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
在生活中,我們偶爾也需要用精神勝利法去調整我們的心態,讓我們在受傷在失敗的生活,快速地恢復過來。
提到精神勝利法,不得不想到阿Q。阿Q是魯迅寫的《阿Q正傳》裡面的主人公。
《阿Q正傳》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為背景,通過貧苦,落後,愚昧的農民阿Q的一生,揭開了當時窮苦農民在封建地主統治下,走投無路的生活場景,精神上也嚴重遭到了摧殘,而主人公阿Q在每次被人欺負完之後,卻用了獨特的方法轉敗為勝。
阿Q,沒有家,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哪裡需要就在哪裡做短工,做完就走。他的頭上長著癩瘡疤,別人總是喜歡玩笑他,撩他,甚至還打他。
但他總有一套「精神勝利法」,去自尋滿足。
當他被閒人揪住辮子在牆上碰了幾個響頭之後,閒人才心滿意足地走了,這個時候阿Q便搬出了他的精神法則,心裡說:「我總算被兒子大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其實他的這種精神發早已被別人看穿,之後每逢閒人揪住他的頭髮的時候,就對阿Q說:「阿Q,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阿Q卻說自己是蟲豸,但別人還是沒有放過他。他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自輕自賤的人,這其中有「第一」的意思,也覺得心滿意足。
當他在賭博的時候,好不容易贏錢了,卻被別人使詐,他自己不知道怎麼就打起來了,錢不見了,人不見了,除了自己身上被人踢了幾腳,打了幾拳留下的疼痛之外,什麼都沒留下。
他覺得自己剛剛贏來的錢,就相當於被兒子拿去了,便又轉敗為勝了。
魯迅在書中寫道:
有些勝利者,與哪一敵手如虎,如鷹,他才感得勝利的歡喜,假使如羊,如小雞,他便反覺得勝利的無聊。又有些勝利者,當克服一切之後,看見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誠惶誠恐死罪」,他於是沒有了敵人,沒有了對手,沒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個孤零零,悽涼,寂寞,便反而感到了勝利的悲哀。而阿Q卻沒有這樣,他是永遠得意的。這或許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於全球的一個證據了。
在那個年代的阿Q,是典型的被剝削的人物代表,因為在那個封建社會之中,像阿Q這樣的人,經常面對著被人欺負,被人統治,所以才會用精神勝利法來麻痺自己,當成自己的解壓方式。
回顧阿Q的一生,可以說是悲劇的,因為他歪曲了精神勝利法,以至於他自己動手打自己兩巴掌,就以為自己是一個強人,以至於他不認識字,稀裡糊塗地畫押籤字,以為別人是放他回家,不料是把他代替別人而被送去斷頭臺。阿Q到死還在自我激勵著。如果沒有精神勝利法,他才感覺到恐懼,而恰是因為精神勝利法,才成為了治癒他的良藥,也才感覺到自我安慰和滿足。
其實阿Q精神並非不可取,它也有可貴的一面。便是提醒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學會給自己找出口,讓自己開心起來,不要因為壓力而把自己關進了籠子裡,恰是阿Q精神,可以讓我們重獲新生,調整好心態,疏導自己的心理,積極地去面對生活中的紛紛擾擾。
適當地運用點兒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自己心裡不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生活中沒有什麼坎兒是過不去的。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被命運接二連三打擊的普通人。他們稍微不慎,便自甘墮落,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站起來。他們不敢認識自己的錯誤,不敢正視現實,甚至還妄自尊大,求得精神上勝利的優越感,往往這樣的人,始終淪為社會的唾棄者。
在身邊,有這樣一個朋友阿敏,他就是像阿Q一樣,喜歡自欺欺人,不敢面對現實,也不會聽別人的勸,自己搞砸了自己的婚姻,也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他以為自己了不起,於是開始炒股,套現信用卡,相互套現,最終弄到自己欠了一身債,妻子也跟他離婚了,當他看著自己的大哥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便對自己說:「我會比他過得更好。」
別人聽了或許覺得這是一句激勵人心的話,但是他所謂想要超越自己大哥的途徑,不過是想走捷徑,想用炒股來賺快錢,大家都知道炒股是有風險的,但是他覺得,自己已經研究透了,便全部把錢投了進去,結果虧得連渣都沒剩。
於是,妻子跑了,自己的精神也抑鬱了,整個人在家裡患得患失,隨時防著家裡人,不讓別人靠近,生怕別人是在害他。
而與之相反的是,他的堂弟小志,心態特別好,永遠不會被生活打敗,當他的貨車行業不景氣的時候,自己便開始轉變思路,到批發市場去進貨,然後出去擺攤。當接到有電話過來找他去送貨的時候,他便像得到糖果的孩子一樣,開心地跳起來,寧願少賺一點錢,也要把這趟生意攔下來。
所以,堂弟小志的生活在灰色地帶中偶爾還能得到陽光的滋養,而且一直都沒有放棄生活的營生,堂弟之後在別人的介紹下娶了一個本地姑娘,本分地生活下去。
生活是需要一些阿Q精神的,但不能濫用精神勝利法,不然便會沉迷下去,陷入長久的悲哀之中。而懂得恰當運用阿Q精神的人,不僅能夠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還能讓自己在失敗之中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