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非常渴望和平

2021-01-07 搜狐網

  本報記者 王衝

  12月11日,2007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剛過,寒氣襲人,以色列駐華大使安泰毅還是熱情地拉著記者到陽臺上欣賞了一下四周的景致,然後在大使官邸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中國奇蹟是毛澤東打下的基礎

  記者:大使先生,首先感謝您接受《中國青年報》的專訪。

最近讀到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的文章,知道您去了毛主席故居,很想繼續聽聽您對毛主席有何評論。除了毛主席,您還喜歡哪幾位中國的歷史人物或當代人物?

  大使:中國和以色列很像,兩國都有悠久的歷史;兩國的當代史都是60多年,這一點也非常類似。因此可以說,我們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年輕國家。我們對以色列建國6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驕傲,我相信,中國人更應該為新中國成立後的成就感到驕傲,因為我們以色列不過只有750萬人口,而你們的人口超過10億,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正是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中國開始了奇蹟般的建設事業。

  中國領導人帶領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史無前例,也許只有以色列可以與之相比擬。這一成就得益於毛澤東打下的基礎,他是第一代領導人。至於其他領導人,恕我不能一一列舉。比如說周恩來。我讀過基辛格博士的傳記,傳記裡提到了他在尼克森訪華之前和周恩來的談判。我覺得周恩來是了不起的人,是外交家,是領袖。當然,還有鄧小平,還有朱鎔基,你們有許多優秀的領導人,以集體領導的方式,創造性地把中國帶入21世紀。

  毛澤東31年前去世,如今的年輕人,包括一些老年人,依然在表達對他的敬意。從宏觀來看,60年前中國麻煩不斷,而今卻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這一奇蹟是由毛澤東開創的。

  記者:毛澤東在中國的地位,像本·古裡安在以色列的地位?

  大使: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樣的。順便說一句,在1935年,當時大家都不認為中國是重要的國家,本·古裡安說,以色列需要和中國建立友好關係,那時候他就預言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他很有遠見。(註:本·古裡安,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以色列國的主要諦造者,第一任總理。)

  1953年,本·古裡安又談論起中國的重要性。你知道,以色列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當然,很不幸的是,當時兩國未能建交。

  記者:據我所知,您還知道的中國人是何鳳山?

  大使:我去韶山的毛澤東故居,是因為我去湖南益陽,也就是何鳳山博士的老家,參加他逝世10周年紀念活動。何鳳山博士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二戰時,沒有多少國家、沒有多少人幫助猶太人,何鳳山博士在維也納給猶太人發放籤證,挽救了2000多名猶太人的生命。

  對我們來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彌足珍貴的,你挽救了一個人,等於挽救了整個宇宙。對猶太人、對以色列國來說,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向我們提供過幫助的人和國家。(註:何鳳山生於1901年,1935年成為中國國民黨政府外交部的官員,開始外交生涯。1937年他被派往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工作,在1938年5月到10月僅僅5個月的時間裡,何鳳山向奧地利的猶太人發放了2000多個前往中國的籤證。他的名字將被刻入耶路撒冷猶太紀念館的義人園。)

  記者:您下一個地方將去哪裡?

  大使:我有一個願望,就是在我任職期間走遍中國的所有省份。下一步我準備去四川成都參加一個活動,還要去新疆。也許你知道,我們在新疆的烏魯木齊有一個示範農場。另外,我還打算去西藏。在以色列的時候,我接待過西藏的地方領導人、拉薩的市長,我要去西藏就進一步的合作與他們商談。中國的每個省我都想去看一看。

  記者:如果沒記錯的話,大使先生上任已經4個月了,您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北京的生活?

  大使:我是8月24日抵京就任的。以前我來過北京多次,因為我負責以色列外交部對亞洲的外交。我喜歡北京,北京適合勤奮工作的人。不幸的是,我沒有多少時間四處逛逛。

  記者:如果有時間,您最想到哪裡看看?故宮還是頤和園?

  大使:故宮我去過多次,以色列外長來時我陪著去了故宮,故宮博物院的院長還陪我去了幾處不對外開放的地方。我最想去的是現代的北京,想去看看北京規劃展覽館,了解北京的遠景規劃。  

以色列是中國公司搞創新的好地方

  記者:我覺得大使先生在一個恰當的時間來到了中國,因為可以說現在是中以建交以來最好的時期。您同意這個說法嗎?

  大使:如果我說是,也許不太合適。應該說,自從15年前兩國建交以來,中以關係一直不錯。最近三四年中東局勢發生了變化,各界都在談論巴以「兩個國家」解決方案。我知道,中國對巴勒斯坦的事業是支持的。自從以色列清楚地談論「兩個國家」方案以來,中以關係得以升溫。兩國高層之間互訪不斷,中國許多高層領導訪問以色列。今年1月,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訪問中國;今年10月,我們的外交部長利夫尼訪華。

  對我們使館來說,這是個「麻煩」。我們的工作是促進兩國關係,而今兩國關係如此之好,讓我們可以提高的空間有限。

  記者:未來有什麼規劃和期待?

  大使: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打算挖掘兩國經貿合作的潛力。我們希望吸引中國企業到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開展研發工作。因為以色列的先進技術研發基礎設施相當好。目前,思科、IBM、因特爾、三星這樣的大公司都在以色列設立了研發中心,而不是生產基地。以色列希望吸引中國的公司做同樣的事情。

  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大報告裡多次提到創新,有人數過,說有15次。我想謙虛一下,但也不能太謙虛,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國家在創意、創新方面像以色列這樣豐富。中國的公司要想增強創新,以色列是個好地方。

  另外,我們想吸引更多中國的遊客。旅遊業有兩方面的收益,一是旅遊業的收入。我們每年接待3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基本上是以色列人口的一半。第二,通過發展旅遊業,讓人了解以色列。許多人沒有到過以色列,認為以色列很危險,到處是爆炸,這是胡說八道。去過以色列的人會得出以色列很安全的印象。我希望遊客把這樣的印象帶回他的國家。這就是我們大力發展旅遊業的原因。今年10月,我們和中國籤訂了旅遊目的地協議,我希望更多的中國遊客到以色列看一看。

  記者:你們每年吸引多少中國遊客?

  大使:具體數字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人會很多,成千上萬。

  記者:貿易方面有什麼目標?

  大使:今年1月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訪問中國時,和溫家寶總理會談,提出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億美元的目標。我覺得這個目標可以實現。明年1月,我們的副總理兼工業、貿易和勞工部部長埃利亞胡·伊沙依將率領一個龐大的貿易代表團來中國訪問,我們正在就此做準備。  

以色列出於「自私」希望和平

  記者:在美國舉行的中東和會已經結束,確立了明年年底實現和平的目標。但有評論認為,在以色列、巴勒斯坦領導均非強勢領導人的情況下,如期實現目標難度很大;另外,在耶路撒冷、難民回歸問題上,以色列恐怕不會作出「痛苦的妥協」,這也是難以達成目標的另一原因。大使先生對此如何看?

  大使:在兩三分鐘之內解釋幾十年的衝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最基本的一點是,以色列非常非常渴望和平。我們渴望和平,是出自我們的自私考慮和戰略考慮——和平對以色列有利,也對我們的鄰居有利。

  現在談談在美國舉行的中東和會。在會議開始前,大家都沒有多少期待,但這次會議還是重要的。首先,會議營造了和平的氣氛,而不是衝突的氣氛。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邀請到了40個國家的代表參會,各與會國都準備支持雙方謀求和平的努力。當然,最終,還是我們巴以雙方坐下來,或談判、或咆哮,也許最終會有一個好結果。

  你問我2008年是否能實現和平,我不知道。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不僅僅是耶路撒冷地位、難民回歸問題。2000年戴維營會談時,這些困難都涵蓋了。我們會找到解決的方案。

  我們不得不妥協。以色列領導人清楚地表明準備妥協。以色列的戰略選擇是和平。我相信,大多數以色列人希望和平。如果最終需要作出是否妥協的決定,如果領導人謀求和平的決定議會不能通過,他會舉行全民公決。那個時候,我認為,多數公民會支持和平協定。

  記者:您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對嗎?

  大使:不得不謹慎樂觀。我19歲時參軍,我的好朋友在我身邊被打死。許多人參加過戰爭,我們不想打仗。我想我們的對手也需要和平,因此我樂觀。

  記者:實際上,巴以問題已經不是以色列的頭等大事,伊朗核問題才是最嚴重、最迫切的。美國的情報顯示伊朗早在2003年就停止了核武計劃,而以色列的情報部門卻持相反的觀點。您能不能談一談以色列所掌握的伊朗核武情況?

  大使:伊朗總統內賈德多次說要消滅以色列國。我不是以色列情報部門的官員,我不想談論以色列的情報。我們對伊朗的核計劃非常關切,我們希望國際社會約束伊朗的活動。國際社會的專家認為,伊朗將在未來幾年擁有核技術,從核技術到核武器,非常簡單。所有人都知道,伊朗有了核武器,將意味著中東穩定的結束,這是常識。

  記者: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有效嗎?在伊朗核問題上中國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大使:首先,我確信制裁有效,因為伊朗公眾開始反對伊朗領導層的決定。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應該和其他各國一道,一起考慮如何採取下一步的行動。

  記者:國際社會制裁伊拉克長達11年,最後還是發動了戰爭。

  大使:這無法比較,你不能把對伊拉克、朝鮮的制裁和對伊朗的制裁進行比較,這完全不同。我堅信制裁是有作用的。

  本報北京12月17日電

相關焦點

  • 中國藝術家遙遠向以色列捐贈世界和平女神雕像
    原標題:中國藝術家遙遠向以色列捐贈世界和平女神雕像  新華網北京 8月21電 中國著名藝術家遙遠向以色列捐贈了他的重要作品——世界和平女神雕像,並拜會了以色列總統佩雷斯。  世界和平女神雕像是中國著名藝術家遙遠獨具創造性的經典之作。他致力於通過作品促進世界和平、友誼與和諧。
  • 以色列宣布:與阿拉伯國家的每項和平協議都非常接近達成
    此次飛行是阿以宣布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後向「關係全面正常化」邁出的重要一步。此前,在阿拉伯國家中,僅有埃及和約旦先後在1979年和1994年分別與以色列籤署過和平協定,實現了邦交正常化。
  • 以文化和體育部長:我們有很多共同點 都渴望和平與友誼
    女士在世界和平女神雕像揭幕儀式上的講話海法市長Yona Yahav先生,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臨時代辦盧坤先生,藝術家遙遠和他的妻子王曉萍以及尊敬的代表團成員們,外交部總司長Rafi Barak,文化體育部總司長Orly Froman女士,巴哈伊花園理事長Albert Lincoln,市議會成員們,捐贈者家庭代表們,親愛的觀眾們,初看上去,以色列和中國像東方和西方一樣遙遠。
  • 「世界和平女神」雕像在以色列揭幕
    由華人藝術家設計的「世界和平女神」雕塑,20日晚在以色列北部海濱城市海法舉行落成儀式。這座「世界和平女神」雕塑高約12米,主體由不鏽鋼打造,歷時半年在中國鍛造而成,坐落於海法市薩米奧弗體育場外的廣場上。
  • 九月份以色列與阿聯達成和平協議:攪動中東格局的五大看法
    以色列和阿聯的高級代表團於9月15日在白宮籤署一項由美國牽頭達成的歷史性和平協議,阿聯與以色列將正式建交。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布巴林外交大臣將出席此次活動,並單獨與以色列籤署全面關係正常化的協議。 這些協議的籤署將改變中東格局。
  • 「在以色列是非常非常安全的」
    「對,非常!」    以色列是安全的?恐怕沒去過以色列的人,頭都會搖成撥浪鼓——與阿拉伯世界無休止的戰爭,一言難盡的宗教衝突和民族問題,極度缺乏資源的沙漠小國,不苟言笑、難以接近的穿黑袍的猶太人……去以色列前,頭腦中的以色列就是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矛盾紛爭、難以相處的「絕緣體」,甚至比這還糟。內心深處顫抖著直打鼓:去以色列,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飛機在飛行途中是否會遭遇劫持?
  • 川普推特宣布以色列和摩洛哥恢復外交,邀功自己推動中東和平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當地時間10日,以色列和摩洛哥達成協議,同意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這是在過去四個月內,繼阿聯、巴林和蘇丹之後,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第四個國家。BBC報導稱,當天,美國總統川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摩洛哥與以色列恢復外交關係。"
  • 摩洛哥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川普:中東和平
    ▲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圖/路透) 詹雅婷/綜合報導 歷經美國政府從中斡旋,北非國家摩洛哥(Morocco)10日與以色列達成雙方關係正常化協議,成為過去4個月以來,第4個放下對以色列敵對關係的阿拉伯國家。對此,川普稍早已透過推特大力讚賞,直言「這是中東和平重大突破」。
  • 白皮書表達了對世界和平的渴望
    哈立德·拉赫曼說,「這部白皮書的發表是一件好事,首先中國政府在白皮書中表達了對維護世界和平的渴望,該白皮書強調了和平發展對中國實現和諧小康社會的意義;強調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強調了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強調了尊重各國主權和獨立的原則;強調了維護各國安全的原則;強調了各國都有自主選擇各自發展道路的原則;強調了用和平手段解決衝突和爭端的原則;強調了在國際體系中實現正義和通過法律解決爭端而避免訴諸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脅的原則
  • 以色列跟死敵國家建交後,美國總統邀功:中東什麼時候這樣和平過
    就在前幾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還在抱怨美國總統,說好的事怎麼就忘了?他是指以色列吞併約旦河西岸土地一事,美國總統當時是點了頭表示支持的,但等到7月準備實施時,美國卻不表態了。本以為美國總統是被大選拖住了腳步,原來後面是另外一件大事。
  • 我在以色列,我很安全-虎嗅網
    在戰爭與和平不斷交替的當下,以色列人不得不始終繃著一根防禦的神經。在以色列的大街小巷,來往的汽車以小排量為主,當地人並不介意購買和使用二手舊車,他們非常低調,即使條件優渥,也不喜歡張揚。圖/Global Research隔離牆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反對,後來為了避免割裂巴勒斯坦的土地,以色列調整了隔離牆的走向。以色列人是不好戰的,相反,他們對和平有著非常執著的追求。他們不輕易進行戰爭,儘管被迫遭受了大大小小戰爭的創傷。
  • 中日青年:對和平的渴望是人類最樸素的願望
    對和平的渴望是人類最樸素的願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博士曾文科在接受採訪時開宗明義地指出,日本民眾遊行抗議安倍通過新安保法案一事,反映了日本國民在兩方面的意識高漲。  首先是遵守憲法的意識。
  • 以色列簡介
    旗地白色部分中間是古以色列國王大衛王之星。國徽:為長方形盾徽,盾面呈藍色,其中有一個七杈燭臺,據說為耶路撒冷聖殿中點燃祭壇的物件。燭臺以橄欖枝裝飾,象徵猶太人渴望和平。燭臺下用希伯來文寫著「以色列國」。國歌:《希望之歌》。自然地理:面積1.49萬平方公裡,目前以色列佔領著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耶路撒冷阿拉伯區和戈蘭高地實際控制面積約為2.8萬平方公裡。
  • 以色列留學生活系列三:感受「真正的以色列」
    現在的以色列國土面積2萬多平方公裡,與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和埃及4個阿拉伯國家接壤,既是一個發展迅速、相對富裕的中東國家,也是巴以衝突問題和中東和平進程的主角之一。  和平:永恆的主題。關注國際政治的人都必然聽說過中東問題,知曉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這兩個民族;也必然知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中東衝突問題自然不是我這樣一個外行的人三言兩語可以概括的,可是如果你到過以色列或者巴勒斯坦,接觸過猶太人或者阿拉伯人,就或許會對巴以問題有一個新的視角和解讀。  2008年底,我經由國家公派到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留學。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茨威格對和平渴望,也是最痛切的控訴
    很多人說小說中作家R先生就是茨威格,而我卻認為,陌生女人才是他,他借自己筆下陌生女人對作家R的追求和執著,側面的反映出了自己對和平的追求與渴望。在茨威格的自傳小說《昨日的世界》中,我們可以讀到一個隊幸福極其渴望的茨威格,他用自己的作品,帶我們走進了那個物質文明,文化藝術空前繁榮而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的時代,讓我們越發認識到了他比誰都渴望和平,是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夢想著成為一個世界公民。
  • 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
    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 唐湘偉/央視新聞 2020-12-11 04:36
  • 被人誤解的球員慈世平,其實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
    不,他被人誤解了,其實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不然也不會改名叫慈世平,那為何慈世平給人的印象總是那麼差呢?這與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大家都知道在美國,黑人是受到歧視的,就算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是名人,只是一般的黑人民眾,那麼少不了的就是白人歧視的目光。同樣很多NBA的惡漢小時候都是在這樣的目光下成長的,例如羅德曼、慈世平。
  • ...首腦會談的決定表示感謝希望今天能夠達成協議,完成渴望和平的...
    韓國總統文在寅:世界都聚焦於今天的會議平壤成為和平的象徵對朝方今天出席首腦會談的決定表示感謝希望今天能夠達成協議,完成渴望和平的大眾的願望 文/Becky2018-04-27 09:23:03來源
  • 巴勒斯坦曾經提出加入以色列,以色列為何拒絕了?
    在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開始著重發展經濟,為了防止戰爭的再次爆發聯合成立了聯合國,再加上各國之間保持的相對克制,世界基本趨於和平,但是仍然還有一些地區和國家常年處於戰亂之中,其中,中東是戰爭爆發最多的地區,主要是因為巴以之間的矛盾一直無法妥善的解決,導致以色列以整個阿拉伯世界為敵
  • 朝鮮駐港總領事接受鳳凰專訪向世界發出關鍵信號:我們是渴望和平的
    在專訪中,張成鐵向世界發出關鍵信號,「我們渴望和平,我們也是人。」 張成鐵在接受採訪時用中國成語「累卵之危」形容半島局勢。他說,「現在朝鮮半島的局勢就像一句成語,累卵之危,像雞蛋疊起來的塔。」「非常脆弱。就因為那些軍事演習。如果這座塔要是沒有那些軍事演習,就不會有什麼意外事件。但我們必須反擊。」 張成鐵在接受採訪中強調,「我們是渴望和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