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兵課題組在高分子結晶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0-12-14 科學網
胡文兵課題組在高分子結晶領域取得新進展
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材料學》

 

結晶過程示意圖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南京大學教授胡文兵課題組與德國、法國科學家合作,利用高分子自晶種技術,製備出成批量的尺寸和取向均一的納米小單晶。這一方法有望滿足半結晶的高分子光電功能材料對均一尺寸和分子取向的要求。今年4月,該研究成果相關論文以《利用自晶種方法克隆高分子單晶》為題,在《自然—材料學》上發表。

 

新材料製備的難題

 

鏈狀高分子材料的微結構不同於常見的金屬、陶瓷和氧化物玻璃, 它的結晶和非晶相在幾十納米尺度上相互交錯編織起來形成特殊的多相複合織態結構。一方面高分子的結晶相為塑料和纖維帶來必要的強度和硬度, 或者為熱塑性彈性體帶來較硬的物理交聯點。另一方面, 其非晶相中分子鏈可以發生大尺度的形變, 為材料帶來很好的柔韌性。二者在納米尺度上相互複合的結果使得大多數高分子材料表現出結構材料所需要的既強且韌的特點。

 

目前,不僅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生物大分子材料如纖維素、澱粉、甲殼素、蠶絲和蜘蛛絲等具有半結晶性, 而且全球總產量2/3以上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也具有半結晶性。自然界已經進化出多種多樣的生物品種可利用來製備具有不同化學和物理結構的半結晶性生物大分子材料。但是, 通過人工的方法改變高分子材料的半結晶性織態結構則為我們的選擇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並帶來大規模生產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因此, 通過物理和化學等人工手段來調控高分子材料的半結晶織態結構, 是對高分子學科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基礎性研究課題。

 

可舉一反三的自晶種技術

 

鏈摺疊現象廣泛存在於高分子結晶過程中。鏈狀大分子在結晶時為了有利於非平衡相轉變動力學,總傾向於形成亞穩態的摺疊鏈片晶,使得半結晶的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層狀的結晶相和非晶相彼此複合在一起的織態結構。結晶相為材料提供了必要的強度和硬度,非晶相則為材料提供了很好的韌性和彈性。高分子片晶的厚度一般只有幾十納米,這樣薄的晶體其熔點會遠遠低於熱力學平衡熔點。因此在高分子薄片晶發生熔化時的溫度仍然低於平衡熔點,過冷的熔體還有生成更厚更穩定晶體的可能。這種熔化和結晶共存的悖論狀態可以用來製備較厚的高分子晶種,從而在特定的位置和取向上引發同種高分子晶體的生長。這就是所謂的自晶種技術。

 

這一製備技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高分子片晶內部厚度的不均勻性。片晶內部較厚的結晶區域由於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能夠在高溫熔融熱處理時倖存下來成為高分子自晶種,從而在低溫下批量誘導小單晶的生成。基於簡單格子模型的動態蒙特卡羅分子模擬證實了片晶內部的厚度不均勻現象。

 

「通過克隆技術,可以由一個大單晶長出很多個小單晶來,從而成批量製備小晶體。」胡文兵說,「而且,從原理上來講,只要是摺疊鏈結晶,它都有亞穩態,都可以利用自晶種技術來製備小單晶。也就是說,如果人們需要其他高分子材料的小單晶,都可以舉一反三用這種方法製取。」

 

尺寸和取向均一的單晶

 

課題組所採用的樣品除了聚乙烯基吡啶與聚環氧乙烷嵌段共聚物之外,還有聚二茂鐵基二甲矽烷。後者具有二茂鐵夾心配位結構,可作為高分子特殊的電磁功能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子儀器、儀表和通訊等領域。

 

「我們只是製備出納米尺度上尺寸和取向非常均一的小單晶,將來這些小單晶具體能派什麼用場目前並不十分明確。我們現在只是找到一種特殊的納米材料製備方式。」胡文兵說,「納米材料並不是達到納米尺度就可以了,它還有均一的尺寸和取向要求,這樣它的功能才能有效疊加起來。但製備尺寸和取向均一的高分子納米晶體材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找到自晶種技術之前,還沒有把它做得取向一致的方法。這種尺寸和取向均一的材料或許會有潛在的應用前景。但能否產業化還不確定。」胡文兵說,「一種新型功能材料的出現,和社會需求關係很密切。如果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需要某種特殊性質的材料,大家都去尋找這種材料,也許正好發現這種技術製備出來的材料滿足所需要的功能,這樣該技術就能很快進入產業化階段。」

 

《科學時報》 (2009-6-1 A4 科學基金)

相關焦點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先正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基於此思路,該課題組近期在生物醫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成果陸續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 馬東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馬東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馬東博士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Coupled Manganese Redox Cycling and Organic Carbon Degradation
  • 自清潔功能的高分子仿生表面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材料學部課題、中國科學院和化學所創新項目的支持下,徐堅研究員課題組與江雷研究員、董金勇研究員合作,在高分子仿生表面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有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材料領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上。
  • 北大工學院雷霆課題組在高分子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由於高分子材料其低毒、質輕、可大面積溶液加工和柔性等特點在光電、能量轉換及儲能器件等眾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有機熱電材料作為一種可以直接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能量轉換材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獲得高效且性能相當的p型和n型熱電材料是構築高效率熱電器件的必要條件。
  • 天津大學陳龍課題組:二維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有機電子學/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應用進展
    天津大學陳龍教授課題組系統地介紹了2D c-MOFs材料在有機電子學及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並指出了該研究方向目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未來發展前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多功能電子器件(如電晶體、二極體、傳感器等)走進了我們的日常,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加便利、高效。科學家們將各種活性材料(如碳材料、無機二維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等)集成到電子器件中,以獲得優異的器件性能。
  • 東華大學查劉生課題組在SERS基底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我國在80年代初期就有一批科學家開始了SERS的研究工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課題組踏入這個領域,幾乎呈指數增長。   在SERS研究領域中,定量分析一直是一個挑戰,而定量分析首要的挑戰是增強基底的均一性和可靠性。
  • 我國在多糖疫苗 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近期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口服多糖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已由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 論文通訊作者、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孔慶科介紹,肺炎鏈球菌是引起肺炎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較高。目前常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是多價多糖疫苗,但該類疫苗生產工藝較複雜、價格較高,免疫效果不盡理想。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 東華大學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仿生纖維與組織再生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期,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仿生纖維用於組織再生研究領域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以「Stiffness of Aligned Fibers Regulates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 西南大學李青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水解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青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One-step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i-Fe)Sx/NiFe(OH)y hollow microtube/sphere films as superior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 山東農大殷煥順課題組取得科研新進展
    文章對電化學、光電化學和電致化學發光技術在表觀遺傳修飾分子檢測中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全面評述,闡釋了表觀遺傳修飾的發生機理,歸納了目前表觀遺傳修飾的檢測策略,詳細介紹了這三種電化學技術在表觀遺產修飾分子的檢測以及相關的酶活性檢測方面的進展,對目前研究現狀進行了總結評價,並對相關領域未來發展和研究趨勢進行了展望
  • 聚·資訊 高分子系研究所及課題組簡介
    可控聚合與聚合物結構性能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有:烯烴配位聚合催化劑及聚合反應,可控自由基聚合等高分子合成新方法,環氧開環聚合及二氧化碳共聚,高聚物的結晶與組裝,聚合物結構性能關係生物及臨床醫用高分子課題組高分子科學研究所「生物及臨床醫用高分子課題組」是國內最早開展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的研究組之一。
  • 浙江大學徐志康教授課題組在氣-液界面輔助成膜領域取得新進展
    納濾作為一種低成本、低能耗的綠色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預處理、有機溶劑回收、鹽湖提鋰、印染廢水脫色等多個分離純化領域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應用前景。界面聚合則是被廣泛研究也是少數成功商業化的納濾膜製備技術,其原理是利用胺類和芳香族醯氯在油-水兩相界面處的快速縮聚反應。
  • 我國科學家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近期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口服多糖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已由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論文通訊作者、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孔慶科介紹,肺炎鏈球菌是引起肺炎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較高。目前常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是多價多糖疫苗,但該類疫苗生產工藝較複雜、價格較高,免疫效果不盡理想。
  • Angew.天津師範大學李春舉教授課題組在大環超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收藏化學加小程序,想找哪個產品輸哪個近日,天津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李春舉教授課題組在大環超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這兩篇論文的發表將提升天津師範大學在國內外超分子化學領域的影響力。跳轉閱讀→化工醫藥中間體原料搜尋,用這家那家,終究不如化學加!
  • 清華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合作在腦腫瘤精準診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合作在腦腫瘤精準診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王貴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雙模態光學診斷實現神經外科腫瘤精準在體識別》(Dual-modality optical diagnosis
  • 醯亞胺基N-型高分子半導體研究進展| 南方科技大學郭旭崗教授特約專論
    專論系統評述了醯亞胺基N-型高分子半導體的最新研究進展。對N-型醯亞胺高分子在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及有機場效應電晶體方面的前景和重點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由於有機材料易於氧化不易於還原的特性,絕大多數高分子半導體呈現P-型性能,在有機場效益電晶體以及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中,P-型高分子半導體都顯示出了化學結構的多樣性和優異的器件性能。
  • 重要進展!阜師大教師團隊在電化學領域取得新突破
    重要進展!阜師大教師團隊在電化學領域取得新突破 2020-10-19 10:36:18   來源:安青網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若林教授團隊在植物進化基因組領域取得新進展
    Plant|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郭軍課題組在小麥條鏽菌致病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毛虎德課題組在小麥耐旱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李海峰課題組在小麥花發育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小麥條鏽菌致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課題組在小麥條銹病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
  • 復旦大學生物大分子課題組在絲蛋白纖維功能化方面取得進展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邵正中教授和陳新教授領導的生物大分子課題組多年來一種致力於高性能再生絲蛋白纖維的人工紡制,陳新教授團隊在2009年即通過溼法紡絲的方法成功紡制了力學性能優異的再生絲蛋白纖維,其斷裂強度和斷裂能均高於天然蠶絲,完全具備了實用的價值(Adv. Mater., 2009, 21: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