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為何兒子普普通通,孫子卻很生猛?

2020-12-16 海川觀史

引言

三國時期,除梟雄曹操跟仁主劉備之外,還有一位智謀無雙的軍事諸葛亮,縱觀他的一生善用兵法打贏不少戰役,而且為北伐戰爭心力憔悴最終病死途中。然而諸葛亮只育有一個兒子,名叫諸葛瞻,他是否能遺傳父親的基因變得很聰明呢?

諸葛亮只有一個親生兒子,就是46歲時生的諸葛瞻。 諸葛瞻倒是遺傳了一部分諸葛亮的優秀基因,人家從小就很聰明。

諸葛瞻一脈並沒有太大的功績

據諸葛亮寫給哥哥諸葛瑾的信裡說:

「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估計這個諸葛瞻也是個小神童,能得到諸葛亮這樣的誇獎,自然有過人之處。

可是,諸葛亮在高興之餘,也流露出很大的擔心,自己孩子成熟太早,會不會像傷仲永一樣,孩子到最後成為廢人。

諸葛亮擔心這孩子太聰明了,這麼早就鋒芒畢露,以後難以成長為國家棟梁。

諸葛瞻精通琴棋書畫,在蜀漢喜歡他的人非常之多。他十歲時畫的一幅畫,就能夠換兩頭牛。由於父親的光環實在是太耀眼了,諸葛瞻的成長之路是一帆風順。

蜀漢延熙七年,也就是諸葛亮死後十年,十七歲的諸葛瞻被劉禪破格提撥為羽林中郎將,進入高級幹部行列。二十七歲的諸葛亮才剛出山輔佐劉備。而二十七歲的諸葛瞻已成為蜀漢權力中心的那個人。

更要命的是,所有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不管他有沒有那個能力。 諸葛瞻不管做什麼,下面都是一片叫好聲。沒有人會反對他,也沒有人敢反對他,每個人都不想被唾沫淹死。

但是諸葛瞻並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諸葛瞻雖然也身居高位,但是總的來說諸葛瞻的能力並不算一流,甚至連二流都算不上。

諸葛瞻讓人民崇拜度過高

諸葛瞻在蜀漢政權雖然名聲非常響亮,實際上卻沒有做出太多為人們所稱道的事情。

諸葛亮對養子諸葛喬的管教也非常嚴格,可惜的是諸葛喬英年早逝。公元228年,諸葛喬去世,時年只有二十五歲。

諸葛喬去世之前曾經在蜀漢軍中任職,和普通士兵一起參加與督運軍糧等工作。由於史書中關於諸葛喬的記載比較少,所以我們也很難知道諸葛喬的才能如何。

諸葛亮的兒子不多,孫子也不多。諸葛瞻只有兩個兒子,長子諸葛尚、次子諸葛京。諸葛喬就只有一個兒子諸葛攀。諸葛恪在孫吳被滅族之後,諸葛攀又重新做回諸葛瑾的後代。所以我們只看看諸葛瞻的兩個兒子。

諸葛瞻鎮守綿竹的時候,諸葛尚跟隨父親一起抵禦外敵入侵。

諸葛尚作戰非常勇猛,諸葛尚率領軍隊曾經擊退鄧忠和師纂兩人。諸葛尚擊退鄧忠和師纂算是綿竹之戰中蜀漢軍隊為數不多的「戰果」。

後來諸葛瞻死後,諸葛尚本來可以趁亂逃走,但是諸葛尚選擇繼續迎敵作戰。

諸葛亮孫子諸葛亮為國犧牲

諸葛尚感嘆道:「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

諸葛尚再一次衝入敵陣,最後寡不敵眾力戰而死。諸葛尚的表現非常不錯,最終也做到了為國捐軀。因此不少人認為諸葛尚的表現要遠遠好過諸葛瞻。

李漁曾說:「諸葛尚以三顧問父,而父方醒司,可謂瞻有子,而亮無兒矣。」鍾敬伯曾經評價道:「諸葛尚少年忠義,為臣則忠,為子則孝,為孫則慈,跨父軼祖,可見孔明於地下矣。」

諸葛尚的表現確實非常壯烈,但是並不能說他「如此生猛」。諸葛瞻的表現確實差強人意,但是也不能就此判定為「如此庸才」。

蜀漢滅亡之際,諸葛瞻父子的表現為蜀漢滅亡增添了幾分壯烈色彩。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兩人先後為國捐軀的行為確實讓人佩服。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曾經用古詩讚揚諸葛瞻父子:

「蒼天有意絕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愁。」

結語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可是他出生很晚,沒有得到諸葛亮的言傳身教。長大後,他不但沒有政治軍事方面的天分,又沒有在實踐中提高鍛鍊自己的機會。

這使得他空負諸葛亮留下的虛名,最後在綿竹之戰失敗,造成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不過,雖然歷史上評價諸葛瞻「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但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他能夠為國盡忠,能夠繼承父親的遺志,也可以說是忠孝雙全的人了。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兒子個個庸才,孫子非常生猛
    諸葛亮的死,對於蜀漢政權是致命的打擊,之後的蜀漢再無力纜狂瀾之人,不過對於後主劉禪來說,這也是一種解脫,因為他再也不用看諸葛亮的顏色了,當然也再也不用擔心他會拿著劉備生前的遺囑把自己給廢掉了。 劉禪這種想法是自私的,但作為一個只有祭祀之權的皇帝來說,這點倒也無可厚非。
  •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他的兒子是庸才,孫子卻很生猛?
    在農村有種風俗,如果夫妻二人一直沒有生育,有時候就會代養別人家一個孩子,就好像做藥引子一樣,慢慢也就有了生育。不知道諸葛亮是不是也採用了這個辦法,反正靈驗了。等諸葛喬長大22歲的時候,也就是娶妻生子諸葛亮抱上孫子的時候,黃月英懷孕了。
  •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啥北伐始終不成功?東吳的責任有多大?
    三國時期,諸葛亮被評為有經天緯地之才,夷陵大敗後,蜀漢都到了快要滅亡的地步了,他硬是從劉備手中結過大權,整合各方面資源,對外恢復和東吳的聯盟關係,對內平叛南中,給蜀漢創造了一個安穩的內外環境,使得蜀漢國力重新恢復。
  • 範仲淹子孫興旺八百年,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後代為何表現平平
    範仲淹一生有著四個兒子,等到兒子出生之後已經成為了當時的宰相,然而範仲淹卻一點都不讓自己的兒子以此為傲,反而讓自己的兒子自小學習他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苦境中學習,不要暴露宰相之子的身份,最終在這種嚴厲的教育下四個兒子都成為了德才兼備的人才,成為朝廷棟梁,很好地繼承了範仲淹的品行。
  • 千古忠烈丞相,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卻被不爭氣的後主氣死?
    千古忠烈丞相,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卻被不爭氣的後主氣死?自古以來的封建社會,一個人想要當上皇帝、想要當好一個皇帝,那就必須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這些人才涉及各個方面,比如韓信用兵如神,再比如張儀巧舌如簧挑撥六國聯盟,最終成就了秦始皇的千秋霸業。
  • 韓信這種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為什麼早年時候,連溫飽都難解決?
    韓信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早年如此落魄,連個人溫飽都難解決?在沒有發跡之前,韓信就是一個遊蕩在街頭的混混,不僅沒有正當職業,甚至連飯門都找不到。為了能吃口飽飯,韓信常常需要寄居在亭長家蹭飯吃,時間短的話還是可以接受的,但韓信一吃就是數個月。就算收留他的亭長和他關係再好,也避免不了產生矛盾。
  • 韓信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早年卻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今天主要來說說韓信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早年卻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呢? 單純說起韓信早年的經歷,可以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縱觀歷史上那些大人物,要麼一出場就是頭角崢嶸少年得意,要麼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等等,總之肯定有著閃光點。
  • 他被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崇禎若用此人戰略,可避免天亡大明!
    他被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崇禎若用此人戰略,可避免天亡大明! 很多人都認為天要滅亡大明,例如明朝受到農民軍以及清軍的兩面夾擊等。其實明朝也有挽回敗局機會,但是崇禎這個人見異思遷,好計謀不能徹底貫徹,最終自己在東北喪失國土,在關內首都被李自成攻陷,自己也不願意成為俘虜,選擇自殺身亡。
  • 為何司馬懿兒子都是人才,諸葛亮兒子平庸無能,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司馬懿和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旗鼓相當的對手,兩人在諸葛亮北伐之戰中較量過兩次,一次是諸葛亮打敗了司馬懿,這是第四次北伐,也稱為滷城之戰,另一次是諸葛亮被司馬懿耗死,這是第五次北伐,也稱為五丈原之戰。
  • 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志,卻為何不取而代之自立為王?
    三國時英雄輩出,不僅有能徵慣戰的猛將,還有諸多智謀之士。能耐最大的謀士就是蜀國的諸葛亮。他未出隆中時就預言天下三分,後來到了劉備軍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那能耐才叫一個大。劉備死後,蜀國的人才凋零,五虎大將一個個隨著先主去了,後主劉禪又是那麼一個扶不起來的爛泥,諸葛亮完全有本事把劉禪廢了,自己步曹操的後塵,自立為王,子孫再更進一步,稱帝。但他沒有,寫了份出師表以銘心志。
  • 諸葛亮司馬懿上方谷之戰,為何天下大雨,原因:諸葛亮忘了此事
    火攻在古代的戰爭中,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攻擊方法,在孫子兵法中記載,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 諸葛亮並不單純的愛情與婚姻
    諸葛亮 不過據我推斷,黃承彥最看中還是其外貌。因為當時諸葛亮不過十幾歲的年輕人,就是此後真有經天緯地之才,當下也很難認定。而且,黃承彥如果真的是看重才華,不以貌取人的話,那把女兒嫁給有「鳳雛」之稱的龐統豈不是更靠譜些。龐統和黃承彥交情深厚,被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稱讚為荊州才子之首,不論是名氣還是才能氣都在當時的諸葛亮之上。而且龐統比諸葛亮大兩歲,和黃月英年紀相仿。眼前這麼合適一個青年才俊,黃承彥為什麼沒看上吶?原因很簡單,就是龐統和他女兒一樣,長得不好看。
  • 此人可列五虎將替代黃忠,只因諸葛亮多句嘴,與五虎將失之交臂
    本來劉備是讓他位列五虎將之一的,可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他就與五虎將無緣。此人便是魏延,魏延可是將帥之才,既能衝鋒陷陣又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還記得子午奇謀嗎,若諸葛亮採納魏延之計,歷史將徹底的改寫。論將帥之才,魏延完全可以替代關羽,魏延若守荊州,定可保荊州萬無一失。可就是這樣一個將帥之才,卻不受諸葛亮待見。這一點也是諸葛亮在用人方面不如曹操的體現。曹操是疑人有大才必用。
  • 諸葛亮器重關羽的兒子,為何不器重趙雲的兒子?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名相,諸葛亮在幾次重要的軍事行動中,都帶著趙雲,比如,劉備取益州時的入川之戰,還有北伐時的箕谷之戰。因此,諸葛亮和趙雲的關係應該非常好,很喜歡趙雲,否則,也不會經常帶趙雲了。 那麼,既然諸葛亮很喜歡趙雲,為何不好好培養趙雲的兒子呢?
  • 諸葛亮之妻黃月英,謎一樣的三國「醜女」
    《襄陽記》中是這樣寫的: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這麼看來,作為諸葛亮妻子的黃月英,似乎很讓人失望。弱水三千,諸葛孔明為何單取這瓢而飲?難道他真的不在乎老婆的顏值,是個「禁慾系」的男人嗎?
  • 劉備要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百般阻撓,事後才明白諸葛亮的為何勸阻
    在劉備六十歲之前,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被困,而且無人去幫他,導致關羽被俘虜後殺害。張飛也是無法忍受關羽被殺的事情,想要儘快為他報仇,讓人在三天內造出十萬副的白盔白甲,這顯然是無法完成的,負責的範強和張達還受到了張飛的毒打,二人心中自然會有不快。二人在張飛喝醉了之後,將張飛給殺了。
  • 漢太宗經天緯地,能力不輸李世民,廟號的知名度為何不如唐太宗?
    網友「柳香677 」回帖問我說:「大漢朝有太宗嗎?」筆者覺得這個話題非常有趣,就寫了這篇帖子,討論一下歷史上太宗皇帝的話題。古代的皇帝駕崩了,子孫會給他上廟號。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是「太祖」或者「高祖」。開創之君的廟號,一般是「太宗」。開國皇帝打下江山之後,國家百廢待興。
  • 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因為他是諸葛亮的兒子,所以劉禪將公主嫁給他、讓他繼承諸葛亮的軍師將軍。因為他是諸葛亮的兒子,所以只要是仁政,百姓寧願相信這都是諸葛瞻提出的。諸葛亮的遺產是如此豐厚,當這些榮譽加注在諸葛瞻身上時,諸葛瞻卻也只能力不能及,因為他終不是諸葛亮。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當時吳蜀已和好,雙方不會再對掐,因此諸葛亮只留下李嚴在白帝城防守東吳就行了;與此同時,西蜀已平定了南方;因此蜀國可謂已沒了後顧之憂。但曹魏佔據了天下百分之六十的地盤。魏國不光實力強大,而且還兵多將廣,糧食充足。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可以放心大膽地派出全主力陣容去攻打曹魏,而且也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打贏曹魏。而諸葛亮也基本是這麼做的。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諸葛亮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然而在襄樊之戰時,由於未曾自上庸發兵援助關羽,坐看關羽敗亡,最終被劉備處死!而劉備在做出處死劉封的決定之前,其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關鍵點,便是得到了諸葛亮的強烈建議,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備才下定決心處死劉封! 那麼,在處死劉封這件事情上,劉備和諸葛亮究竟有著怎樣的考慮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