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固執難纏的高需求寶寶,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

2020-08-20 萍聚遠方的家

院裡有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一看就是那種強悍、固執的小朋友,極為調皮搗蛋。

一天,一個2歲左右的小女孩把自己的粉紅色小三輪車放在一邊去玩別兒的了。那個小男孩看見了,幾步跑過去就坐在了上面。她的媽媽立即問道:「你經過小妹妹和阿姨的允許了嗎?」小男孩馬上衝著小女孩的媽媽問:「阿姨我騎一會兒就還給妹妹可以嗎?」。在得到允許後,幾近瘋狂的玩兒起來,因為小男孩兒身體太強壯了,小女孩騎的小車子在他手裡就是個弱小的玩物。

只見小女孩的媽媽對已經看到有人騎她的小車而停止玩耍的孩子說:「讓小哥哥騎一會兒,他一會兒就會還給你。」孩子爽快地答應了。結果這個小哥哥騎起來不下來,直到大家都該回家了也不還。無論媽媽怎麼反覆給他講道理就是不聽。

那個小女孩想回家想要自己的小車,看小哥哥總不給雖不哭鬧,但撇著嘴眼睛無耐地看著自己的小車,晶瑩的淚珠已經在眼睛裡打轉轉。小女孩的媽媽看上去十分心疼自己的孩子,但又只能無奈地等待小男孩的媽媽趕緊快點讓孩子歸還小車。可小男孩的媽媽雖然也著急,但卻自始至終坐在原地試圖用講道理說服自己的孩子。周圍的人都在觀望這尷尬的一幕,如果小男孩就是不歸還怎麼辦?也許在場的人和讀者都會認為他的媽媽會強行抱走自己的孩子或者從自己的孩子手裡奪過小車吧。

然而那位媽媽並沒有那麼做,而是在最後關頭一次次加重自己勸說的語氣,但最終都沒有達到發脾氣的程度。小男孩見媽媽的表情和語氣越來越嚴肅,把小車騎到媽媽身邊,但依然懇求再玩一會兒。

那位媽媽見孩子其實已經軟下來,趁機再次加重語氣要求孩子歸還,小妹妹該回家了。我看到小女孩的媽媽在一邊反倒是不自在不好意思起來。我在想如果是我,早就強行奪過來還給人家了。

最後小男孩極不情願的歸還了小車,但也沒有哭鬧,並按媽媽的要求說了謝謝。後來小女孩的媽媽和我說,她再帶孩子出來玩兒總是躲著那個小男孩,免得再弄得彼此尷尬。但沒過多長時間還是又撞到了一起。小男孩遠遠地看見小女孩騎著小車,從草坪上抄近路就跑過去了,一看那架試就是要攔截啊。

果真,小男孩跑到小女孩面前說:「給我騎騎小車好嗎?我一會兒就還給你!」不知道是要回家的原因,還是小女孩記得上次的事情,她的媽媽怎麼說讓給小哥哥騎一會兒都不行。而那個小男孩別提多執著,站在小車前面不搶不哭不鬧也不走,就是重複同樣的話:「給我騎騎小車好嗎?我一會兒就還給你!」搞得小女孩媽媽無比尷尬,騎虎難下。

而小男孩的媽媽還是像上次一樣,苦口婆心地說教,但小男孩就是不聽,反覆說著:「給我騎騎小車好嗎?我一會兒就還給你!」最終,小男孩的媽媽放棄了,無奈地說了一句:「我回家了,我跟你丟不起這人了。」小男孩眼見媽媽就要拐到樓後身看不見了才大哭起來在後面追上去。

說實話,如果我是小男孩的媽媽,勸說幾次不起作用就會採取強行措施了,不會如此沉得住氣。

後來我學習了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理解了小男孩媽媽的做法。這樣的小男孩可能天生就是「高需求寶寶」,倔強、固執、叛逆,如果媽媽靠發脾氣或強行制止孩子,孩子表面順從了,但內心卻可能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者孩子根本不會服從,會繼續通過哭鬧來反抗。

經常發脾氣強迫式的讓孩子服從,孩子可能越來越叛逆,與媽媽之間的關係註定不會親密融洽,隨著孩子的成長,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難題。只有耐心再耐心地通過勸說讓孩子慢慢洞悉其中的道理,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長大些,才會逐漸改變不合理的固執和執著。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小男孩背上了小書包,上幼兒園了。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院裡的孩子玩兒,再也沒有向以前一樣非要人家的東西玩。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呢?

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用文字記錄育兒過程中的覺察與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認知水平,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母。(萍聚遠方的家育兒筆記)

相關焦點

  • 「高需求」寶寶被稱之為「復仇者」,攤上的媽媽遭罪了
    很多媽媽用這段話開導自己,在哄睡哄到抓狂的中午,在餵奶餵到抑鬱的夜晚,在每一個起得比雞還早的清晨,在每一個無人幫助獨自療傷的深夜,面對高需求寶寶,我們除了冷靜面對,還能做什麼呢?而妹妹Sula,就是我們想討論的高需求寶寶,她是個整天要媽媽抱的小娃娃,固執,愛哭,恨不得每時每刻粘著媽媽。嬰兒時期的妹妹,喜歡喝奶和睡覺,不愛哭,是超級省心的天使寶寶。
  • 高需求寶寶不好帶?娃有這幾個高需求表現,恭喜將來會有高回報
    嬰兒時期嬰兒時期的高需求寶寶,哭鬧是肯定的,尤其是晚上,不肯睡整覺,總是會無緣無故地醒來,佔用父母的睡眠時間,另外,很容易興奮,對媽媽的需求非常高,喜歡媽媽抱著睡,放下就會醒,安撫起來很困難,這種寶寶儘量地榨乾父母的精力,一個孩子頂好幾個孩子養,很多父母大呼受不了,恨不能塞回肚子重新孕育
  • 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
    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打了,讓孩子忍讓還是還手?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娃有以下特徵說明是高需求寶寶,現在難纏,長大後反而有出息
    導語:育兒領域把一些非常難帶的粘人寶寶稱為「高需求」寶寶。這些孩子有典型的性格特徵,也被證明是「高回報」寶寶。 「高需求」寶寶的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兒科醫生西爾斯提出,她也是親密育兒法的創始人。 她總結了高需求寶寶的9大典型特點,如果你家娃有這些特徵,恭喜你獲得一個將來會有高回報的聰明孩子。
  • 面對高需求型寶寶 我們可以怎麼做
    ,我面對她就從容多了,和她的相處也就容易多了。「高需求型」,比如對於寶寶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在「抱」和「吃」方面的需求會很高,頻繁的要吃、頻繁的要抱抱。只是高需求型寶寶要的方面比別人更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性格溫順的寶寶可能在父母沒有注意到信號時會轉而用其它的方式安撫自己,而高需求寶寶則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直到父母滿足為止。
  • 面對高需求型寶寶 我們可以怎麼做
    但是他沒有用「難帶」和「愛哭鬧」等負面、貶義的詞去給孩子下定義,而是用了一個更積極的詞彙——高需求。這個詞精準地指出了寶寶的要求為什麼如此嚴苛,也讓我卸下了「自己育兒方式有問題」的思想包袱。當我意識到寶寶的這些高需求表現不再是一個問題時,我面對她就從容多了,和她的相處也就容易多了。那麼,高需求型的寶寶都有哪些特點呢?
  • 都說一孕傻三年,但這位媽媽的做法,卻讓網友稱讚,太聰明
    導讀:都說一孕傻三年,但這位媽媽的做法,卻讓網友稱讚,太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都說一孕傻三年,但這位媽媽的做法,卻讓網友稱讚,太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7歲姐姐給弟弟換尿布,摸到「小弟弟」笑不停,媽媽做法值得稱讚
    導讀:7歲姐姐給弟弟換尿布,摸到「小弟弟」笑不停,媽媽做法值得稱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7歲姐姐給弟弟換尿布,摸到「小弟弟」笑不停,媽媽做法值得稱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高需求寶寶這些特質很難搞,父母學會體貼入微,才可建立親密關係
    美國育兒專家威廉西爾斯博士,針對這一類難纏寶寶,就提出了「高需求」寶寶的概念。所謂高需求,是人們常說的特難纏寶寶,就是要求特多,大人要陪著孩子吃飯和睡覺,這都不能滿足,還一不小心就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毫無徵兆地秒變臉,讓家長無所適從,大人需要傾注更多精力來照顧的寶寶。
  • 育兒|你的寶寶是「高需求寶寶」嗎?高需求寶寶都是潛力股
    「為什麼我們的寶寶如此不同?別的寶寶都能睡整覺了,也可以讓任何人抱,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累人?」 「我的孩子放不下,必須抱著才開心,放下就大哭。」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耳熟?那麼這時候你的寶寶有可能就是「高需求寶寶」,尤其對年輕的新手媽媽爸爸們是一個挑戰。但是你也別太緊張太擔心,放鬆心態接受寶寶的一切要求,寶寶會給你應有的回報。
  • 黏人難帶、喜歡發脾氣,面對高需求寶寶,媽媽怎麼辦?
    那到底什麼是高需求寶寶?什麼又是低需求的寶寶呢? 這個詞最早是美國的醫學博士威廉·西爾斯提出的,在西爾斯博士的第四個孩子出生以後,他發現把之前撫養前三個孩子的方法用到這個寶寶身上不起作用。這個孩子在吃奶、睡覺等所有事情都有著持久的,近乎苛求的要求,敏感脆弱,時刻都要媽媽抱著,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
  • 孩子愛哭鬧,西爾斯博士:他是高需求寶寶,也是高回報寶寶
    育兒領域裡,把這些孩子稱為「高需求寶寶」。當外界環境發生了變化,高需求寶寶很快就會感應到,所以就會變得不乖、哭鬧。9. 分離焦慮症明顯1秒鐘看不到媽媽,就會哇哇大哭。好像只有在媽媽身邊,才能感覺到安全和滿足。
  • 面對孩子打防疫針的哭泣,這位媽媽的這種做法真是絕了
    看到我一個朋友發到朋友圈的這樣一段話,表述了她對於孩子打防疫針時候和孩子說的話以及孩子的表現,看完之後,真的覺得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為什麼呢?我們來詳細的看一下這個故事,醫院裡,打防疫針的地方孩子哭聲一片,同時呢伴隨著孩子的哭聲的還有父母的聲音,有的在哄孩子,有的在呵斥孩子不要哭,很多家長在那裡不停的跟孩子說:「不要哭,沒事的,一下就好了」。
  • 90後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
    90後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數千次,總會有幾次是考砸的,這時候作為家長,很多時候都會去通過口頭或者是行動來懲罰教育孩子,那麼這種做法到底好不好呢?又該不該有這樣的行為呢?這位90後媽媽的教育方式讓人稱讚。
  • 孩子輸不起,贏不了就哭鬧,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各位家長深思
    導讀:孩子輸不起,贏不了就哭鬧,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各位家長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輸不起,贏不了就哭鬧,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各位家長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問:爸爸,你為什麼趴在媽媽身上?這位媽媽的回答值得借鑑
    媽媽的做法很值得我們鑑賞。小玲和老公都是大學畢業,教育理念比較正確,沒有遮遮掩掩,糊弄小寶貝,而是趕緊穿上睡衣,把小寶貝抱到兩人的中間,先問小寶貝:寶貝,你愛媽媽嗎?小寶貝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愛媽媽。媽媽又問:寶貝,你愛爸爸嗎?
  • 寶寶自然離乳不哭鬧,這位媽媽做法值得學習!
    寶寶出生是和媽媽的第一次分離,是和母體的分離,成為個體,而後母乳的哺餵聯繫著媽媽和寶寶的情感,隨著寶寶的長大,寶寶需要的營養物質越來越多,離乳也成了媽媽們的焦慮,如何讓寶寶自然離乳成了許多媽媽們關心的話題。
  • 媽媽下面怎麼長「鬍子」了,隨後媽媽對女兒的性教育,值得稱讚
    導讀:都說到了兩歲的寶寶就是到來「可怕的年齡」,在自己周圍的媽媽圈裡也會有著這樣「可怕經歷」的親身經歷者,總之當媽的都有著自己的一番「苦難史」。自己身邊倒是有一位寶媽似乎在帶孩子方面會得心應手些,沒聽過這位媽媽有什麼苦水的,也許老天爺就那麼眷顧著這位寶媽吧?給了她一位天使般的孩子。
  • 「高需求」寶寶「個性轉變」,讓你從煩到樂,「驚喜程度」漸加
    爸爸媽媽以外的人多抱一會兒,小傢伙就不幹了,哼哼唧唧要找媽媽…這就是典型的「高需求」寶寶。這一類所謂的「高需求」寶寶,其實真的可以說是爸爸媽媽「慣」出來的,不值得提倡。面對「高需求」寶寶,家長們需要這樣做才能不精疲力竭:一、了解「高需求」寶寶「高需求」寶寶一般都會有這樣的特點:1、 感情強烈
  • 高需求寶寶心路歷程:你的難帶寶寶是帶著任務而來
    每一個寶寶,都是帶著任務而來,讓父母去學習自己所懼怕的、匱乏的,而父母只有一次機會,再次與自己心中,那曾經在某處受傷的孩子相遇。早餐時光,鄰桌是一對夫妻,推車上坐著大約一歲多的小女孩,喜歡小寶寶的女兒一如往常的想找對方玩,而媽媽微笑地向我女兒打招呼,歡迎她跟小寶寶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