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越來越多朋友來找我諮詢保險,很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不過很多朋友可能剛有保險的概念,在面對「自己到底買什麼樣的保險合適?」時覺得無從下手,所以我做了這次分享,希望能幫你建立起一個比較科學的保險觀。
一、我們會面臨哪些風險
每當問起「你為什麼會想到買保險?」
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回答「怕以後看病太貴,看不起」、「親戚家裡老人生病,借了幾十萬,還在各種籌錢」、「怕自己倒下,老婆孩子沒收入,日子不好過」……
其實這也就是保險的本能——一種轉移風險的工具,為了補償風險發生時的我們的經濟損失。
我們一生終將面臨疾病和死亡,會讓我們或花費大額的醫療費用支出,或喪失收入來源,甚至拖累家人,但是保險可以把這些損失以「金錢」的方式彌補給我們,繼續替我們守護家人。
我畫了這樣一張圖,家庭存在著哪些風險,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二、我們如何轉移風險帶來的損失?
目前國內保險公司數量已超220家,保險產品更是琳琅滿目,怎麼選?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底層邏輯,我們先大類,後小類;先功能,後產品,這樣去逐步拆解,便會不那麼迷茫,陷入無止境的產品對比中。
今天我就先和大家聊一下保障型產品裡的「四大護法」
1、醫療險
我們對醫療費用最直接的感知可能就是感冒發燒去到醫院,幾百大洋就沒了,隨便一個小手術費用都是上千,或是身邊有親人或朋友生過大病,一二十萬一下子就花出去了。
每當我們看到發票結算單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醫保怎麼就報銷了那麼一點點,大部分時候在30%-50%,剩下一大半花的都是自己的錢,能解決這個醫療費用便成了我們最迫切的需求。
這是一次肺炎穿刺手術住院,醫保報銷比例僅27%,剩餘83%都是自己花的
能彌補我們醫療費用的保險產品有百萬醫療險+小額醫療(也有個花名叫「萬元護」)
百萬醫療險顧名思義保額上百萬,也就是最高可以給我們報銷幾百萬的醫療費用的意思,相應的也會有一點起賠門檻,就是一般有1萬元不賠,這個叫做免賠額,1萬元以上的部分再報銷。當然,現在也有一部分0免賠的百萬醫療險陸續出現。
小額醫療顧名思義保額,也就能報銷的額度比較小,一般只報銷1萬以內的住院費用,和百萬醫療險的1萬元免賠額可以做一個補充。
2、重疾險
很多朋友可能都會覺得「我有醫療險,看病不花錢就可以了,不需要重疾險」。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的一個誤區,百萬醫療險發展至今的歷史也只有5年。
2015年平安e生保開闢了百萬醫療險的市場,隨後眾安尊享e生系列接踵而至,後續出現了6年保證續保的產品,截至目前,平安帶來了保證續保20年的百萬醫療險(但是20年後需要重新審核續保條件,存在健康情況變化沒法繼續買的問題)。
這個行業發展歷史短,續保的穩定性是所有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那在我們六七十歲,越來越需要醫療險的時候,那時候還能不能買到?每年的保費還能否承受?
但是重疾險就不會有續保的擔憂,合同約定保到70歲,那不管產品是否下架,70歲前都會享有保障。
合同約定保終身,那就是會保我們一輩子。
所以重疾險的遠瞻性、對未來保障的確定性是百萬醫療險無法比擬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重疾險的「收入補償」功能也是醫療險無可替代的。
·數據來源:「The Lancet」(中文名《柳葉刀》)發表了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變化趨勢監測研究報告,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重疾最高發的就是癌症,在以前我們總是「談癌色變」,但隨著醫學的發展,癌症的5年存活率也在逐漸提高。
那如果不幸患癌,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過程中,出院後肯定無法立馬像正常人一樣投入之前的工作,是吧?
收入受影響,家裡可能還有房貸等著還、小孩讀書、其它家人的生活成本,自己長期吃藥、康復治療的營養費用等等,這些都需要錢,是吧?
而這些經濟方面的損失,只有重疾險可以給到。
「醫學只能挽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卻不能挽救一個家庭的經濟生命。」
醫療險是生病住院,保險公司報銷醫療費用的,實報實銷。
重疾險則是達到合同約定的條件,買的保額是多少,不管我們實際看病花了多少,都會一次性直接賠付一筆錢,這筆錢可以自由支配,拿去看病,孩子上學,家人生活,請保姆、護工,甚至買房買車都是可以的。
醫療和重疾是相輔相成的黃金搭檔,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取捨關係。
3、壽險
其實大家都比較忌諱談到死亡,但又非常害怕死亡。
每當和年輕朋友們聊到壽險,大家第一反應都是「我還年輕,不會有事,死亡離我太遙遠了」
保險只是一個工具,買不買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生命。而極端情況下,經濟支柱的倒下,對一個家庭的生活是毀滅性的打擊。
因疾病不治而亡、猝死、意外導致我們與這個世界分別,誰都不想讓房貸等債務壓在活著的一方身上,不想讓養育我們的父母、陪伴我們的配偶、孩子生活質量大受影響,是吧?
壽險的賠付金可以繼續替我們守護家人。
人活著是印鈔機,倒下也要是一堆人民幣吶~
20多歲年輕人,50萬保額,同樣是保一輩子,交30年,一年只需交2000多元,而30歲男性,一年需要交5000多,只是晚了幾年購買,同樣的保障,卻多花一倍的錢。
上天也只會眷顧早做規劃的人生。
4、意外險
意外導致的住院,醫療險可以報銷。意外導致身故,壽險可以賠付。可能很多朋友就會覺得意外險沒什麼用。
其實意外險有最無可替代的是傷殘保障,原保監會對傷殘一共分為10個等級,各保險公司的意外險傷殘保障也都是按等級賠付,一般10級是賠付10%比例保額,9級20%比例保額,1級最嚴重100%比例保額。
這是一張娛樂性的傷殘等級圖,供大家參考
保險行業協會也發布過一些關於意外傷害風險的研究報告,我們可以看到8-10級傷殘佔比近80%,也就是基本上傷殘都是在10%-30%的賠付比例,也就是買50萬,大部分是賠5-15萬。
所以意外險儘量額度高,傷殘賠付的金額才能更好地幫到後續的康復與生活。
三、子女教育與養老傳承
有這「四大護法」,我們人生風險金字塔的地基就算牢靠了,這就是我們的安全感。
再往上一步,讓孩子有持續的現金流享受良好的教育,讓我們老年也有穩定的現金流,享受有品質的老年生活,這就是我們的幸福感。
這些則可以通過教育金、年金險、增額終身壽等產品來進行強制儲蓄與規劃。這一層,後面我也會專門來講一講~
保護你愛的人,保護你的財富,對保險極度認可,願意用自己的專業與熱愛持續為你提供專業全面細緻的保障規劃服務。
關注公粽號【那株最大的麥穗】,讓你保險路上少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