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事與民法典

2020-09-04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大到開辦公司、籤訂合同,小到物業管理、民事糾紛,人一生中的每一個民事行為,都與之息息相關。

民法典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民生周刊》邀請中國政法大學律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祁治軍、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張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員周書博、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中校,結合典型案例,一起探討民法典與百姓的日常。

中國政法大學律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祁治軍:

婚內出軌致離婚,受害方可多獲賠

案例:

熱播劇《三十而已》中,女主角顧佳作為全職太太,全身心撲在家庭中,最終卻因丈夫出軌而離婚。為她惋惜的同時,不少人存在疑問,全職太太、家庭主婦離婚時如何進行財產分割?她們在撫育子女、照顧老人上付出的明顯比丈夫多,能要求丈夫給予補償嗎?

釋法:

根據現行婚姻法第40條之規定,一方主張離婚家務補償,必須以夫妻雙方書面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為前提。但由於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中國家庭實行的是夫妻共同財產制,這就使得婚姻法第40條所規定的家務勞動補償制度長期處於休眠狀態,難以被喚醒。

民法典頒布實施後,這一狀況將得到改變。根據民法典第1088條之規定,夫妻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給予補償。

當然,民法典第1088條保護的不只是全職太太,還有「家庭主夫」。無論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承擔家務勞動較多的一方是妻子還是丈夫,離婚時都可以得到家務勞動補償的救濟。至於具體補償金額,民法典並未規定標準,一般應先由雙方協商確定,協商不成時,再由法院判定,一般會依據夫妻一方家務付出的多少、另一方的支付能力、雙方婚齡長短及當地經濟水平等因素確定補償金額。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員 周書博:

高空拋物如何釐清侵權責任

案例:

某日傍晚,老王在小區快走鍛鍊,路過5號樓時突然天降酒瓶,砸在老王肩上。後經鑑定,老王右側鎖骨骨折,定為九級傷殘。老王將5號樓3樓以上的46戶居民,一起作為被告告上法庭。

釋法:

根據現行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法院認為具體侵權人難以確定,除其中6戶無人居住外,其餘40戶未能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判令該40戶共同補償老王各項損失18萬元,平均下來一戶為4500元。作為被告的居民很不理解,認為自己沒有侵權,也常被樓上丟垃圾行為所擾,向物業反映多次,都沒能妥善解決,沒想到現在自己成了被告。

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民法典第1254條做了改變,雖然仍規定「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但同時增加3項規定,保障無辜者權利。

一是規定在查到侵權人後,承擔了補償責任的無辜者有權向侵權人追償;二是規定建築物管理人沒有盡到安保義務,應當依法承擔相應責任,促使建築物管理人積極履行安保義務,降低高空拋物發生率;三是規定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這樣一來,無辜者除了像以前一樣自證清白外,還可以通過擁有高超偵查技術手段的公安機關來證明自己無責。

相信隨著民法典實施,高空拋物惡行會得到有效遏制,沒有實施侵權行為的人最終不必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張科:

代位繼承修改有助於傳播孝文化

案例:

王某的父母在王某爺爺奶奶去世後也去世了,王某的大伯為了照顧王某終身未娶。王某成年後,以孝順報答大伯的恩情。大伯不幸離世後,大伯的遺產王某能否繼承?

釋法:

代位繼承作為法定繼承制度的一種補充制度,能夠很好解決法定繼承人先於被繼承人死亡所出現的遺產繼承問題。現行繼承法第11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依據該條款的規定,只有被繼承人有子女的情況下才可能產生代位繼承,但在被繼承人無子女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其財產無人繼承的困境。

民法典擴大了法定繼承人的範圍,新增了關於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也可以代替其父母承受被繼承人遺產的內容。

民法典第1128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子女的直系晚輩血親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

民法典關於代位繼承的修改,汲取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既有利於孝文化的傳播,也保障了私人財產權的繼承流轉。

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劉中校:

「自甘風險」條款利於校園體育活動

案例

以前的學校運動會有撐竿跳、三級跳、標槍、鉛球等項目,現在這些危險性大的項目都取消了,原因是擔心學生安全問題。一旦學生在運動中受傷,校園體育的組織者通常會跟著「受傷」。有時,即便學校無責,仍要承擔人道主義補償,這種「傷不起」現象,成為制約校園體育活動的一個隱形絆腳石。

釋法:

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對文體活動中出現意外的各方責任加以界定,根據民法典第1176條的規定,「自甘風險」指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發生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除外。

民法典第1186條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發生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民法典避免了對公平原則的擴大使用,規定適用公平原則的,應根據法律的明確規定;法律未明確規定的,行為人對損害發生沒有過錯的,無需分擔損失,即無需予以補償。

「自甘風險」條款不僅是我國立法水平的創新和進步,也有利於保護其他參加者的利益。這一條款的基礎在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能力、有義務對其個人的行為負責。

文體活動本身就具有風險,苛刻地要求參加者在活動過程中,確保自己正常、合理的行為不會導致其他參加者損害的(如傳球時,球員先考慮自己傳球的行為是否會弄傷隊員),不利於文體活動的發展,與文體活動的性質和目的相衝突,且任何參加者均無法確保自己正常、合理的行為不會導致其他參加者損害。

行為人明知該文體活動有風險的情況下仍自願參加的,其對該風險系明知的,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導致損害的,其他參加者對受害人的損害發生無過錯或重大過失的,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 《民生周刊》記者 張兵)

相關焦點

  • #學習民法典#宏偉區人民法院:讓民法典來到群眾身邊
    為切實推進民法典實施,10月10日,宏偉區人民法院民事法官走上街頭,在匯華宮門前開展集中宣傳民法典活動宏偉區人民法院將民法典宣傳融入到「法律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校園」活動中,採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普及民法典知識,向未成年人、企業職工、村民普及民法典知識,讓民法典來到群眾身邊,進群眾心裡。
  • 【民法典在你身邊】遺失物的善意取得
    【民法典在你身邊】遺失物的善意取得 2020-08-27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民法典在身邊】遭遇校園欺凌,我該怎麼辦?
    【民法典在身邊】遭遇校園欺凌,我該怎麼辦?三、及時的跟老師,家長反應遇到欺凌,不管後果如何,一定要及時的跟老師與父母匯報,這是必須要做的事。讓他們想辦法來保護自己,幫助自己擺脫困境。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父母,依靠老師,才能真正的保護自己。
  • | 民法典在我身邊
    | 民法典在我身邊 2020-11-16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丨這樣做,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
    為切實推動《民法典》在水果湖轄區廣泛深入宣傳,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營造全社會共同學習的良好法治氛圍,水果湖司法所組織開展了《民法典》系列宣傳活動。重點對街道領導幹部、社區書記、青少年等對象開展《民法典》宣講,增強民法典宣傳教育的針對性;二是豐富宣傳形式。採用圖文解讀、以案釋法、普法講座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增強民法典宣傳教育的實效性;三是用好普法陣地。通過張貼宣傳標語、圖文解讀、漫畫掛圖等,寓民法典教育於社會活動中,讓群眾有感、讓社會共鳴。
  • 城陽區舉辦「民法典在我身邊」 法治剪紙藝術比賽
    8月13日上午,「民法典在我身邊」法治剪紙藝術比賽頒獎儀式在上馬街道辦事處大廳二樓會議室舉行,城陽區司法局、城陽區上馬街道相關領導出席頒獎儀式,法律服務志願者、社區代表、獲獎人員和熱心群眾參與活動。據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後,城陽區司法局結合區上馬街道民間剪紙盛行的特點,聯合街道籌備組織了以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民法典知識為主題的剪紙比賽,比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群眾熱情高漲積極參與,20天內收到剪紙作品200餘幅,內容反映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發展歷程,特別是民法典頒布後群眾踴躍學習積極宣傳的各種場景。
  • 【民法典在身邊】合同效力制度的調整及其影響
    【民法典在身邊】合同效力制度的調整及其影響 2020-10-14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 :紅果子法庭開展《民法典》基層宣講活動
    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 :紅果子法庭開展《民法典》基層宣講活動 2020-07-22 14: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律師有話說》「身邊的民法典」普法專題節目第十一期上線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為此,市司法局、市普法辦聯合汕頭電臺推出《身邊的民法典》民法典普法專題節目,邀請《律師有話說》嘉賓律師,為大家解讀「身邊的民法典」。公民面對不法侵害卻無法及時得到公權力的保護時,危險境地可以適當反擊,阻卻違法,抗擊暴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正當防衛」。
  • 甘肅省女子強戒所開展「我身邊的民法典」專題講座
    以案釋法 以法育人——甘肅省女子強戒所開展「我身邊的民法典」專題講座本網訊 為進一步做好民法典宣傳教育,培養戒毒人員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12月24日,甘肅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在全體戒毒人員中開展了「我身邊的民法典」專題講座。
  • 豔華社區 | 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司法所所長陳勝組織民法典宣傳志願者宣講進社區,就是為了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34;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民法典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範的影響,也會對堅持和完善
  • 《律師有話說》「身邊的民法典」普法專題節目第十三期上線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為此,市司法局、市普法辦聯合汕頭電臺推出《身邊的民法典》民法典普法專題節目,邀請《律師有話說》嘉賓律師,為大家解讀「身邊的民法典」。
  • 《律師有話說》「身邊的民法典」普法專題節目第十期上線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為此,市司法局、市普法辦聯合汕頭電臺推出《身邊的民法典》民法典普法專題節目,邀請《律師有話說》嘉賓律師,為大家解讀「身邊的民法典」。「法律年齡」將隨之改變,我們從形成一個受精卵那天起,年齡的計時器便開啟了,法律也同時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 《律師有話說》「身邊的民法典」普法專題節目第十二期上線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為此,市司法局、市普法辦聯合汕頭電臺推出《身邊的民法典》民法典普法專題節目,邀請《律師有話說》嘉賓律師,為大家解讀「身邊的民法典」。眼下正是秋高氣爽、登高遠足的好時節。馬上迎來十一與中秋疊加的超級黃金周,不少朋友也都計劃著外出遊玩。九月份也是國內各大高校的開學季,大學新生老生也都踏上離家求學的旅程。
  • 「民法典與我」微視頻展播㉘丨民法典與孩子權益保護
    參賽者:章芳芳申報單位:紹興市檢察院民法典對孩子權益的保護從什麼時候開始
  • 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實施 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民法典頒布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實施,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出席。學習會上,吉林大學副校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蔡立東就「學習實施民法典」作輔導報告,對民法典的重大意義、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透徹的梳理和闡述,對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實施提出了意見建議。巴音朝魯指出,民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立法的先河,在中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 雲南:民法典走進千家萬戶
    記者了解到,為保證民法典在雲南全面有效實施,雲南省高位推動,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各地各部門協調聯動,積極開展「立體式+全領域」的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真正讓民法典走進廠礦機關、走進群眾心裡。  省委省政府高位啟動細化方案立體學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是實施普法教育工程的關鍵所在。
  • 婚姻家庭「煩心事」, 民法典給你答案
    ……這些婚姻家庭的「煩心事」,聽聽民法典怎麼解答。在共同債務問題上,民法典吸納了最高法相關司法解釋的內容,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籤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 史維強:施行民法典,利國利民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了「民法典時代」。新編纂的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該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FM100.9《直播松江——法在身邊》:小到買菜,大到買車...民法典...
    民法典從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宣告中國的「民法典時代」到來。2020年,《直播松江》法在身邊系列為大家解讀了民法典人格權、婚姻家庭編、青少年權益保護、侵權責任法、繼承編等方面。《直播松江》繼續關注民法典,和您一起來解讀民法典合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