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實現全國大統一,為什麼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2020-12-14 張生全精彩歷史

當年司馬家族的人要是活到今天,肯定會覺得很不公平。整個一部王朝社會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篡位史。那麼多人篡位,都沒人批評。對於一些謀朝篡位者,比如李世民,歷史還給予了高度評價。可是,為什麼司馬家族篡位,歷史卻做出毫不留情的批評呢?

(劉裕)

以至於後來劉裕在建立劉宋政權,殺掉不少司馬家族的人的時候,還有一部分人,把劉裕的做法當成是一種「英雄行為」。很顯然,這對司馬家族是很不公平的。那麼,造成這種不公平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我覺得,司馬家族之所以獲得這樣不公平的待遇,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從動機來說,司馬家族以篡位為目的。

歷史上有很多謀朝篡位者,他們之所以篡位,很多是形勢所然,或者逼不得已。王莽篡漢,那是因為時代發展到西漢末年,天下已經分崩離析,朝政腐敗不堪,皇帝也孱弱荒淫。這時候,急需一個有能力的大臣站出來,撥亂反正,拯救黎民。王莽便是在這種呼喚中橫空出世的。雖然說,最終的結果是,王莽並沒有起到這個作用,反而讓國家更亂。但是他當初在上位的時候,是獲得萬民擁戴的,只不過是變革不成功而已。

曹操當權,那也是因為東漢已經破碎,雖說曹操「挾制天子」,但是他確實對拯救黎民蒼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曹操在有生之年,也沒有篡奪皇位。至於後世曹丕篡位,不管是曹丕逼迫也好,劉協被動退位也好,總之這事得到了平穩過渡,劉協退位後,所享受的待遇也不錯。

不過司馬家族不是這樣做的,司馬家族的動機一開始就不純。司馬懿有「狼顧之相」,還有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是對司馬家族志在篡位,而不是志在撥亂反正,拯救天下黎民蒼生的評價。畢竟那時候曹魏剛剛奪得政權,而曹魏政權當時還是非常受朝野擁護的。儘管由於曹家後人比較短命,皇帝的能力都不大,但也沒有一個荒淫亂政者,他們不具備被奪位的必然。所以,司馬家族不純的動機,遭到了不少詬病。

(曹操)

二、從過程來說,司馬家族殺戮太多。

我們說「滴血的皇位」。司馬家族獲得皇位的過程,正是對這一句話最生動的最淋漓盡致的詮釋。

司馬家族在獲得皇位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是踩著血印往前走的。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把曹爽家族及其黨羽全部殺光。接著,司馬懿又誅殺司空王陵以及黨羽,可以說,朝臣都被他殺了一半。不僅如此,司馬懿還藉助殺王陵這件事,把所有曹魏家族的人都拘捕起來,放在鄴城,派人看守。

司馬師當政的時候,又誅殺了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不服的人,還夷滅人家三族。可以說,這是司馬家族對朝臣的第三波殺戮。而且殺戮朝臣後,又廢掉皇帝曹芳。

司馬昭當政的時候,不只是殺大臣,更指示部下,對皇帝曹髦都敢隨便殺。

再接著司馬炎廢掉曹奐,自己當皇帝。

司馬家族在走向皇權的過程中,廢掉兩個皇帝,殺掉一個皇帝。除此外,還殺掉了無數大臣。這樣的暴力手段,肯定是要遭後世詬病的。

(司馬懿)

三、從結果來看,司馬家族造就了中華亂世。

司馬家族奪位也就罷了,如果能把國家治理好,後世絕對不會對他們那麼反感。比如李世民殺兄弟奪父親皇位,但是,此後李世民實施「貞觀之治」,開啟大唐盛世,因此,後人對他的評價非常高。甚至有史學家認為他的做法其實是很恰當的。

趙匡胤奪取了後周的江山,此後趙匡胤建立了北宋並統一全國。而且所建立的宋朝雖然外交上不怎麼樣,但經濟文化卻高度發達。因此,後世對趙匡胤的評價也是很高的。

可是司馬家族奪取政權後,由於害怕政權再被別人奪去,所以對自己的家族進行大肆分封。這種藩王制度,是在漢朝的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廢除的。可是,司馬家族又撿起來用。結果就是,由此造成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又由此造成「五胡之亂」。這一波亂下來,前後經歷了數百年。

這個結果如此慘痛,後世怎麼可能還對司馬家族有好評價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

相關焦點

  •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導語:曹操號稱奸雄,他辛辛苦苦統一北方,不曾想卻為司馬家做了嫁衣。司馬家雖然成為三國最大的贏家,可是他們建立的晉朝政權並沒有維持太久。究其原因,與司馬家後人的腐敗統治有關係,但也和曹操當年的一個政策有關。
  • 晉朝的望族為何是王、謝兩家,而不是司馬家的?
    古代的三國演變到最後一統就是晉朝, 司馬家的晉朝,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但後來東晉的時候,社會上的望族變成王、謝兩家。王家有名的好比說書法家王羲之,淝水之戰有名也是謝家的幫助很大,為啥晉朝的望族變成王,謝兩家大宗.而不是司馬家?
  • 司馬昭順天應時,在戰場上的表現
    范文瀾先生評價曹魏在曹操死後失去統一力量,蜀漢在諸葛亮死後也弱了,東吳在孫權死後也衰落,只有司馬氏集團是「統一趨勢的代表者」,司馬懿愚忠,奏請伐蜀但曹睿不準,僅平定東北,實現「北部中國完全統一了」,仍是推動了統一,而且喊出「肅清萬裡,總齊八荒」的統一口號。
  • 西晉為何連電視劇導演都不願意拍?
    這個朝代就是晉,說起朝代自然要說一下,怎麼建立的,以及由誰建立的,怎麼亡的,由誰亡的。歷史上,都知道晉朝是司馬家篡了曹魏政權建立的,篡權也為後世不恥。一、西晉奠基人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死於公元251年。
  • 被人們遺忘的晉朝,為何在影視劇中很少出現,原因太過簡單
    說起秦漢兩朝,那幾乎是無人不曉的存在,如果有人說自己不知道,那麼我敢肯定他不是中國人。可是如果說起三國之後是什麼朝代呢,大部分人還是知道的,「不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麼,這有什麼難的」,不過也有的人是不知道的。
  • 司馬師和司馬昭關係怎樣,為什麼司馬師沒有傳位給自己兒子
    在他們的父親去世之後,有大哥司馬師掌握了大權,而在哥哥死後,司馬昭才獲取了權力,後來是司馬昭的兒子篡位,建立了晉朝。那麼他們司馬師和司馬昭關係怎麼樣呢?為什麼在司馬師死後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位給了他的弟弟。
  • 司馬家族人才濟濟,統一三國建立西晉後為何迅速衰退了
    司馬家族逐漸控制了魏國。263年,司馬懿之子司馬昭滅蜀,265年,司馬昭病逝,司馬炎接過父親司馬昭的權位,並於266年,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登基為帝,定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家族人才濟濟,有「司馬八達」之稱,分別為: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因為兄弟八人的字中都有「達」,比如司馬懿,字仲達等,所以被稱為「司馬八達」。
  • 他是成語「聞雞起舞」主角之一,後世對他的評價為什麼毀譽參半
    晉朝有一個青年祖逖,少有大志,力圖恢復被胡虜侵佔的中原故土,每天雞叫頭遍、曉月殘星之時,他就會起床練劍習武,以此磨礪自己的意志與能力,日後成為晉朝一代名將。 《晉書》記載,劉琨與祖逖志氣相投,都是渴望幹一番保國安民的大事業的有志青年。只不過由於祖逖名氣太大,導致劉琨成了「燈下黑」,被湮沒在祖逖的高大光環下,知名度不高而已。 實際上,劉琨日後的發展成就,比之祖逖有過之無不及。
  • 晉朝電視劇為何只拍到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以後的事情為何不拍?
    《大漢天子》、《三國演義》、《康熙王朝》,都是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評價頗高的影視劇。在這些精彩紛呈的影視劇中,「三國歷史」也是各大導演最熱衷拍攝的題材之一,只是在這些影視劇中,關於三國的歷史,基本都止於晉朝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為止,之後與晉朝相關的歷史,電視劇基本不怎麼拍,這又是為何呢?
  • 歷史上那麼多篡位的家族,為何司馬懿家族最令人痛恨?原因很簡單
    有些王朝的建立,是順應民意,例如商、周,有些王朝的建立,是因為異族入侵,例如元、清,還有一些王朝的建立,是因為謀權篡位,例如曹魏、隋朝、北宋,等等。然而,直到如今,所有的王朝中,被罵得最慘的是,只有晉朝;篡位的家族中,只有司馬懿家族歷來不受人待見,這是怎麼回事呢?
  • 動蕩不安的西晉王朝,司馬家族「八王之亂」大混戰,百姓民不聊生
    八王之亂是指司馬家族為了爭奪西晉中央政權而進行的一系列鬥爭。家族之間的這種權力鬥爭持續了16年,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政權而告終。 該政權之爭主要有司馬家族的八個王參與,因此歷史被稱為「八王之亂」。早在曹魏政權時期曹爽掌權時,有人就向他指出,如果不把他的曹魏族人封王,那麼政權就可能落入不同姓氏的人手中,但曹爽卻沒有接納這個建議。結果最後,曹魏的政權被司馬家族奪走。公元265年,司馬炎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該國在晉代歷史上被命名為西晉。曹魏政權失敗的事實對晉武帝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觸動。為了不讓他的政權重複同樣的錯誤,司馬炎,臺之初就下令執行。
  • 司馬昭一念之仁放了殺兄仇敵,卻給兒子換來了萬人難敵的猛將
    本來廢帝這件事司馬家可以控制的挺好,但畢竟老曹家經營魏國多年,還是有許多忠心的黨羽的。這個時候,就跳出來幾個死忠起兵勤王,討伐司馬家族。當然,結果很快就被司馬家族給收拾了,兵敗的勤王大軍被迫投奔吳國。當時,看司馬家族不爽,起兵勤王鬧的最兇的就是這個文欽。可惜,最終兵敗,文鴦就和他和父親文欽一起投了吳國。在文鴦18歲的時候,其父文欽和毋丘儉起兵討伐司馬家族,而後與司馬師的大軍戰在一處。在這場戰役中,小將文鴦表現出眾,縱橫司馬師大營,無人可擋。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司馬師有眼疾,而在這場戰役中,司馬師舊疾復發,因為被文鴦追擊無法得到有效醫治,導致病情加劇,最終此戰不久便飲恨而終。
  • 三國君主歸順晉朝後,為啥魏國被封為王,蜀國位公,吳國為侯?
    在古代封爵制度從夏商就開始實行,不過各個朝代的等級分布不相同而已。在三國時期曹丕就實行這九等爵制,從高到低為:王、公、侯、伯、子、男,此後的晉朝也是沿用這個制度。大家都知道經過三國戰亂,天下歸晉。首先在三國中魏國的實力在後期是很強盛的,司馬家族就是在其中任職的。而晉朝的產生是以晉代魏的說法而建立的。那麼可以是晉朝的前身就是魏國,而將曹奐封為最高等級的爵位,這也就在變相的抬高自己的地位。其次是魏國實力強,在晉朝中有很多官員都是魏國出來的,因此爵位最高,用來安撫官員的心以及民心。
  • 司馬懿誅他三族,唯獨漏掉一人,150年後司馬王朝被他的後人推翻
    司馬懿確實是個人才,雖然曹操不像劉備「三顧茅廬」那般請出司馬懿,但司馬懿裝病拒絕曹操後,曹操便說,「司馬懿再不應召,那就把他抓起來。」司馬懿因此進了曹操的帳營。
  • 神問答|為什麼國產電視劇很少拍晉朝時期呢?
    導語:為什麼國產電視劇很少拍晉朝時期呢?關於「為什麼國產電視劇很少拍晉朝時期呢?」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什麼羋月傳都有這麼大的熱度,兩晉也有厲害的皇后太后呀。為啥就沒人寫呢?這麼一個亂世,按理說各種矛盾衝突更多呀,為啥就沒人寫呢?求一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寫吧^-^。對於ID為「聖裝歐絡因」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說的:因為晉朝不好拍,拍了不好看,好看了價值觀導向也必然要歪。
  • 「漢仇」得報,「晉朝」竟都滅在劉姓人手中!
    漢朝乃是我們劉姓建立的政權,在歷史上延綿四百餘年後,漢獻帝劉協被曹丕所廢,漢朝從此滅亡。然而三國時期的蜀漢雖然只是一個割據政權,但相較於趙漢、成漢、侯漢、邢漢、朱漢、郝漢、陳漢等,卻也算的上漢朝最為正統的政權了。因此也被後世人當做是漢朝的最後一個延續。
  • 司馬炎為什麼傳位傻兒子?他知道兒子有問題,可顧慮太多,心不狠
    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大一統王朝中,有一個非常不受待見的王朝,就是晉朝。原因大概有兩方面:其一,晉高祖(晉朝建立後追諡)司馬懿在受到曹魏幾代君王的提拔重用後,卻苦心謀奪曹魏江山,這可比曹操在東漢危急時,扶危定難的性質惡劣多了,以臣謀君總是要譴責的。
  • 使同姓必王:西晉建立初,司馬家族的「六等之封」制度
    司馬氏既然是漢代以來的著名世家大族,他們建立起來的西晉王朝又是以世家大族為其統治核心,就必然要維護世家大族的封建特權。為了鞏固和加強司馬氏的皇權統治,保護和擴大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權,西晉王朝在官爵制度方面,實行了「六等之封」的分封制。史載周代的官爵制度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