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父母是一面鏡子,照出孩子未來的樣子。
每個家庭中都有一面鏡子,父母的教育都可以從孩子身上得到反映。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使得自己的教育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引起了孩子的反感,這樣的事情是可悲。
一般來說,孩子最反感父母這些行為,希望各位家長不要闖入誤區中。
1
父母吵架
長久的婚姻生活,摩擦肯定是有的,爭吵也難以避免。
正如溫格·朱利的《幸福婚姻法則》裡說的: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但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吵架只是在傷害夫妻之間的感情,對孩子的傷害同樣不可小覷。
曾有項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還可能導致孩子成年後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父母爭吵,孩子內心會缺乏安全感,甚至在心中留下陰影,成年後也難以抹平,更容易對婚姻恐懼。
為人父母請記住,如果夫妻吵架難以避免,那請儘量避開孩子。
如果可以,請不要把痛苦歸咎與另一方或孩子。
如果可以,也請不要冷戰。
2
說話不算數
女星張歆藝曾被問:「如果有機會可以回到過去,重新活一次,你願意回去嗎?」
張歆藝堅定地回答:「不願意。」
她說小時候太苦了,但最難過的是,有一次媽媽承諾只要她考到班級前幾名,就給她買一雙白球鞋,她為了這個承諾發奮努力學習,終於達到目標,但鞋子最終沒買。
如今,張歆藝的鞋櫃裡幾乎都是白鞋,就是為了彌補當年的遺憾。
有些家長在激勵孩子的時候,都會以一定的獎勵來做誘餌,但當孩子達到了,卻以各種藉口拒絕。
家長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當孩子知道自己沒有獲得應該有的承諾後,那麼就會感到失望,甚至受到了欺騙的感覺,並對家長失去信任。
甚至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表現,然後失信於他人。
為了孩子好,家長應以身作則,不給孩子做壞的榜樣。
千萬不要輕易承諾,如果承諾了還請家長做到。
3
動不動就指責
不少父母教育孩子,都喜歡用指責的方式。
「你怎麼回事,我之前不是說過不能在牆上亂畫嗎?」
「就知道玩,一學習就沒有精神。」
「都是一樣的孩子,你看看你自己,再看看鄰居家的孩子。」
孩子的心是十分敏感的,當家長用指責的語氣對待他時,他會認為父母討厭自己,不再愛自己。
這會讓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內心難以接受他人,性格變得孤僻,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甚至,經常受到責罵的孩子,內心會產生叛逆情緒,一心想要離開這個家,想要離開父母,導致親子關係緊張,越來越疏遠。
有人曾說:那些被父母指責長大的孩子,將用盡一生來治癒童年。
請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指責孩子,耐心指導孩子。
4
當外人的面批評
有句話說得好:你現在捨不得教育孩子,以後社會會替你狠狠教訓。
意思就是說,為人父母請不要一味縱容溺愛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批評是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提升自我。
但有一點家長必須要知道,批評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地批評孩子,尤其是當著外人的面。
要知道,孩子也是愛面子的,你當著外人的面批評他,孩子只會覺得自己沒有了面子,不會意識到自己犯錯了,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為人父母不要輕易當眾批評孩子,懂得尊重孩子,保護他的面子。
我們應該選擇「關起門來」與孩子溝通,將孩子做錯的地方攤開來與他詳談,給他機會去找改正錯誤的方法。
總之,選擇恰當的時機,才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批評,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5
和其他人做比較
很多家長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較。
於是,別人家的孩子就變成了自家孩子揮之不去的噩夢。
也許父母是出於好意,想要激勵孩子,但是卻是真實的傷害了孩子的心。
父母經常拿孩子做比較,有些孩子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孩子容易產生嫉妒心理,甚至疏遠親子關係。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不願意看到孩子變成這樣。
因此家長應該從內心深處杜絕「比較」的想法,不要拿別人的孩子做例子來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傷害。
為人父母應該要有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暫時的不足,給孩子多一點鼓勵,賞識孩子。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閃光點,他們得到了尊重,才會有實現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才更容易展現自身的優勢。
為人父母要學會包容孩子,引導他,教育他,讓他成為稍稍完美的他,不去做對比。
絕大多數家長都是愛孩子的,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果不想讓自己的教育白費,上面這五種行為請忌諱。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家長請一定要正確教育孩子,耐心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