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一翻目前各高校的本科生培養規劃,就會發現幾乎都把培養某一方面的專門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我以為這是一種應該加以糾正的偏向。
首先,把專門人才作為培養目標,這是高校處於精英教育發展階段的主要任務,它解決的是社會發展對各類專門人才的需求問題。
但我國目前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超過20%),而大眾化教育發展階段高校的主要任務就不應再是培養專才,而應改為培養通才,即無論在什麼相關單位都能發揮作用的人才。
其次,作為專門人才培養出來的本科生,在精英教育階段可以全部分配出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是社會需求大於生產;但在大眾化教育階段就不同了,這時高校培養出來的專才數量已大於社會需求,因而必然出現大學生分配不出去的現象,如果不調整培養目標,則必然使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
最後,高校過分強調培養專門人才,也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大師。因為真正的大師都必然是在廣泛地吸收各門學科營養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而本科階段正是全面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的階段,我們要想培養出真正的大師,就必須為之打好這個基礎——培養好通才。
應當指出,近些年來教育界已有不少人認識到這個問題,少數高校甚至採取了打通專業的措施,「寬口徑,厚基礎」的觀念也已成了某些高校領導的口頭禪,但在設計本科生培養規劃時,卻為什麼又總不願意放棄「專門人才」這一培養目標呢,也許這些高校領導是怕這樣一來會降低自己的辦學品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