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春
仲景故裡 重現中藥熱敷技藝
南陽是中華「醫聖」張仲景的故裡。張仲景的偉大貢獻成就了中國傳世醫學專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中醫臨床原則,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作為南陽人,皆以此為榮。《傷寒雜病論》運用四診八綱,以條文的形式對傷寒病各階段的辨脈、審證、論治、立方、用藥規律等作出了較全面的闡述,還搜集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藥113首,包括針刺、灸烙、溫熨、藥摩、舌藥、人工呼吸等多種民間具體療法。其中提到的「溫熨」之法,正是失傳多年的中藥熱敷療法。
中藥熱敷技術是自原始社會時期形成,歷經秦、漢、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上千年的發展與改革後形成的一項中華寶貴醫學,值得華夏子孫繼承與弘揚光大。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致使這項技藝幾近瀕臨失傳。2000多年之後,重現南陽古城「醫聖」張仲景故裡,其傳承人就是南陽人張旭洪。
張旭洪出生於一個典型的中醫世家。清代初期,中藥熱敷技術高速發展,趨於成熟,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外敵入侵,山河破碎,包括中藥熱敷在內的一大批中醫精妙醫術失傳,人們只能從古籍中才能找到其相關蹤跡。張旭洪的高祖父張清揚祖籍河南,是位鄉村郎中,精通醫道,自製中藥熱敷配方,憑著精湛醫術救死扶傷。曾祖父張德旺光緒12年出生,自幼跟隨父親學醫,並熟練中藥配伍,14歲便跟隨父親行醫治病,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之後虛心求教,刻苦鑽研中醫醫術,博彩眾長,聞名鄉裡,治癒了數以萬計的病痛患者,並將此生積累醫術經驗傳與後代。1941年抗日戰爭時期,曾祖父因為不願給日本人治病而遭到殺害。經過家族幾代人的研究創新,具有獨特配方的中藥熱敷治療技術才傳承至今,落到了第五代傳人張旭洪的肩頭。張旭洪繼承先祖醫德,將祖傳醫術與現代醫學相結合,進一步研究和改進,使中藥熱敷技術日臻精熟,並註冊了「利森」專利商標,打造了獨具魅力的中醫品牌——利森中藥熱敷療法。
「利森」熱敷中藥包 古法炮製溫經活絡
「利森」熱敷主要採用一種溫熱的方式,通過藥物與熱力的協同作用,將中藥外敷於患處,使藥物滲透體內,以之改善局部經絡氣血運行,消除風寒溼邪、氣血鬱滯、痰溼凝滯等,達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它是中國傳統中醫中的特色療法,具有溫潤肌膚、活化細胞、行氣活血,舒筋通絡,解表散寒,祛瘀止痛、調和臟腑的功用,使用安全,操作簡便,療效顯著。對於腰間盤突出、膝關節痛、頸椎痛、類風溼性關節炎、軟組織損傷疾病等各種痛症治療有奇效。
張旭洪的中藥熱敷療法,亮點在於它炮製特色的「中藥包」,富含蒿本、柴胡、防風、川芎、當歸、紅花、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穿心蓮等幾十味名貴中草藥,根據中藥「四性五味」,以其藥理成份,科學配伍,再經過高溫加熱後,熱敷於患者病症部位,保溫治療30-50分鐘後,再行推拿按摩「消化吸收」。既繼承了張仲景「溫熨」之法的精妙,又具有現代醫學的創新發展,古法今用,藥到病除,可使患者在短期內能夠快速有效、毫無痛感地恢復健康,擺脫痛症的困擾。
南陽創業 熱敷療法顯奇效
張旭洪是一位非常很有眼光的中醫藥文化傳承者和創業者。曾在北京創業十餘年,傳承中藥熱敷技藝。因長期客居他鄉,早生落葉歸根之念。南陽是張仲景故裡,沒有比這更大的中醫文化基因能支持他發展「中藥熱敷事業」。於是,在2018年,張旭洪離開北京,回到了南陽,創立了南陽第一家中藥專利「利森中藥熱敷」理療工作室。沒想到一年多來,很多患者陸續登門體驗,療效顯著,很多頸肩腰腿痛患者得到良好的調理,身體恢復正常。從此一傳十,十傳百,張旭洪的名字開始在坊間不斷擴散,至今已為上千位患者帶去健康福音,大小錦旗掛滿房間。
凡成大事者,十有八九先從自家人「開刀」。在南陽,第一個體驗中藥熱敷者,便是張旭洪表哥的親戚,老太太現年70多歲,因為家在農村,年輕的時候出力大,腰部彎曲,腿部腫脹,已多年足不出戶。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給「敷」了一下,誰知治療七天後,不但腰直起來了,腿也不麻了。又經過一段時間調理,困擾多年的「老毛病」終於完全解除。鄰居看到她比以前更精神了,慕名來南陽做熱敷理療。有位患者嚴重時,右腿比左腿整整粗了一圈,根本無法行走,長期痛不堪言。現在熱敷後,他不但行走自如,而且腿腳麻利,幹什麼事都與正常人所差無幾。他幾次欲登門道謝,都被張旭洪婉言謝絕。「只要病好了,這比什麼都好!」這是利森熱敷創始人張旭洪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口傳為虛,眼見為實」。很多外地患者也慕名而來。家住上海的李俊濤,今年35年,是一位企業經理人。由於工作的原因,長期勞累,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腰椎間備盤突出症,疼痛折磨得他幾乎無法工作。用利森中藥熱敷一次立馬見效,一個療程6次熱敷下來,症狀全部消失。像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其實,這些並不是什麼傳說中的「奇蹟乍現」,而是使用正確的中藥熱敷方法,辨證論治,加上適當的推拿按摩,才讓患者達到意想不到的驚喜效果。
呼和浩特的一名患者,是位體育教師,患腰椎病多年。在網上看到「利森中藥熱敷療法」的文章,打電話諮詢。張旭洪聽其音,辨其病,感覺疼痛確實很嚴重。因為對方距離較遠,交通多有不便,張旭洪就把裝好的「中藥包」郵寄過去,囑咐其用「蒸饃鍋」高溫加熱,然後敷於患處,七天後,腰椎病逐漸消退,可以正常走路和上班,校園裡再次出現這位同學們熟悉的體育老師的身影。患者雖遠在天邊,中藥熱敷卻近在咫尺,冷暖兩心知,距離是人間大愛的最好傳播途徑。
政府重視 中藥熱敷納入「非遺」保護
利森熱敷在南陽大地上「遍地開花」之後,逐漸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2019年6月,南陽市宛城區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找到了張旭洪,了解到此項技藝在中國已經存在2000多年的歷史,傳承有序,頗具盛名,且在古代「溫熨」技法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和提高,現已形成豐富的醫療理論體系,成為一門獨特的醫療科學技術,是中國醫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陽市宛城區文化館對此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組織認證和專家審定,認為「中藥熱敷療法」,歷經張氏幾代人臨床實踐,研究鑽研,配方獨特,技藝精湛,讓數以萬計的患者解除病痛,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標準,確認「利森熱敷療法」為南陽市宛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於2019年9月為其頒發了證書。並由政府組織專業工作人員對該非遺項目進行傳承保護,全面搜集實物、資料,登記、整理、建檔、立案,為該項目的傳承及相關活動提供必要條件和資金支持,希望中藥熱敷技藝能得到良好的繼承和發展。
造福於民 中藥熱敷技藝最好的傳承
中醫之術威振華夏,聞名世界,中藥材遍布全國各地,如果把中藥熱敷療法在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傳承下去並在華夏大地四處開花結果那該多好啊!張旭洪表示非常歡迎同行業的朋友和喜歡中醫傳統療法的朋友們過來交流學習熱敷技藝,並一定會悉心傳授。
張旭洪說:「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深感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中醫熱敷其實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醫學瑰寶,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希望炎黃子孫能夠攜起手來,共同把中醫熱敷技藝發揚光大,造福於民才是對中藥熱敷技藝最好的傳承。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