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經濟內循環誤解疑慮起於斷章取義和極端化

2021-02-15 賈康學術平臺

本文主要內容發表於《環球時報》2020年8月4日。關於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多注重經濟內循環而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方針要領,切合經濟形勢的最新變化,但也引發了一些不同觀點的爭議。有論者由望文生義而落入斷章取義,只看到了內循環,卻沒有看到內外雙循環的政策大框架,可說是屬於一葉障目造成的疑慮和誤解。甚至有論者認為內循環和超大規模市場不是一個經濟概念而是一個政治概念,沒有出口和生產談不上消費,內循環可能造成內捲化;還有聲音認為內循環是新的閉關鎖國,是對改革開放的否定。茲事體大,不可不察: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經濟內循環,如何在實踐中把握好政策方針、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呢?首先,我國注重經濟內循環,是在全球保護主義上升,特別是新冠疫情衝擊造成世界經濟低迷、外部需求萎縮、不確定性劇增的情況下提出來的,是與我們當下更為強調「擴大內需」的方針緊密相聯、在邏輯上完全契合的。因此,經濟內循環首先是一個宏觀調控的經濟概念,而且是和中國推進外貿發展、對外循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的,彼此之間不是二者擇一、相互排斥的關係。經濟內循環客觀方面的重要支撐,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如果用經濟學模型定義,大國模型已不足以概括中國市場的特點,對應的應該是十分獨特的巨國模型。中國是擁有全球最大人口規模(14億之巨)的市場,而且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形成的一個統一的市場,其無可比擬的新興市場巨大潛力和成長空間,日益引發全球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和有真知灼見的投資者前來投資。基於超大規模市場的內在邏輯而言,這是中國經濟當下更為注重內循環的重要基本國情條件。由於目前特殊而複雜的國際大環境,在經濟內循環被強調之後,一些極端化的認識將其解釋為以後就是要自力更生,要依靠中國內部市場完成自我發展。這是一種帶有明顯偏差的理解,是非理性的認識。更為注重內循環,決不意味著重回閉關鎖國;更為注重核心技術突破(如晶片)要依靠舉國體制2.0版的自力更生,決不意味著不積極爭取引進、消化、吸收一切可能得到的外部科技成果。同時,經濟內循環為主,符合過去已有的經濟學理論研究成果的內在邏輯和理論聯繫實際的經濟政策實踐所形成的宏觀調控「相機決擇」的概念,其本身並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但是從中國社會發展全局著眼,從中國整體發展戰略、大政方針制定的高度來看,無庸諱言經濟內循環背後關聯著的政治意義不可否認,因為其具有以整體運行系統支持中國實現現代化和為人民利益最大化服務的政治意義——從指導與優化中國經濟運行和宏觀調控的意義上講,經濟政策當然與政治意義相關聯,但這決不意味著可以把政治概念孤立起來並將其與經濟層面對立,也決不能理解為任何一個具體的經濟政策都有一個政治標籤,這樣只會落入處處「政治掛帥」、亂貼政治標籤的極端化思維,必然造成邏輯上和工作中的紊亂。第二,也有一種疑慮,認為經濟內循環意味著不再依靠出口,而國內消費乏力很可能造成經濟內捲化。這方面先要消除一個前已提及的誤解: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內外需相互促進綜合發力——這一點在領導人在闡發經濟內循環時已經明確。講內循環決不是沒有出口,只不過在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外貿的波動性與不確定性加大,但中國「世界工廠」製造業基地的作用不會根本改變,即使是美國強行脫鉤,也無法想像中美之間的貿易會歸零。所以經濟上大的戰略框架還是雙循環的相輔相成。所謂「內捲化」這一概念,起源於農業經濟分析,認為單位勞動邊際收益在過密投入下,會出現遞減,導致經濟停滯不前和無法升級,以此來概括內循環,基本屬於張冠李戴。內循環是內生於雙循環大框架之下的,中國積極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擴大內需的訴求,緊密結合著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升級發展的訴求,而且明確地把高質量發展的實現,對接到數字經濟、新基建、新型城鎮化,以及通盤協調與傳統老基建發展的關係,這是一個全面化的部署,多點發力,共同支撐中國經濟的升級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的供需互動,包括在雙循環框架下,消費和投資要形成合理的關係等,它帶來的結果,當然是要避免所謂內捲化的。只要我們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從目前中國已經採取的政策組合、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針下的一系列措施看,我們沒有理由說中國擴大內需以及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就一定造成內捲化——不存在這種邏輯關係。中國當然要警惕、但有基於綜合判斷的把握,來避免內捲化意義上不良狀態的出現。第三,有激烈的言辭認為經濟內循環的提出意味著改革開放以來政策的轉向,甚至是閉關鎖國。國家領導人在7月21日的企業家座談會上開宗明義,明確指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可以認為,所謂內循環是改變政策方向,關起門來搞經濟、乃至否定改革開放的看法,屬於一種極端化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明顯的理解偏差,不合乎事實和邏輯。經濟內外雙循環是一個全面的戰略框架,我們要客觀全面認識內循環和外循環之間相得益彰的關係。要繼續在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下,努力推進雙循環發展模式。在現階段的國際環境下,內循環的現實意義非常突出。但中國政策組合中的新措施,其本質還是繼續堅持擴大開放,繼續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貫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我願再次強調,內循環和擴大內需而必須採取的政策要領,有內在的聯繫,它首先是和宏觀調控與經濟運行相關聯而勢在必行的相機決擇,我們應該理解為內循環和外循環儘可能相得益彰的政策綜合體。在宏觀調控層面政策要富有彈性,所以這是更適應眼下實際情況而有所側重的概念。整個中國供需的互動,已附著在全球形成的廣泛聯繫的大產業鏈、供應鏈上,絕對不能按照封閉意識來理解目前的客觀局面。雖然中美之間目前有劍拔弩張的氛圍,但是中美共享一個產業鏈的基本事實誰都否認不了,美國企業特斯拉在中美貿易戰之後仍在加大對中國的投資,而中國的福耀玻璃還在持續跟進在美國的投資。這些表現在生產力層面的客觀發展趨勢,按歷史唯物論而言,其決定力量絕對不是少數政客的極端說法所能改變的。中國制定了內外循環並舉的雙循環框架,這是一個走向現代化的正路,是一個可行的真正辦實事謀發展的道路。所有只講內循環這一端的觀點,一定是落於片面性——它絕不排斥對外循環和對外全面開放,這才是一個理性的認識。 

賈 康 介 紹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是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肅、廣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專家、顧問或諮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199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多次受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第二屆理事會期間任首席經濟學家),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2017年後又撰寫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模型與實踐路徑》、《供給側改革主線上的未來財稅》、《財政學通論》等多部專著。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餘萬篇文獻的大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長按如上所示二維碼,關注「賈康學術平臺」!)


賈康學術平臺 | 版權屬賈康先生,轉載請註明「賈康學術平臺」,感謝關注與支持!

      做學問的甘苦,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但關於做學問的「指導思想」,我願意在此一披襟懷:寫出一些論文或著作並不是目的,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爭取為人類的思想認識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虛榮浮華都是過眼煙雲,而真正的學術和真知灼見,才能垂諸久遠。

                                                                                         ——  賈  康

也歡迎關注「新供給經濟學論壇」

相關焦點

  • DCEP:經濟「內循環」的未來加速器
    一方面,以DCEP為支點,貨幣政策的數位化升級有望拓展政策空間,提高政策直達性,並跨越「流動性陷阱」,進而提升逆周期調控效力。另一方面,DCEP有助於對外形成人民幣的「電子貨幣區」,對內深入「內循環」的短板領域,由此抵減外部政策幹擾,保持政策獨立性與內生性。
  • 別讓好政策被誤解!面對「上不起學」的疑慮,有關部門不應沉默
    網友們的援聲援手令人感動,然而王寶麗所在地方政府部門在「上不起學」的疑慮面前卻意外失聲。其實,正如一些網友所言,王寶麗一家並非孤立無援,而是享受多項脫貧攻堅幫扶措施,其家庭困難情況也並未脫離政府視線,當地政府也早已通過慈善機構等渠道為其籌集學費1萬元,目前正在走程序。
  • 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你該如何看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千眼觀市網,ID:gh_13452850db37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
  • 張平: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你該如何看待?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平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主要是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因為,在未來出口預期不好的情況下,我國可以通過內需的動力,而不靠外力,來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是說,過去生產在國內,銷售到國外。
  • 這個2020,經濟開始內循環!存錢還是買房,怎麼解?
    不例外的,在局勢動蕩和全球疫情的影響下,讓中國的外貿很受影響,慢慢的進入了內循環的窘境。在外貿的環境中可以賺國外的錢,而在內循環的環境中只能賺自己的錢。2020年7月30日中央高層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新疆去極端化調查
    近年來新疆破獲的多起暴恐案件,無不受宗教極端思想影響。新疆政法委書記熊選國告訴鳳凰網,「宗教極端勢力只是借用宗教名義,歪曲宗教教義,目的是進行暴力恐怖活動、製造民族分裂,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2011年10月,新疆第八次黨代會部署,要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抵制和消除宗教極端思想的影響,並安排政法委牽頭就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展開調研。次年1月,張春賢在與和田地區、皮山縣黨政領導座談時首提「去極端化」目標。
  • 內循環連載三——博弈論與內捲化
    文章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這是自打我上小學起,語文老師曾多次提到的一句話。當然了,這段話說給我們聽無非是要同學們好好學習罷了。然而,同在一個班學習的學生,同樣一個老師教學。成績就有高有低。在完全不考慮課外班、家長輔導等相應加成的基礎上,這種現象是極為明顯的。
  • 劉世錦:「中國要由外循環轉成內循環為主」說法不符合事實
    最近,有人說是中國要由外循環轉成內循環為主,這個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近日強調,中國經濟歷來以內循環為主。劉世錦同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內循環和外循環是息息相關、連為一體的,這也是和改革開放以前內循環的一個根本區別。
  • 此輪經濟內循環,將改變所有人財富!
    ——張恨水 「內循環」已經成為近期經濟領域的最大熱詞。如果你鬧不明白它,就不知道這個國家已經發生了什麼、又將要發生什麼。 今天這篇文章詳細地闡述了「內循環」的本質,希望能有助於大家更好地理解經濟內循環,以把握新時代。
  • 微淼商學院:讀懂「經濟內循環」,把握時代新機遇
    「內循環」這個詞最近很火,但真正讀懂這三個字的人卻很少。微淼商學院的一些學員認為內循環就是自主生產,自主營銷。但其實內循環並不簡單,它是一個足以影響中國經濟未來 30 年發展的新名詞。  內循環蘊含的投資理財邏輯,也和以往大不相同。
  • 經濟內循環來了,這一次,國家終於要對高房價「動手」了?
    此外,今年首提的「經濟內循環」更是基本坐實了,國家終於要對高房價「動手」了——7月30日重要會議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戰略方向。此話怎講?首先,需要搞懂何為經濟內循環。官方的準確定義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需要持續擴大內需,推動有效投資,維護、健全國內產業鏈與供應鏈。還需要推動自主創新,減少關鍵生產環節的對外依賴度。
  • 玖富集團:重視經濟,配合國家內循環發展
    11月27日,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港府在制定經貿策略,要兩條腿走路,既關注管控疫情走出逆境,亦要儘量掌握商機。香港在防疫下,亦要抗逆境,找經濟出路,任何地方若有經濟復甦勢頭,香港都要儘量把握商機。
  • 通信行業專題報告:經濟「內循環「,通信「鍛長板「,維持「推薦」評級
    脈絡一是暢通國內經濟活動的自我循環,使經濟錨定於均衡狀態;脈絡二是進行供給需求雙升級,推動經濟高層次發展的進階之路。內循環將為外循環提高強大支撐,憑藉獨立的經濟實力重塑國際地位,在參與全球合作中擁有主動權。內循環並非閉關鎖國,內循環將助力進一步擴大開放,高水平開放合作,並助力中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上遊,引導全球經貿體系重塑,從而幫助中國在參與全球合作中擁有主動權。
  • 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 循環經濟利好哪些行業概念龍頭股介紹
    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  有分析人士指出,大消費板塊再度崛起,除了自身基本面支持外,政策力挺也不可或缺,尤其是近期經濟內循環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著刺激消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中信建投認為,在外需萎靡和外部對抗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從一季度-6.8%的增長率到二季度3.2%的快速恢復,靠的是國內市場巨大的空間。構建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成為政策導向。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內循環消費主要包括三條主線:高端海外消費回流,美妝等本土品牌崛起,必選消費平穩增長。
  • 面對「上不起學」的疑慮,有關部門不應沉默
    網友們的援聲援手令人感動,然而王寶麗所在地方政府部門在「上不起學」的疑慮面前卻意外失聲。其實,正如一些網友所言,王寶麗一家並非孤立無援,而是享受多項脫貧攻堅幫扶措施,其家庭困難情況也並未脫離政府視線,當地政府也早已通過慈善機構等渠道為其籌集學費1萬元,目前正在走程序。
  • 開啟「經濟內循環」後,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會相對穩妥一些
    特約作者:小雯這段時間,有一個詞火了,那就是「經濟內循環」。 作為近期經濟領域的熱搜詞彙,如果你不明白何謂「內循環」,那你就無法弄清楚,接下來國家經濟發展的朝向在哪裡,普通人又該怎麼樣應對。首先,要清楚的是,經濟內循環與外循環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兩大動力來源。是一種提升經濟的手段,是國家為了振興經濟採取的一種方式。
  • 經濟「內循環」「雙循環」 有什麼含義?|投顧念念朋友圈
    今年以來,「內循環」「雙循環」被最高決策層多次提及,成為大家討論和關注的熱點。那麼這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為何會被提到中長期戰略高度呢?5月中,政治局常委會首次提出「雙循環」的概念, 在兩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一步豐富了「雙循環」的內涵,8月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他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被決策層認為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內循環是什麼?「內循環」「雙循環」主要內容
    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布局「內循環」是會議的重要亮點之一,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當前正處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計劃制定時期,「內循環」或將成為下一階段我國重要的經濟戰略布局。  「內循環」概念並非首次提出,今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極端化,是我們成長犯的最常見的錯
    看了其中的一期講的是人性的「極端化」思維,又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經歷,就不禁想和大家聊一聊。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是三百六十行甚至更多的行業,每個行業都有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同樣的,有些人即使端著鐵飯碗仍然不老實。
  • 你以為抓住了經濟內循環概念股?其實抓錯了!丨投資人說
    比如像科技類裡頭的,比如新能源汽車板塊,到下半年三四季度的消費電子板塊和軟體網際網路板塊,這些是比較好的。然後的話像消費類裡頭的話,隨著下半年國內經濟的持續回升,整個大眾消費品應該也會有比較好的表現。在周期類別裡頭的話,我覺得受益於全球流動性的持續寬鬆和國內經濟和海外需求的逐漸恢復,像有色金屬這些的話可能也會有比較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