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需求寶寶這些特質很難搞,父母學會體貼入微,才可建立親密關係

2020-12-20 孕媽咪育兒經

同學娟子說,最近被自己的小寶寶折磨得快崩潰了。本來這次二胎是個千金,都說女孩好帶,乖巧懂事,長大了就是媽媽的小棉襖。

可娟子說,這哪是什麼小棉襖啊,簡直就是纏人精,專門來懲罰我們的!睡覺必須讓抱著,一放下必哭,鬧得小兩口輪番上陣,心力交瘁。

孩子身邊不能離開大人,娟子上個廁所的功夫,她在那哭喊著找媽媽。平時也閒不住,在床上睡著也不消停,爬來爬去,一不小心就給你闖個禍。

即使走親戚,娟子都不敢在那常住,寶寶好像對環境的變化特敏感,特興奮,晚上眼睛滴溜溜的超級精神,大人簡直困得要崩潰。

爺爺奶奶都說,本來以為老二是個丫頭,乖巧好帶呢,怎麼比他哥哥都難帶啊?

人們不難發現,身邊的寶寶們,有的超級乖巧,該吃吃,該睡睡,就算是不高興了哭鬧,也很好哄,家裡要是有這麼個「天使寶寶」,家長不知道有多省心。

可有的寶寶明顯難帶,經常莫名其妙地哭鬧,還時刻纏著父母,經常讓一家人焦頭爛額。

美國育兒專家威廉西爾斯博士,針對這一類難纏寶寶,就提出了「高需求」寶寶的概念。

所謂高需求,是人們常說的特難纏寶寶,就是要求特多,大人要陪著孩子吃飯和睡覺,這都不能滿足,還一不小心就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毫無徵兆地秒變臉,讓家長無所適從,大人需要傾注更多精力來照顧的寶寶。

有時候爸爸媽媽對這樣的寶寶很無奈,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更是行不通,為什麼有的寶寶很乖巧,有的寶寶卻很難纏呢?

到底孩子難纏是天生如此,還是被家長慣出來的?其實這兩種因素都有,一方面寶寶的性格天生比較倔強,另一方面家長的教育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

01高需求寶寶形成的原因有2個,父母要心知肚明

1、高需求寶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遺傳

醫學專家認為,高需求寶寶有可能是媽媽懷孕期間,羊水曾經汙染導致氧氣不足,以至於胚胎發育過程出現異常。

或者分娩時間太長而導致寶寶大腦缺氧,造成孩子的一些腦部損害,以至於寶寶出生後敏感、易怒、好動難纏,這樣的損傷都是無法彌補的,只能靠家長在對寶寶養育過程中,倍加呵護小心,孩子慢慢長大一些就會好轉。

2、家長過度呵護培養是高需求寶寶產生的後天原因

寶寶從降生後,家長就給予了過度的呵護,二十四小時寸步不離。沒有及時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以至於漸漸給寶寶錯誤的信息,導致寶寶過度依賴母親,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離開大人就會情緒低落。

還有的太過於溺愛寶寶,說一不二,也會培養寶寶跋扈的性格,稍不如意就會哭鬧不止,不達目的不罷休。

02高需求寶寶有啥特點?父母要細心觀察

1、情緒十分不穩定,感情特別敏感

高需求的寶寶情緒變化特別快,喜怒變幻就在瞬間,有時候家長都不知道寶寶為什麼哭,無從下手去哄她;還特別敏感,尤其是到了新環境,看見陌生人比較容易受到驚嚇。

2、精力旺盛,好奇心強

這類寶寶好像精力特別旺盛,白天沒見比別的寶寶多睡覺,晚上大半夜的照樣精力十足,很難哄睡,以至於家長們都很費解,不知寶寶哪來的精力。

就算寶寶睡著了,睡眠也很淺,不小心就被吵醒了;而且,這類寶寶愛動,好奇心強,不會靜靜地躺在床上,到處爬來爬去地探險,所以家長時刻要看著他們,以免出危險。

3、寶寶超級黏人,依賴性強

寶寶隨時都要大人的陪伴,隨時要家長抱著或者陪在視線範圍內,一旦離開視線,寶寶就會很焦慮,就算睡覺,也要在大人身邊躺著,就算父母稍微離開一會,寶寶好像很神奇似的,馬上就能感覺到立刻醒來,這讓很多父母頭疼,一點個人空間都沒有。

家裡的寶寶要是有以上的表現,真讓一些父母崩潰,有的被孩子磨得沒了脾氣,為了不讓孩子哭鬧,只好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百依百順,期盼寶寶長大一些,說不定就能懂事了;也有的家長採取強制的教育方式,任憑寶寶哭鬧,或大聲呵斥,認為不能依著寶寶的壞脾氣。

事實證明強制的方法行不通,只會讓寶寶脾氣越來越糟糕,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還太小,不會變通,不懂妥協,哭鬧只是他本性的流露。

聰明的家長應該首先順應寶寶的小脾氣,建立親密依戀關係,再用更多的愛和包容,來慢慢引導和培養,使寶寶的性格更加健康開朗。

03家長如何有效引導高需求寶寶,建立親密關係

1、家長務必積極回應高需求的寶寶

寶寶向家長索求回應,其實是在尋求一種心理安慰,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嫌煩,或者以培養獨立性為由對其不管不顧。抱孩子簡單易行,且在合理範圍內,父母一定積極給予回應,簡單的一個抱抱,一個親吻,可能對撫慰孩子的小心靈,都是一劑良藥。

孩子在家長的疼愛中長大,緊張的心情會越來越輕鬆,和家長之間的親密關係也會越來越牢固。如果孩子求抱家長不理,只能讓孩子更加緊張,更增加了分離的焦慮感。

2、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少幹預精力旺盛的寶寶

有些精力旺盛的寶寶,在家裡到處爬來爬去,有些家長擔心寶寶的安全,就會給寶寶各種限制,大家在網絡視頻中看到,有的用繩拴著寶貝的腳,防止到處亂爬;有的把寶寶圈起來,局限在一個小範圍內,這樣做法都是不對的。

因為這類寶寶一旦被束縛,其反而會更加激烈,也許會做出更出格的事情,威脅到寶寶的人身安全。聰明的家長應該順應寶寶的天性,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大人陪著寶寶一起探險,守護寶寶難能可貴的創造力、探索性。

3、教會寶寶使用正確的情緒表達

一般來講,哭鬧是寶寶表達需求的一種方式,隨著孩子的成長,語言能力也在飛速發展,家長就要教會孩子,如何用語言、用行動來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哭鬧。

比如,父母們通過仔細的觀察,發現寶寶每次哭鬧的原因後,耐心地教孩子如何用語言來表達,這樣就和孩子之間建立更有效的溝通途徑。孩子也因為學會語言表達,需求得到及時滿足,慢慢減少哭鬧的次數,慢慢改善自己的小脾氣。

總之,家裡要是有個高需求的寶寶,父母們一定要有比別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學會在累並快樂的心態中,培養出一個健康開朗的小寶寶。

你家有高需求的寶寶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高需求特質是?家中有難搞的高需求寶寶該如何應對?
    相信你我都這樣的經驗,在交通運輸工具聽到嬰兒吵鬧;幸運點嬰兒鬧個一會兒被安撫,反之,有人會遇到沿途一路的密閉空間不斷傳來嬰兒的啼哭,導致無法休息甚至難以專注當下工作,叫人神經不衰弱也難。若能選擇的話,相信沒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寶寶是難搞的高需求寶寶。
  • 育兒|你的寶寶是「高需求寶寶」嗎?高需求寶寶都是潛力股
    「為什麼我們的寶寶如此不同?別的寶寶都能睡整覺了,也可以讓任何人抱,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累人?」 「我的孩子放不下,必須抱著才開心,放下就大哭。」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耳熟?那麼這時候你的寶寶有可能就是「高需求寶寶」,尤其對年輕的新手媽媽爸爸們是一個挑戰。但是你也別太緊張太擔心,放鬆心態接受寶寶的一切要求,寶寶會給你應有的回報。
  • 佐明讀書會 《親密關係》
    在這樣的關係裡,隨著時間變化,彼此之間感情的變化也顯得有跡可循。我們總是聽說愛情難長久,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再怎麼如膠似漆的兩人也會有不可磨合的矛盾和衝突。一旦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大過了彼此之間的愛意,那麼關係的結束也就自然而然。對親密關係四個階段的狀態詳細了解,或許可以幫助我們防止陷入愛情的「既定」發展軌道中。
  • 親密有度,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
    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裡有這樣一個理論:所有被父母親密帶大的孩子,其安全感一定比較強,在將來面對社會時,對別人的親密度也高。認真傾聽,是情感溝通的橋梁現在很多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關鍵點都在於溝通不良,父母只是在一味表達自己的要求,卻忘記傾聽孩子的需求。
  • ...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他們可以使用「西爾斯親密育兒...
    X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父母對兒童的個性和情感發展的影響最大。孩子不僅滿足了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還需要了解世界,學會坐、爬等所有大動作。因此,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僅要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還要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滿足。
  • 美國知名兒科醫生:建立親密關係才是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有一項針對斐濟島家庭睡眠習慣的 研究項目,斐濟島的寶寶們都是跟媽媽一起睡,直到斷奶為止。在調查時,這些媽媽們感到很驚訝,研究者竟然會問寶寶睡哪兒,她們問:「美國的媽媽們夜裡真的把自己的寶寶放在籠子裡睡嗎?」明明媽媽們都有一種本能,那就是聽見寶寶哭,就想去抱著他。可為什麼還是會有那麼多媽媽,願意掏錢給所謂的「訓睡師」來訓練寶寶獨自入睡呢?
  • 「高需求寶寶」難照顧?父母不要嫌他煩,將來會有大驚喜
    可小林卻仿佛體內有一個無需充電的「永動機」,白天精力充沛,總是黏著父母陪他玩耍,到了晚上卻也不能安心睡覺,每晚都要驚醒幾次,導致小林爸媽也無法好好休息。小林媽媽常常憂心兒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否則怎麼會如此「折騰」,比別家孩子難帶許多。
  • 高需求寶寶的常見特質,像是來討債的,實際是聰明的表現
    高需求寶寶的常見特質高需求寶寶常見的特質包括:睡不安穩、作息不規律、警覺度高、高敏感度、較難被滿足、很難自我安撫、反應激烈、活動量大、讓照顧者耗盡精力、要頻繁餵、更容易出現分離焦慮。高需求寶寶這個名詞剛開始從國外開始流傳,後來被廣泛使用,但是臨床心理學其實沒有這個名詞,臨床心理醫生通常會歸納為高敏感寶寶或氣質難帶型的寶寶。
  • 越來越多的高需求寶寶
    可是,西爾斯夫婦不希望用「難帶」、「愛哭鬧」這樣的負面標籤去貼在孩子身上,因為這會暗示給他們和寶寶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的、失敗的,所以他們用了「高需求寶寶」來描述這種孩子的特質。
  • 如何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5件事你應該試試
    當寶寶哭的時候做出反應,在他們餓了、冷了或者痛苦的時候照顧他們也會有幫助。也可以試著和寶寶說話、唱歌或看書,給他們按摩,讓洗澡時間變得有趣。那種令新父母心潮澎湃的喜悅和愛是傳奇故事。雖然大多數父母都會感到高興,但你沒必要馬上和寶寶建立聯繫。如果你被失敗或內疚感所困擾,或者對沒有激情的化學反應感到失望,那就停下來吧。
  • 有一個高需求寶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些寶寶在每件事裡都動用了更多能量:他們哭得很響亮,吃得狼吞虎咽,笑起來格外帶勁,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脾氣也格外大。因為他們感受每件事情的程度很深,若他們的感覺受到阻撓,反應也會很強烈。」或許,只有家裡有一個同樣的高需求寶寶,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吧。
  • 夜醒、戀奶、哭鬧、敏感,你的寶寶是「高需求」寶寶嗎?
    作者: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為什麼我們的寶寶如此不同?別的寶寶都能睡整覺了,也可以讓任何人抱,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累人?」 「我的孩子放不下,必須抱著才開心,放下就大哭。」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耳熟?那麼這時候你的寶寶有可能就是「高需求寶寶」,尤其對新手爸媽們絕對是個挑戰。
  • 娃的這些「作鬧」行為,說明他是個「高需求寶寶」,家長偷著樂吧
    「高需求寶寶」雖然難搞,當他們長大了很可能成為學霸養育一個「高需求寶寶」確實非常的勞心費神,如果自己不是那種「高標準嚴要求」的人,攤上個「高需求寶寶」很可能會十分遭罪。如果父母面對「苛刻又矯情」的高需求娃能夠一直保持耐心,肯花費精力去引導教育孩子,那麼他們最後多半會成為學霸,成為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相反,如果父母都失去了耐心,滿足不了高需求娃的敏感情緒和苛刻要求,對他們冷漠,那麼最後這些孩子往往容易走上另一條極端的道路。
  • 發現幸福,刻錄美好,談談父母如何在旅行中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喜歡在節假日帶著孩子出去旅行。旅行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增長見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刻錄下許多美好的人生記憶。下面,我就以自己帶孩子出去旅遊的經驗,來談一談父母與孩子如何在旅行中建立理想的親密關係。
  • 你的寶寶是「高需求」寶寶嗎?
    「為什麼我們的寶寶如此不同?別的寶寶都能睡整覺了,也可以讓任何人抱,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累人?」 「我的孩子放不下,必須抱著才開心,放下就大哭。」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耳熟?那麼這時候你的寶寶有可能就是「高需求寶寶」,尤其對新手爸媽們絕對是個挑戰。
  • 學會交流是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良藥
    《完美家長》是美國家庭教育專家蘿瑪·凱特帕寫的,本書從個人成長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認識五種簡單而有效、有充分科學依據的交流工具,旨在幫助家長們認識自己,並用自己的完美內在和孩子們聯繫,去提高和孩子的溝通能力,從而建立長久、親密、友好的親子關係,在孩子成長之路上以更好的方式處理問題和挑戰。
  • 高需求寶寶心路歷程:你的難帶寶寶是帶著任務而來
    每一個寶寶,都是帶著任務而來,讓父母去學習自己所懼怕的、匱乏的,而父母只有一次機會,再次與自己心中,那曾經在某處受傷的孩子相遇。早餐時光,鄰桌是一對夫妻,推車上坐著大約一歲多的小女孩,喜歡小寶寶的女兒一如往常的想找對方玩,而媽媽微笑地向我女兒打招呼,歡迎她跟小寶寶打招呼。
  • 面對高需求型寶寶 我們可以怎麼做
    但是他沒有用「難帶」和「愛哭鬧」等負面、貶義的詞去給孩子下定義,而是用了一個更積極的詞彙——高需求。這個詞精準地指出了寶寶的要求為什麼如此嚴苛,也讓我卸下了「自己育兒方式有問題」的思想包袱。只是高需求型寶寶要的方面比別人更多,表達需求的情緒也更為強烈。所有的寶寶都需要親密的撫育,性格溫順的寶寶可能在父母沒有注意到信號時會轉而用其它的方式安撫自己,而高需求寶寶則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直到父母滿足為止。
  • 面對高需求型寶寶 我們可以怎麼做
    但是他沒有用「難帶」和「愛哭鬧」等負面、貶義的詞去給孩子下定義,而是用了一個更積極的詞彙——高需求。這個詞精準地指出了寶寶的要求為什麼如此嚴苛,也讓我卸下了「自己育兒方式有問題」的思想包袱。當我意識到寶寶的這些高需求表現不再是一個問題時,我面對她就從容多了,和她的相處也就容易多了。那麼,高需求型的寶寶都有哪些特點呢?
  •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如何建立的?西瓜視頻帶你揭秘
    而且寶寶在嬰兒時期形成的依戀關係很有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因為寶寶會在未來自己建立的一切親密關係和人際關係時,繼續使用和母親建立親密關係的方式比如迴避型寶寶在未來就可能會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和人親近,而這些都會影響他和別人的親密關係和人際交往。而安全型寶寶,則更容易融入人群、職場以及擁有一段穩定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