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20日消息:2016上海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日活動前天舉行,宣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二維碼技術。
去年10月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施行,市商務委啟動「食品安全信息二維碼追溯」試點工作,並於今年將此項工作逐步由菜場推廣至超市、賣場、社區集市等生鮮食品銷售平臺。
位於閔行區的寶燕市集是今年6月新加入試點的超市之一,記者看到超市內80%以上已包裝好的生鮮食品都被打上蘊藏其安全信息的二維碼。
「這三文魚是哪天進的貨啊?」在水產區,超市工作人員聽到市民張先生的詢問,便指導他打開智慧型手機掃描了一盒三文魚標籤上的二維碼。幾秒內,商品信息、供應商信息、入庫信息、加工信息、零售信息等查詢結果瞬時顯示出來。
「這個技術很方便,讓消費者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生鮮食品的冷鏈過程,萬一出問題,消費者也能馬上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張先生說,技術雖好但還需改進,作為消費者,他更關注生鮮食品的包裝日期,但此項信息在目前的「追溯系統」中並沒有顯示。
就張先生的疑問,記者詢問了超市相關工作人員。寶燕市集總經理陳秀莉解釋:「因為還在試點期,『追溯系統』難免還有不完善地方,我們會不斷收集顧客的反饋意見,與平臺開發者以及商務委溝通,滿足顧客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
「追溯系統」雖不完善,但在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方面已顯示出威力,對於每一種被錄入系統的食品,消費者都可以追溯到其從生產到銷售的所有環節信息。「引入系統以後,我們商家在保證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識也更強了,會更加注重所銷售食品的源頭質量把控。」陳秀莉表示,「今後我們做什麼,消費者一目了然。」
市商務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辦法》規定,需要進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食品共有9大類,包括糧食及其製品、禽產品、畜產品、蔬菜、水果、食用油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已有1.7萬餘家企業註冊並使用全市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已上傳相關數據2597萬餘條。
在「追溯系統」建設初期,技術提供基本由政府主導,但在《辦法》出臺後,市商務委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第三方技術平臺為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的企業提供「追溯系統」技術服務。
與寶燕市集合作的上海質尊溯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第一批提供「追溯系統」技術服務的第三方平臺之一,目前已與市內十多家超市建立合作關係。「我們建設的『溯源系統』主要有三種做法。」質尊溯源市場部項目經理居德康說,一是從肉類供應商生產加工環節入手,從源頭上掌握相關信息數據,讓每一個預包裝產品均附有可追溯的二維碼;二是給發貨、配送、收貨各環節配上掃描槍;三是與實現產品追溯信息與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實施對接。
隨著試點範圍擴大,日趨完備的「溯源系統」還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居德康表示,希望第三方平臺能與政府的商務平臺和信息信用平臺互相對接,「利用好政府現成的信息,會讓我們對供應商信息的把控更加準確,也會節省很多人力和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