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評出首批知名中醫世家 最長已傳承11代

2020-12-17 山東頻道

原標題:濟寧市評出首批知名中醫世家 最長已傳承11代

經過縣區推薦、專家考證及社會公示,昨日,由山東省濟寧市衛生局和濟寧市中醫藥學會聯合開展的濟寧市知名中醫世家評選工作塵埃落定,金鄉率氏、金鄉溫氏、嘉祥徐氏等十家族獲評濟寧市首批「知名中醫世家」。據了解,此次獲評的中醫世家均已傳承三代以上(含三代)且目前仍有傳人在濟寧市範圍內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據悉,此次評選出的「知名中醫世家」分別為濟寧金鄉率氏中醫世家、濟寧金鄉溫氏中醫世家、濟寧嘉祥徐氏中醫世家、濟寧顓孫氏中醫世家、濟寧王氏中醫世家、濟寧魚臺生氏中醫世家、濟寧李氏中醫世家、濟寧鄒城呂氏中醫世家、濟寧曲阜朱氏中醫世家、濟寧泗水喬氏中醫世家。

據了解,濟寧市首批知名中醫世家皆各有專長,且傳承脈絡清晰,最長的已傳11代,目前各世家仍有傳人在濟寧市的診所或醫院內從事中醫臨床工作。據專家考證,濟寧金鄉率氏,於1840年在金鄉縣城南率莊開設義和堂,創始人率從益擅長外科,現傳承六代;金鄉溫氏,於1876年在金鄉縣城關西大隅首北路開設長生堂,創始人溫守箴擅長內科、婦科,現傳承五代;嘉祥徐氏,徐氏傳人徐大元為1963年濟寧市確認四大名醫之一,其父徐鑑泉精於喉科,現傳承四代;濟寧顓孫氏,創始人顓孫鏡朗,又名孫鏡朗,為1963年濟寧市確認四大名醫之一,精內科,現傳承四代;濟寧王氏,創始人王世禎,號維周,曾受聘濟寧同仁堂,1935年自設裕昆堂,善治內外婦兒等科疑難雜症,傳子作人、作民,現已傳承四代;魚臺生氏,康熙年間,創始人生作梅首創濟生堂,自製膏藥,以徒手法善接骨術專治跌打損傷。嘉慶19年,其曾孫文敏遷至前李店村定居承祖業,故姜屯鎮前李店村為「生氏傷科發祥地」,其特色「生氏正骨膏」歷經三百年,於2006年經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為中藥院內製劑,2008年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傳承十一代;濟寧李氏,創始人李廣遠師承濟寧西接骨劉五爺,1933年在濟寧馮家大院街開設李家花園,間接骨、推拿,推拿手法屬齊魯推拿流派,大開大合、動靜結合,現傳承三代; 鄒城呂氏,創始人呂繼瑞於1900年在鄒城呂臺村設同春堂,擅長婦科、兒科。七子會淳于1923年掛牌同春堂行醫,現傳承五代;曲阜朱氏,創始人朱惠淵。1909年,曲阜朱氏二代傳人朱蔭楸開設濟活堂,善治傷寒及婦科雜症,現傳承六代;泗水喬氏,泗水縣喬建勳設保壽堂,精於痘疹,其後喬修梅、喬雲淦分別精於內科、喉科,現傳承三代。

據濟寧市中醫藥學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濟寧市中醫藥事業源遠流長,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明嘉靖年間,濟寧出現中醫堂鋪,到1949年堂鋪多達1435處。濟寧歷代名中醫輩出,魏晉王叔和、宋代錢乙、元代趙鈞、清代「北喉」張西山、近現代孔伯華、王作人均為國內知名中醫名家。但由於多種原因,很多中醫名家獨特的診療技術或治療處方都已失傳,此次評選知名中醫世家就是為了保護我市中醫藥資源,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濟寧中醫事業。(孔海亭 唐長冬 仲聳)

相關焦點

  • 濟寧市評出首批知名中醫世家 最長已傳承11代
    經過縣區推薦、專家考證及社會公示,昨日,由濟寧市衛生局和濟寧市中醫藥學會聯合開展的濟寧市知名中醫世家評選工作塵埃落定,金鄉率氏、金鄉溫氏、嘉祥徐氏等十家族獲評濟寧市首批「知名中醫世家」。據了解,此次獲評的中醫世家均已傳承三代以上(含三代)且目前仍有傳人在濟寧市範圍內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 濟寧評出首批十大"中醫世家":至少傳承三代以上
    本報濟寧10月28日訊(記者 李倩) 開過堂鋪、至少傳承三代且兩代以上有較高名氣,有傳承人……經過層層把關和專家考證,28日,濟寧市衛生局公布首批中醫世家考證結果,金鄉率氏、金鄉溫氏、濟寧李氏等成為首批十大「中醫世家」。
  • 濟寧"十大中醫世家"出爐 為名老中醫頒發證書
    原標題:濟寧"十大中醫世家"出爐 為名老中醫頒發證書 十大中醫世家受表彰。  濟寧新聞網訊 28日,在濟寧市中醫藥文化宣傳周暨中醫膏方養生文化節開幕現場,濟寧市衛計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公布首批考證的十大中醫世家,並為從事中醫藥工作40年上工作者和名老中醫代表頒發榮譽證書。
  • 仲景門生 國醫傳人 八代中醫世家 趙氏中醫掌門人 赤腳醫生趙安業
    來自民間 回歸民間 永不忘本的仲景門生 國醫傳人 八代中醫世家 趙氏中醫掌門人 赤腳醫生 趙安業淡泊名利,不與世爭,創造了多個中醫壯舉。1841年,趙氏中醫第一代趙弼創辦萬壽堂中醫館。百年之後,1941,趙氏中醫第七代趙安業誕生,其祖父為其取乳名恆業(持之以恆,傳承祖業之意),自此擔負起了趙氏中醫傳承之重任,1956年15歲小學畢業,即隨祖父趙玉亭、父親趙清理,承傳家學,精研內難,貫通經方,釋解金元,自成一脈,尤善疑難。
  • 越南醫生世家的三代中醫情緣
    越南醫生世家的三代中醫情緣 2015-06-28 13:03:42李娜 攝   中新網太原6月28日電 題:越南醫生世家的三代中醫情緣  作者李娜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針灸科病房裡,一位背上扎著銀針的病人喊:「大夫,這個機器靠我有點近,太熱了。」31歲的越南中醫丁明成快步走過去,幫病人調整了TDP治療器的位置,並說出一串流利的普通話:「這樣是不是好點?」
  • 我與政協|楊容:傳承「政協世家」精神,義診30餘年
    楊榮:第七、八、九屆上海市政協委員,致公黨全國先進個人,上海市政協之友社社員,上海浦東新區方厚賢楊容名中醫工作室導師,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她來自一個中醫世家,祖父自創非遺針灸療法,父親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到了第三代另闢蹊徑,結合中藥醫理在傳承中創新發展。這也是一個「政協世家」,一門三代,都是政協委員;一任三屆,履職盡責。
  • 山西杏林世家六代人傳承「李氏正骨」 受非洲民眾認可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太原10月14日電 題:山西杏林世家六代人傳承「李氏正骨」 受到非洲民眾認可作者 楊傑英 趙志軍 李倩濤「『醫為家,德為本』這是我們『李氏正骨』的家訓,也是我們這個杏林世家傳承150多年的精髓。如今,這項中醫正骨技藝已走出國門,受到非洲民眾的認可。」
  • 濟寧十大名中醫:金鄉溫氏中醫靠口碑贏得讚譽
    溫氏中醫始於清光緒6年,世代在金鄉行醫逾百年,目前已傳承五代,病人口口相傳,溫氏一家在魯西南地區享有很高聲望。靠口碑吸引來外地患者 金鄉縣中醫院中醫科一間面積不大的診室內,沒有懸掛任何匾牌和錦旗,卻擠滿了一屋候診的患者。  84歲的溫行篤與兒子溫良、女兒溫淑華、溫淑英共處一室,分別為患者診治。
  • 仁心妙手,金鄉這個中醫世家聲名遠播
    在金鄉有這樣一個中醫世家 傳承至今已有五代 憑藉「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職業操守 守護著金鄉及周邊縣市區百姓的健康 10月27日,《濟寧日報》以 《
  • 行醫世家祖孫三代 漳州76年小診所風雨無悔的傳承
    在光與影交織的時光長河中,陌陌花開樹,絲絲絮纏綿,聽一則老街故事,覓一方世家蹤跡,品一段藝術情緣。  世家,訴說了幾代人對一份技藝的相承,它是一個時代裡的特殊符號,永不消融。  今起,本報推出《尋找世家》欄目,在柔綿的文字中回憶從舊光景裡走來的世家,他們可能是當地的名人家族,抑或是草根世家,行醫、從教、演戲、習武、集郵……希望,不空了記憶,不少了懷舊,他們的點滴故事能為您沉澱出喧囂後少有的安寧!
  • 傳承中醫文化服務市民 海口這家中醫診所和傳承工作室同時開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6日訊(記者 王燕珍)為弘揚中醫針灸,宣傳中醫文化,8月16日,海口瓊山王清山中醫診所正式揭牌,中醫傳承人王清山現場坐診。同時,還成立了青山中醫傳承工作室,將打造中醫文化交流平臺。
  • 馬來西亞中醫師黃保民:中醫海外傳承待年輕人推動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馬來西亞中醫師黃保民:中醫海外傳承待年輕人推動  作者 婁曉  「中醫在海外需要更多推廣和宣傳,培養更多年輕的中醫師才能把中醫的精髓和文化傳承下去,不出現斷代。」正在北京參加中國國務院僑辦「首期海外中醫師研修班」的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秘書長、大馬針灸骨傷中醫學院副院長黃保民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黃保民出生在馬來西亞的中醫世家,在父親的「祖傳師授」下他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邁入大學校門時選擇了中醫專業。「小時候就經常看父親在診所給病人針灸、推拿,自己很小就會做中醫藥酒,看到很多病人被父親治療好了,自己長大也想治病行醫。」
  • 第六代中醫世家的三個「第一」和十篇「良策」
    他就是出身於六代中醫世家的首屆「河南民革榜樣人物」尹亞東。  第一時間建成發熱門診、隔離病區  疫情突襲,作為疾控防疫分管領導,他積極參與,醫院連夜騰空相對獨立的肛腸科病區改造為隔離病區,同時改造完成完發熱門診並投入使用。
  • 【學會分享】浙江省名中醫章勤:浙派中醫婦科淵源現...
    學奇十五歲隨父親臨證,恢復高考後考入浙江中醫藥大學,大學畢業後曾在浙江省中醫院工作,又師從全國名中醫李學銘老師(葉熙春、史沛棠的學生),在杭州從事中醫婦科臨床工作。是陳木扇女科第25代嫡傳,全國第一批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全國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指導老師。
  • 中醫傳承回歸傳統: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中新網太原5月11日題:中醫傳承回歸傳統「師帶徒」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作者範麗芳  叩首,喝茶,呈拜師貼,「弟子仰慕呂景山教授的道德和學問11日,來自中國各地的29名中醫愛好者叩首、奉茶,正式向山西兩位年近耄耋的中醫大家呂景山、王世民拜師學藝。  同為山西老中醫,拜師收徒見證人侯振民見此情形,不禁哽咽,「拜師學習是幾千年來中醫傳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拜名師又是歷代名師成功之路最重要的一環,看到今天這樣的情形,我感到中醫後繼有人。」
  • 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我院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朱南孫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是中國中醫科學院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首批學部委員共93人,包括46名院士和47名國醫大師,他們是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聲譽卓著,為國家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提供戰略意見的高級專家。
  • 中醫世家為何不碰冷飲
    (原標題:中醫世家為何不碰冷飲)
  • 傳承中心+專委會 成中醫引領川派中醫藥傳承新高度
    方清表示,成都中醫藥大學牽頭成立四川省學術流派傳承專委會,成立中醫學術傳承中心,以傳承團隊的形式開展流派傳承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巴蜀流派傳承品牌效應,對深入挖掘川派及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學術思想與特色優勢,強化中醫特色經驗的推廣應用和創造性轉化,凸顯中醫藥的當代價值有深遠的意義,為搭建全省中醫學術流派建設共享平臺,推動四川乃至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建設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 湖北評出10位中醫大師、24位中醫名師!都是誰?
    近日,湖北省衛生計生委與省委組織部、省委人才辦聯合開展了第三屆湖北中醫大師、名師評選工作,評選出10名湖北中醫大師、24名湖北中醫名師,並將為其建立名醫工作室,每個工作室資助30萬湖北中醫大師(10人)丁雪安孝感市中醫醫院,湖北省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孝南區首屆十大名醫。從醫50多年,擅長診治肝膽疾病及內科疑難雜症。葉望雲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 failed: 中醫婦科流派碰撞中的傳承與創新
    □胡國華教授收徒儀式現場圖片中醫是中國人的國寶,而不僅僅是中醫人的事業。對中醫流派的保護,不僅僅是將流派的精華原汁原味地保留,還需要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對它進行梳理和創新,使中醫流派的傳承發展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滿足人們對當下中醫藥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