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北大學學生作弊被發現後,跳樓身亡。校方的做法足夠堅定,但不夠溫和。學生作弊犯錯在先,但我們是否可以做更有溫度的教育者呢?
回顧事件:考場規則確實需要執行
中北大學軟體學院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發現以後在考場哭泣了20分鐘,隨後從教學樓跳下。這件事情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中北大學校長也出來發聲,力挺監考教師的做法並沒有問題,只是在執行考場規則。
網絡圖片:中北大學考場監控錄像
很多網友支持中北大學的做法。有人引出了法律規則,還有人說,考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部分。這些都沒錯,我非常贊成。我們不能因為個別學生心理脆弱就擅自放任規則被破壞。
據說在有的高校,畢業班的最後一次補考,被稱為「清考」。而在清考中,幾乎沒有通過不了的。這就給平時不好好學習的學生提供了一條沒有原則的底線。學生的心理這麼脆弱,哪個老師還敢給他們不及格呢?
在中國,進了大學就好像進了保險箱,儘量保證讓你畢業。正是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中:中北大學的做法,好像是一股清流,堅持了大學該有的公平和正義。這也正是很多網友理性支持的原因。
教育溫度一:公開獎賞,私下懲罰
然而,堅持規則的基礎上,教育是否還可以多一點溫度呢?比如,監考老師抓了作弊之後,還讓學生籤字並拍照發微信群,這種公開示眾是否真有必要?
不管是家規還是國法,自古以來我們的懲罰往往帶有示眾的性質。殺雞儆猴,公開的懲戒往往是為了警示眾人。這對於違法者,或許有它的合理之處。
然而,教育的對象只是普通人,我們的學生也並不是罪大惡極的犯人。
作為教育者,你相信「性善論」還是「性惡論」?你是否相信我們的學生都心懷善意,願意學好?如果我們對人性沒有這種善意的基本假定,那我們就會誇大懲罰,而且認為人人都需要威懾警示。
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的教育者往往實施公開的懲戒。中小學生沒有交作業,有的老師在微信群裡公開點名批評,家長不得不公開認錯道歉,然後回家「收拾」孩子。
大學生考試作弊,老師讓他籤認錯書,並且將照片發到大群裡,警示眾人。這種做法,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呢?如果不這樣做,難道學生們就不知道有人作弊被抓、沒有通過嗎?學生們也會交流啊。
孩子犯錯需要懲罰,但不需要公開示眾,摧毀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相信學生的向善之心,公開獎賞,私下懲罰。這是教育應有的第一重溫度。
教育溫度二:讓孩子有改錯的機會
不論家長還是老師,對錯誤的零容忍,可能是孩子心理脆弱的根源之一。
一次考試失利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有機會認真改正。可教育者把錯誤揪出來放大,公開示眾,讓孩子對錯誤的後果產生了極度的恐懼。
2019年,江蘇句容市華陽實驗小學一名九歲的小學生打碎了學校的玻璃,竟然跳樓自殺,並且留遺書給家長說對不起。
到底是對犯錯的後果有多大的恐懼,才讓孩子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呢?
2018年,江蘇泰州一名九歲男孩疑因弄丟手機被母親用木棍打死。看了這樣的故事,我們就會明白,孩子恐懼的到底是什麼。
2018年,江蘇某社會新聞電視截圖
家長和老師是孩子生命中最親密、最重要的他人。我們對孩子錯誤的零容忍和殘酷懲罰,甚至會讓孩子喪失生的勇氣。
我認識一個教學副院長S老師。S院長抓作弊很有一套,幾乎沒有哪種作弊方法能逃過他的火眼金睛。但是,學生對他都很服氣。
S院長巡考的時候,經常靜悄悄的從後門進入,悄無聲息的巡視一番,手裡就多了小紙條之類的收穫。除了身邊同學,其他人幾乎留意不到到底是誰。臨走時,S院長溫和警告,大家要遵守考試規則,再發現將沒收試卷。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自然也心知肚明,謹慎行事。
我在監考的時候,發現風吹草動,也會高聲提醒全體學生注意考試紀律。學生聽到警告,基本上也不會輕舉妄動。
水至清則無魚。犯錯時提醒學生,重申規則,給學生改錯的機會。這是教育應有的第二重溫度。
有溫度的太陽滋養萬物
教育溫度三:安撫學生崩潰的情緒
我們的社會重身體健康、輕精神撫慰。在考場上,如果學生當場暈倒,教師一定會採取措施。但是,學生當眾哭泣20分鐘,大家不覺得這是一個事兒。
為什麼我們覺得,要讓孩子感覺很糟糕,他才會得到應有的教訓?實際上,當一個孩子感覺好了,他的行為才會好。當你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我信任你,我相信你是一個好孩子。孩子的表現,也會如你所期望的越來越好。
當你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不信任,我覺得你是壞的、需要公開懲罰和嚴肅警告。這就讓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而且對錯誤感到恐懼。這樣的孩子,甚至連生活的勇氣都沒有了,哪還會有什麼好行為呢?他的心靈已經被恐懼佔據了。
在激情狀態下,人可能做出過激行為。這應該是公開的常識吧!也許考場老師沒有時間親自安撫,但也應留意和採取相關措施。
安撫情緒崩潰的學生,這是教育應有的第三重溫度。
如果你身邊有人情緒崩潰,不管他是孩子還是成人,願我們都能懷有一顆同情之心,有人出面安撫勸慰,避免衝動性事件的發生。
誠然,考試公平很重要,規則得到執行也很重要。
然而,願我們也能做有溫度的教育者:
第一,公開獎賞、私下懲戒;
第二,提醒犯錯者、給予改錯的機會;
第三,安撫情緒,愛護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