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倫理在社會工作中的意義和重要性

2021-02-20 中國社會工作

在我國加快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及本土化的過程中,社會工作倫理承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圍繞這些問題,本期邀請了相關專家及實務工作者進行討論,以期引發大家更深入的思考。

主持人:社會工作倫理屬於專業倫理,是社會工作專業本身對社會工作從業者所提出的行為標準和道德理想。它集中反映了社會工作專業化水平的高低。在您看來,社會工作倫理對社會工作專業化有什麼意義?

姚進忠:社工與服務對象的服務關係是一種道德介入的實踐,不但需要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的技巧,而且要以道德的視角進行審視。可以說,專業倫理貫穿社會工作服務的始終。實務技巧與倫理是社會工作的雙翼,要成為一個專業、優秀的社工,必須擁有高專業技巧和高專業倫理敏感性。進一步而言,專業價值與倫理是專業靈魂,是社會工作區別於其他行業的根本,使用相同的服務技巧,但背後秉持的理念不同,最終服務效果會有天壤之別。

社會工作服務過程中的每個決定都會涉及倫理問題, 社會工作倫理在一定程度上協助社工澄清了專業實踐中的倫理問題,並提供了可能的處理方式,協助社工在處理與倫理有關的實踐問題上能實現行與思的統一。某種意義上,社會工作倫理是一種對專業社會責任的集體思考, 隱含著社會工作在社會中扮演的特定角色。社會工作倫理雖並不直接提供專業標準,但它的確提供了社會工作專業化的方向與指引,促進社會工作集體良心的發展,樹立專業規範化形象。

馬雲馳:和任何職業一樣,社工也需要倫理和行為規範的指引。社會工作倫理對社會工作專業化的意義在於:可以使社工更加明確基本的工作價值和理念;社工在面臨具體的倫理困境和問題時可依據社會工作倫理做出選擇和決策; 可以使社工的行為更加規範;可以為社工提供精神和倫理的支持。總之,良好的職業和專業倫理對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至關重要。

主持人:社會工作倫理貫穿社會工作服務的整個過程,在您看來,社會工作倫理在社會工作服務中起到什麼作用?在社會服務中應如何遵守社會工作倫理? 

姚進忠:從學理上來說,社會工作倫理核心作用有三: 作為規範——表明哪些行為是值得尊重的;作為渴望——提出對專業理想行為的期待;作為命令——設定對不道德行為的制裁。個人認為,總的來看,社會工作倫理可能是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行動指南,是專業服務共性的提煉,通過上面三個角度的運作,讓社會工作與其他專業有明晰的專業區別。

關於如何更好地遵守社會工作倫理,個人認為可以從澄清、對話、行動三方面努力。作為社工,在實踐中面對特定的倫理問題時,首先應該澄清自己的價值、服務對象的價值、社會的價值、專業的價值,這四者對於同一個特定問題有著各自的立場,並清楚其中的共性與衝突;其次應該是加強各種價值的協商與對話,通過對話尋找可能的平衡點,特別是讓服務對象對其中的衝突能有所感悟與理解,並讓其意識到這些差異對倫理決定可能的影響, 努力做到既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又能符合自己專業倫理的要求;最後是行動,任何經驗都是在行動中積累,有了前面兩步的奠基,可以嘗試依據對話的結果進行服務介入,在實踐中認清倫理的真實影響,並與服務對象一同探討這樣的實踐影響有可能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以進一步調整各自對這個特定倫理問題的理解。

範斌: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是一個系統、嚴密的體系, 包含了意識、心理、行為三層次。意識層面主要是指社會工作理想,心理層面包括社會工作態度,行為層面則指社會工作責任和社會工作紀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本身就是社會工作專業化和職業化的重要內容。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在實務中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為社工開展實務服務提供依據和指導上,首先它明確社工的工作內容中哪些是該做的,應遵守怎樣的準則,並通過對社工提供服務的規範和指導,將社工的專業服務與一般性的助人行為相區別,確保服務專業性。另一方面體現在對社工行為的約束和影響上。因為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能約束社工的言行,不僅保障了服務對象的基本權利,而且維護了社工的專業形象,使社工的服務得到服務對象的滿意和社會的認可。

郭慧芳:在服務提供過程中,社工幾乎每時每刻都需要做出大大小小的決策。當所遇到的困境與自己的價值觀或與法律法規產生衝突時,社會工作倫理所起到的作用是:社工無需一個人去面對這些困境,而有社工倫理作為背後支撐, 使我們更合理地做出每個決策。

如何遵守這些社會工作倫理?首先,我們要認識社會工作倫理是什麼。社工倫理以保護服務對象不受傷害為重,因此,自決、保密等都是基本的社工倫理。其次, 我們要做好提前「體驗」,避免出現困境時才臨時補救。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以收集服務中普遍出現的倫理困境,多與別人/ 團隊/ 督導交流,以案例形式,討論遇到倫理困境時該如何處理,思考應根據什麼倫理做出什麼決策。

主持人:社會工作作為一種職業,有自己獨特的職業倫理,但我國社會工作起步晚,職業化不足。請您結合實務,談談社會工作倫理在社會工作職業化過程中發揮哪些作用。

郭慧芳:職業化是對工作的一種標準化及規範化的要求。在職業化過程中,社會工作倫理可突顯其專業的獨特性。相信有不少社會人士對社工工作的印象是:社工只是與服務對象「聊聊天」、為服務對象「跑跑腿」而已。然而,這些「聊聊天」「跑跑腿」的背後卻是突顯社會工作有別於其他職業的關鍵。比如,一個一家三口的家庭,成員各有不同程度的殘障,家長不讓11 歲的女兒讀書,但本身又照顧不了女兒的起居。經過多方部門的磋商,該家長仍拒絕給女兒讀書。向律師徵求意見,回應「沒什麼可做」;向相關部門人員了解, 回應「已盡力但勸說不了」。當所有人包括社工自己都以為「沒什麼可做」時,是什麼支撐社工堅持下去?是社會工作倫理中的保障服務對象的生命以及基本生活質量這兩個原則。把讀書事宜放下,該女兒的生命以及基本生活質量是絕對需要關注的。在接下來的介入工作中,社工鼓勵、引導該家長, 做好對女兒的起居照顧。逐漸地,通過社工「聊聊天」「跑跑腿」的工作,該家庭在居家衛生及女兒照顧方面有大大提升。

當面對不同人、不同專業提出不同看法時,若能理清及遵守社會工作倫理,可避免出現立場搖擺不定、傷害到服務對象的情況。然而,要做好社會工作倫理的內化以及社會工作的職業化,非社工個人能力所及,絕對需要其所在機構以及行業的投入,自上而下形成「以人為本」氛圍,而非過度追求績效及拓展。

主持人:社會工作發源於西方社會,深受西方基督文化影響。作為儒家文化下的中國, 在社會工作本土化過程中,專業倫理在社會工作本土化中承擔什麼角色? 

姚進忠:社會工作本土化應該被理解為在本土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激烈、自發交互對話背景下重新形塑服務對象、社會工作者、社會環境和社會服務制度等多個主體的動態過程。專業倫理本土化實際上是西方專業價值觀與中國文化的對話與融合。

中西文化背景差異的存在,使得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社會工作理論與技巧在本土化過程中不得不首先面對文化的考驗與調適。社會工作本土化建構需要引入中國特色的文化與社會要素,強調社會工作對於中國文化要素的敏感性和適切性。文化倫理的對話是社會工作本土化中最重要的激活策略,也是其他本土激活策略的基礎。倫理本土化的過程追求對文化的深度理解和以批判的眼光審視當前社會工作實踐的文化運用能力,以應對當前西方社會工作知識體系單方面文化傳輸的影響。


《中國社會工作》雜誌

投稿平臺:http://tg.shehuiwang.cn

新浪微博:@中國社會工作雜誌

分享是一種美德,請將本文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友情提示:長按二維碼將自動識別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反思
    主持人:將社會工作倫理課程納入整個社會工作教育體系是社會工作職業化和專業化的重要環節。請結合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現狀,談談我國社會工作倫理教育的現狀、發展及問題。在三者中,專業價值是社會工作的靈魂,任何理論知識都具有豐富的價值基礎,任何專業技能的實踐都是一種價值與道德的實踐,專業價值是社會工作者選擇知識和技能的基本工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社會工作學生專業價值的內化與認同顯得特別重要。但是當前很多開設社會工作專業的學校在教學大綱設計上對於倫理課程關注不夠,學校教育更注重社會工作理論和專業技術的培育。
  • 【基礎回顧】社會工作基本價值觀和專業倫理守則
    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是利他主義,尊重受助者的權利和選擇。它認為社會工作是一種真正的服務過程,而不是社會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權力。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是社會工作的靈魂,這使它與其他助人活動區分開來。7.社工認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會盡力加強人際關係,務求維持、促進及提高個人、家庭、社團、機構、社群的福祉,幫助社會大眾預防及減少困境與痛苦。
  • 社會工作職業倫理(二)維繫專業秩序的利器
    有人說它是社會工作的價值和信仰,給專業實踐提供方向和指導;有人說它是一套指南和規範,讓社會工作者在以職業身份面對各方關係時知道應做什麼和不應做什麼
  • 社會工作價值觀及專業倫理學習
    作為一種專業價值觀就要求社會工作者在開展實踐活動時需要在價值觀念的指導、支配下進行,尊重受助者的權利和選擇。以保障服務對象的利益為基本出發點,最大限度地關心人、服務人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時體現出社會工作是一個服務過程,而不是社會工作者行使權力的過程。因此在價值觀的指導和約束下就把社會工作與其他助人活動區分開來。
  • 民政部發布《社會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社會工作方法 小組工作...
    《社會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明確了個案工作倫理與原則、理論與模式、技巧、過程和檔案記錄的要求。《社會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對個案工作的定義為,以有需要的個人或家庭為服務對象,運用個別化的工作方式,增強其解決困難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其與環境和諧發展的一種專業社會工作方法。
  • 【2020】考點2-2: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作用
    2019-7.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為社區低保家庭提供各種服務。從社會工作價值觀的角度出發,下列做法中,能體現保護服務對象權益的是()。2017-63.關於社會工作價值觀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有()A.社會工作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保護服務對象的權益B.通過價值觀的指引和規範,推動社會工作專業的健康發展C.社會工作價值觀主要起到保障社會工作者合法權益的作用D.社會工作價值觀可有效促進社會服務機構內容的合理部分E.社會工作價值觀維護社會正義,強調不同群體的平等發展
  • 【2020】考點2-1: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的作用
    2017-62.社會工作價值觀是內化於社會工作者專業實踐的精神標準,其主要作用有()A.保護服務對象權益B.保護社會工作者的合法權益C.促進專業健康發展D.促進社會工作機構能力建設E.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參考答案:ACDE(從理解的角度可以很容易選出CDE
  • ​社會工作倫理(第一課)
    那麼,第一課我們首先要來討論和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什麼是社會工作倫理?社會工作倫理在社會工作專業的知識系統中所佔據的地位是什麼?對於社會工作的知識系統,我們基本上可以把它分為兩部分或三部分。首先,作為一個知識體系,社會工作有它自己特定的方法論,即研究的方法論。其次,作為專業、行業和職業,社會工作還有它工作的方法論。
  • 社會工作者考試概念解析:社會工作倫理
    社會工作倫理:就是指社會工作人員在社會工作過程中自身所應具有的倫理價值以及在處理與案主、同事、服務機構以及社會之間的關係的過程中所應遵守的倫理準則
  • 科右中旗「雲培育」課堂之社會工作價值觀與專業倫理
    本章主要介紹社會工作專業的價值觀、專業倫理、專業倫理守則。曉慧老師提醒我們要充分理解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含義、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主要內容,尤其要掌握倫理議題的主要內容、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決定。因為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是社會工作的靈魂,要熟練掌握並內化至日常實踐工作中。
  • 陳文華、鍾耀林、鄭廣懷丨中山大學社會工作師生C論:社會工作教育在社會工作專業化發展中的作用——基於一個整合的概念框架
    回顧社會工作百餘年的歷史,社會工作教育總體上是在圍繞實現專業化的過程中萌芽、生成、發展和壯大。儘管中國大陸社會工作的發展有特殊性,尤其是不同於西方「先實踐後教育」,而是帶有明顯的「教育先行」特點(史柏年,2004;趙芳,2015),但人們對於教育應肩負社會工作專業化的使命也同樣提出了要求和期待,並隨著社會工作服務的興起與快速發展,這種呼聲愈加強烈。
  • 王思斌:社會工作在構建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格局在社會學、政治學中並不是一個常用的概念,但它包含的意義是深刻的。在社會學著述中,費孝通教授曾經用「格局」來反映鄉土中國與西方國家基礎社會結構的差異,這就是著名的「差序格局」與「團體格局」的概念,這裡的「格局」說的是基本的社會關係結構的形態。[1]可以認為,格局是在一定範圍或系統內形成的、各部分之間基本的、結構性關係。格局具有基本性、框架性、對整體關係影響的重要性等特點。
  • 社會工作專業關係到底是啥?
    1996年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SW)倫理守則所概括的社會工作核心價值觀,其中就包括社會工作者應認識到人際關係的核心重要性。社會工作者需要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改變的重要工具,在助人過程中扮演服務對象的夥伴角色,在有目的的努力之下嘗試去增強人際關係,以增強、恢復、維持和促進個人、家庭、社會團體、組織和社區的福祉。
  • 民政部發布社會工作服務兩項行業標準
    「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工作同樣也如此,需要規範與指導。近日,民政部發布《社會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以下簡稱《個案工作》)和《社會工作方法 小組工作》(以下簡稱《小組工作》)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這是民政部在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發布的第五和第六項推薦性行業標準。
  • 社會工作的一些概念
    4.社會工作倫理社會工作倫理:就是指社會工作人員在社會工作過程中自身所應具有的倫理價值以及在處理與案主、同事、服務機構以及社會之間的關係的過程中所應遵守的倫理準則。5.倫理困境倫理困境:由於社會文化的多元化和人們倫理價值觀念的多樣化,社會工作實踐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衝突,面對這些衝突,社會工作者可能會左右為難,這就是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
  • 理論-流浪兒童的社會工作與社會救助:超越與融合
    因對流浪兒童人格尊嚴與受保護權利的重視,康復模式實現了對矯正模式的超越,但其鮮明的「問題」視角、人格病態理論導向和被救助者的主體性缺失也是被詬病的。近年來,人本模式和社區發展模式被推崇,其共性即為發展的理念,社會工作的價值與倫理凸顯。
  • 「行業自律」《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執行與問責體系探析》文章解讀
    二、落實倫理守則的行動體系,社會工作者的倫理決定不僅是個人選擇的結果,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落實,同樣需要不同的組織、機構的參與,需要不同個體的配合。這些組織和個人各負其責,構成了保障倫理守則落實的行動體系。
  • 「全民抗疫」中的社會工作:「散化參與」與「優勢集聚」
    值得肯定的是,社會工作在此「全民抗疫」國家戰略部署中被納入專業服務力量隊列,一方面說明社會工作在前期抗疫工作中的積極參與和專業貢獻得以顯見並受到黨和政府的認可,另一方面說明社會工作在當前和今後的抗疫工作中將有更廣闊的行動空間和更艱巨的專業任務。然而,我們既不要因喜得「陣前點將」而自信過度,也不要因害怕「難負重望」而心有憂愁。
  • 浙江省2013年1月自考社會工作概論真題
    >D.由社會結構的轉型或轉軌導致了貧窮3.兒童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等,這是依據什麼標準對社會工作所做的劃分A.工作手法  B.社會問題C.工作對象  D.工作層次4.促進社會福祉和正義,這是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的哪個方面A.對案主的  B.對同事的C.對機構的  D.對社會全體的5.下列有關睦鄰服務中心特點的說法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顧東輝:社會工作在抗疫中的專業參與
    當然,社會工作並非萬能,基於實力應對問題,正是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基本要求。社會工作靈活運用多類助人利他的工作技術。面對因疫而困人群,社會工作往往採用五大策略。根據此情此景,做好可做之事,幫忙而不添亂,既是疫情應對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工作的倫理原則。當然,具有專業優勢並不表明社會工作高於其他行業。北京大學王思斌教授在近期撰寫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武漢抗疫講話的體會文章中指出,社會工作的抗疫專業優勢表現在「與其他專業相比的服務特色」和「與非專業事務相比的技術長處」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