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育行業的產品是課程還是老師?培訓機構為什麼必須在品控的基礎上實現商業擴張?未來的語培留學行業還有什麼機遇和挑戰?
2019年6月1日是智課教育成立六周年的日子,伴隨著這些關於行業、關於智課教育的問題,億歐近日和智課教育董事長韋曉亮進行了一次深度交流。韋曉亮現任智課教育董事長兼CEO,是融合人工智慧技術、教學產品體系設計和內容研發、企業管理的複合型專家。他曾供職於新東方,獲新東方20年功勳教師稱號。2013年,韋曉亮創辦智課教育,帶領團隊研發搭建「大後臺-小前臺」式「中央廚房」,用標準化內容和系統賦能教育行業。
這次訪談,我們圍繞著語培留學市場的痛點,和智課教育的產品觀和價值感展開。
一進到交大知行大廈2層,即可看見一張寫滿了員工行為守則的「智課視力表」,而這張極具價值感的圖,誕生於智課教育董事長韋曉亮之手。除此之外,還有一本21萬字的員工手冊,也是他在公司2013年成立初期苦思冥想的成果。這本小冊子,自然也是員工必備的「入門」功課。
「在智課,我主要有兩個身份,一是首席產品設計師,二是首席文化官。」
韋曉亮向記者這麼介紹自己。在他看來,產品觀和價值感,是一家公司百年基業和持續發展的原點。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想當好產品經理和做好企業文化建設的CEO一定不是一個好的CEO。所以一方面他這是在為員工制定做事的原則,但另一面,也是在尋找和穩固智課的「根」。
從2013年成立至今,6歲的智課教育,經歷了跌跌撞撞,從步履蹣跚到奮力奔跑,不斷迭代升級後在留學語培賽道打出了一片天。目前智課教育旗下主要擁有兩大子品牌——面向12歲以上人群,主打國際考試的智課,以及面向3-12歲少兒的少兒思維英語品牌USKid。此外,智課教育2018年下半年開展的針對to B市場的「Inside計劃」,目前也已經賦能近9000家機構。
這一切的成績,韋曉亮認為都生存在「價值感」這個原點的延長線上。
向外生長:智課的進化邏輯
韋曉亮是一個嚴謹和審慎的人,在回答每個問題之前,往往有2-3秒的沉默,並且最後還會以非常準確和凝練的話,將說過的話再徹底總結一遍。但回答「價值感」這個問題時,他變得尤為迅速和斬釘截鐵。
「對於創業者來說,『價值感』意味著解決問題,意味著一個賦能客戶且被反向賦能的過程。」
他提到,在教育行業中,大家都已經習慣於將老師作為產品輸出給客戶,但是人並不是產品,人應該是用產品來提供服務。「一家教育機構必須要能為客戶提供可循環復用且結構化的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和服務,這是機構的產品。而老師,則是應該提供人對人的精細化服務——基於教學內容和產品的個性化教學服務管理及親密度的培養。」
在韋曉亮看來,目前全中國幾百萬家培訓機構的產品還不足夠強,沒有做到內容、系統、技術、服務過程標準的標準化,這也就意味著孩子的課外輔導質量還有提升的空間。
基於這樣對行業問題的理解,智課教育打造了一個「中央廚房體系」,採用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學習模式作為核心產品模式:在雲端,匯集全球優秀師資,自主研發的高品質課程內容,被切分成精細化的知識點,形成關聯型知識圖譜;在線上,智課教育提供可循環復用且結構化的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和產品,學生可以基於AI引擎、任務管理和個性化適應的Smart智能教學系統,進行線上學習;而線下,智課教育還提供基於線上中央廚房內容和產品的個性化教學服務和管理。
「中央廚房的目標是『降本增效』,降低對老師的依賴,賦能老師更好地服務學生,讓教學效能、效果更好。」
2018年下半年,智課教育發布了「Inside計劃」,將中央廚房所有的課程內容、系統、運營標準甚至是品牌授權給合作機構,可以為企業提供教學體系搭建、教學資源研發、教師培訓、教務管理與協調、教學系統及技術支持,以及學生信息記錄及學生過程管理六項服務。也就是說,正式開啟公司的toB業務,賦能其他教育企業。
在一家企業的進化過程中,問題總是層出不窮,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也就伴隨著另一個新問題的誕生。而在韋曉亮看來,賦能其他企業的過程是智課教育實現自我進化的內在傳動機制。
例如在經過四次迭代與升級後,智課Smart智能教學系統已經實現從學(提供基於知識圖譜的任務清單式學習)、練(提供基於推薦引擎的練習題)、改(提供機器智能批改「拼寫語法」和外教批改「思維邏輯」)、測(提供基於算法的仿真測評與考分預測)、評(生成反饋報告)五大環節賦能。而智課教育的目標是,研發教育行業最強的「發動機」,讓教育機構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變為「智力密集型企業」。
但在韋曉亮看來,每家公司發展也許都有不同的節奏,但對科技的思考和嘗試,早一點總好過晚一點。2018年年初,智課教育成立了AI Lab團隊,研究的技術包括智適應技術、NLP、模式識別用於表情和情緒狀態判斷等,還計劃研究腦科學用於專注於分析等。2019年來說,智課教育投入了超億元人民幣研發AI系統,公司技術人員已經佔整體三分之一左右。
「這個過程會有點像裝自來水,也許水源從很遠的地方過來,做管道需要很久,團隊也需要時間準備,但管道一旦鋪好,裝水龍頭就很快。我們堅持自己所相信的。」
從內突破:在價值感中尋找邊界
業內有人曾調侃,如果你沒調查過,一定會以為智課教育團隊全是處女座。
挑剔、追求完美,對細節、質量、效率有極高的要求,是智課的合作夥伴和用戶對這個公司的最多評價。韋曉亮解釋,「只有在實現品控的基礎上,才能夠完成商業的擴張。而產品力,在智課看來一定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
拿智課教育旗下的少兒國際品牌「USKid」來說,整個智課團隊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張具有「家」感覺的鳥窩的照片,會在超過2000張照片中進行一步步篩選,甚至會自行進行設計;為了真正培養孩子的語言、思維、習慣等綜合能力,團隊會在課程中融入跨學科內容,推出的課程包括歌曲童謠、自然拼讀、綜合能力、分級閱讀、小小演說家等,覆蓋超過5800個知識點。
有信仰和道德感,是韋曉亮對智課教育團隊的自我評價。
唯有對產品有信仰,才不懼失敗,能在失敗中長出新的血和肉;唯有對質量有堅持,才能不被宏大的願景裹挾向前,在流量快餐時代保持清醒;唯有保持對教育的敬畏,才能學會克制,孜孜不倦以求最優解。
「教育應該是一份『戰戰兢兢』的事業,我們的信仰與道德感來源於兩句話:第一句話,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句話,假如是我的孩子。自己團隊的產品,我們自己的孩子都不用,那說明這並不是一家以產品為核心、有良心的教育公司。」
韋曉亮拿旗下面向12歲以上人群、主打國際考試的智課來舉例,許多做自適應產品的公司會做知識圖譜,會把學習內容切割成知識點。但智課是將7200小時的課程內容體系切成了12800個原子一樣的知識切片,每個切片都有它的標籤系統。「它的難度主題以及切片和切片之間的關聯,我們把它叫做智課的knowledge graph,叫知識圖譜,在這個精細化的圖譜上面配合著技術,個性化的任務清單+知識圖譜裡面每天的學習是在被採集分析的同時,在被個性化的推薦,但是這個推薦不是推薦給學生,是推薦給指導他的老師,能夠更好地做決策。」
所有對智課和韋曉亮的形容詞指向了智課的「價值感」,也指向了智課的成長邏輯。
2019年初,智課inside計劃合作企業迅速突破了8000家,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韋曉亮堅持價值感的一次集中的成果展示。
結語
未來學家尼葛洛龐蒂說:「預測未來的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
從認知與實踐的關係來看,實踐永遠高於認知。對於信奉「產品為王」價值觀的韋曉亮來說,談及如今的留學語培市場和行情,過去6年的成果讓韋曉亮比任何時刻都更有底氣——未來成長空間會更大,但智課教育的品牌競爭力會更強。
「優秀的內容研發、優秀的教學產品以及優秀的教學輔助技術,才能夠驅動好的資源實現教育普惠和教育升級。而依靠流量、營銷塑造的商業壁壘,就像是一道馬其諾防線,很容易被人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顛覆。貌似強壯的大象,也可以在一瞬間轟然倒下。」
在新形勢、新格局、新期待下,韋曉亮用一句類似尼葛洛龐蒂的話來向記者總結了智課教育的過去和未來:「只要相信就會看見。而我相信,越是走難走的路,未來就會越來越好走。」
相關推薦閱讀:
智課教育董事長韋曉亮:我們重視的是科技到底怎麼賦能教學
韋曉亮和他的智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