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培訓的形式和內容出現了新變化,加大了對師德師風的培訓力度。不僅有針對學校管理幹部、班主任、團學負責人、思政課教師的師德師風專題培訓班,在其他課程培訓班中,師德師風的內容也佔了不少課時。但師德師風究竟該怎麼培訓、誰來培訓,培訓的效果又如何體現?通過觀察我發現,目前開展師德師風培訓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師德師風課程缺乏課程標準。師德師風內容涵蓋黨史黨建、政策法規、安全消防、紀律衛生、時事政治等,有的教師參加了一期或一周的師德師風培訓,仍然不明白師德師風的含義、怎樣提高師德師風水平。
師德師風培訓缺少專業教師。多數培訓機構認為,師德師風培訓沒有過高的專業水準和技術含量,什麼人都能開講。請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主要是人事和紀檢負責人),師德師風課程變成了教育系統的紀律規矩課;請紀檢監察部門負責人,師德師風課程變成了廉政教育課;請黨校教師,師德師風課程變成了黨史教育課;請人社部門負責人,師德師風課程變成了勞動人事紀律培訓課;請各行各業先進模範人物,師德師風課程變成了英雄事跡報告課。表面來看,大家都可以講、大家都在講,但缺少專業研究師德師風、專講師德師風的培訓教師。
師德師風培訓課程缺乏針對性。師德師風培訓不分對象,沒有具體要求的現象較為普遍。例如,對學校管理幹部和新教師的師德師風培訓,其內容、形式和要求應該有不同之處。從內容上看,前者應重在如何提高師德師風建設的認識、怎樣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後者應重在如何提高個人的師德修養、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上;從形式上,前者應以研討、考察觀摩為主,幫助管理者提煉總結師德師風建設經驗,後者應以聽講座和報告為主,幫助新教師提高認識,明確師德師風要求,畫準師德師風紅線;從要求上,前者應主要理解精神,變成管理者的策略,後者主要掌握要點,明白要遵守的底線。
但在實際培訓過程中,並沒有區分管理者和新教師。對新教師講如何扎牢制度的籠子,拒腐防變、不貪不佔;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師德師風考核。對學校管理幹部檢查聽課筆記、考核聽課內容。不分對象、內容和形式的師德師風培訓,效果堪憂。
要真正提高師德師風培訓課的水平,讓師德師風培訓成為建設新時代教師隊伍的有力手段,一是必須制定課程標準,規定培訓內容和方式,讓培訓有據可依;二是建立一支專兼職師德師風培訓隊伍,研究、開發培訓課程,不能將師德師風培訓課變成「人人都可上、隨便就能上」的綜合課程;三是加強師德師風培訓課程的針對性,對不同的培訓對象採用不同的內容和形式。
(作者系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中國教師報》2020年01月1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