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和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能走進這兩所大學的必定是人中龍鳳,人們也自發的認為,清華北大畢業的必定是社會精英。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拿著不菲的薪水,幹著體面的工作。
2003年,很多媒體爭相報導《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曾經的北大才子陸步軒自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甚至很多偏激的人,直指讀書無用。
那麼讀書真的無用嗎?陸步軒又是怎麼走上屠夫這條路的呢?
1966年,陸步軒出生在西安。他從小就聰明懂事,成績非常優異,基本每次考試都是全校第一。所以一直以來,陸步軒都是老師和家長們表揚的對象。
成績一路遙遙領先的陸步軒,1985年,以長安區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那會他不僅是全村的驕傲,更是全區的驕傲。
進了北大後,陸步軒各科成績也一直很好,素有才子之名。
畢業後,陸步軒被分配到了長安區柴油機廠工作,上午去報到,陸步軒下午就辭職了。
只因為這份工作不是他想要的,他覺得自己下海經商同樣能闖出一片天地。
雖然有著滿腹的才華和聰明的頭腦,但是陸步軒不適應商場的雲譎波詭,折騰了幾次,都失敗了。這個時候陸步軒身上的標籤變成了失敗者,再也不是昔日那個人人豔羨的北大才子了。
畢業11年,很多同學都已經混的光鮮亮麗了,唯獨陸步軒還掙扎在溫飽線上。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創業失敗的陸步軒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經過一番苦苦的掙扎,1990年,陸步軒在長安區租了一個門店,賣起了豬肉。賣肉這個行當,看著簡單,操作起來卻異常辛苦。
一個長期拿筆桿子的人,即使不是文弱書生,雙臂也算不上孔武有力。陸步軒最開始賣肉的時候,分排骨都費勁,慢慢的他雙臂有了肌肉,對豬的各個部位也了如指掌。
陸步軒做生意實在,從不缺斤短兩,以次充好,人們都喜歡到他的豬肉檔買肉。慢慢的陸步軒還開起了分店,一天差不多能賣掉12頭豬。
靠著賣肉,陸步軒賣車買房,帶著全家奔向了小康。
即使如此,陸步軒骨子裡還是對文學極為嚮往的,他喜歡研究語言,尤其是方言,他覺得自己能做一個詞典編輯。
然而,每天忙繁忙的工作,卻讓他不得不遠離那張摯愛的書桌。
靠豬肉致富了,陸步軒還是不願意讓別人知道他畢業於北大,是個文化人。
那個年代戴眼鏡的還很少,每次有人看到他鼻梁上架的眼睛,就問陸步軒他是不是上過學,對此陸步軒直接說他是文盲。
縱使陸步軒不承認,還是有人認出了他,並且回到村裡大肆宣揚。
「北大畢業那個混得不行,殺豬賣肉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很快就有多家媒體,報導出了這件事。
北大才子賣豬肉,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偏激人,甚至認為讀書無用,北大畢業的都去賣豬肉了,上學還有什麼用,識不識字還有什麼區別。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永遠都不是一個層次的,很快陸步軒就用實際行動,狠狠的告訴了那些人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這件事曝光後,為了面子,陸步軒接受了國家的安排,去了長安區檔案館工作,成了公務員。業餘時間,他還出版了《屠夫看世界》一書。
穩定了4年,陸步軒還是不喜歡這種死板的工作,恰好這個時候他的師兄陳生找到了他。北大畢業後,陳生也賣起了豬肉。
他們兩個人一合計,決定創業,陸步軒再次砸了鐵飯碗,這一次他成功。
陸步軒和陳生一起創辦了豬肉品牌「土豬壹號」,學經濟出身的陳生負責開拓市場,學文學的陸步軒負責編寫文案。
兩個人雙劍合璧,2018年,「土豬壹號」一年創下了18億的營業額,他終於成功翻盤。
有了錢後,陸步軒這些年先後給母校捐款9個億。
2013年,陸步軒和陳生回北大的時候,他還覺得給北大丟人了,演講的時候一度哽咽,
「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陸步軒演講結束後,北大的老校長許智宏緊接著發言:
「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讀書,在什麼時候都是有用的,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一定能改變思維。有知識的人,很多缺的都是一個機遇。
只要命運稍稍眷顧一下,他們就能一飛沖天。
如今陸步軒不僅創業成功了,還成了一個網紅,最火的一個視頻點擊超過了51萬。看到如今的陸步軒,大家還覺得讀書無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