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包松婭)職業院校畢業的技能型人才,是不是未來也可以有學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健,這幾天一直在追蹤微博熱搜榜上這個一度高舉榜首,至今熱度不減的話題。
「為大專生增設「副學士」學位,這就是我今年提交的提案中的核心建議。」看到提案引發這麼大的社會反響,李健頗為激動,「或許這個建議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職業教育」部分引發各界熱議。「政府工作報告裡的系列舉措,的確給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利好』。」但李健認為,破解職業教育生源和質量難題的掣肘還是要解決「名分」問題。「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不能安心在職業院校就讀,就是覺得職校生不入流,是考不上大學沒有學位可讀的無奈之選。」
作為常年在高校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李健深知,我國現有的學位體系,還停留在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層級,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兩個類別,其中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學位長期缺位,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邊界模糊。
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李健沒少參與有關職業教育的調研。「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職教育招生規模已經佔到整個普通本專科招生數的一半以上。但高職教育專門的學位制度卻一直未能建立起來,這嚴重阻礙了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和體系建設。」李健坦言,其實早在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就明確提出,要「研究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學位制度」。
「為了完善我國學位制度,更為了配合我國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升,建議增設副學士學位,形成『副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四個層級。」在李健看來,當前建立高等職業教育學位制度,已成為世界學位制度改革與發展的共同趨勢。增設副學士學位,能極大引導高職院校明確培養定位,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滿足社會經濟建設對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此外,除了增加學位層級,李健還建議,四個層級的每一層級學位類型,要相應拓寬為學術型、應用型、專業型三類,形成「四級三類」新型學位體系。
「學術型、應用型、專業型學位分别致力於培育高層次學術人才、高層次應用人才、高層次職業人才。三者既相互關聯,共同構成回應社會多樣化人才需求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系。」李健進一步解釋說,「四級三類」學位體系的建立和有效實施,需要建構富有彈性的學位對接機制予以保障。「要打通低學位層次向高學位層次、某種學位類型向其它學位類型的人才學位流動渠道,保障各類學生、畢業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發展需求,在不同學位類型間靈活選擇。」
李健拿副學士學位舉例,副學士畢業生可以選擇就業,走向工作崗位,也可以選擇升學,進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層次,還可以選擇轉學,進入本科第三年繼續學習。進一步來講,已經就業的副學士畢業生也可以在工作後的適當階段選擇攻讀本科、碩士、博士的各類學位,各個學位有層級、類別的不同,在培養目標、學習路徑上各有差異,但卻不存在不可跨越的學位「壁壘」。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在清華大學召開學位條例修訂調研座談會,全國人大也已經將學位條例(修改)正式列入立法規劃。李健堅信,修訂學位條例,將符合現階段技術人才培養特色的建議納入法律範圍,這一舉措應該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