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靜思書軒 建立美善的橋梁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作為北京靜思書軒的負責人,王明萌推薦《靜思語》,作為現代人沈澱心靈的法寶。(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在《讀靜思語》優美的旋律中,將更多人帶入心靈的故鄉。可愛的小菩薩們也拿起手中的兒童靜思語學習起來。(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何日生(左一)與謝愛偉局長(右一)相談甚歡,感恩北京有靜思書軒讓更多的人認識並了解慈濟。(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坐落在崇文門附近的北京靜思書軒,前臨熱鬧大街,後倚密集的住宅小區,早在裝修階段,就已經吸引來來往往的路人好奇觀望。 

期待中落成鄰裡滿溢書香

歷經七個月的除舊布新,北京第一家靜思書軒終於在2011年6月18日正式啟用,用一本好書、一杯咖啡或清茶,在靜謐安祥的環境中,讓前來書軒的小區民眾,都能領受到書香、茶香以及人文德香。

家住附近的姚振蘭女士推著還在襁褓中的孫女前來,她笑著表示,書軒還在裝潢時就已留意到了,猜想著這個地方將來要做什麼呢?她很高興「最後開了一家書店」,並表示書軒的外觀讓人一眼看起來就很舒服,走到裡面,樸素優雅的氣質「很適合我這樣年齡的人。」

提著菜籃的何潔女士表示,前幾天已看到櫥窗陳列的書籍,相當喜歡,有些提倡素食,有些講環保,都非常好,「我就住在附近,以後也會邀約朋友一起來,喝喝茶、看看書。」

飲一杯智慧水把握當下因緣

上午十點書軒正式開幕,蒞臨書軒的每一位菩薩都收到靜思語小冊,落座後配上清涼沁透的洛神花飲,悶熱的暑氣一掃而空,人人安靜地翻閱靜思語,品讀智慧法水。「要將困難當助力,不要當阻力。」對於站在工作新起點上的張真瑜來說,這句話令她茅塞頓開,備受鼓舞。她期許未來也成為人文志工,傳播智慧與良善的種子。

書軒在北京落戶,要感謝的人很多,其中中國寶島眼鏡集團總裁王國勝不但出資,而且提供場所,將原來的員工餐廳改裝為書軒。但他謙虛地表示,要感謝證嚴上人給予他機會貢獻心力,北京第一家書軒能在此時此刻成立,是因緣水到渠成。他期望書軒成為心靈休憩站,成為弘揚上人法語的所在。

傳遞大愛清流各地法親獻祝福

出席儀式的貴賓當中,擔任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國際調研組局長的謝愛偉女士表示,她一路看著書軒在中國發展起來,今天的心情和所有志工一樣激動。她認為,書軒就像一滴甘露浸潤人心,帶來吉祥安寧,和諧美滿。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及哲學院教授何建民先生對人間佛教的實踐頗有研究,前來祝賀之餘並分享他從佛教研究角度對慈濟的體悟:「現在的社會可謂惡濁滿布,特別需要強大的清流來淨化,而宗教領域的清流就是要更多的關注現實人生。在我看來,慈濟就是現代人間佛教的典範。」

航班因天氣原因臨時取消,火車票又售罄,上海志工黃慧玲只好坐火車先到天津再轉北京,輾轉迢迢終於趕上書軒開幕,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她代表全體上海慈濟人獻上了真摯的祝福,祝願北京靜思書軒傳遞真善美的訊息。

人生經濟學人文德香撫慰心靈

北京靜思書軒舉辦的第一場活動,就是由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主講《人生經濟學》。人人都要點亮心中的那一盞燈,不管外在條件是貧窮還是富貴、病苦還是健康、白丁抑或接受了高等教育,只要點燃心燈,就能散發熱與光芒,照耀自己,也鼓舞他人。

前來聆聽講座的姜波先生非常感動,來自農村的他,父母的雙手正是因為長年勞動而又粗又硬,長滿厚厚的繭。聽聞何日生講述志工訪視的過程時,他感同身受。「我很願意為鄉親付出一份心力,因為我也來自農村,我很了解這其中的辛苦。」

74歲的趙俊梅老菩薩是大醫王汪皓的母親,身體受傷尚未痊癒無法走路,雖然仍以輪椅代步,也堅持來到書軒。看到書軒如此莊嚴雅致,會眾如此歡欣踴躍,喜悅與興奮的表情一直寫在老人家的臉上:「今天太高興了!仿佛又回到了臺北靜思書軒,又聞了到香馨雅遠的書香味道,又聆聽到了上人的智能法語!」

北京首家靜思書軒開幕後,期待每一位來到這個空間的有緣人,都能獲致心靈的沉澱,並感受溫馨靜謐的氣息。而書軒也會成為接引各方菩薩大德的中繼站,在人與人之間建立美善的橋梁。

地址及電話

靜思書軒北京店(營業時間:10:00-21:00)

地址:北京東城區東花市大街118號花市棗苑甲3-7號

電話:010-57762598

相關焦點

  • 靜思書軒:書香咖啡香 都市中棲心
    靜思書軒內部陳設,象徵著慈濟四大八法的八角燈,純淨潔白的蝴蝶蘭以及古色古香的書架桌椅,無不融合了蘇州人文的氣息。(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慈濟靜思書軒提供一個簡單、素雅、寧靜又祥和的環境,讓每一位踏進靜思書軒的人,都能感覺到溫馨的氣氛,沉澱在書香、咖啡香、與心靈香之中。我們希望這顆人文的種子,能夠深耕發芽在我們這個熙熙攘攘的社會,給社會帶來祥和。書香靜思書軒提供豐富的書籍,有靜思文化和大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靜思好書。
  • 靜思書軒:書香伴咖啡 陳順福的智慧人生
    心靈沉澱處迷忙中引方向蒲種靜思書軒在2012年10月26日度過了第一個周年,去年蒲種靜思書軒成立後,常來書軒的陳順福,注意到書軒成為慈濟志工聚會的地方,接著又看到一群一群的家庭主婦開始走進書軒,最近更看到很多學生步入書軒大門,這讓他感受到書軒穩步成為社會大眾的心靈休憩站。
  • 靜思書軒:如何省思生命的真諦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林朝宗 地點:臺北新舞臺靜思書軒 日期:2013年1月19日)練習斷舍離 向自己說再見與自己的人生告別、舍離、放下,沒有人可以輕鬆以對,談,已是不容易,做,則是更大的挑戰!
  • 臺南慈濟高中小學部靜思閱讀書軒正式啟用
    啟用典禮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1月17日,臺南慈濟高中小學部靜思閱讀書軒正式啟用,啟用典禮分為贈書及揭牌二個階段進行。慈濟靜思書軒全球營運長蔡青兒分享:「靜思閱讀書軒的起源,其實一開始是在希望工程、減災希望工程、慈濟援建學校或者是偏鄉學校。後來是因為有很多的校友,或者是有心的一些志工雖然身在都市裡,因為覺得和學校的緣分很深,也認為人文教育不應該分區域。只要有緣分並取得學校同意,我們大家可以一起來推動人文教育。
  • 靜思書軒:來自臺灣的禪意書店 環保手作受追捧
    走進靜思書軒,只見中式的原木裝潢與綠植相稱,營造出雅致、質樸的氛圍。書軒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可以看書,還可以買到一些環保健康的物品。聽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商品多是義工們親手製作的,堅持天然原味無汙染的理念。有環保餐具、環保文具和包裝精美的禮品,價格適中,實用而有禪意,受環保人士的喜愛。「靜思淨皂」是這裡的熱銷產品,每一塊都是純植物手工製造而成,有艾草、薰衣草、肖柚等11種植物的香皂供選擇,每種植物功效不同,可以起到殺菌、鎮靜、去除頭皮屑等作用。
  • 靜思書軒:不放手 直到夢想到手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陳麗明 地點:臺北市新舞臺靜思書軒 日期:2013年7月6日)「比賽只是一時,人生才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傑出的比賽成績,只是一張通往更好未來的門票。拔河,是要培養如何面對人生的正確態度。」被隊員暱稱「郭老」的景美女中拔河隊教練郭升表示,希望自己訓練下的每位選手,都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所以學習的態度及品德是首項要求。
  • 靜思書軒:楊定一的品德教育人生
    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湧進了約五百位慕名而來,關心孩子的教育及未來的成就的小區會眾。哲學家楊定一博士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時如是說。楊博士回憶有一次開車去接玩足球的孩子,教練過來告訴他說:「你的孩子在結束的時候,都會留到最後一刻,幫我把球收好。」這時候,他很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很高興的是品德重於成績的看法。
  • 【活動預告】《喜閱 饗樂 靜思感恩閱讀音樂會》
    靜思人文在大陸第一家「靜思書軒」於人文薈萃之地蘇州啟業,至今七年,陸續在大陸華北、華東、華南「開枝善業」,除了「書香、茶香、心靈香
  • 大陸慈濟:靜思茶道的飲茶學問
    在生態茶園的圖片下方增添了新的茶具的擺放,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完美的畫面,讓靜思書軒更顯融合,同時也體現出了慈濟人很用心地付出,共同營造出這樣溫暖人心的氛圍。郭靜華在展會一開始就參展了慈濟的「靜思書軒」,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當來到「靜思茶軒」時她與志工分享這一路走來的感受「從『靜思書軒』的設計風格到『大愛感恩科技』整體的外觀,與裡面的服裝是用回收的塑料瓶所做的,所體現的是環保愛大地的理念,來到『靜思茶軒』給人的感覺很靜,三個展區無論是在視覺與感覺上都給我很大震撼。
  • 靜思書院:慈濟宗門的精髓
    「師公上人說,無量義經就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也就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四句是要身體力行,也就是行佛法時,要用在生活中。」楊凱丞輕柔細語的點出慈濟宗門的精髓。講到「靜寂清澄」,楊凱丞先問小志工,進入靜思書軒快樂嗎?小志工齊聲回答:「快樂!」楊凱丞接著說,因為人人的心都是很清淨的,沒有惡念在裡面,而且有很多上人的法在心裏面。
  • 臺灣慈濟迎周年慶 全球信眾聚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
    臺灣慈濟迎周年慶全球信眾聚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臺灣慈濟即將迎接51周年慶典,自農曆3月開始,來自全球各地慈濟人及民眾,陸續來到慈濟發祥地靜思精舍尋根。4月15日,16日共超過兩千五百人次,利用假日前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用最崇高的信念,以三步一跪拜之禮展現在身行。每年農曆三月,是慈濟周年慶的日子,期間來自全球慈濟人及會員、民眾,陸續來到慈濟靜思精舍參訪及朝山。「聲聲佛號,步步堅定,濟濟隊伍,念念虔誠。」
  • 【靜思•淨斯】 尋找心靈的故鄉
    土地的田靠農夫,心的田靠自己,每個人都是這畦田的主人,心中有愛,心蓮常開。——摘自《回歸心靈的故鄉》愛的叮嚀:☆ 您可以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善的循環從您開始!您可以點擊正文標題下的「慈濟北京」或用手機微信掃頁下二維碼關注。
  • 認識慈濟:靜思入課堂 嚴師亦有愛
    一位親切仁慈、一位真誠熱情,兩位來自臺灣教聯會的老師吳秀瑩和蘇月菊帶著她們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人生故事,為廈門靜思書軒的會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靜思教育,在講座中啟發大家對工作、對生活的思考。觀念有迷思無常觸佛法吳秀瑩說她從小就是個乖乖牌,循規蹈矩又多愁善感,而且拘謹又不善人際交往的個性讓她自己的都覺得,最適合的職業就是老師了。
  • 孕期為什麼要近美善、遠醜惡?淺談媽媽情緒對胎兒的影響
    古人非常重視胎教,孕婦在養胎期間——行住坐臥都要注意儀態,不可過於隨意;與人相處,則性情應和悅友善,不可輕易動怒;遠離嘈雜紛亂,多待在安靜的環境中;多聽美善的言語、聖賢的經典,不去看或聽負能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