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之下,英語學習方式得改改了

2020-12-14 小村教師

開學了,又減負了!

前不久,上海市教委牽頭出臺了《本市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負增效工作實施意見》和《上海市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措施》,本想著作為一份開學大禮,讓「雞娃狂躁」中的家長們能安安心。可是,政策一出,卻又讓家長發起愁來:「這一頭『減』,另一頭『加』,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呀?」

要知道,今年的高考可是難出了新高度,不僅數學難上了熱搜,一句「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讓語文也成了大殺器。

而作為傳統三大科目之一的英語,自然也不甘落後,2019年上海春季高考的英語試卷,讓老師都感嘆「幸虧自己退休了!」

如果連老師都不知道怎麼教,那英語到底該怎麼學?其實,作為指揮棒,高考的變化傳遞出來的是明確的信息——咱們的英語學習方式,得改改了。

不能用的英語,不學也罷

英語高考的難,到底難在哪裡?

▼你們不是愛刷美劇麼,那不帶字幕、不帶畫面的《生活大爆炸》了解下:er

▼聽說現在年輕人不讀報?《紐約時報》和英國《衛報》了解下:

▼最後,幫助美國人民解決點問題,關於「蜜蜂數量急劇減少」的問題美國環保總署想聽聽你的高見……

▼不是說體制內背單詞、刷語法就能過麼?怎麼一張試卷裡,經濟學、社會學、計算機都有了?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研製專家組核心成員張仲連一語道破高考英語的大方向:「我們的英語要走向語用,走向能力」。

一把榔頭在手裡,只有用來敲敲打打的時候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學英語也是一樣,過去我們學英語,似乎是在「研究英語」。曾經,我的高中課上有一道選擇題,老師和同學各執一詞,最後老師特地打電話去求助了外國友人,放下電話卻告訴我們:不好意思,這題過了吧,老外說他也不知道……平時不會這麼用。

也許不一定是題錯了,只是把太多精力花在「用不著」的地方,這樣的學習方式,違背了語言學習的意義。也許有極少部分的人以後會選擇英語專業,去研究英語本身,但大部分人學英語,還是為了交流、為了拓展自身發展的空間、為了了解不同的文化。

英語學習的「用」和「學」是統一的。

2

回歸情境,才能用好英語

再回到高考的這幾道題中,除了告訴大家要會用,更是暗示了大家「在情境中用」。英語學習並不是孤立地,而必須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去。

比如說下面的這道英語數學題,這道題來自目前非常火的美國數學競賽AMC。大部分只要過了英語4級的人,這題裡的單詞應該都認識吧。但你會發現,儘管每一個詞都認識,但讀完要理解題意還是很難,更別說解題了。

▲美國數學競賽AMC官網

AMC全是用英語命題,對於中國學生來說,不但在考數學、還在考英語。哪怕可以帶著字典進考場,可誰會願意把寶貴的時間用在查字典上呢?而且像下面這樣的題,就算沒有幾個生僻的詞,你確定能理解題意嗎?怪不得曾經有位老師說,要是AMC用中文出卷,那估計拿高分的人數能翻個倍。

我們所說的情境中學英語,並非只是單純地在各個情境下「中英互譯」。這種應用,只是做了一種符號上的轉換,充其量也就跟谷歌翻譯差不多。情境中學英語的作用,是將英語與實際情境相對應,當你說英語的時候,腦子裡並不需要先將其轉換成中文,再按照中文的文法進行重組,而是直接就可以反應出英文所對應的圖式。

在情境中學英語,其實背後是學習「英語的思維」,我們常說「地道的英語」,其實並不強求是不是一口「倫敦音」,而是能直接對接英語的思維方式。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長期的訓練,形成習慣,因此,在情境中學英語,必須從娃娃抓起,等到高中再這麼學,晚了。

相關焦點

  • 攻略|減負之下,英語學習方式得改改了!
    對於很多在職人員來說,所謂的英語零基礎並不只是真正意義上的「0」,還包括時間遺忘上的「0」。
  • 前置作業促課改 減負提質譜新篇 ——晉中市小學生減負專家指導組送教下鄉英語學科專題活動
    為貫徹落實小學生減負工作,11月26日——27日,在晉中市教研室宮志林老師的組織下,減負專家指導組送教下鄉英語學科專題活動在祁縣示範小學拉開了帷幕。全縣小學英語教師齊聚示範小學,共研教學,同築夢想。本次活動通過示範課、專家評課、專題講座三個環節,圍繞「設置前置作業,減輕學生負擔」開展研討活動。
  • 學習「自改、互改式作文評改方式的探究與應用」心得體會
    學習「自改、互改式作文評改方式的探究與應用」心得體會李校長的這場講座雖時間不長,卻帶給我去多思考和回味。李校長就想出了這樣一個學生互評互改的詳細作文批改方式,首先把學生按照優秀,中等,後勁生等分到每一組,讓每組優劣互補。然後在小組內優秀生改後勁生的作文,能夠起到很好的改正提高作業,讓後勁生改優秀生的,因為是同學的作文,學生學習興趣更濃,遠遠比學習作文書要開心,最後讓中等生互相評改,起到互學互助的效果。這樣一來大家個個興致勃勃,最後小組內互換學習所有成員的作文,再推薦出優秀的作品,在班裡交流發言。
  • 給小學生減負,取消英語課程,把英語奪走的課時還給語文如何?
    以小學為例,新課改以來,我國課程設置實行了的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也相應增加了課程。給學生增加負擔最大的課程是英語。國家怕開設這門課程給學生增加負擔,不斷進行規範。英語課的學習目標定得不高。
  • 「改」在路上 幸福生長 ——康巴什區第一中學基於減負提質下學生...
    因此前期我們思考、我們調研以下問題:1.面對課改,學校亟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2.截止目前,我們做了什麼?做好了什麼?還需要做什麼?3.面對課改,我們的優勢是什麼?還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4.課改需要改哪些方面?如何將課改的內容做得系統化、有實效?
  • 老師還改作業?代改、對答案、網絡批改才普遍
    記者調查發現五成多學生稱老師改作業越來越少,家長、科代表代改,對答案、網絡批改成了普遍方式網絡調查發現,五成多學生反映老師改作業越來越少,並且老師批改作業的方式已經大不像從前了:除了傳統的有評語寫「閱」字方式外,更多的是貼出標準答案讓學生核對,除全批全改外更有轉嫁給家長科代表代勞;而隨著網絡的普及,時髦的老師還開始用電腦網路來批改作業…… 老師改作業為啥少了?是老師變懶了嗎?是老師也減負把責任推給家長了?究竟老師該如何改作業?信息時報記者進行了全方位調查。
  • 【課改】乘課改之風,展英語宏圖
    英語課內海讀更是風生水起,熱火朝天。開學初,在和校長領導下,學校組織全體英語老師,就英語課改進行整體布局與安排, 統一思想與認識,加強英語閱讀, 提高學生英語水平。陽光融融,暖風徐徐。不知不覺開學已經一個月了,在這個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陽春三月,我們逸夫北校區乘著英語課改的春風迎來了2017開學以來的第一次英語誦讀測試。
  • 科教興國的減負,也不能只是空喊從英語開始
    僅僅是為學生減負麼?有文章認為,科教興國的減負,只是空喊口號,建議一切從減負英語開始。誠然,英文教育存在諸多缺陷,甚至在民間出現了誇大其詞,將「學好英語才能走遍天下」的偏頗言辭當成了真理。然而,家長和老師們都在幹什麼呢?你們都會相信這樣的「江湖傳聞」嗎?你們的辨別能力和對孩子們的引導力呢?
  • 一邊犯錯一邊改是學習英語的唯一捷徑
    今天我們來講第三英語啟蒙階段不要怕犯錯,不要總想著練成「完美英語」再去和老外交流。一邊犯錯一邊改,才是學習英語的唯一捷徑。為什麼說不要追求「完美英語」呢?1、追求完美英語會傷害孩子的積極性;2、追求完美會損害英語學習的完整性;3、哪裡有什麼完美英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邊學邊練。
  • 關改衣服的英語句子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關改衣服的英語句子 2013-02-20 16:0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優化課堂組織形式,調整作業結構 —平遙縣第二實驗小學召開英語課改教研培訓與會議
    優化課堂組織形式,調整作業結構 —平遙縣第二實驗小學召開英語課改教研培訓與會議為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依據《晉中市教育局關於構建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體系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改革意見》文件精神,按照平遙縣教科局的安排布署,我校於2019年11月1日組織全體英語教師在西二錄播室召開了以
  • 唔理佢點改 英語仲系熱
    一年多考會讓成績更客觀市紀念中學英語教師李富華認為,英語實行一年多考的考試模式,肯定會減少學生考試發揮失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測量學生真實能力是一個積極信號,是真正「減負」教育,比如說學生英語寫作成績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多,而「多考取優」,給了考生安全感及對考試成績的信服。
  • 營業稅改增值稅是什麼意思?營改增是什麼?
    營改增是什麼意思?  營改增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  (三)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兩個不同的稅種,兩者在徵收的對象、徵稅範圍、計稅的依據、稅目、稅率以及徵收管理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四)增值稅的稅率。基本稅率17%,其他稅率13%和0%。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6%或則0%的徵收率計算徵收。  (五)營業稅的稅率。 根據不同的經營項目,適用以下稅目稅率計算徵收.
  • 託福聽力備考低效學習習慣怎麼改?
    託福聽力備考低效學習習慣怎麼改?託福聽力備考因為備考方法或者錯誤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習進度緩慢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所以哪些抱怨自己學了半天沒收穫的人其實是學習方法上出了問題,下面新航道就為大講講託福聽力備考低效學習習慣怎麼改?1.
  • 「特別報導」如何改 改哪裡: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於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如何改,改哪裡」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深化改革 公積金存在投資收益率低和統籌層次低兩大問題,應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廢食 攝影/寧穎自今年2月起,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給企業減負成為媒體上熱議的話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發表了關於「取消住房公積金為企業減負」的言論,使得爭議持續發酵。
  •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什麼,怎麼改
    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什麼,怎麼改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新華社發《指導意見》對新時代普通高中推進育人方式的改革內涵做了明確呈現,為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改什麼、如何改提出了清晰目標、原則、任務。《指導意見》提出了1個總體目標和6個具體目標。1個總體目標是: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
  • 寒假來了話減負:減負究竟該減什麼?
    真正創造性的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興趣盎然。只有重複的、機械化的知識灌輸才是負擔。如果減負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又要放寒假了,但是孩子們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近日新華網舉辦的第九屆教育論壇上,幾位全國名校的校長都不約而同談起減負問題。  「一方面學生普遍比較累,另一方面學習內容和質量有待提高,這就需要認真研究了,到底減什麼樣的負?」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說:「其實,真正創造性的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興趣盎然。只有重複的、機械化的知識灌輸才是負擔。一個人將來要能擔當大任,必須要有能力,必須要勤奮努力。
  • 初心不改,鬢毛泛白
    「初心不改,鬢毛泛白」,這樣的形容詞可能有人會覺得誇張。
  • 當高考遭遇新課改 是不幸還是機會?
    一種聲音說:新課改從教材、教學方式到評價方式均帶來了一系列變化,高考復讀生需要對這些變化予以適應,對知識進行重新學習和消化,精力恐怕不夠。僅僅一年的高考復讀時間,有半年用於學習新課程,搞不好會顧此失彼。高考剛結束,許多準備復讀的考生就買來新課程的教材,看過幾遍後感覺頗為鬱悶,那些內容雖有似曾相識之感,卻不能用原來的方式加以聯綴,於是乎便陷於患得患失之中而無法定奪。
  • 課改十周年 不足三成教師對新課改成效滿意
    不到1/10教師認為「減負」有成效  「2011年教師評價新課改的網絡調查」回收問卷8213份,對其中由中小學教師填寫的3740份問卷進行統計,受調查教師覆蓋了全國29個省市區的城鄉各級教師。  數據顯示,74%的受調查中小學教師認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課改理念;63%的受調查中小學教師認為新課改在自己所在的學校得到了積極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