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夫為中國數學的一生

2021-02-08 溫州日報甌網
姜立夫為中國數學的一生

2020/11/04 07:25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2807

溫州日報記者 程瀟瀟

今年是著名溫籍數學家姜立夫130周年誕辰,也是他創立南開大學數學系,開啟「把現代數學移植於中國」事業100周年。姜立夫作為中國第一代學者,成長於家國動蕩之際,拓荒於篳路藍縷之間,其奉獻家國、艱苦奮鬥、甘為人梯的精神令人動容。

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數學大國,這一局面的形成,依靠的就是像姜立夫先生等先輩及一代代學者百年來的奮鬥和傳承。今天,中國正向著數學強國邁進。此時回顧姜立夫的光輝事跡,學習其愛國、奮鬥、奉獻的精神,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

10月31日,姜立夫位於溫州龍港市的故居正式開放,包括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五十多位中國數學界精英會聚溫州,緬懷這位中國現代數學先驅。在他們的回憶和敘述中,在故居新開放的展廳展陳裡,姜立夫的生平事跡與卓著貢獻在眼前鋪陳開來——

報效國家 回國創辦南開數學系

19世紀20年代初,中國數學基礎薄弱。姜立夫審時度勢,認為要想使現代數學儘快在中國生根發芽,當務之急是培養一批經過嚴格訓練、掌握現代數學的人才。1919年,他在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毅然回到中國,全身心投入到培養數學人才的事業。

1920年,姜立夫創辦了南開大學數學系(算學系),這是繼北京大學數學系之後中國第二個數學系。在建系之初的四年中,姜立夫是唯一的教師,以至於被人稱為「一人系」,這絕非誇張,而是當年創業艱難的真實寫照。他逐年根據學生的情況,需要什麼課程就開什麼課,分析、幾何、代數各方面的課輪番講授,並都能保持較高質量,除此之外,他還親自翻譯、編寫教材,並要兼顧處理政務。

姜立夫的教學非常具有吸引力,江澤涵、吳大任正是聽了姜立夫的課程,才決定選擇數學的。根據吳大任的回憶,姜立夫先生「就像熟悉地理的嚮導,引導著學生尋幽探勝,使你有時似在峰迴路轉之中,忽然又豁然開朗,柳暗花明,不感到攀登的疲勞。聽姜先生講課是一種少有的享受」。姜立夫還特別注意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當年在南開讀書期間就選了不少數學課,在他大四第一學期,姜立夫先生考慮到他對相對論感興趣,便指定他學習一本德文的微分幾何書並做輔導,要求他讀後做一次報告。姜立夫對學生傾盡心力,積極為他們規劃指導留學深造途徑,也為國內同道聯繫歐美數學家來華講學、交流學術。

正是由於姜立夫先生在教學上的超人付出和卓越的教學水平,早期南開數學系的成才率就非常高,湧現出陳省身、江澤涵、申又棖、吳大任、劉晉年、孫本旺等聞名中外數學家。

鑄造奇蹟

執教「聯大」領導數學研究

1937年,日軍侵華,國土淪陷,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姜立夫在次子出生幾個月後揮別家人,赴西南聯合大學執教。當年西南聯大數學系14名教授中,姜立夫及其學生就佔了三分之一。8年時間,西南聯大雖然只畢業了3882名學生,但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堪稱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

1937至1949年期間,中國教育、科學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掙扎前進。姜立夫在西南聯大執教之餘,還兼顧中國數學隊伍的組織工作,如領導「新中國數學會」,籌建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等。這兩個姜立夫領導下成立的組織機構在學術著作及人才培養方面,均取得大量成果。用陳省身的話說:「在很多年的時間裡,姜先生是中國數學界最主要的領袖」。

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姜立夫在個人科學研究方面仍然做出了成果。他創建了圓素幾何和球素幾何的方陣理論,使古老的圓素幾何和球素幾何獲得新的面貌,並展示了新的發展前景。1938年出版的第一部中國現代數學詞典《算學名詞彙編》,也是姜立夫領導審定的。這是我國第一部現代數學辭典,共收入7400多數學詞彙。在此後的十餘年間,姜立夫始終參與了數學名詞的多次補充與修訂工作,構成了今日數學名詞的基礎,惠澤後世,功莫大焉。

淡泊名利

紮根嶺南鞠躬盡瘁

1949年2月,姜立夫因奉命主持數學所遷臺事宜,全家到了臺灣。9月,他以匯報工作為名,隻身回到了廣州,隨即稱病,電告家屬前來照料,使全家得以趕在廣州解放(10月14日)前回到大陸。姜立夫從臺灣返回大陸,影響很大,留在大陸的中央研究院全體同仁聯名發來慰問電。上世紀50年代初,國家籌建新的「數研所」,所長一職首先考慮姜立夫。當時姜立夫已經60歲,他在1950年親自赴京以年老力衰向郭沫若面辭。

1949年底,姜立夫應陳序經邀請到嶺南大學任教,創辦數學系並擔任主任。這是姜立夫創辦的第三個數學機構。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嶺南大學併入籌建中的中山大學,姜立夫擔任了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和數學系籌備小組成員。在新的環境中,姜立夫努力工作,把中山大學建設成南中國的數學重鎮。

姜立夫十分重視數學文獻的收集和保管。無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在南開大 學、廈門大學、西南聯大、中央研究院數學所,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嶺南大學、中山大學,他都躬親文獻資料工作,購置數學書刊,甚至分類編目也親自處理。抗日戰爭前,南開大學圖書館的數學藏書在全國是首屈一指的,大批學生受此澤惠。在那裡,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期刊和著名數學家的論文集,還有許多珍貴的絕版書。當時訪問南開大學的外國數學家曾為之驚嘆不已。

1978年2月3日,姜立夫因心力衰竭逝世。

姜立夫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以一己之力,使獨木成林;他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帶動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更以不計得失、不遺餘力造就人才的高尚的品德與人格魅力,贏得了學林的尊敬。

相關焦點

  • 姜立夫:他曾是中國國家級數學研究的掌門人
    姜立夫是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從事園素和球素幾何學的研究,是中國數學界幾何方面的權威,私立南開大學數學系就是由其主持創辦的,他還是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
  • 姜立夫:他是數學家更是數學教育家
    事實上,檢索資料就可以發現,終其一生,姜立夫先生也並沒有寫出幾本學術著作,更沒有諸如破解「哥德巴赫猜想」這樣的光輝時刻。 但他依然是中國首屈一指、備受後世尊敬的數學家。或者,如果要準確地給他一個頭銜來定位的話,我們可以稱呼他為數學教育家。因為相比較而言,他在數學本身方面的成就,並不比他在數學教育方面的成就更大。
  • 從庚款留學生,到籌建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開拓者姜立夫
    作為一位數學家,姜立夫的研究課題主要是圓素與球素幾何學,但在當時國內現代數學研究基礎薄弱的時代,他的一生始終是教人先於「教己」。對於這位提攜自己的恩師,陳省身曾說:「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國內知名疇人(數學家),多出其門。」南開的百年校史,也映照著中國從積貧積弱走向富強興盛的一百年。
  • 百年南開 | 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姜立夫
    姜立夫為人豁達敦厚,凡事以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為重,不辭辛勞,不計個人名利,不遺餘力地造就和提攜數學人才,深為學界所稱道。他不僅對自己的學生傾心培養,對並無師生關係的後起之秀,同樣儘可能地提供幫助,1947年,中央研究院選舉院士,陳省身在「中央研究院數理組院士候選人提名表」中對姜立夫作了如下評價:「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國內知名籌(按:應為疇)人,多出其門。」
  • 【南開人物】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姜立夫(上)
    在此期間,1935年中國數學會成立於上海,被推為該會評議員和數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同年受聘為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員。1936年10月,姜立夫與胡明復之妹胡芷華在上海結婚。抗日戰爭期間,他隻身隨校到昆明,在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執教,並籌建了「新中國數學會」(任會長)。1940年底,受命籌建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
  • 中國數學「最強大腦」匯聚溫州!中國數學教育研討會今日舉行
    中國數學「最強大腦」匯聚溫州!今年是姜立夫誕辰130周年,中國數學教育研討會在浙江溫州龍港市舉行,追憶姜立夫的一生,緬懷他的光輝業績,探討未來數學教育的發展方向。
  • 中國數學界6大宗師,有人一生只發過1篇論文,卻帶出68個數學院士
    一生以翻譯西方數學著作為已任,翻譯了西方數學經典著作《幾何原本》、《談天》、《代數學》、《代微積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等。在江浙,他也教了一些學生,李善蘭算是中國近代數學的鼻祖。新中國建國前後,湧現出了六名數學大宗師(圖中第四排最右兩人為蘇步青、姜立夫,第五排第四人為陳省身)與中國高等教育同時起步的,還有一批年輕的讀書人,他們抱著科技救國的理想,走出國門,去歐洲,去日本、去美國,向列強學習先進的數學知識。
  • 「最強數學大腦」匯聚溫州 致敬「數學家搖籃和播種者」
    溫州網訊 今年是數學家姜立夫誕辰130周年。前天,中國數學教育研討會在姜立夫先生的家鄉溫州龍港市舉行,追憶姜立夫的一生,緬懷他的光輝業績,探討未來數學教育的發展方向。溫州,素有「數學家搖籃」的美譽,中國數學界的溫籍教授有200來人。
  • 緬懷 | 他沒有著作等身,卻是中國現代數學的播種人
    姜立夫(1890-1978),原名姜蔣佐,浙江平陽人。他是現代數學在中國最早和最富有成效的播種人之一,是南開數學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在南開任教期間,曾以一人之力獨立承擔南開的數學教學工作。其教學以「論證嚴謹、分析周密,說理透徹」見長。他一方面將數學模型引入課堂,聯繫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實物加深領會;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為培養高質量的現代數學工作者,他率先垂範,始終強調並奉行嚴謹的治學理念。現代微分幾何學家陳省身、拓撲學家江澤涵,以及吳大任、劉晉年、申又棖、孫本旺等知名數學家都曾受業於姜立夫。
  • 中國數學第一人:丘成桐恩師,與愛因斯坦談笑風生,憑一己之力讓中國數學進步十年!
    而且姜老師是出了名的教學態度嚴正,循循善誘,使得陳省身感覺讀數學有無限的趣味以及前途,從此,陳省身便確定了一生的目標。直至60多年後的今天,陳省身回憶起這位恩師時說道:我從事於幾何大都虧了我的大學老師姜立夫博士。
  • 數學「最強大腦」齊聚溫州 探討未來數學教育發展
    溫都訊 「姜立夫先生誕辰130周年活動暨中國數學教育研討會」昨天在龍港市舉行,姜伯駒、田剛、王詩宬、勵建書等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28所國內重點大學數學學院院長、教授等五十餘位數學精英齊聚溫州,追憶姜立夫生平事跡與光輝業績,探討未來數學教育發展的方向。
  • 數學手抄報:中國近代數學歷史
    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中國近代數學的研究才真正開始。近現代數學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是從20世紀初至今的一段時間,常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標誌劃分為兩個階段。  中國近3年留日的馮祖荀,1908年留美的鄭之蕃,1910年留美的胡明復和趙元任,1911年留美的姜立夫,1912年留法的何魯,1913年留日的陳建功和留比利時的熊慶來(1915年轉留法),1919年留日的蘇步青等人。他們中的多數回國後成為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為中國近現代數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其中胡明復1917年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數學家。
  • 全國50餘位數學「最強大腦」匯聚溫州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重大科技發展的基礎,數學實力影響著國家實力。溫州素有「數學家搖籃」的美譽,在燦若星辰的溫州數學家中,一個人的名字與中國現代數學的崛起緊緊相連。他,就是中國現代數學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前公認的數學領袖——姜立夫。姜立夫先生(1890—1978)是溫州龍港市麟頭人,原名姜蔣佐,字立夫,現代著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
  • 中國哪些大學數學最好?
    1917年,在進行院系制改革時,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指出:大學宗旨,凡治哲學文學應用科學者,都要從純粹科學入手;治純粹科學者,都要從數學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數學為第一。100多年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蔡元培這一遠見卓識:無論是IT還是生命科學(比如新任美國總統科學顧問的生物學家蘭德,就出自數學專業),都離不開數學。
  • 中國數學第一人:15歲上大學,28歲當教授,一己之力令中國數學進步十年!
    南開大學數學系系主任姜立夫學識淵博,講課引人入勝。數學系1926級學生中,陳省身和吳大任學得最好。姜立夫為擁有兩名優秀生感到欣喜與自豪,再開了一些高深課程,讓學生們受益不淺。1930年,陳省身畢業。他和吳大任是全校畢業生中3個優等生裡的兩名。恰好這年清華大學創辦研究院,開始招生。
  • 中國數學的江湖——6大門派。陳省身說出當世界一流科學家的秘訣
    數學院士,無疑能代表中國數學的最高水平。若想當院士,有沒有最好的途徑?當然有。陳省身說:「要追著這個星球上最好的數學家學數學」。陳省身無疑是近幾百年來,中國最優秀的數學家,他若稱第二,是沒有人敢稱第一的。
  • 姜伯駒院士在中國數學會數學教育研討會的發言
    10日31日,中國數學會等單位為了紀念中國現代數學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姜立夫先生(1890年—1978年)誕辰130周年,舉辦了「姜立夫先生誕辰130周年系列活動暨中國數學基礎教育高峰論壇」。姜立夫之子姜伯駒院士做了關於中國數學教育的主旨演講。
  • 讓數學為一生奠基
    我們都知道對於顯性的數學知識如果不用可能很快就忘了,可是通過數學學習獲得的數學思想方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卻能使學生收益終身,所以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要交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讓學生學習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為學生後續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這些深埋在學生心底的數學種子,遲早會開花、結果,指引學生自我生命的成長。
  • 陳省身:堪稱華人數學第一人,楊振寧、丘成桐都是他的學生
    1.陳省身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名數學研究生陳省身出生於1911年,祖籍浙江嘉興秀水縣。從秀州中學畢業後,陳省身隨父親遷到天津,在天津扶輪中學繼續讀書。1926年考入南開大學數學系,非常幸運,碰到了我國數學界的開山鼻祖姜立夫教授,1920年姜立夫創辦了南開大學數學系,這是我國第二個數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