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作品生命倫理意識的一大缺陷主要包括哪三方面?

2020-12-13 小恢暉大人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在《水滸傳》中,好漢們高層次需要的缺失、忠義理想的世俗化、政治理想的模糊是作品生命倫理意識的一大缺陷。

(一)高層次需要的欠缺

《水滸傳》中相當一部分好漢落草為寇的目的就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如第十四回,七星聚義時,明確提出聚義的目的:「取此一套不義之財,大家圖個一世快活。」他們奪取生辰綱的目的只不過是快活一生。即使後來上梁山以後,「他們仍然是劫富自用並不濟貧,私塾教師、宗教人士、漁民、街頭小混混各色人等組成的群體,他們嚮往的是拿血命換飯吃的冒險享樂人生。」又如第四十一回李逵說出了推翻宋王朝的想法,但其終極目標依然是「快活」:「放著我們有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裡快活,卻不好?不強似這個鳥水泊?」而「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緞,成甕喝酒」,最終「做個下半世快樂」則成了梁山好漢的口頭禪。

這種追求身體享樂的人生觀已經背離了儒家倫理所倡導的安貧樂道的倫理觀念,強調了身體享樂的重要性。當身體的享樂與物質的佔有在適度的範圍內時,它是合理的;但當物質欲望成為個體生命的終極目標時,則必須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它可以使人淪落為動物、機器而喪失對於理想與高層次生活境界的追求。阮小二在七星聚義時曾滿腔豪氣地說:「我這一身本事,只賣與識貨的。」阮小七則說:「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若能夠見用得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表面上看似乎有自我實現的價值標準,其實,只要江湖上的團夥賞識其武藝,他便會拼死相從,而不管是去打官軍還是去平賊寇。其自我實現的目標依然是模糊不清的,唯一明確的人生願望便是喝酒、吃肉、分金銀。

如果說普通將領們在追求吃肉、喝酒等低層次的物質享受,那麼,宋江、盧俊義等起義領袖們則將單純的物質享受抬高到了手握權柄和光耀門楣的高度,歸根結底無非是物質欲與權力欲的結合而已。起義領袖常常提及的終極追求與勝利圖景便是「封妻蔭子」、「衣錦還鄉」。宋江勸武松上二龍山落草時的一番話即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擲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第三十一回)而盧俊義面對燕青的勸說,也道出了他的功名富貴欲:「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以來,北破遼兵,南徵方臘。勤勞不易,邊塞苦楚,弟兄損折,倖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第一百一十九回)

(二)忠義思想的世俗化

《水滸傳》所極力倡導的忠義思想與儒家傳統的忠義並不完全相同,它已經染上了濃厚的官方文化與江湖文化色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忠」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對最高統治者的要求,所謂「忠」,即要求統治者做到以下幾點:其一,體恤民情,以國家、百姓利益為最高利益。如:「上思利民,忠也。」(《左傳·桓公六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信公九年》)其二,沒有個人私利。如:「無私,忠也。」(《左傳·成公九年》)其三,即使在危難之際,也不忘記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如:「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因此,「忠」也成為百姓對最高統治者的美好期待,如:「忠,民之望也。」(《左傳·襄公十四年》)

第二層,是對人臣及百姓品德修養的要求。如:「忠,德之正也。」(《孔子家語·弟子行》)。由此可見,傳統的「忠」主要是對最高統治者的品行與治政方針的規定,兼及對人臣品行的規範,而在《水滸傳》中「忠」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完全是忠於一姓之天下了。小說借宋江等人表達忠心時,往往會說「忠心報答趙官家」,即忠於趙宋王朝。如第五十五回,宋江說:「某等眾兄弟也只待聖主寬恩,赦有重罪,怎生報國,萬死不辭。」「忠」的文化內涵縮小了,具有強烈的官方色彩。「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傳統的儒家文化中,「義」與「利」是不相謀合的,有「君子篤於義而薄於利」(陸賈)、「正其義不謀其利」(董仲舒)之說。

《三國演義》中的「義」即具有這種特點,譬如關羽對劉備的「義」氣與金錢絲毫無關,他們的交往中沒有利益關係。《禮記·中庸》說:「義者,宜也。尊賢為大。」關羽對劉備的「義」中即含有對劉備仁德之品行的尊崇。《水滸傳》中眾好漢對宋江的崇拜表面上看也是一種人格崇拜,但內涵卻發生了根本變化。第十八回,介紹宋江時說:「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賜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由此可見,宋江的好名聲是用銀子換來的,如金聖歎所說:「宋江為區區滑吏,而徒以銀子一物買遍天下。」小說中多次寫宋江用銀兩贏得了弟兄們的心,第二十二回,「宋江將出些銀兩來與武松做衣裳」,臨別時又送給武松一錠十兩銀子。第三十七回,宋江與李逵初識也是銀子先行。宋江聽了李逵的訴說,「便去身邊取出一個十兩銀子」交給李逵,李逵感動地想:「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其他在江湖上有威望的好漢與人相交也多是銀子開道,如店小二介紹柴進時說:「(柴大官人)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常常囑付我們酒店裡:『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小說緊接著寫柴進資助林衝二十五兩一錠大銀,還拿出五兩銀子資發兩個公人。

(第八回)晁蓋出場時作者寫道:「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資助他起身。」(第十三回)《水滸傳》中,只要仗義疏財就是好漢,被稱為好漢的必定出手大方,樂於助人,而不管其胸懷境界、理想追求是否高遠,作品中所標榜的「義」具有實用主義、利己主義的特徵,是典型的江湖文化。

(三)政治理想的模糊

在《水滸傳》中,梁山起義軍始終沒有確立明確的能夠實施的起義綱領,只有模糊的「替天行道」。起義領袖中除宋江、盧俊義一心招安,期盼「封妻蔭子」、「衣錦還鄉」之外,其他起義頭領在政治信仰上表現出立場不統一、信念不堅定、物質享受至上的傾向。起義領導層在政治信仰上出現了三種聲音:一種以宋江、盧俊義為代表,積極主張招安。一種以林衝、武松、魯智深為代表,他們在現實的顛簸中深刻認識到了朝廷的黑暗與權臣的陰險,堅決反對招安,並且預料到了招安之後的隱患。第七十回,宋江自作主張改「聚義亭」為「忠義堂」,並興致盎然地作了一首詞《滿江紅》,讓樂和當場演唱,當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一些英雄反應激烈: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黑旋風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還一腳把桌子踢得粉碎。魯智深則有理有據地說出了反對招安的原因:「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輟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第三種聲音則出自起義軍中的大多數人,他們既不反對招安,也不主張另立門戶,只關心能不能「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喝酒,大塊吃肉」,「做個下半世快樂」。隨著招安之後起義軍被朝廷利用徵遼、徵方臘,梁山好漢折損大半,起義領袖卻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起義頭領中發出了異樣的聲音。如當遼國以高官厚祿相誘惑時,軍師吳用竟說:「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只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

李逵在徵遼、徵方臘之後依然得不到封賞,便叫嚷著:「反了吧。」這種主張表面上與《三國演義》中「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人生選擇有相似之處,但內涵卻根本不同,前者是以物質條件為選擇標準,後者則以人主的道德修養、胸懷眼光作為標準,形成了高下之別。從中也可以看出梁山起義軍的最高決策層並沒有堅定、一致的政治信仰與精神追求,宋江、盧俊義卑躬屈膝忠於趙宋王朝,目的是「封妻蔭子」、「青史上留一個好名」,希望名利雙收;吳用等人主張誰提供高官厚祿便歸順誰,則是以物質標準取代了政治與精神追求,是典型的奴才哲學。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滸傳》作者深刻思考了個體生命的完美境界,塑造了魯智深、燕青等令人神往的生命範例,通過富有傳奇色彩的經典細節,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生命力舒張的快感。

但是,這並不能取代整部作品中生命倫理意識的落後與局限。可以看出作者生命倫理意識呈現出矛盾的態勢:一方面,他塑造了不為流俗左右、內心自由坦蕩,享受做事的過程卻不計較名利的經典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他又用大量的篇幅書寫了為追逐一己的暢快而肆意剝奪他人生命與生活權利的內容。小說中的主流生命倫理意識呈現出扭曲與變態的特點,作者所讚頌的英雄們在對待自己與他人生命時都未能從人性出發,他們要麼壓抑自己的情慾、要麼以暴力虐殺他人生命,充斥於作品中的除了空洞的「忠」,便是令人恐怖的「義」。這是閱讀《水滸傳》時應該引起注意的,對於作品中染上血腥的義氣,千萬不能育目提倡或讚頌。

有學者將《史記》中呂后殘害戚夫人與《水滸傳》中李逵活剮黃文炳進行對比之後說:「《史記》肯定文明事業;而《水滸》在對英雄們採取的野蠻報復行為大加讚賞之時,卻並不是肯定文明。」這段話提醒我們閱讀《水滸傳》時要立足生命立場,充分肯定作品中追求自由與生命舒張的進步思想;同時,要客觀認識作品中提倡權力、物慾、暴力等生命價值觀的弊端與隱患,以此為鑑,為建構當代社會和諧、科學的生命倫理意識而努力。

相關焦點

  • 工程倫理複習資料
    5.下列哪一項不是工程活動的特徵A.自主性B.創造性C.社會性D.確定性6.下列哪項是工程的完整生命周期中的環節A.計劃B.設計C.評估D.完成【解析】工程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計劃、設計、建造、使用和結束。
  • 《水滸傳》作品鑑賞思想內容
    同時,小說還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軍作了一定的側面描寫,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以及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藝術成就《水滸傳》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作品,不僅在於它思想內容的豐富,而且也由於它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繼承並發展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秀傳統,而且把二者結合起來。
  • 生命倫理問題
    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研究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中的道德問題,環境與人口中的道德問題,動物實驗和植物保護中的道德問題,以及人類生殖、生育控制、遺傳、優生、死亡、安樂死、器官移植等方面的道德問題。在所有的倫理問題之中,沒有什麼比生與死的問題更加迫切,更有爭議性的了。也因此,在西方國家討論最多的問題乃是墮胎、安樂死等類的問題。而在亞洲國家,這類問題並沒有太多的爭議。其原因何在?
  • 劉再復:教育、美育與人的生命質量
    還有口舌,口要有口德,說話要有口德,不能隨便進行人身攻擊。我批評的「語言暴力」,就是沒有口德。動不動攻擊人,就是缺德。不僅缺德,而且醜陋,離美很遠。感官經過美育的薰陶,整個生命質量就不一樣了。第三個問題,講講教材與生命質量的關係。「五四」運動時期的文化先驅者,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五四」運動是發現「人」的運動,我曾經在課堂裡講中國近現代的三大文化意識的覺醒。
  • 「凱叔講故事」打造適合孩子聽的《水滸傳》
    為此「凱叔講故事」通過精心改編,使其在保留原著精髓的情況下,讓孩子也能暢聽無阻,並在這部作品中使孩子能夠得到逆商教育、語文寫作、文學知識等多方面的培養。  「故事內容的『綠色化』是這次創作的一大挑戰」,《凱叔水滸傳》主創團隊主編宋辰對此談到:「原著中由於是成人化的視角,且受到當時的歷史局限,想要做到適合孩子更重要的是做好引導,將其中的道理講清楚,從中汲取善良的一面講給孩子聽」,以潘金蓮聯合西門慶毒殺武大郎這一情節為例,在原著中是以潘金蓮這一人物經歷的一系列故事所展開,通過改編,將故事的視角切換到武松身上,從武松回來看到哥哥武大的牌位開始講述
  • 疫情防控中領導幹部的倫理素養
    [摘要]準確認知疫情防控中的倫理問題,提升領導幹部倫理素養,加強危機應對中的倫理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方面。疫情防控中領導幹部的倫理素養包括價值觀、倫理知識與道德情懷、倫理選擇與行動能力等三個層次,應加強領導幹部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培育,通過文化知識學習、自我修養和教育培訓等多種方式,提升領導幹部倫理素養,鍛造中國特色的疫情防控領導力。
  • 2020英語一大作文常用高分詞彙:倫理道德類
    其中考研英語的作文佔有的分值非常大,無論是英一還是英二都包括兩部分小作文和大作文。那麼由於他們之間的差異性,我們必須要分別準備,才能獲得高分。下面為大家整理了2020考研英語一大作文常用高分詞彙之倫理道德類,供大家參考。
  • 《挪威的森林》中的身份困惑與倫理思考
    將要失去渡邊的危機感加劇了直子的病情,她鬱鬱寡歡,最後選擇通過上吊的方式結束生命。顯然,直子由於在同木月和渡邊的交往中既不能確認自己的身份,也無法重構自己的身份,因此失去了進行倫理選擇的前提,從而無法擺脫倫理困境。這也說明,直子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第三,直子無法解決身份危機,原因在於她缺乏明確的身份意識以及無法做出正確選擇。直子先後經歷了三次身份危機。第一次是在木月自殺之後。
  • 工程倫理01講:課程簡介、工程與倫理
    第 2 章至第 4 章:分別從責任倫理與倫理責任、利益分配與公正、環境倫理與環境正義三個方面探討所有工程實踐都可能面對的一些共性問題。第 5 章:重點探討了工程師的職業倫理。2)"分論":主要針對不同的工程實踐,有針對性地分析不同的工程領域面對的特殊問題,以及共性的倫理問題在這些領域的特殊表現,分析不同工程領域的工程倫理規範。
  • 超星爾雅工程倫理答案-學習通工程倫理
    ()錯誤6動力、機器、工廠,這三個關鍵詞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主要的三個變項。()正確1.21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是以下哪一條?()6.11【單選題】即使預知技術危害也不能確切地表述風險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 社會工作倫理在社會工作中的意義和重要性
    姚進忠:從學理上來說,社會工作倫理核心作用有三: 作為規範——表明哪些行為是值得尊重的;作為渴望——提出對專業理想行為的期待;作為命令——設定對不道德行為的制裁。個人認為,總的來看,社會工作倫理可能是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行動指南,是專業服務共性的提煉,通過上面三個角度的運作,讓社會工作與其他專業有明晰的專業區別。
  • 《水滸傳》:「禮失求諸野」的救贖之義
    過去這書被認為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作品,乃至有「農民起義教科書」之稱。至八十年代初,「起義說」已大受質疑,有些學者便相應提出另一種解釋,將其視為摹寫市民階層生活與理想的敘事之作。這種「市民說」的來由是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裡談論《三俠五義》的一句話,所謂「《三俠五義》為市井細民寫心,乃似較有《水滸傳》餘韻」云云。
  • 英國哲學家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大「缺陷」,指的哪三方面?
    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大「缺陷」,那究竟是哪三個方面呢? 1959年,英國大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晚年接受採訪時被問及:「你想對後人留下什麼珍貴的感悟?」羅素這樣說到:「我想說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一個是智慧,一個是道德。」「關於智慧。
  • 從《水滸傳》中108位英雄的綽號
    《水滸傳》是中國著名的小說之一,他描述了北宋後期由宋江領導的英雄好漢和梁山起義的故事。除了書中精彩的故事,這108位英雄的排名和綽號也是津津樂道。即使你不熟悉《水滸傳》中的字符,只要你聽到一個人的暱稱,你就可以猜出他的性格。
  • 有人說蘇東坡的書法是北宋第一,其個性主要有哪方面呢?
    然「八大家」中有三個姓蘇的,三個姓蘇中且又是三父子,即蘇軾之父蘇洵、蘇軾之弟蘇轍,真可謂文豪大家族呀! 他的書法個性突現在哪方面呢?下面就來稍作分析一二吧!
  • 我學《生命倫理學》系列之三:生命倫理學帶來的收穫和影響
    該公眾號推出同學們學習《生命倫理學》體會與收穫的系列文章,為兄弟院校師生開展生命倫理教育提供參考,並為普及生命倫理學盡一己之力。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道:「我們討論的不是小事,而是我們應當如何生活的問題。」我覺得這句話用在對生命倫理學的研究上同樣適用。生命倫理學並不只是告訴你前輩對指向生命倫理的認識與思考,而更多的是讓你知道怎麼去做、怎麼去看待才更有益於你的生活。
  • 孫二娘是《水滸傳》中可有可無的角色
    孫二娘綽號母夜叉,是《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中僅有的三位女性角色之一,原先與丈夫菜園子張青在孟州十字坡經營酒店。夜叉是印度傳說中的神祇,原指「以鬼為食之神」,足見其兇惡。女性夜叉亦出自印度傳說,後被佛教吸收,在佛經中往往以美豔之形象出現,有時扮演考驗修道者的角色。
  • 《水滸傳》中宋江的性格爭議,一個生活在自我矛盾中的人物
    摘要:《水滸傳》中,作者施耐庵對宋江性格的描寫,可謂充滿了矛盾性和爭議性。然而,正是通過這種複雜的、具有爭議的性格描寫,成功地把宋江的心理活動盤活。也正是因為對宋江刻畫的成功,才使得《水滸傳》能與《三國演義》等並稱為四大名著。《水滸傳》如果沒有宋江這個人物,他就是一本沒有靈魂的書。
  • 規則意識的倫理底線
    法律是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成文規則和顯規則,倫理道德則往往是不成文的顯規則。規則意識是指人們在特定的環境下遵守共同體或社會組織的各類規則(尤其是法律以外的規則)的意識。在公共領域,人們的規則意識不僅意味著要遵守法律、政策和官方倡導的意識形態等政治規則,還要遵守社會上流行的倫理道德。通常情況下,遵守規則往往是分享同一規則的人們所預期的。
  • 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
    在參與調研的人群中,自認為對科研誠信之外的科研倫理規範了解較多的受訪者僅佔5%。  近年來,我國人才評價制度不完善不科學問題越來越突出,「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現象成為科研創新和人才評價的一大痼疾。客觀來看,分數、文憑、論文等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個體或集體發展的成績,為防止評價中主觀因素的幹擾提供了某些客觀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