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生活中,我們也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2020-12-18 飛魚心語

文/飛魚

在生活中,我們偶爾也需要用精神勝利法去調整我們的心態,讓我們在受傷在失敗的生活,快速地恢復過來。

提到精神勝利法,不得不想到阿Q。阿Q是魯迅寫的《阿Q正傳》裡面的主人公。

《阿Q正傳》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為背景,通過貧苦,落後,愚昧的農民阿Q的一生,揭開了當時窮苦農民在封建地主統治下,走投無路的生活場景,精神上也嚴重遭到了摧殘,而主人公阿Q在每次被人欺負完之後,卻用了獨特的方法轉敗為勝。

阿Q,沒有家,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哪裡需要就在哪裡做短工,做完就走。他的頭上長著癩瘡疤,別人總是喜歡玩笑他,撩他,甚至還打他。

但他總有一套「精神勝利法」,去自尋滿足。

當他被閒人揪住辮子在牆上碰了幾個響頭之後,閒人才心滿意足地走了,這個時候阿Q便搬出了他的精神法則,心裡說:「我總算被兒子大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其實他的這種精神發早已被別人看穿,之後每逢閒人揪住他的頭髮的時候,就對阿Q說:「阿Q,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阿Q卻說自己是蟲豸,但別人還是沒有放過他。他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自輕自賤的人,這其中有「第一」的意思,也覺得心滿意足。

當他在賭博的時候,好不容易贏錢了,卻被別人使詐,他自己不知道怎麼就打起來了,錢不見了,人不見了,除了自己身上被人踢了幾腳,打了幾拳留下的疼痛之外,什麼都沒留下。

他覺得自己剛剛贏來的錢,就相當於被兒子拿去了,便又轉敗為勝了。

魯迅在書中寫道:

有些勝利者,與哪一敵手如虎,如鷹,他才感得勝利的歡喜,假使如羊,如小雞,他便反覺得勝利的無聊。又有些勝利者,當克服一切之後,看見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誠惶誠恐死罪」,他於是沒有了敵人,沒有了對手,沒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個孤零零,悽涼,寂寞,便反而感到了勝利的悲哀。而阿Q卻沒有這樣,他是永遠得意的。這或許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於全球的一個證據了。

在那個年代的阿Q,是典型的被剝削的人物代表,因為在那個封建社會之中,像阿Q這樣的人,經常面對著被人欺負,被人統治,所以才會用精神勝利法來麻痺自己,當成自己的解壓方式。

回顧阿Q的一生,可以說是悲劇的,因為他歪曲了精神勝利法,以至於他自己動手打自己兩巴掌,就以為自己是一個強人,以至於他不認識字,稀裡糊塗地畫押籤字,以為別人是放他回家,不料是把他代替別人而被送去斷頭臺。阿Q到死還在自我激勵著。如果沒有精神勝利法,他才感覺到恐懼,而恰是因為精神勝利法,才成為了治癒他的良藥,也才感覺到自我安慰和滿足。

其實阿Q精神並非不可取,它也有可貴的一面。便是提醒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學會給自己找出口,讓自己開心起來,不要因為壓力而把自己關進了籠子裡,恰是阿Q精神,可以讓我們重獲新生,調整好心態,疏導自己的心理,積極地去面對生活中的紛紛擾擾。

適當地運用點兒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自己心裡不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生活中沒有什麼坎兒是過不去的。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被命運接二連三打擊的普通人。他們稍微不慎,便自甘墮落,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站起來。他們不敢認識自己的錯誤,不敢正視現實,甚至還妄自尊大,求得精神上勝利的優越感,往往這樣的人,始終淪為社會的唾棄者。

在身邊,有這樣一個朋友阿敏,他就是像阿Q一樣,喜歡自欺欺人,不敢面對現實,也不會聽別人的勸,自己搞砸了自己的婚姻,也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他以為自己了不起,於是開始炒股,套現信用卡,相互套現,最終弄到自己欠了一身債,妻子也跟他離婚了,當他看著自己的大哥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便對自己說:「我會比他過得更好。」

別人聽了或許覺得這是一句激勵人心的話,但是他所謂想要超越自己大哥的途徑,不過是想走捷徑,想用炒股來賺快錢,大家都知道炒股是有風險的,但是他覺得,自己已經研究透了,便全部把錢投了進去,結果虧得連渣都沒剩。

於是,妻子跑了,自己的精神也抑鬱了,整個人在家裡患得患失,隨時防著家裡人,不讓別人靠近,生怕別人是在害他。

而與之相反的是,他的堂弟小志,心態特別好,永遠不會被生活打敗,當他的貨車行業不景氣的時候,自己便開始轉變思路,到批發市場去進貨,然後出去擺攤。當接到有電話過來找他去送貨的時候,他便像得到糖果的孩子一樣,開心地跳起來,寧願少賺一點錢,也要把這趟生意攔下來。

所以,堂弟小志的生活在灰色地帶中偶爾還能得到陽光的滋養,而且一直都沒有放棄生活的營生,堂弟之後在別人的介紹下娶了一個本地姑娘,本分地生活下去。

生活是需要一些阿Q精神的,但不能濫用精神勝利法,不然便會沉迷下去,陷入長久的悲哀之中。而懂得恰當運用阿Q精神的人,不僅能夠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還能讓自己在失敗之中重新站起來。

相關焦點

  • 《阿Q正傳》:什麼是阿Q精神?讀者:像阿Q一樣沒什麼不好!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中國文壇魯迅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作家。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我們常常能夠接觸到魯迅的文章,當然晦澀難懂是魯迅文章的一個特色。可是我們漸漸長大,回頭再去看魯迅的文章,你會發現他的文章是如此的深刻曾有作家評價魯迅稱魯迅的小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描寫可以把握得非常精準。
  • 1921年到1981年,阿Q在小說與電影中的不同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於1921年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而與之比較的是1981年大陸版電影《阿Q正傳》,在分析差異時我們便不得不考慮小說與電影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差異,還有兩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以及社會主流思想的不同。
  • 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它有力的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阿Q正傳作者魯迅下面說說咱們的主人公阿Q,他很卑怯,他喜與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
  • 魯迅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精神,永遠是得意的,為何值得我們學習
    《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而阿Q是魯迅寫的文章中的主人公.阿Q在文章中是永遠得意的,被稱為阿Q精神,阿Q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廣的,何為阿Q精神呢?阿Q精神就是我們生活中常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所謂的自我安慰,可以讓自己的波濤洶湧的心情平靜下來,獲得自我安慰心靈上的滿足,保持內心的平靜,從而冷靜的思考,解決當下的矛盾和困惑!
  • 《阿Q正傳》:阿Q最大的悲劇,在於他的無知
    原創:王子涓涓《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篇中篇小說,收入《吶喊》中的《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以連載的形式發表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報副刊》。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為社會為背景,故事發生在農村未莊,主要描寫了阿Q這樣個典型人小人物形象。
  • 畢飛宇解讀魯迅《阿Q正傳》
    ——如果我們的手頭有一本《阿Q正傳》最早的單行本,我們會發現,《阿Q正傳》標明的是「長篇小說」。「長篇小說」這個稱呼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在魯迅的時代,中篇小說這個概念尚不存在。事實上,在世界範圍內,中篇小說這個說法也幾乎不存在。
  • 魯迅《阿Q正傳》:自欺欺人的麻醉劑—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小說創作上的一個傑出成就。在《阿Q正傳》中,作者把探索中國農民問題(即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處境、地位)和考察中國革命問題聯繫在一起。小說要告訴人們的是:阿Q式的 「革命」和殺害阿Q式的革「革命」都只能使中國一天一天「沉入黑暗」;中國迫切需要真正的革命,而要使真革命獲得勝利,首先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覺醒了的人民!《阿Q正傳》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它畫出了國人的靈魂,暴露了國民的弱點,達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效果。
  • 再讀《阿Q正傳》,我用「阿Q精神勝利法」治好了我的狂躁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吃穿,而是有了更深層次的追求,精緻的生活,孩子的教育成為更多人關注的話題,所有的這些沒有讓人幸福感更強,反而越來越焦慮,煩躁,甚至抑鬱。為什麼會這樣?是生活辜負了我們,還是我們辜負了生活?
  • 畢飛宇|畢飛宇解讀魯迅《阿Q正傳》
    ——如果我們的手頭有一本《阿Q正傳》最早的單行本,我們會發現,《阿Q正傳》標明的是「長篇小說」。「長篇小說」這個稱呼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在魯迅的時代,中篇小說這個概念尚不存在。事實上,在世界範圍內,中篇小說這個說法也幾乎不存在。
  • 再讀《阿Q正傳》,小說中的人物吳媽與小時候感覺很是不同
    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自誕生後影響深遠,小說中人物眾多,個性鮮明,讓人難忘。本文談的是書中的女傭吳媽。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電影製片廠曾根據小說《阿Q正傳》拍攝過一部同名影片,上映後讓更多的國人熟悉了魯迅先生的這部小說,同時也加深了閱讀過這篇小說的國人對小說的更深刻理解。
  •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百年前魯迅寫過一篇小說,叫《阿Q正傳》。魯迅將小說拿到北京的《晨報副刊》連載發表,後編入魯迅《吶喊》文集。今天筆者重讀《阿Q正傳》,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海邊風景·選自Pexels網站|魯迅寫《阿Q正傳》的目的魯迅的《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江南農村未莊為背景,那時國家積貧積弱
  • 《阿Q正傳》:若要了解魯迅,需要好好研讀他的小說
    《阿Q正傳》:若要了解魯迅,需要好好研讀他的小說上學時期我們讀了太多魯迅先生的雜文,那種揮斥方遒,對於統治階級無情叱喝怒罵的文字至今還記憶猶新。不過我倒是覺得你要真正看懂魯迅先生,必須要讀讀他的小說,魯迅先生刻畫出眾多人物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骨髓和靈魂。《阿Q正傳》裡的阿Q,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小說中最傳神之筆就是描寫阿Q被打那段,當阿Q被地主趙老爺扇了耳光後,他居然在心裡想:「兒子居然打起了老子。「由此他心中的屈辱減少了許多。
  • 魯迅《阿Q正傳》:極其諷刺,多少人靠著阿Q的精神勝利法活下去
    原創:嘟妹《阿Q正傳》出自魯迅短小說集《吶喊》,阿Quei姓什麼?他說自己姓趙,但是趙家在未莊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不允許阿Q姓趙,所以我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姓趙,也不知道他地這個Quei怎麼寫,是富貴的貴還是桂花的桂?
  • 這個世界終究有很多東西是阿Q所想不到的(上)
    我甚至安慰自己說,這不過是魯迅先生編寫的一部小說,它不是真實。我拼命地用著阿Q的某種精神來說服自己不要悲傷,幾乎忘記了我一直不敢接受的現實是,此法的創始人阿Q正死於他的這種精神麻痺之中。是的,也許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也許世上根本沒有阿Q,但事實是,世上卻有著無數個像阿Q那樣的人。
  •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阿Q精神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也是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裡的一個人物。《阿Q正傳》也被拍成了電影廣為人知,由嚴順開主演的阿Q深入人心,啼笑皆非。該影片主要揭示了在舊社會的壓迫下思想深受璀殘的場景。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如今過得怎麼樣呢?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當時國民的鏡子
    《阿Q正傳》選自魯迅先生小說集《吶喊》中最長的一篇,阿Q這一角色也是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塑造的一個不朽的文學經典 魯迅作為一個愛國作家,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半殖地半封建社會,社會動蕩不安,封建愚昧思想根深蒂固。《阿Q正傳》就是以"辛亥革命"前後作為時代背景,虛構了"未莊"這樣一個舊中國農村的縮影。
  • 《阿Q正傳》的「精神勝利法」
    強行讓自己在床上膩歪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是躺不住了想做點什麼,想到之前一直有個電影叫《阿甘正傳》來著還沒看,就拿起電腦誤搜了《阿Q正傳》也沒注意就一股腦的看了起來。Queen所以便被魯迅先生取了Q,才有了這阿Q的這個名字。
  • 莫言致敬魯迅: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
    而當時民眾思想麻木、閉塞;清政府腐朽無能,社會中的方方面面都對中國的社會轉型相當不利。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一個個先進人士開始嘗試拯救中國,希望可以喚醒中國人民血脈中的民族魂。而魯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創作了許多充滿現實意義的作品,而《阿Q正傳》 是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一部中篇小說。
  • 【名著選讀】魯迅《阿Q正傳》
    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阿Q正傳》是魯迅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小說代表作之一。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江南農村未莊為背景,塑造了阿Q這樣一個受舊社會沉重壓迫而精神被扭曲變形的人物形象,阿Q精神已成了精神勝利法的代名詞。我要給阿Q做正傳,已經不止一兩年了。
  • 眾所周知《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最優秀的小說
    眾所周知《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最優秀的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上最傑出的小說,所謂「曠代文章數阿Q」。小說集中塑造了一個充滿精神勝利的阿Q形象,這一形象不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時期落後農民的共同特徵,而且概括了當時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揭示了國民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