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州茶產業發展綜述】打造出一個脫貧致富主導產業

2020-12-24 黔南熱線

  作為我州傳統特色優勢產業,茶產業推動了黔南的發展。高山雲霧出好茶,這片葉子,很好的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6年以來,我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建設茶產業強省的戰略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為發展主線,積極參與「鄉村振興」計劃,出臺促進茶產業發展政策,頒布地方標準,推行立法保護,把茶產業打造成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通過聚焦「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推動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使茶產業走上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產業化富民的綠色發展之路。

  夯實產業基礎   加快產業升級

  貴定雲霧的茶園,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寶盆」,平塘大塘的茶山,讓大塘擺脫了「極貧鄉鎮」帽子,三都大河的村民,靠著茶園脫貧致富……曾經的荒山,變成了一座座青翠的茶山,更成了「金山銀山」。

  數據顯示,我州投產茶園面積從2016年初的61.09萬畝發展到2020年的124萬畝,增加62.91萬畝,茶產業已成為綠色發展新理念在黔南的生動實踐。

  擴大茶園基地,推進規模化種植是我州大力發展茶產業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州始終堅持「高效、生態、安全」生產要求,相繼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黔南州發展茶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黔南州2020年茶產業發展推進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採取「公司+基地」等模式,通過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形式、產業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推進茶產業綠色革命,打造「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公司化運作。我州通過進一步兌現扶持政策,落實扶持資金,幫助解決茶企困難問題,扶優扶強扶持壯大本地龍頭企業,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內大型龍頭企業參與我州茶產業市場運營。到2020年,全州共有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666家,其中茶葉小型初制加工企業387家,中型初制加工企業76家,大型初制加工企業38家,精加工企業40家,擁有茶葉清潔化生產線63條、碾茶生產線7條;獲得對外貿易經營資格茶企15家;申請使用都勻毛尖證明商標企業達138家。通過合作社帶動,打造萬畝茶園鄉鎮31個,萬畝茶園村14個,綠化荒山380平方公裡。

  今年,平塘縣的春茶早來十餘天,大塘鎮新光村第一書記陳安明說,春茶的早來,與當地科學化管理茶園,促進了茶葉的提質增效有關。

  為加快產業升級,我州成立茶葉標準化專家技術委員會,加強科技創新,推廣現代生產加工技術,推行都勻毛尖機械化加工、茶園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有機茶體系建設、標準化生產等,推動無公害、有機認證,開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促進茶產業逐漸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升級轉變,形成主導特色產業,實現數量、規模、質量「三提升」,助推農業「泉湧式」發展。

  2016—2020年,五年間共實現茶葉總產量18.1萬噸,全年茶葉總產量從2016年的2.4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4.79萬噸,年均增長20 %,全年茶葉總產值從2016年的42.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6.96億元,年均增長16.2 %,佔全州農業總產值的7%。

  逐年提升標準   品牌更響更靚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會議時,點讚都勻毛尖茶,並作出了「對於都勻毛尖,希望你們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貴州省委、省政府,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制定出臺系列政策措施,舉全州之力統一打造都勻毛尖茶品牌。

  為強化產地認證,從源頭上強品牌,我州出臺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都勻毛尖品牌管理辦法》,與華南農大、貴州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開展都勻毛尖茶地方良種資源調查、都勻毛尖品牌戰略研究等科研項目,選育推廣都勻毛尖「道地」良種,推進都勻毛尖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創建。到2020年,共獲批都勻毛尖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企業37家,獲準使用都勻毛尖茶農產品中地理標誌企業40家。成功創建歐標茶園20萬畝、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10萬畝,建成都勻螺絲殼、貴定雲霧、平塘大塘、獨山影山、甕安建中等5個省級茶葉高效示範園區。

  此外,修訂發布《都勻毛尖茶綜合標準化體系》(DB52/T433—2018)、從茶青原料到生產加工及產品包裝等實行規範化生產、標準化工藝全流程,成功開發出紅茶、白茶、烏龍茶、黑茶等系列產品,極大地提升都勻毛尖夏秋茶利用率。建立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質量、統一宣傳、統一價格、統一標準的「六統一」品牌管理體系,嚴格執行茶葉抽檢制度,建立二維碼溯源體系。目前,推出都勻毛尖珍品、特級、一級、二級四個等級及「一紅一白一烏一黑」等25個地方標準產品,獲「都勻毛尖」證明商標授權企業138家、SC認證企業82家,有機認證茶園5.05萬畝。

  「都勻毛尖是貴州茶產業的名片,是貴州茶人的驕傲。」在2020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上,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農村產業革命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胡繼承說,黔南州是貴州茶葉的重要產區,都勻毛尖是貴州茶葉的第一品牌,在貴州茶產業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近些年貴州茶產業快速發展進程中,黔南州聚焦都勻毛尖品牌,進行了許多探索與創新,都走在全省各大茶區前列,為貴州茶產業的發展貢獻了黔南經驗、黔南做法。

  黔南持續舉辦5屆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組織企業參展各類茶業展銷會、茶博會、推介會等,在亞洲最大茶葉集散地的廣州南方茶葉交易市場開設都勻毛尖南方運營中心。目前,都勻毛尖品牌在全國設立專賣店316個、銷售點4728個,入駐電商平臺358個。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從2016年的23.54億元提升到2020年的35.28億元,進入中國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十強,被評選為「最具經營力品牌」。2020年銷售4.52萬噸,銷售額達79.14億元。

  實現接二連三   脫貧成效凸顯

  茶葉是黔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截至2020年,我州共發展茶旅企業20家,農家樂120家,茶旅一體化接待遊客50萬人次,旅遊收入1.5億元,助推全州實現接待國內過夜遊客753.1萬人次。

  我州立足資源稟賦,把茶產業作為生態、經濟、社會、脫貧效應疊加的戰略支柱產業,積極實施茶產業扶貧,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包保脫貧模式,簡歷建檔立卡戶與茶企利益聯結機制,由政府出資幫扶,群眾以土地勞力等入股,參與企業獲利分紅,通過種茶、管茶、採茶等獲得工資性收益,提升群眾獲得感。

  2016年到2020年,茶葉均價從136.53元/公斤增長到175元/公斤,增長28.1%,全州茶產業從業人員從17.77萬人增長到38.83萬人,增長118.5%,涉茶農戶年均收入從5304元/人增長到9500元/人,增長79%,覆蓋建檔立卡戶14655戶51420人,帶動戶人均增收1314元,助推全州減貧21.15萬人。

  我州把發展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主抓手,依託品牌經營鄉村,促進「以茶興城、以茶興旅」產城景互動,開發都勻毛尖茶油、茶飲料、茶酒、茶枕、茶糕等茶旅產品,打造百裡毛尖長廊等10餘個名優茶生態旅遊示範帶,建成以中國茶文化博覽園為標誌的都勻毛尖小鎮、以線上線下銷售為一體的都勻毛尖茶城、以休閒觀光體驗為主的都勻螺絲殼「茶旅一條街」及甕安建中茶旅歐標小鎮、貴定雲霧最美茶鄉、「中國天眼」平塘科普茶文化園、獨山淨心谷茶天堂等,帶動周邊群眾興辦農家樂實現經營性增收,推動旅遊「井噴式」發展。

  都勻毛尖茶品牌的發展潛力無限,未來,黔南將再接再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拓寬銷售渠道、擴大銷售規模為突破口,全方位推動「種、管、養、採、加、包」各環節提質增效。努力打造更加穩固、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讓全州各族人民進一步分享茶產業發展紅利。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

微微黔南(微信號:qnz999)

審核編輯:鄒騏聰

相關焦點

  • 以茶興業 以茶富民——陝西安康富硒茶產業發展綜述
    為扭轉這一態勢,推動全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省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陝西省「十三五」茶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制定了《安康市茶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安康富硒茶創新行動計劃》,專門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個地市級茶葉局,建立起「政府引領、園區承載、部門幫扶、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將安康富硒茶作為全市農業五大產業的首位產業和脫貧攻堅
  •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山丹縣「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山丹縣「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2021-01-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山市「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十三五」期間,黃山市文旅部門立足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緊扣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這個中心環節,堅持守正創新,依託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兩大國家級戰略平臺,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取得重要成果
  • 量質齊升 活力迸發 ——「十三五」期間漳州工業發展綜述
    原標題:量質齊升 活力迸發 ——「十三五」期間漳州工業發展綜述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在「大抓工業、抓大工業」號角的鼓動引領下,漳州工業企業闊步邁向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新路。   打造轉型升級的主力軍。三寶集團形成了以鋼鐵製造、銷售為主,向高端精品鋼、現代物流服務業、鋼鐵文化生態旅遊等產業鏈延伸的綜合發展格局。
  • 普定縣「十三五」社會經濟發展綜述
    金秋時 攝「十三五」期間,普定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3萬人、出列貧困村98個。截止到2019年底,普定縣9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村數量佔比從2014年的60.5%下降到0;全縣31947戶122478名建檔立卡群眾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 打造鄭東產業高地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原標題:打造鄭東產業高地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十三五」期間,鄭州國際
  • 記者走企業·聚焦高質量發展②丨破繭成蝶振翅飛 「十三五」期我州...
    「十三五」以來,我州立足州情、順應全局,按照「優先發展全域旅遊,有序開發清潔能源和優勢礦產,加快發展生態農牧、特色中藏醫藥和特色文化產業」的思路,深入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全力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和「6+1」現代工業體系,全州製造業和服務業均取得長足發展,並彰顯出深度融合特徵。
  • 「十三五」期間四川將加快促進數字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17日訊(記者李春雨)2月1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獲悉,《四川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下發。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四川將以數位技術推動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等產業創新發展,促進數字創意向相關產業融合滲透,加快構建較為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鏈,推進形成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產業集群。
  • 「十三五」期間 成都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十三五」以來,成都高新區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經濟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以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變革經濟組織方式,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供應鏈有機融合,產業結構實現優化升級。
  • 「十三五」期間新昌縣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茶葉產業是我縣促進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十三五」期間,我縣加快茶業強縣建設步伐,共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2000畝,建成標準茶園3個(6070畝),建成茶園精準施肥示範基地7個(2730畝),建成茶園綠色防控技術核心示範區11345畝。全縣茶葉產量從2015年的4705噸增加至2019年的6030噸,年均增長率約5.6%。
  •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隋政言  「十三五」期間,綏化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三大變革」,固根基揚優勢,轉方式調結構,增活力強動能,奮力走好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
  • 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 年幹茶產值3億多元
    近年特別是今年以來,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海青鎮立足茶的優勢,做好茶的文章,發展茶葉產業,打造茶韻小鎮,蹚出了一條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進而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打造獨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圖」。12月21日,記者深入探尋海青鎮一片葉子的鄉村振興傳奇。
  • 數說「十三五」丨我州科技扶貧碩果纍纍
    康巴傳媒(見習記者 德央 文/圖)今(16)日《甘孜日報》二版刊發《科技「造血」助脫貧「十三五」期我州科技扶貧工作紀實》「十三五」期間,我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累計投入科技項目資金1.36 億元,實施項目
  • 艾草成為明水脫貧致富新產業
    昔日到處可見的艾草,如今成為明水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神仙草。」年初以來,明水縣圍繞艾草做文章,產業精準發力。充分利用縣域內豐富的野生艾草資源優勢,引進艾草種植深加工龍頭企業黑龍江明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立起了野生艾草收購、種植、繁育種苗基地,進行大量收購野生艾草根苗,後期進行人工種植,經過一系列提純和品種選優,再開展大規模種植,發展艾草深加工產業。
  • 產業花開處處新——甘孜州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綜述
    翻開《甘孜州「十三五」規劃綱要》第五篇共三章科學規劃「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洋洋數千字可謂「頂層」與「基層」映照、「重點」與「全面」交融、 「目標」和「舉措」契合。,集中打造4條最美景觀大道、6條旅遊精品線路;與國際旅遊接軌,打造主體化、體驗化、自助化、智能化的國家公園景區之路;創建全國民族地區全域旅遊試驗區、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打造「甘孜山地旅遊·東方戶外天堂」,將旅遊產業培育成為最具優勢和最具帶動作用的富民產業和主導產業。
  • 「千年之變·多彩貴州「十三五」成就巡禮」生態「綠」與產業「紅...
    綠色是多彩貴州發展的底色,而綠色高效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是貴州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以來,貴州堅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綠色效益、能源消費、資源利用、節能減排等方面全面發力,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理念,加快發展綠色「四型」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工業發展新路。
  • 「十三五」時期 杭州動漫遊戲產業發展十大亮點
    國內首個「雲上動漫遊戲產業交易會」「十三五」時期,是杭州文化產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年,「動漫之都」建設大踏步向前。這些年,杭州動漫遊戲產業亮點紛呈,成績顯著,在時代的長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航天三江商業航天產業「十三五」發展紀實
    共享共贏, 共享共贏,領跑商業航天 領跑商業航天 「十三五」期間,航天三江緊跟航天科工戰略發展布局,搶抓市場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在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優勢,以「信息化、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為導向
  • 現代羊業助脫貧 全產業鏈促振興——慶陽市羊產業發展綜述
    現代羊業助脫貧 全產業鏈促振興——我市羊產業發展綜述隴東報記者 高於婷 通訊員 安家寧我市養羊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處於全國西北肉羊優勢區域和甘肅省隴東肉羊產業帶, 「隴東黑山羊」 「環縣羊羔肉羊產業作為我市的主導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基本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聚寶盆」,為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 「板根產業」育成記—濟南幫扶湘西激發產業發展持久內生動力
    熱帶雨林中有一種獨特的「板根現象」:因為土層較淺難以發展出較深的根系,一些高大的樹木長出寬大的板根,支撐起茂盛的樹冠和枝葉。但自2016年以來,山東濟南與湘西州積極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旨在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近日,記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一批濟南前往湘西州掛職的扶貧幹部通過精心摸底、外引內拓,培育出需求導向型、傳統新生型、品質提升型三類「板根產業」,在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同時,激發起湘西州產業發展的持久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