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何一田 馬蕾孕哺育
我家寶寶是個十足的磨人精!!!
從出生到現在19個月,逢睡必抱,小的時候還能奶睡,現在大了、光奶還奶不暈,最後還得抱個幾分鐘才能睡著。從來沒有睡過超過5小時的覺。最近每晚嗨到12點才睡,白天只睡半小時依舊精神抖擻。
什麼都能哭:洗澡哭、洗頭哭、吃飯哭、刷牙哭、坐車哭、睡覺哭……脾氣倔強,稍不如她的意就哭,瞬間落淚的技能絕對能拿奧斯卡小金人。
曾和好朋友一起帶娃出門吃飯,朋友的寶寶是那種給他一點水果就可以安安靜靜吃上半天的類型。而我的寶寶卻是各種不滿意:坐著不舒服、抱起來也不行;要在餐廳走來走去,我站在一邊還不行、必須坐在她指定的地板上,而我當時穿著裙子實在不方便,跟寶寶解釋很久、就是不理情,於是寶寶開始尖叫、大哭,我只能妥協、坐在了她手指的地板上。然後寶寶開心的繼續轉悠,中間還時不時回頭看我有沒有離開她規定的範圍。從此,再也不敢一個人帶娃出門吃飯。
正是因為寶寶的難帶,連原本的二胎念想都給嚇退了。
我和家人經常反思:是不是我們平時太「縱容」她了,以至於她如此的「需求無度」,甚至是「無理取鬧」?
後來,當我讀到西爾斯的書之後,我了解到原來還有這樣一種類型的寶寶——高需求型。她們什麼都要的多,尤其是擁抱和吃奶,只有睡覺恰恰相反。西爾斯的前三個孩子都很好帶,到了第四個孩子時,他和妻子遭遇了挑戰。但是他沒有用「難帶」和「愛哭鬧」等負面、貶義的詞去給孩子下定義,而是用了一個更積極的詞彙——高需求。這個詞精準地指出了寶寶的要求為什麼如此嚴苛,也讓我卸下了「自己育兒方式有問題」的思想包袱。
當我意識到寶寶的這些高需求表現不再是一個問題時,我面對她就從容多了,和她的相處也就容易多了。
那麼,高需求型的寶寶都有哪些特點呢?
1、超級敏感
這類寶寶對環境非常敏銳,很容易因為一些變化而感到不安,白天易醒、晚上也睡的不安穩。咳嗽聲、腳步聲、拉窗簾、開個門……都可能把他們驚醒,這就使得他們對主要看護人產生了很深的依戀,不會接受陌生人的陪護。
2、放不下
獨自睡小床對她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她們喜歡被抱著、走動著睡覺,或是靠著媽媽的乳房入睡。只有睡的特別沉了才能輕輕放下,否則在淺睡眠時期即使是抱著她坐下,她都有可能突然醒來、睜大眼睛看著你。
3、不會自我安撫
這類寶寶對於媽媽的替代品非常挑剔,如安撫奶嘴、安撫巾,她會表達出強烈的抗議和拒絕。媽媽的大腿是她的靠墊、爸爸的懷抱是她的床,媽媽的乳頭是她的移動安撫奶嘴。也正因此,她們更願意與人親近,而不是物。
4、精力充沛,情感強烈
她們好像永動機,每時每刻都很興奮,做每件事都投入很多的精力。哭得很響亮,笑起來格外帶勁,要求得不到滿足時,脾氣也格外大。他們始終處在興奮的狀態,努力地探索,所以經常讓大人精疲力盡,但他們的高創造性也會給爸媽帶來無限的樂趣。
5、整天想吃奶
對於這類寶寶而言,吃奶沒有固定的時間。隨時隨地想吃奶,享受被媽媽抱在懷裡吸吮的感覺。
6、經常醒來
白天小睡時間短、晚上夜醒多,經常會讓父母感覺疲憊不堪。雖然睡的比別人少,但是精力依舊旺盛。
7、難以滿足,難以預料
計劃趕不上變化。今天起作用的安撫方法,明天也許就失效了。唯一不變的,就是她每天都在變化。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型」,比如對於寶寶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在「抱」和「吃」方面的需求會很高,頻繁的要吃、頻繁的要抱抱。
只是高需求型寶寶要的方面比別人更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性格溫順的寶寶可能在父母沒有注意到信號時會轉而用其它的方式安撫自己,而高需求寶寶則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直到父母滿足為止。
每個寶寶的性情差異,也是為了傳達他的需求水平。那我們該如何安撫哭鬧的高需求型寶寶呢?
1
頻繁餵奶
研究表明,餵得勤的寶寶哭鬧得更少。因為吸吮能讓寶寶釋放壓力、減輕疼痛,在媽媽懷裡吃奶可以極大的安撫好寶寶焦躁不安的情緒。有節奏的邊移動邊餵奶,可以讓寶寶吃得更好、更安靜。
2
對哭鬧迅速反應
寶寶發出哭鬧的信號,媽媽積極響應。寶寶就會很享受媽媽的反應,進而發出更多的信號,因為他知道他會得到想要的反饋。這樣的結果就是媽媽和寶寶彼此習慣、彼此適應。寶寶學會更好的交流,媽媽學會更好的傾聽與照顧,雙方都對彼此很敏感,母嬰關係能夠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反之,當媽媽沒有接受寶寶的信號、而採用一些相對冷淡、克制的育兒方式時,寶寶得不到回應,就會哭的更厲害。當寶寶花了很多精力用來哭鬧時,用於成長的精力就會少很多,他可能就會長不好。而另一種結果是,寶寶會放棄哭鬧、關閉信號,退回他自己的世界,養成各種各樣自我安慰的習慣。
3
多把寶寶背在身上
抱的越多的嬰兒,行為表現和發展也越好。使用背巾,把寶寶貼在身上,不僅讓父母更輕鬆,也讓寶寶受益。
如何正確使用背巾,可以點開這篇文章了解��養育一個高需求寶寶,是對父母耐力和精力的極大考驗。如果真的遇到了一個如此特殊的高需求寶寶,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1
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寶寶的個性也都千差萬別。所以不能拿一套標準去養育所有的寶寶。作為父母,需要放低期待,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多一些耐心。
2
父母與寶寶的配合
雖然寶寶的高需求主要是個性使然,但是嬰兒的個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父母對於寶寶的敏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種高需求的個性是否能轉變成一種優秀的性格特質。每一對父母,最初都具備一定程度的育兒能力。當父母積極參與到育兒中,與寶寶的需求相對應,才能激發出寶寶和他們身上最好的一面。
高需求意味著寶寶需要的更多:更多的安撫、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有創造性的撫養方式。所以高需求型寶寶往往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
而我相信,一個在無限包容的有愛的環境裡長大的高需求寶寶,未來會變得更富有創造性、情感更豐富,因為她的世界是溫暖、且值得信賴的。
作者介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