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讀聖賢書,所為何來?有人說是求仁取義,有人說是當官發財。讀書的確可以使得一些人達成世俗的願望,但是學校卻並不是教這個的,學校要教的是「做人」。它教人安身立命,為人處世的「態度」。許多人並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嘲笑一個叫做陸步軒的北大畢業生。
陸步軒八十年代考上了北京大學,畢業後卻無奈去賣起了豬肉。被人嘲笑過,也被人同情過。後來因為一篇網文走紅,終於被特招當了公務員。耍了幾年的筆桿子之後,他卻又選擇了下海,再一次當起了「屠夫」。2013年的時候,他已經身家過億,並向母校北大捐款9億元。
一、陸步軒的傳奇
陸步軒是陝西長安人,1985年以文科狀元的身份考進北京大學。畢業之後因為沒有關係,只能回到原籍,在一家柴油機械廠工作。工廠效益不好,他又不是正式工。買不起房,收入很低。
於是,他就學著去做生意。開化工廠,辦飼料廠,都不賺錢。最後,開了一間裝修公司,發了點小財。卻因為一次錯誤的投資,傾家蕩產,老婆也和他離婚了。
陸步軒在2000年的時候,和現在的妻子一起開了一家「眼鏡肉店」。開始很辛苦,也沒有賺多少錢,還被周圍的人嘲笑,說他的書都白念了。但是為了改善生活,他還是咬牙堅持下來。結果兩年之後,他就能做到月入過萬了。
2003年的時候,有人把這件事寫成文章,在網上傳播,他因此一炮走紅。最紅的時候,有美國的肉聯廠還想同他合作。當時的陸步軒,依然認為北大學生賣豬肉,不是一件正經事。他還是想搞語言研究。
正好他走紅了,當地覺得放著一個「北大高材生」在街邊賣肉,影響不好。於是就去問他,希望到哪個部門工作,陸步軒最後去了長安的檔案局。此後,陸步軒在檔案局裡拿了幾年的筆桿子。表面上看,就算沒有實現最初搞語言研究的願望,也強過在街邊賣豬肉吧。可是,他過得並不開心。
又過了幾年,陸步軒打聽到北大有一個叫陳生的師兄,在廣州賣豬肉。於是,他找到陳生,兩人志趣相投,談得十分開心。一開心,他就決定辭職和師兄陳生一起賣豬肉,開辦學校教人賣豬肉。
陸步軒一邊當公務員,一邊賣豬肉,一邊賣書,就用「北大才子賣豬肉」做噱頭進行宣傳。後來,有人投訴到主管部門,上面覺得影響不好,他就主動辭職了。
他和陳生在天貓開店賣豬肉,生意越做越好。公司需要一名總裁助理,他去北大招聘。投遞簡歷的人當中,有一個地球物理專業的博士。陸步軒拿著簡歷萬分感嘆:不行啊,這個師弟學成不易,他應該去當科學家。
陸步軒通過賣豬肉當上了億萬富翁,2013年他和陳生一起回北京搞演講。嘴上說自己給母校抹了黑,內心其實是很驕傲的。因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豬肉賣到他這個份上,也不丟人了。
二、未學為文,先學做人
學校,其實只是教人懂道理的地方。能傳授知識,卻並不能包分配工作。一個人在校內不管學習成績多好,當他離開學校後,他的事業照樣是從零開始的。北京大學的學生出來賣豬肉,甚至是掏大糞都不可笑。關鍵是心理素質要好,他才肯出來打拼。
不然,就和之前網上傳說的那位,人民大學出來的伍繼紅一樣。人大檔案管理專業畢業後,出來找不到工作。跑去工廠工作,總覺得屈才,最後和同事吵架辭職。回到老家後,伍繼紅高不成、低不就,隨便找一個男人結婚。然後再離婚,再結婚,生下四五個孩子,泯然眾人。
陸步軒不是伍繼紅,他什麼工作都肯幹。1989年北大畢業之後,他一直沒有放棄過努力。其實在90年代的時候,陸步軒有機會去當一名記者的。但是,為什麼他最後選擇賣豬肉呢?因為當時當記者,底薪只有300元,而他要養家,對薪資的要求很高。
直白地說,就是陸步軒表面上落魄,其實他對自己人生方向,一直是有規劃的。他有一個長期的目標,搞語言學;也有一個短期的目標,賺錢!沒有去北大,不知道北大能教他什麼。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陸步軒絕對是汲取到了知識的精華。他勤奮務實、更加懂得選擇。
事實上,陸步軒賣豬肉這一步,走得相當成功。在2002年的時候,他就能月入過萬,並且還出了名。現在回過頭來,再看我開頭引用的廣州香山書院名聯。
當中提到讀書的本意,是讓大家「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讀書,是讓人學會處理和父母、兄弟、夫妻、朋友和上下級間的關係。讀書,並不是學習找工作。
陸步軒選擇賣豬肉,是「盡五倫本分」,擔起養家的重任。當公務員後下海,也是「盡五倫本分」,搞好同師兄陳生的關係。因此,他們才能一起做生意、辦學。
人大的伍繼紅,她就不懂「盡五倫本分」。家裡對她寄予了厚望,她卻因為畢業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就索性不去工作。因此,最後成為一個真正的笑話。另外,在社會上拼搏,要儘快找準自己的位置。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人,就得實打實從底層做起。
放下北大學子的驕傲,找準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最終反而成全陸步軒,成為「名教」社會體系中的一員。社會承認陸步軒的學歷,地方讓他當上了公務員。之後,陸步軒卻更喜歡賣豬肉,這又是為什麼呢?據他自己說,那是因為當公務員,有時候並不能秉筆直書,反而不如賣豬肉痛快。
「賣豬肉,一斤就是一斤,八兩就是八兩」,特別單純。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同樣是因為在北大進修時,塑造出來的文人品格。而正因為他有這種品格,所以他再度下海和陳生一起經商,終於發了大財。
結語
不是讀書無用,是讀死書無用,讀書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用的。只不過,讀書並不能保證「變現」。所以,不要以為上了清華、北大,自己就一定能取得社會地位。
要學會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用的知識。縱使不能像陸步軒一樣成為億萬富翁,安身立命,是不成問題的。最起碼你上完了名校,賣豬肉的時候還可以拿它來打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