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承:未來十五年 貴州茶產業一定會是一個嶄新的、生機勃勃的大...

2021-01-17 天眼新聞

編者按:2020年12月25日上午,第九屆貴州茶業經濟年會在貴陽隆重開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本屆年會的舉辦作出了重要批示,來自省內外500餘嘉賓蒞臨了年會。會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省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胡繼承作了主旨演講,現將繼承副廳長演講內容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今年是貴州茶業經濟年會的第九屆,是貴州茶產業發展過程中全產業鏈參與度最高、最熱情的一個大會。用傳耀會長的話說,這是貴州茶業界的過年大會,這裡祝大家新的一年要更好,這是最重要的。

當前我們全省上下正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這兩次會議的核心、重點,都是圍繞「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這個遠景來謀劃中國、謀劃貴州的未來,也為我們茶產業做好「十四五」規劃,還有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提供了遵循。最近省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慕德貴同志召集我們,還有貴州茶葉界的很多人,包括一些企業家和跨界人士來研究「十四五」和2035年貴州茶產業規劃和遠景目標,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想法。「十四五」茶產業的規劃要凝聚各方經驗和智慧,形成共識,為我省茶產業在新的一年開好局起好步。我在這裡,把關於貴州茶產業「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的初步想法向大家做一個溝通、分享。

首先,茶業經濟年會走過了九年,實質上非常巧合的是從2006年到今年,貴州茶產業走過了新時期的15年,明年我們將開啟另一個15年。回望「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這15年來貴州茶產業的發展歷程,實際上我們走上了一條「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的道路。我們一直在講,綠水青山它不會自然地變成金山銀山,但是在貴州大地上,綠水青山已經開始變成了金山銀山,這是貴州數百萬老百姓還有上下幹部群眾都見證到的一個生動的實踐和過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茶產業已經作了一個完美的詮釋。貴州社會經濟有一個黃金10年,貴州茶業也有一個黃金10年。貴州茶業在中國創造了具有貴州特色、貴州風格、貴州氣度的發展路徑,貴州茶產業走上了一條貴州原料、貴州製造、貴州品牌的發展路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形成了一些基本理念,比如說我們的方向就是為大眾做好茶,我們一定要做乾淨茶,都是具有前瞻性的,未來這些理念和方向仍將植根於幾百萬茶農、幾千家企業,會在幹部群眾中有更好的理解,更好地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些價值判斷是非常重大的。

基於這些路徑,貴州原料、貴州製造才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產業鏈、價值鏈、工藝鏈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推動著貴州茶產業跨越式的發展,我們在中國才有了一系列的貴州話語權,在中國茶業地理上站穩了腳跟,所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前15年,我們為創造全球茶葉產業鏈的新格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一定看得更清楚,貴州茶界是改變中國、改變世界茶葉業態的後來者,我們一定要堅信這點。這一系列的工作都為我們「十四五」和2035年的目標奠定了基礎,開啟了一個新的徵程。

其次,我們以做大規模和集中度為基礎條件,實現了貴州茶葉面積的擴張和躍升,貴州茶產業所有的變化都是因為基地的大規模擴張、大規模集聚,以每年新增50萬畝的速度擴張,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飛躍。德貴副主任一直在強調「守正創新」,守正其中之一就是要守住我們在全國的第一方陣,700萬畝以上的話語權。剛才傳耀會長講,我們茶葉年年有新種,年年有改進,這種步伐不會停止。我一直深信,有需要就有創造,大需要大創造。

我們實施綠茶主戰略,強力推進茶產業機械化、智能化就是要做大眾好茶。2014年出臺三年行動計劃,這是中國茶葉界第一個以全產業鏈目光看待產業的計劃,開啟了全產業的薪火傳承。回過頭來看,我們的目標、計劃、路徑依然在努力,依然沒有過時。

「好酒靠勾兌,好茶靠拼配」,我們要實現貴州原料、貴州製造,我們要實現跨區域、跨品種、跨季節的拼配,我們也要以規模化、標準化為核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推動了貴州茶葉的標準化體系建設,我們致力於解決貴州茶葉不多、不香、滋味不濃、茶葉價格貴的問題。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堅決反對獨芽茶,不提倡手工茶,反對只生產春茶,推廣一芽一葉到多葉,到春、夏、秋並重的機械化、大眾化的方向,我們解決了貴州茶葉的規模化生產,實現茶葉的高性價比。

昨天歐陽道坤先生給省茶文化研究會、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的會長們講課時問到,貴州茶葉在過去15年有沒有「對標」?2006年我們在四川調研的時候,我看見鋪天蓋地的四川茶,四川茶那個時候成本這麼低,實際上我們的目標就是有一天我們的成本要做到和川茶同價,甚至比川茶還低,這就是我們當時一個對標的目標。之後我心目中沒有第二個對標的省份。現在我們一些區域茶的成本終於可以和川茶接近,性價比非常好。

第三,貴州茶不香,是多年困擾我們的問題。在工藝上,我們倡導高溫殺青來解決貴州茶香的問題。非常高興的是剛才劉陽老師在這個臺上茶藝表演泡的茶,我們前排的人喝了覺得非常香,因為茶葉做得好,衝泡方式用的是貴州衝泡。我現在看到現場所有人面前的茶都是茶水分離,香氣在中國絕對是一流的。「茶香、茶香、貴州茶香....」,時任省領導當時創作貴州茶歌,歌名就是貴州茶後面加一個香字,「貴州茶香」是這麼多年我們一直致力解決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用雙手採茶的方法來倒逼我們茶葉的管理,從源頭上保證生產出高性價比的大眾好茶,我們通過開展秋季鬥茶賽檢驗貴州茶的工藝、標準、安全。這些年貴州茶葉的規模、性價比以及香氣和滋味有一個很大的改觀,好的原料逐步變成好的產品,貴州茶葉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們夏秋原料生產的捲曲性的毛峰、顆粒狀的綠寶石就是貴州茶的典型代表,很受市場歡迎。

第四,塑造乾淨茶的理念,乾淨茶在貴州實至名歸。我們以前和中國茶界的人對話的時候,人家跟我們講品牌、講文化,我們都是埋著頭,沒有自信。但是我們現在和中國茶界、世界茶界對話的時候,不斷在宣講我們乾淨茶,透明、誠信是品牌、是百年老店、是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後盾。

貴州茶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是什麼?我認為比較優勢是貴州綠茶,貴州茶葉的核心競爭力是乾淨、歐標、有機、綠色食品,是大眾茶的乾淨,是全方位的乾淨。核心競爭力就是不可被複製,不可被模仿。在中國沒有一個省可以對標我們,複製模仿,還要趕超我們的乾淨。我們在乾淨上已經遙遙領先,把別人甩在了身後,我們可以傲視群雄。一是我們林中有茶、茶中有林,這個生態是最為完整的,在中國無人能出其右;二是我們在中國是第一個禁止水溶性農藥,吡蟲啉、啶蟲啉,得到陳宗懋院士等業界權威專家的高度肯定。另外中國茶葉禁用農藥66種,貴州茶葉禁用農藥高達128種,凡是歐盟、日本、美國、摩洛哥這些地方禁用的農藥,貴州也全部禁用。

另外,我們還提出了28種出口茶葉的慎用農藥,這些都是國內其他地方沒有的舉措。最為關鍵的是,今天十大新聞中第一大新聞提到的《貴州省茶產業發展條例》,這個條例第一次把禁用化學除草劑作為中國第一個地方性的立法寫進來。我經常給大家講,在茶葉上肯定可以改變中國茶葉,但是我們這些人可能改變中國最深的一點就是禁用除草劑,這在中國現在也成為了標杆。中國人可能不知道什麼農藥,但是一定知道轉基因,轉基因的伴生品就是除草劑。我們以禁用除草劑為抓手,除草劑看得見、摸得著、好查處,所以我們把這個問題寫進了省政府的文件。我們在除草劑的問題上,每年要付出50億人民幣的代價,所以說貴州茶的提質增效,每畝茶產量除以700塊錢,就是每斤茶比別人多出來的成本。這個成本是為消費者負責的,我相信消費者一定會為乾淨茶買單,為自己的健康買單。

貴州茶產業的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乾淨」是可以變現的。我給大家匯報下乾淨茶取得重大進展的幾組數據:貴州是國家農業農村部連續九年風險抽查100%合格的茶葉,在中國是為數不多的省份。2015年到2020年,全國抽檢貴州、陝西、雲南、湖南四個省的綠茶、烏龍茶質量安全,我們合格率為100%。2015年開始,我們每年都開展茶葉的質量安全監測,每年貴州自己有一千個左右的茶樣,我們檢測了貴州茶葉有可能使用的64種農藥。2020年全省農業部門,還有農產品質量中心、市場監管局和貴陽海關累計抽檢5588個,所檢茶葉樣品按照國家標準判定,合格率100%。這個數據是有跡可查的,其中貴陽海關檢測我們省41個出口茶葉的樣品合格41個,合格率100%。出口茶葉全年未收到國外官方不合格的通報。對照歐盟標準,2015的合格率是81.5%,到今年上升到98.7%,五年之內我們提升了17.2個百分點。

講同質同線同標,要講貴州茶,要讓中國人、外國人,要讓非洲、美國、大陸、臺灣、香港,要讓農村、城市全部按照歐標來生產。以前在茶葉出口上從來都是將乾淨的東西給老外,有農殘問題的留給我們自己,這是很不正常的。健康中國一定是乾淨,一定是重金屬、農殘、衛生指標都是高標準的,這是第一位的。我們說要讓天下人都喝上乾淨茶,這是一個偉大的目標。與2015年相比,貴州茶葉在符合國標、省標、歐標的基礎上,農殘檢出率下降了17.6個百分點,農藥的檢出種類減少了13種。大家都知道,有些農藥的半衰期是三十年。

從草甘膦的檢測結果看,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我們檢測茶葉中的草甘膦合格率100%,檢出率從2017年到2019年分別為26.5%、15.2%、2.3%。但凡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人都知道,這個數據是了不起的。乾淨茶成為貴州茶葉的名片,並且形成了一整套從種植到加工,以歐標為取向的一大批企業。

乾淨茶寧要草不要草甘膦,我們在整個茶山茶園全線禁止,是中國唯一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茶山上不能有一個塑料盆,不能有一個塑膠袋,我們整個黔茶的乾淨、潔淨、不落地生產,都有嚴格要求。

第五,貴州衝泡引發了一場新的貴州茶文化運動。貴州這十多年是貴州歷史上最精彩的一段茶文化歷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個生動的,具有貴州特色的茶文化,我們的生態文明本身是一種重大的文化推進。貴州衝泡是上可到廟堂,下可到大街小巷,我們在貴州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全是用貴州衝泡,我們在全中國去做茶藝表演、茶葉推介都是用貴州衝泡,我們在廣場,在今天這個地方都是用「高水溫、多投茶、快出湯、不洗茶、茶水分離」來搞定。貴州衝泡最近會出一本中、日、韓文字的書,我們希望貴州衝泡成為中國衝泡的標準。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先生給該書作了一個序言,他認為貴州衝泡「高水溫、多投茶、快出湯、不洗茶、茶水分離」這16個字化繁為簡、易學易會,他相信貴州衝泡會受到廣大茶人的喜愛,認為貴州茶的創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個過程中,貴州衝泡倒逼茶葉的整個產業鏈的加工升級。我們為大眾服務,高性價比、好喝、便捷這些優勢都是茶文化的價值與基本寫照。

另外,在貴州茶葉沒有名聲的時候,我們想從消費端著手,畢竟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十多年前,我們搞大眾品茗,在中國所有的地標建築去做萬人品茗會,今天結出了一個豐碩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貴州還有一支媒體隊伍:貴州電視臺、貴州日報、多彩貴州網,還有很多新媒體,都是貴州茶葉忠實的粉絲,也是貴州茶葉強大的推動者。我們在外邊賣茶說茶,貴州要宣傳貴州茶,天天有新聞、天天有動態、天天有小視頻。

過去五年、十五年,儘管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是茶產業這個鏈條太長,在中國沒有對標,茶要走上工業化道路,我們仍然有幾個困惑和痛點。

第一,我們茶葉現在還沒有完全按照食品工業化的路徑來走,太強調茶葉的特殊性。我們講世界飲料的時候,它一定是標準化、一定是快捷,所以茶葉一定要好喝、乾淨、不貴、方便、健康。在這個路徑中我們缺乏一個定義,有時候在乎小眾茶,講所謂特色、講差異化的時候,我們把標準置之度外。一方面講標準,一方面又講特色,但是貴州茶葉,所有的都要走工業化路徑,畢竟在一個標準以上的特色、區別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個底線、沒有這個平臺、沒有這個標杆,都會對貴州茶的未來會產生不利影響。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不斷強化。因為夏秋茶的清潔化不夠,一到清明之後,很多企業做的茶就做得很不好。為什麼為大眾生產好茶的時候,不做得更乾淨?你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三塊錢五塊錢一斤的東西一定是乾乾淨淨的。這是我們都要檢討的。

第二,就是貴州綠茶主戰略不堅決。我現在到貴州各地去,人家都熱衷泡紅茶。昨天歐陽道坤先生說,如果我們把紅茶這扇門敞開競爭,優勢是不夠的,100元人民幣一公斤的錫蘭紅茶,還有印度紅茶都非常好喝。所以貴州綠茶主戰略一定要堅定,這是我們的比較優勢。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還有路徑不堅定,定力不堅定。比如我講兩條:剛才講的紅茶,遵義紅、普安紅、石阡紅茶取得了一定成就和長足進展,但是如果全省大規模地推進紅茶,我們發現我們小葉種的工藝技術有重大的缺陷。再講白茶,白茶要曬,但貴州「天無三日晴」,氣溫低,生長慢,日照時間短,陰雨天對於曬青和採買曬毛茶為言,不是一個有利因素,所以我們聚焦做貴州綠茶主戰略一定要堅定。

第三,我們在對待茶山上的老百姓方面,一方面我們用工緊缺,一方面我們開的工資不高,效率低下。貴州茶葉要成功,我們一定要在吸納優秀勞動力,吸納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企業家上面取得一個長足的進展。貴州茶葉不僅要和中國競爭,還要和貴州的蔬菜、水果,旅遊等等來競爭。我們如果一天只收入80塊人民幣、100塊人民幣、140塊人民幣,搞不定貴州茶業的未來,一定要讓勞動力充分就業,要讓勞動力高效,一定要低成本,勞動力收入多才能有未來。

總書記講「十四五」的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我們要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貫徹落實好「守正創新、正本清源、確立地位」的指導思想,加快貴州茶業強省的建設。初步的考慮,貴州茶葉還是要種茶,把那些損失的茶園補回來。我們計劃到「十四五」期末,種到750萬畝,投產650萬畝。茶葉加工廠現在5700多家,要做到一萬家,以多取勝,這是貴州茶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這也是我們高質量發展產業時期,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高品質綠茶的中心。

魯成銀先生說,貴州是中國是世界頂級綠茶的高地,我們要成為世界立場出口的重要基地,我們要成為中國綠茶第一大省,這是一個目標和路徑,要實現需要有幾點:

第一,我們要堅定貴州茶產業發展的道路、路徑。這兩天徐謙會長一再跟我講,他前段時間去見了張瑞敏,張瑞敏說方向對了,路就不再遙遠。我們不能動輒就講品牌,動輒就講做大做強,動輒就講要賣貴賣高。品牌實際上需要有一個時間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包括發展的路徑,做大眾好茶,讓天下人喝上乾淨茶,綠茶主戰略,乾淨茶這些底線,包括貴州衝泡一定要牢固樹立。只要保持歷史的耐心,和戰略定力,不折騰、不反覆,沿著這個道路,貴州茶葉在「十四五」直到2035年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第二,我們要在解決降低成本問題上下大功夫。高質量發展,三大攻堅戰,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靠降成本。產品性價比更好,消費者更滿意,這是很多消費品的一個特點。所以降成本一定要成為貴州茶葉的一個根本,在茶園管理上圍繞提質增效,要用專用肥、施專用農藥、走專業化道路通過專業化,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通過擴大規模來降低成本,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在茶葉加工上,要通過機械化、規模化、周年生產、精製拼配,通過規模化的產量降低成本。現在都在講「茶倉」,實際上貴州到現在這個階段可以實現粗製到精製,這種拼配的一個分工,會實現貴州物流的一個大型的冷鏈倉庫,形成一個對全中國市場的一個物流配送。

第三,要推動產業的核心鄉鎮,推動企業集群。要實現一萬家企業的目標,只有產業的集群才會增強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管護茶園上一定要施足肥,只有施足肥茶葉才能健康,才抵得住病蟲害,這是一個根本。在加工上要集中解決香氣、滋味的問題,貴州茶不香、貴州茶淡、貴州茶不多,這依然是我們在全中國賣茶遇到一個重大問題。實現貴州茶香一直在路上。還需要嚴格對標生產,要集中解決香氣的問題,工藝上的高溫殺青、攤涼、組織,特別是一芽一葉、多葉的滋味。

第四,嚴守安全的問題。安全我們說得再多都不會多,貴州茶葉不會一榮俱榮,但是一旦出現一家有安全問題,則一損俱損。我們站在中國乾淨茶的高地,我們會覺得很了不起,但是如果我們有一個、四個、八個企業不斷施除草劑、違禁農藥等,貴州茶就會出事,這對中國茶葉、對貴州茶葉都是要命的。《茶產業條例》上禁用化學除草劑,那麼不是化學的除草劑怎麼弄?比如生物除草劑,我們這幾年的方法就是一律禁用,因為你搞不明白它是化學除草劑還是生物除草劑。省政府的文件上也是說禁用除草劑。春天、夏天青悠悠的草一定不能枯黃,這很重要。

第五,關於貴州綠茶大地標的使用。貴州綠茶是主戰略,貴州綠茶大地標是中國唯一。浙江綠茶不能叫浙江綠茶,因為浙江和江蘇的綠茶沒什麼區別,包括安徽、福建、江西也都不能統一講。貴州是中國唯一全域高原產茶的省,有61個縣在貴州綠茶地標範圍內,我們可以推動61個縣,推動上千家企業來集中推廣貴州綠茶地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形成了一個品牌體系。品牌要有引領,但是品牌也一定要有集群。所以貴州茶葉有61個縣,有287家在使用貴州綠茶,在未來五年要推動一千家以上使用貴州綠茶地標。慕德貴副主任今天在太升茶葉批發市場揭牌貴州綠茶,我們以後會在全中國看到貴州綠茶這個地標的廣告。我上次去北京,看到很著名的一條街上有貴州綠茶地標的廣告,那個廣告效應是無與倫比的。

「乾淨黔茶·全球共享」是本屆年會的主題,也是我們貴州茶界多年來奮鬥的目標。我們一定會攜手起來,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堅持綠茶主戰略與乾淨茶的底線,凝心聚力、砥礪前行、攻堅克難。

我們過去十五年,有一個傳奇、神奇的貴州,茶葉的黃金十五年。我相信未來的五年、未來的十年、未來十五年,一定會有嶄新的、生機勃勃的貴州茶山、貴州茶產業,會有一群美好的你們、健康的你們,會有一片乾淨的貴州茶葉讓全球共享,不斷邁出堅實步伐,謝謝你們。

編輯 樊園芳

編審 徐嘉民

相關焦點

  • 胡繼承:貴州大學茶學院不在5年時間內成為中國一流的茶學院,沒有道理
    揭牌儀式後,小編根據錄音,把省農委、省茶辦常務副主任胡繼承的講話整理成文字,現在分享給大家。在貴州大學茶學院成立暨揭牌儀式上的講話胡繼承省農委、省茶辦常務副主任(根據錄音整理)沒有想到今天會有這麼大的場面,很高興今天參加貴州大學茶學院的成立暨揭牌儀式。因為貴州茶產業發展確實太快了,我現在怕發展太快,我很怕基礎不穩,地動山搖。
  • 【「十三五」期間我州茶產業發展綜述】打造出一個脫貧致富主導產業
    近年來,我州始終堅持「高效、生態、安全」生產要求,相繼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黔南州發展茶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黔南州2020年茶產業發展推進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採取「公司+基地」等模式,通過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形式、產業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推進茶產業綠色革命,打造「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 視頻|慕德貴主持召開省農村產業革命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
    ,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貴州省茶產業「十四五」規划起草相關工作,並聽取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意見建議。,「十四五」時期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要充分認識茶產業「十四五」規划起草的必要性,抓好貴州茶產業「守正創新,正本清源,確立地位」發展主戰略的落實,切實鞏固提高,推動貴州實現從茶葉大省到茶葉強省的轉變。
  • 黔茶飄香·遇見雲巖!第12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貴陽市雲巖區產銷...
    5月28日,第12屆貴州茶文化節暨產業博覽會貴陽市分會場雲巖區品茗活動在大覺精舍茶樓拉開序幕。作為活動承辦方之一的雲巖區文體廣電旅遊局邀請區域內大覺精舍茶樓、方舟戲臺茶樓、靈山茗苑茶樓、君茗鑑茶樓等近十家星級茶樓共同參與,在為期三天的品茗活動中,將緊緊圍繞「乾淨黔茶·全球共享——黔茶飄香 遇見雲巖」這一主題,開展品茗及茶產品展銷活動,向遊客推介雲巖茶企與茶產品。
  • 薈茶 匯人 惠天下 2018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開幕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茶葉協會會長祿智明,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黃家培,浙江省杭州市原市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孫忠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黨委書記鄭國建,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貴州省政協人口與環資委副主任、省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達偉,貴州省農委常務副主任、省茶辦常務副主任胡繼承,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王小玲,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兼學術與宣傳部部長
  • 「貴州綠茶」引領黔茶品牌破局之路
    大地標助推大脫貧。據不完全統計,我省使用貴州綠茶地標的285家企業中,涉及茶園面積60萬畝,涉及帶動近10萬茶農脫貧致富,涉茶人員年人均收入達到9287.5元。貴州綠茶產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並為「品牌強農」探索出了一條積極有效的途徑。
  • 茶產業應提升品牌和文化附加值
    今天很高興來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研究中心的專家委員會的成立大會,我也成了(其中一個)個委員。既然做委員嘛,給人感覺就成專家了,其實我對茶一點都不懂。平時喝茶,就是止咳的。但是茶,今天參加了這個會之後,感覺茶這個產業,未來的這個前景是很光明的。為什麼呢?這些年來,我們中國這個茶,發展很快。快在不僅說是產量在提高,重要的是品質在提高,知名度在提高,特別是茶界的一些新銳發展很快。
  • 「2020龍潤茶十五年品牌與發展峰會」在廈門圓滿舉行
    共享新機遇,共創新未來。11月30日,「茗滿天下•禮獻百家——2020龍潤茶十五年品牌與發展峰會」在廈門圓滿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龍潤普洱茶學院教授、制茶大師、市場營銷專家、國際名模等構建了「最豪華的茶學天團」,與來自全國各地的400多位龍潤茶加盟商們齊聚峰會,品茶論道,精彩紛呈。
  • 貴州奉獻世界一杯乾淨茶!銅仁用美麗回答一切!
    記者:2020年12月4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貴州省茶產業發展條例》自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對貴州茶葉有何重大意義?  張勇:回望「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這15年來貴州茶產業的發展歷程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貴州茶產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扭住綠水青山這個牛鼻子不放,堅持產業生產態化、生態產業化,在貴州「黃金十年」發展中,貴州茶葉開啟了一個驕傲的十年。
  • 多彩貴州黨旗紅|貴州大學茶學院:「茶博士」教老農種茶葉
    羅聃寧說到,在了解到長田鎮夏秋茶利用率低這一情況後,貴州大學茶學院積極聯繫夏秋茶加工企業,學院院長呂立堂教授深入濟南茶葉批發市場進行夏秋茶的市場調研,並與貴州山東商會對接聯繫,將長田鎮作為夏秋茶生產基地,從而解決了長田鎮夏秋茶低利用率的問題。
  • 「千年之變·多彩貴州「十三五」成就巡禮」生態「綠」與產業「紅...
    從「工業強省」到「十大工業產業振興行動」,貴州在不斷發展壯大工業經濟的同時,始終不忘與大生態戰略行動協同推動、耦合聯動,全力打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貴州綠色製造體系,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全面發展,努力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有機統一。
  • 茶產業新聞一周綜述:18年昆明查扣涉嫌違法經營普洱茶上萬片
    一帖事便知,縱覽茶界事。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一周內茶產業發生了哪些事情,小編將在未來每周五集中整理出部分本周內茶產業發生的新聞,以供大家閱覽,也希望各相關單位提供新聞資料給我們,一展地方茶產業風採。500餘人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下貴州茶產業的機會與責任」這一主題分享經驗、交流成果。
  • 「貴州縮影」:寫滿榮耀 映照未來
    這份自信,是貴州發展的自信、跨越的自信,也是貴州牢牢掌握戰疫戰貧主動權制勝權的自信,更是四千萬貴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披荊斬棘的制度自信。時間回到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讚譽,「貴州取得的成績,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
  • 貴州:天藍地綠水清 「四型產業」興旺
    作為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茶產業在貴州發展勢頭迅猛,這也是貴州綠色產業發展的一個鮮活縮影。在貴州,綠色發展深入人心。貴州的綠色底色越來越厚實,生態文明主旋律越來越響亮。發展和生態相互交融,貴州譜寫了一曲大生態與大開放、大扶貧的和諧交響。【推進「千企改造」】智能「附」身提質增效生產線上,焊接機器人像一個舞者,有節奏的扭動「身軀」,揮動「手臂」,1分鐘,就焊完一個車身。
  • 優選貴州高山茶 熊小姐的茶致力於打造貴州高山茶代表品牌
    如今喜歡喝茶的人很多,然而願意去研究茶葉的卻屈指可數,能夠鑑別出茶葉好壞的人有些許,但是真正了解種茶背後故事的卻寥寥無幾。在得天獨厚的環境孕育出飄香四溢的茶葉,用人工採收的方式保障茶葉的卓越品質,這便是熊小姐的茶。一杯茶好喝與否,從種植茶葉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好了,熊小姐的茶優選涼都高山茶,從源頭出發,用心呵護每一片茶葉,打造屬於年輕消費群體的健康茶飲。
  • 劉承東:遵義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投資沃土
    遵義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經典磅礴的紅色文化、古樸濃鬱的民族文化、激情燃燒的三線文化、溫潤豪放的茶酒文化多元融合、競相綻放。遵義是座「綠色產業之城」農業方面,遵義被稱為「貴州糧倉」,形成了重點發展的八大農業特色產業,其中茶葉、辣椒、中藥材種植面積均在200萬畝以上,竹子資源450萬畝以上。
  • 貴州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風生水起 香飄四海
    當下,老乾媽、酸湯魚、黔五福、刺力王、貴茶……這些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貴州品牌,是貴州綠色食品的典型代表,更是一張張「貴州綠色食品」新名片。  龍頭引領 壯大產業集群規模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一句家喻戶曉的話道出了「老乾媽」在辣椒行業的龍頭地位。
  • 2019年全國主要產茶省茶園面積排行榜:雲南趕超貴州位列第一
    我國茶區遼闊,主要茶葉產區分布在北緯18°~37°、東經95°~122°範圍內,覆蓋上千個縣、市。從區域劃分來看,我國共有華南、西南、江南、江北等四個國家一級茶葉產區。由於在土壤、海拔、水熱、植被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四大茶區所產出的茶樹、茶葉品質、類型也不同。
  • 多彩貴州網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系列...
    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開始討論高端產業、創新領域,並宣告進軍大數據「藍海」。貴州第一次站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  五年後,貴陽「生態數谷」的名片已家喻戶曉,這是一次成功的轉型。  貴州雅光電子科技公司通過「大數據+智能製造」升級改造生產線使產量提升了58%,優品率提升了33%;貴州發耳煤業投入3600萬元進行智能機械化升級改造,開啟了貴州煤礦綜採工作面的全新模式……  這些只是貴州大力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