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僅漏掉一人,結果司馬家族被他趕盡殺絕

2021-01-10 琳琅的秋友

在古代的時候,我們都經常聽說誅滅九族或者抄家滅族之類慘絕人寰的事情,而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能夠起到震懾效果,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報復,比如諸葛亮就曾經誅殺了曹爽三族,但是由於漏掉了一個人,所以最終導致司馬家族被趕盡殺絕。

曹爽引起眾怒,司馬懿藉機奪權

雖然司馬懿的整體實力是非常強的,並且有著超乎於常人的聰明才智,但是當時曹操進行當中的很多君主都對他特別提防,所以一直等到後來他才能夠重新掌握大權,而在他掌握大權的時候也正是曹爽仗著特權在朝中胡作非為的時候,於是他就藉助這個時機掌握了軍政大權,並且殺死了曹爽三族。

桓溫人物雕像

《晉書·桓溫傳》:溫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選尚南康長公主,拜駙馬都尉,襲爵萬寧男。

由於曹爽有錯在先,所以,在司馬懿做出這些事情之後,也沒有人可以來指責他或者反對他,正是由於有了這樣一個先天的優勢,所以才能夠讓他掌握了當時朝廷當中的大權,但是當時,司馬懿卻放過了一人,這個人就是桓溫。

桓溫人物雕像

漏掉一人成為輔國將軍,最終滅亡司馬家族

被人抄家滅族的仇恨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遺忘的,對於這個被漏掉的桓溫自然也是如此,而他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有才幹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進入到仕途當中,並且在戰場上面也是非常幽默的,最終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了輔國將軍。

司馬懿人物劇照

在自己重新掌握了權力之後,這個人當然是要為自己的家人報仇,也正因如此,所以他才滅亡了司馬家族,從冥冥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萬物之間自有定數,當年司馬懿殺死了這個人的全家,但是卻沒有想到這個漏網之魚竟然會成為推翻自己家族的人,果然世事難料。

司馬懿劇照

總結: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歷史,那麼就可以發現在歷史當中有很多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可以讓我們看到有一些人,雖然在最開始的時候發展的非常不錯,但是最終也會遭受到報復,所以我們在研究歷史事實的時候,一定要通過多方面綜合來進行研究,從而了解到不同人物之間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對這些人有著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時也能夠讓我們對於這些歷史故事更感興趣。

參考資料:《晉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六十八》、《漢書》、《史記》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司馬懿誅他三族,唯獨漏掉一人,150年後司馬王朝被他的後人推翻
    司馬懿確實是個人才,雖然曹操不像劉備「三顧茅廬」那般請出司馬懿,但司馬懿裝病拒絕曹操後,曹操便說,「司馬懿再不應召,那就把他抓起來。」司馬懿因此進了曹操的帳營。
  • 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實現全國大統一,為什麼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雖然說,最終的結果是,王莽並沒有起到這個作用,反而讓國家更亂。但是他當初在上位的時候,是獲得萬民擁戴的,只不過是變革不成功而已。曹操當權,那也是因為東漢已經破碎,雖說曹操「挾制天子」,但是他確實對拯救黎民蒼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曹操在有生之年,也沒有篡奪皇位。
  • 司馬懿不讓子孫後代祭祀掃墓,原因為何?其中大有玄機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無疑是最為成功的人,最終的三家歸晉,司馬家族無疑成為了最終的贏家。司馬懿在曹操時期就開始隱忍,或者說,在曹操時期,司馬懿沒有野心,但是到了曹丕時期,司馬懿建議曹丕消弱宗親。這樣的建議現如今看來,可能是有某些目的的,只不過史書對此的記載沒有很明確。
  • 為啥說司馬懿家族才是三國最牛的?看看司馬八達你就懂了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
  • 司馬懿立遺囑:子孫不準為我掃墓!過了1769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司馬懿這樣做的意義何在?果然,他的後代始終聽從他的遺言,從未掃過他的墳墓,但後來一些學者發現司馬懿是出於他的原因。那司馬懿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 司馬懿臨死前說了9個字,結果子孫後代無一人給他掃墓
    而司馬懿則正好與他相反,身受曹家四代皇帝重託,獨攬大權,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然而他卻不思報效,反而時刻懷揣自己的小九九,居心叵測隱忍多年,最終一舉竊取曹魏皇權,為自己兒孫鋪平開國之路。然而他的子孫後人卻貌似並不領情,從不去司馬懿陵墓前掃墓祭拜,十分反常。須知古代皇帝個個標榜「以孝治天下」,司馬懿又為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居功至偉,為何卻落到這步田地?
  • 為何司馬懿留下遺詔,不準子孫上墳祭拜?其實這也是一計
    有一位啊,他畫風就不太一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冢虎司馬懿,他死前交代了什麼呢?他囑託:「司馬家子孫不準上墳!」《晉書》記載他「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就是不在葬身處種樹,也不立墓碑,也不讓妻子啊後人啊與自己合葬,連掃墓都不準,後來司馬家統一天下,司馬炎跑到洛陽去給他爹司馬昭和他大伯司馬師上墳,愣是沒敢給他爺爺司馬懿上墳,這祖訓不敢不聽啊。
  • 他助司馬懿發動變亂,而一生自稱曹魏重臣,是「又當又立」嗎
    他有著怎樣的一生?其實自「高平陵之變」後,雖然司馬孚的行為與心理互相矛盾,但觀其所作所為,在司馬家族中,他也的確稱得上是「魏之純臣」。司馬孚初入仕途,先後輔佐曹植、曹丕兩兄弟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師與司馬昭的叔父,可謂是司馬家地位顯赫的長輩。
  • 史評三國曹爽
    當是時,曹爽軍政大權在握,勢傾四海,聲震天下。但在十年後,曹爽被解決大將軍職務,並被以謀反之罪處死,夷滅三族(父、母、妻)。形勢轉變之快,結局之悽慘令人扼腕不已。曹爽死後,司馬氏專政曹魏,曹魏宗室無力反抗,又過十八年,司馬氏篡魏。3.
  • 司馬家族成功奪權之後,他手下的三千死士,結局如何無人知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三千死士並不是司馬懿準備的,而是司馬師準備的。司馬師這個人是一個做事情非常冷靜有條理的人。而且在那次政變之中,司馬昭和司馬師的表現完全不一樣。在發動政變的前一天晚上,司馬昭非常的擔心,幾乎是一夜都沒有睡覺。而司馬師他就睡得非常的香,根本就沒當回事。
  • 三國雖然歸司馬,但是司馬懿的子孫很悽慘,從皇帝變奴隸!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鼎力時期,司馬家的人個個都是人才,司馬懿他有八個兄弟,個個都天資聰慧,人稱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他是這幾個兄弟中最有出息的,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他可以與之抗衡。在遼東平定過叛亂,還擊退過東吳兵,到了晚年他還裝病搞了一出政變「高平陵之變「,誅殺了大將軍曹爽。於是他就真正的成為曹魏的當權者。在他去世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與二兒子司馬昭也登上高位把持朝政。他的孫子司馬炎更是逼曹魏禪位,建立了西晉,最後統一了三國。
  • 虎嘯龍吟曹爽對司馬懿動殺心未遂 司馬懿懷念故人楊修附分集劇情
    司馬府中,司馬懿與柏靈筠商討拯救太后郭照的對策。在他看來,皇上對太后的積怨不是自己一人可解,唯一之計只有和同為四大輔臣的曹真聯手勸說陛下。只是,與曹真同謀,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弄不好恐怕會滿盤傾覆,司馬家也會萬劫不復。忐忑的司馬懿在夫人柏靈筠的寬慰下,明白了大舍大得的道理。司馬懿感慨於夫人的善解人意,柏靈筠表示若有一日司馬懿連自己都瞞過了,那彼時的他將會極其可怖。
  • 高平陵事變後,曹爽為何會聽司馬懿之言而投降?只因他做了這兩事
    其實,司馬懿在政變已做了準備充分,具體來說是一件事:找準了一個人。他找準的這個人——他兒子司馬師。政變前,司馬懿只是和長子司馬師秘商,連次子司馬昭都不知道。司馬師有司馬懿的遺風,隱忍、果斷,策劃政變後,守口如瓶,沒有透露出半點風聲。同時,他還秘密私募三千死士,以備不測。可見司馬懿果然看錯人。
  • 老狐狸司馬懿玩官二代曹爽於股掌,他被稱為腌臢菜弟兄第一人
    曹爽的父親曹真,系曹氏直親,曾歷任曹魏國的中軍大將軍、大將軍等職務,雖然演義中被敵手諸葛亮處處設計,且處處落後於同僚司馬懿,但因其曹氏直親身份,在曹睿時代可謂是曹氏家族的中流砥柱。曹睿死,曹爽與司馬懿扶曹芳繼位,兩人共同輔助。
  • 論忍耐力司馬懿絕對數一數二,看看曹爽是怎麼被滅三族的就知道了
    論忍耐力司馬懿絕對數一數二,看看曹爽是怎麼被滅三族的就知道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自始至終都沒有取代漢。後來是曹丕戰勝了曹植,曹操死後,便取代漢,結束了漢朝的統治。當時是司馬懿、陳群、曹真輔佐他,其中曹真對司馬懿處處壓制,因為他看不慣司馬懿的老謀深算。後來少主曹叡當上皇帝,司馬懿和曹真也是輔政大臣,但不同的是,曹叡和曹真的兒子自幼關係很好。所以他的官職也是不斷受到提拔,一直到達武衛將軍。在曹叡英年早逝之後,曹爽和司馬懿又成為了輔政大臣。曹芳對叔叔曹爽也是很重視,封他為武安侯。
  • 他是司馬懿親弟 在司馬家篡魏時痛哭流涕:我死都是魏國大臣
    254年,當權臣司馬師廢除魏帝曹芳的帝位,並將他驅趕出宮時,司馬孚失聲痛哭,旁若無人 260年,魏帝曹髦被司馬昭手下殺掉時,朝廷百官都不敢去探望,唯獨司馬孚「枕屍於股,哭之慟」,自責「殺陛下者臣之罪。」司馬孚,這位司馬家族的長輩,讓掌權者一次一次感到尷尬。局外人也許很難理解,司馬孚為何對曹魏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 此人是魏國的第二個「蔣幹」,曹爽因聽信他的話身死族滅
    他是曹操手下的謀士。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免得大動幹戈。曹操聞知大喜,親自置酒為蔣幹送行。結果,他的這一出讓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斬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最後,赤壁一戰曹操水軍一敗塗地。在三國後期,魏國又出了一個「蔣幹」第二,他給魏國造成的後果比蔣幹還要嚴重,此人名叫李勝。
  • 三國1026:曹爽對司馬懿放鬆警惕,出城打獵,司馬懿馬上行動
    李勝從司馬懿家趕回大將軍府,報告曹爽,說司馬懿病重活不長了。曹爽大喜道:「這老頭兒一死,我就什麼也不怕了。」過了幾天,曹爽請曹芳一同出城祭禮曹氏祖墓,順便打獵。他帶了三個弟弟,一群心腹門客,大小官員,點起御林軍,高高興興地出了城。
  • 司馬師的成功之道:施政以何?立政以威
    對於司馬師來說首先要面對的困境是權力來源的合法性不足,司馬懿專權尚可以魏明帝的遺命為託詞,其本人亦是曹魏的元老重臣,威望、功績一時無出其右者。而司馬師的執政權力並不是來自於皇帝的授予,而是家族內部的傳遞。
  • 司馬懿臨終前出一計:墓地不立碑、後人不掃墓,如今看來確實高明
    促使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害怕,為什麼要害怕呢?這還需要從高平陵之變說起,那個時候的司馬懿還在曹操手下做事情,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謀士,後來曹操去世,司馬懿繼續被委以重任,曹丕臨死的時候,又讓司馬懿和曹真繼續輔佐魏明帝,明帝去世前,又把曹芳託孤給司馬懿和曹爽,可以說,對於曹氏來說,司馬懿是四朝老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