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考研老師張雪峰說過:前程似錦,勇攀書山甘灑汗水放飛心中夢想;志存高遠,泛遊學海競逐群雄一朝金榜題名。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太多太多的人認為學習知識就是為了考上重點大學,甚至存在著一種錯誤觀念認為只要考上了985,211這樣的重點大學將來就一定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其實能不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僅與自己的知識水平有關,還與職業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有著直接的聯繫。下面通過幾個例子說明對多數家庭而言,家長與教師害了我們的小孩教育。
【清華張曉勇】
提起清華大學,應該是不少高中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府吧!我們小時候都曾揚言我們要踏入清華大學,可是最後真的多少有人能進入這樣的高等學府,就是進去了是不是就是我們要求的未來。例子一張曉勇他就成為了清華的一份子。他憑藉著聰明的頭腦和自身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高考之後得到清華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因為他的成績剛剛只夠考入清華大學所以他的專業並不是十分的理想。
但是只要能進入清華大學再加上自身不懈努力,一定會在大學裡有所收穫。然而張曉勇卻因為自己的專業而有些氣餒。他知道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一門冷專業,所以內心有一絲小小的挫敗感。在畢業之後他進入了一家企業,但是因為專業的原因,他只能擔任客服一職。這與他當初的夢想存在著太大太大的差異了。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管理人員,但是卻在這樣的公司擔任客服。他覺得自己的價值沒有被真正的體現出來。這時家中有傳來消息說年邁的父親病重。於是他在夢想破滅與父親病重的雙重壓力之下選擇回到了家鄉。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們都應該知道回到家鄉自己的才華施展將會更加的困難。後來張曉勇就在家鄉附近的地方當了一名保安。誰能想到這名保安有著清華的學歷,大概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上了清華大學之後卻在這裡當一名小小的保安。其實他的專業如果要憑藉自己的努力,也一樣可以出人頭地。但是他自己覺得自己的價值被貶低了,他覺得他不被重用。但其實他沒有被重用的原因在於他自己職業能力太差。高不來低不就,畢竟心氣太高不是一件好事。凡事都應該從基層技能做起,豐富人生閱歷是成功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向上爬關關健。
【哈工大劉漢清】
在劉漢清生活的那個年代中,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絕不亞於踏入清華北大這樣的高等學府自豪。在當時哈爾濱工業大學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大學。從小就熱愛學習的劉漢清靠著自身的拼搏努力,終於踏入了哈工大的大門。他所學的專業是金屬熱處理。在當時來看那的確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行業,因為在那個時候中國的金屬行業也才剛剛有所起色,這樣的專業在當時來說可謂是十分的吃香了。
但是在當時十分流行的哥德巴赫猜想卻成為了劉漢清前進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哥德巴赫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
所以劉漢清痴迷於證明歌德巴赫猜想。他荒廢了自己的學業,一門心思撲在哥德巴赫猜想上。可是連當時歐洲有名的數學家都沒有證明出來的問題,他一個學金屬熱處理的怎麼能夠輕易的就證明出來呢?
因為將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花費在了哥德巴赫猜想上導致自己的專業不及格。他沒有拿到當年的畢業證,也就沒能得到國家所分配的工作。後來淪為了低保戶,一個月拿著幾十塊錢的補貼勉強度日。他看著昔日的同學都已經飛黃騰達而自己卻貧困潦倒也為自己曾經的魯莽和衝動後悔不已。自己本可以和他們一樣過著幸福的日子,但是自己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如此窮困潦倒。
【人大伍繼紅】
其實不僅僅是理工科畢業後沒有得到較好的生活,文科畢業生也有的人過上了貧困的生活。伍繼紅是江西省當年有名的文科高考狀元。她以695分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我們都知道在當時她的這一專業唯一的出路便是公務員考試。
她自己也積極參加所有的公務員考試,但是在考試面試的過程中,她的表現都十分的不理想。她沒能流利自如的向各位面試官闡述問題。不知是因為她緊張還是考官所提出的問題太過刁鑽。她經歷了數次的公務員考試面試複試,但是最後的結果都被能如人所願。
在經歷了許多次的失敗之後她覺得也許自己天生就不是考公務員的那塊料。就是家中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供她繼續深造了。家中多次催她趕緊回家結婚生子不要再浪費時間了。一介才女沒能逃脫命運的魔爪,她在命運的面前屈服了。她遵循著普通女人的生活規律,結婚生子在家相夫教子成為了家庭主婦。但是因為念過大學她的價值觀和認知水平要比一般人高得多。她曾有過三次婚姻,有五個孩子。因為撫養孩子讓她的生活變得苦不堪言。她帶著孩子輾轉多地,四處尋求生計。最後竟然淪為了赤貧戶。當她的同學老師聽說她的生活遭遇時都不敢相信,他們不能相信那麼有知識水平的一個女孩子,竟然淪為了赤貧戶的地步。
【反思】
在國家強調了幾十年職業教育,這些書呆子與教育本能產生了矛盾,動手能力差,職業能力不足,甚至基本生活能力都沒有。歷史上多少科大少年班的學生,有幾個學有成就的。這些出身名校的高水平人才為何落到如此貧困潦倒的地步?難道一味是因為他們各自家庭有著特殊的原因,又或者是他們的能力水平有著一定的局限。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方法不對,讓他們失去職業能力,自己的自信心不夠堅定。很多人認為出身985、211這樣的名牌大學就應該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隨著人類進步,社會多元化,工作看的不再是學歷,更看重的是能力。有能力的人才容易獲得公司的青睞。通過這三位人才的悲慘遭遇研究讓我們明確我們學校的辦學方向,造就大批初中畢業開始具備良好職能能力的創業型人才。不能一味強調書本教育,公認的他們只能是高水平應試人才,是沒有市場前景的書本應試人才,不是國家發展要求的建設人才,我們多少高等學校與高等學校教師只具備這種教育能力。我們多少學生與家長嚮往這種學校與教師,最後傷害的還是學生與家長,淪為了這樣的地步說起來真的讓人感到心酸。他們這樣的境遇真的讓人感到十分的遺憾。
2020年中高考再現,希望每一位家長與學生認真思考:是花數十萬元讀一個浪費時間的大學還是讀一個實際技師成就技能+學歷教育的教育模式。技能人才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技能能力,能成為為這個社會上做出貢獻的人。踏入高等學府固然慶賀,沒有進入高等學府,南昌八一技校同樣讓每一位學員不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