況減免跨行轉帳手續費、跨行ATM取現手續費(如每月前兩筆減免),提供其他區域化、個性化專屬金融優惠服務。及時共享社會保障卡各項待遇的發放明細、收支明細、交易地點、可用餘額、卡狀態等情況,實現臨時掛失業務的聯動。(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各濱州分行,省農信聯社濱州審計中心負責)
(2)發展聯合服務網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聯合合作商業銀行,擴大即時制卡網點覆蓋,全市90%的工行網點、50%農行網點,20%的中行、建行、郵儲銀行、農商銀行網點提供一站式即時新發卡和補換卡服務。藉助合作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服務優勢,在鄉鎮或行政村共建基層便民服務網點的自助服務設施,實現參保登記、社保查詢、社保繳費、待遇資格認證、待遇領取等不出村基層服務。(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各濱州分行,省農信聯社濱州審計中心負責)
(3)拓展社會保障卡線上服務和跨地區服務。人社部門與合作商業銀行建立系統接口,通過線上服務渠道提供社會保障卡服務網點查詢檢索服務,全面開通社會保障卡申領、社會保障功能啟用(不含銀行帳戶激活)等網上服務,提供社會保障卡郵寄服務,拓展跨省的一網通辦事項,實現省內人員轉移不換卡。積極開展異地補換卡申請、激活、掛失、解掛、註銷等服務。(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各濱州分行,省農信聯社濱州審計中心負責)
(4)實現社會保障卡繳納個人各項稅費、社保費、醫保費功能。(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各濱州分行,省農信聯社濱州審計中心負責)
(5)提升社會保障卡服務保障能力,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實現商場、超市、餐飲、娛樂、加油等商業領域的支付功能,及時處理持卡人有關金融應用的諮詢。(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各濱州分行,省農信聯社濱州審計中心負責)
3.推動社會保障卡身份憑證應用。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卡的身份憑證功能,全面推進在政務服務大廳窗口、自助一體機、服務機構,以及政務服務網、APP等渠道持卡辦理業務。依託省市政務服務平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和電子證照系統,推進社會保障卡電子證照共享應用和信息共享復用。
(1)個人通過使用電子社會保障卡電子證照掃碼認證,在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窗口或自助機上完成身份確認,快速辦理業務。(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個人憑社會保障卡在學校獲得校園卡身份憑證服務。(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3)個人憑社會保障卡在酒店身份認證辦理住宿登記。(市公安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4)個人憑社會保障卡作為不動產登記的身份憑證。(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5)個人憑社會保障卡在公積金部門進行個人帳戶、個人明細、貸款還款進度及記錄查詢,以及繳存證明列印等。個人憑社會保障卡在公積金部門辦理異地轉入轉出業務、對衝還貸業務(貸款提前還款、貸款償還逾期欠款繳費)、公積金提取業務(購房租房大修住房提取、償還貸款提取)等。(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6)殘疾人憑社會保障卡辦理殘疾人證。加載殘疾人證功能的社會保障卡等同於殘疾人證,殘疾人憑加載殘疾人證功能的社會保障卡免費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市殘聯、市交通運輸局負責)
(7)整合工會卡功能,憑社會保障卡享受工會提供的法律援助、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困難幫扶、應急救助、勞動爭議調解等普惠服務。(市總工會負責)
(8)全面實現社會保障卡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事人才、勞動關係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業務經辦的應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4.推動社會保障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實現社會保障卡與居民健康卡「互認融合」。逐步整合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行的各類就診卡,實現社會保障卡在各醫療機構掛號、繳費、診療、取藥、結算、查詢、列印報告單等就醫全過程應用。(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5.推動社會保障卡智慧城市服務應用。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卡在教育體育、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
(1)社會保障卡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景區景點的身份憑證和繳費應用,實現憑社會保障卡或電子社會保障卡出入場館、借閱圖書、支付門票等。(市文化和旅遊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社會保障卡在體育場館的身份憑證應用。(市體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3)實現個人持社會保障卡在公交刷卡(碼)扣費乘車。(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4)社會保障卡在科技館的身份憑證應用。(市科協負責)
(5)社會保障卡在水務、燃氣、電網等有關領域的繳費應用。(市國資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要充分認識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指定專人負責,建立跨部門協調 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精心組織實施。
(二)明確任務分工。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涉及範圍廣、應用事項多,各有關部門要明確目標任務,落實責任,梳理優化業務流程,進行相關信息系統改造和提出系統對接需求,確保社會保障卡與現應用的各類待遇發放方式以及服務方式的平穩過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做好「一卡通」創新應用工作的具體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要按照先行先試、逐步推開的方式,在2020年12月底前,在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及濱城區、霑化區、無棣縣試點,2021年1月全面推開。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工作方案確定的目標時間和要求,組織好本級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工作。
(三)注重宣傳推廣。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卡常態化宣傳機制,圍繞社會保障卡功能、用卡規範和服務流程等內容,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公眾對社會保障卡的認知度,引導持卡人充分認識和積極使用社會保障卡。總結好的經驗做法,歸納「一卡通」創新應用優秀案例,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為順利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做好督導調度。各縣(市、區)政府要將社會保障卡發行應用和服務管理納入當地政府重點改革任務,加強督導調度,推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落地落實。
附件:濱州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附件
濱州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
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組長:張寶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張志勇(市政府副秘書長)
李榮舜(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
成員:郭力(市教育局副局長)
袁海泉(市公安局副局長〈正縣級〉)
趙榮紅(市民政局副局長)
張豔玲(市財政局黨組副書記、市財政保障中心主任)
顏波(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劉永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副局長)
張海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許俊亮(市交通運輸局二級調研員)
陳汝敏(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
李景安(市扶貧辦副主任)
史建倫(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
杜長亮(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李榮國(市退役軍人局四級調研員)
崔梅青(市國資委二級調研員)
劉秀村(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
宋飛(市體育局副局長)
田發元(市醫保局四級調研員)
姜凌紅(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二級調研員)
孫昌亮(市大數據局黨組成員、市大數據應用中心副主任)
由偉(市總工會副主席)
崔洪兵(市殘聯副理事長)
田雷(市科協二級調研員)
蘇向華(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秀傑(人行濱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
唐鴻雁(工行濱州分行副行長)
梁明明(農行濱州分行副行長)
王薇(中行濱州分行副行長)
吳國強(建行濱州分行副行長)
張婷婷(郵政儲蓄銀行濱州市分行副行長)
朱傳銘(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濱州審計中心副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李榮舜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張豔玲、顏波、劉秀村、孫昌亮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抄送:市委各部門,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監委,市中級法院, 市檢察院,濱州軍分區。
各民主黨派市委(總支部),市工商聯。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0年12月10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