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族人才濟濟,統一三國建立西晉後為何迅速衰退了

2020-12-27 溫酒品華夏

東漢末年,劉、孫、曹三大集團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隨便時間的推移,魏國曹操病逝由曹丕繼承,並且宣布稱帝。司馬懿在曹丕時期,逐漸掌握朝廷大權。曹丕病逝後曹魏的勢力開始衰弱。司馬家族逐漸控制了魏國。263年,司馬懿之子司馬昭滅蜀,265年,司馬昭病逝,司馬炎接過父親司馬昭的權位,並於266年,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登基為帝,定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家族人才濟濟,有「司馬八達」之稱,分別為: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因為兄弟八人的字中都有「達」,比如司馬懿,字仲達等,所以被稱為「司馬八達」。

司馬家族人才眾多,然而到司馬炎之後司馬家族開始迅速衰退,首先是立太子的致命失誤,導致「八王之亂」跟賈后亂政等連鎖反應。司馬炎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執意立司馬衷為太子,司馬衷沒有司馬炎的治國之才,他為人痴呆,對朝堂上下的事情也不怎麼關心,只靠太傅楊駿輔佐。

不久太傅楊駿就被別有用心的賈后給殺害了,朝廷大權便掌握在賈后的手裡。賈后開始垂簾聽政,自古後宮幹政都會導致朝廷動蕩,賈后也不例外,不久便有了「八王亂政」事件發生。司馬衷被奪位後又復位,後來司馬衷又被其他藩王輾轉挾持,受盡欺辱,最後死在東海王的手裡。

司馬衷後面的皇帝是司馬熾,司馬熾是西晉的第三位皇帝,他繼承了哥哥晉惠帝的皇位。司馬熾起初被封為豫章王,在晉惠帝駕崩後,司馬熾在臣子的擁護下繼承皇位,那段時間五胡亂華的前奏開始響起,而西晉王朝也將開始面臨滅亡。

相關焦點

  • 動蕩不安的西晉王朝,司馬家族「八王之亂」大混戰,百姓民不聊生
    八王之亂是指司馬家族為了爭奪西晉中央政權而進行的一系列鬥爭。家族之間的這種權力鬥爭持續了16年,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政權而告終。 該政權之爭主要有司馬家族的八個王參與,因此歷史被稱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在當時嚴重破壞了社會秩序,這也成為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早在曹魏政權時期曹爽掌權時,有人就向他指出,如果不把他的曹魏族人封王,那麼政權就可能落入不同姓氏的人手中,但曹爽卻沒有接納這個建議。結果最後,曹魏的政權被司馬家族奪走。公元265年,司馬炎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該國在晉代歷史上被命名為西晉。
  • 三國末期吳國實力最弱,為何蜀國滅亡後,西晉滅吳卻用了十幾年?
    正所謂唇亡齒寒,按理說蜀漢滅亡後,西晉應該趁勢派軍討伐東吳,統一天下,可是西晉滅東吳卻一直拖延到公元280年,才統一全國。其實,在制定滅蜀計劃的同時,司馬昭同時製作了滅東吳計劃:「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也就是說,按照司馬昭的計劃,滅蜀後三年,就對東吳用兵,一統天下。可是最終為何卻拖延了十幾年的時間呢?
  • 西晉為何連電視劇導演都不願意拍?
    說起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必定大部分人提起春秋戰國群雄並起百家爭鳴,大秦統一六國完成中國統一,大漢北擊匈奴開通西域,隋唐開創貞觀開元盛世,北宋的富庶,大明的硬氣,甚至有些人連這些朝代皇帝排序都能倒背如流。為何中國歷史同樣是一個大一統朝代很少讓人提起,不受人待見?甚至連導演都不拍這個朝代?
  • 三國雖然歸司馬,但是司馬懿的子孫很悽慘,從皇帝變奴隸!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鼎力時期,司馬家的人個個都是人才,司馬懿他有八個兄弟,個個都天資聰慧,人稱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他是這幾個兄弟中最有出息的,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他可以與之抗衡。在他去世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與二兒子司馬昭也登上高位把持朝政。他的孫子司馬炎更是逼曹魏禪位,建立了西晉,最後統一了三國。但是就在司馬懿去世六十年後,他的子孫瞬間就從皇帝變為了奴隸,受到了百般的欺凌。這是為什麼呢,司馬懿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在曹魏手下效力,先後輔佐了曹操、曹丕、曹睿、曹方四位老闆。
  • 使同姓必王:西晉建立初,司馬家族的「六等之封」制度
    司馬氏既然是漢代以來的著名世家大族,他們建立起來的西晉王朝又是以世家大族為其統治核心,就必然要維護世家大族的封建特權。為了鞏固和加強司馬氏的皇權統治,保護和擴大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權,西晉王朝在官爵制度方面,實行了「六等之封」的分封制。史載周代的官爵制度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制。
  • 為啥說司馬懿家族才是三國最牛的?看看司馬八達你就懂了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
  • 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實現全國大統一,為什麼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劉裕)以至於後來劉裕在建立劉宋政權,殺掉不少司馬家族的人的時候,還有一部分人,把劉裕的做法當成是一種「英雄行為」。很顯然,這對司馬家族是很不公平的。至於後世曹丕篡位,不管是曹丕逼迫也好,劉協被動退位也好,總之這事得到了平穩過渡,劉協退位後,所享受的待遇也不錯。不過司馬家族不是這樣做的,司馬家族的動機一開始就不純。司馬懿有「狼顧之相」,還有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是對司馬家族志在篡位,而不是志在撥亂反正,拯救天下黎民蒼生的評價。畢竟那時候曹魏剛剛奪得政權,而曹魏政權當時還是非常受朝野擁護的。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怎麼回事兒?為何說司馬炎是倒行逆施?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到滅亡,不過只有短短51年,從八王之亂起到西晉滅亡,有25年。從八王之亂終到西晉亡,有10年。可見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外敵入侵不過是一個助推器。西晉政壇的混亂再次證明,任何在歷史進程中倒行逆施的做法,都將遭到現實瘋狂的反噬。
  • 三國歷史科普系列七——蜀漢和東吳是阻礙中國統一的罪人嗎?西晉統一三國是歷史的進步還是退步
    4、為什麼臺灣歷史教科書要刪除三國史的內容,其中暗藏著什麼玄機1、從初為郎官到官渡前夜:曹操集團的形成之路與漢末豪族2、早期劉備是如何披荊斬棘,從一介平民做到封疆大吏的3、曹操主張「唯才是舉」,為何曹丕上位後卻推行
  • 三國時最強大的家族,其權勢遠超司馬家族,還出現一位千古賢相
    如果問三國時期哪一個家族最厲害,那麼肯定有人回答是司馬家族,理由是他們最終結束了三國紛爭的局面,統一了天下。司馬家族固然厲害,可他們家畢竟是三國結束了之後才榮登權位的啊,說它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家族並不合適。那麼,這三國第一家族是哪一個呢?
  • 晉朝電視劇為何只拍到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以後的事情為何不拍?
    在這些精彩紛呈的影視劇中,「三國歷史」也是各大導演最熱衷拍攝的題材之一,只是在這些影視劇中,關於三國的歷史,基本都止於晉朝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為止,之後與晉朝相關的歷史,電視劇基本不怎麼拍,這又是為何呢?
  • 嚇死司馬,逼死諸葛,出場太晚的三國第一武將
    文鴦本名文俶,小名阿鴦。後來司馬氏專權,廢了魏帝,文欽忠於曹魏,被司馬師的僭越不臣舉動激怒,於是和同樣忠於曹魏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一起淮南起兵勤王,反抗司馬師的統治。司馬師聞訊之下,親率大軍出徵,一路急行軍,並和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名將鄧艾一起將文欽包圍。文欽沒想到司馬師進軍如此迅速,一時不知所措。這時才十八歲的文鴦已經勇冠三軍,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主動進攻!
  • 「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三國時期」相差千年,為何總被拿來比較
    中國的三國時期,廣義上講是從190年董卓進京,至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結束;日本的戰國時期,廣義上是指從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開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徹底消滅豐臣氏結束。那麼,年代相差千年、發生地點完全不同的兩個歷史時期為何會被放在一塊做比較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兩個歷史時期存在著不少相似之處,加上日本從唐代以來也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自然容易將二者聯想在一起。
  • 西晉名臣張華,力主伐吳為統一建功,盡心輔政讓八王之亂暫停
    張華像 今天筆者帶大家回顧一下他的二件事跡,第一是向晉武帝力主伐吳,為結束三國分裂建立功勳;第二是盡心輔佐晉惠帝,讓八王之亂都暫停的事跡。
  • 羊祜—— 泰山羊氏家族的一面旗幟 !
    代表性的人物便包括為政清廉的「懸魚太守」羊續以及為西晉統一三國立下蓋世奇功的名臣羊祜,景獻皇后羊徽瑜,書法家羊欣,北齊名臣羊烈,北魏名將羊祉……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什麼是世家?俗話說,沒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春秋不老,滄海桑田。歷經百年,而有些家族往往能夠長久不衰,這便成為世家。世家,顧名思義就是以血緣為紐帶、世代傳承的大家族。
  • 淮南三叛:為什麼說司馬師之死是西晉崩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甚至司馬氏的政權會在司馬師重傷以及此戰大敗後迅速走向自我崩潰。但是,司馬師作為他爹願意為了他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的接班人,這位司馬家最狠的角色,在罕見的爆睛後居然將自己的腦袋用被捂住,隨後死死咬住了被子不發出任何聲音,連身邊的人都沒有看到異樣。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
    司馬師與司馬昭關係非常好,如果不是司馬師死得早,那麼司馬懿的位置應該由長子司馬師的後人(養子司馬攸)繼承。不過,司馬師在公元255年就死了,當時司馬家族雖然掌握了魏國的朝廷,但還不具備稱帝的實力。後來,晉朝的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為了表彰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的一番功績,將沒有稱帝的他們也追諡為晉宣帝、晉景帝、晉文帝。其中,宣、景、文都是「美諡」。
  •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導語:曹操號稱奸雄,他辛辛苦苦統一北方,不曾想卻為司馬家做了嫁衣。司馬家雖然成為三國最大的贏家,可是他們建立的晉朝政權並沒有維持太久。究其原因,與司馬家後人的腐敗統治有關係,但也和曹操當年的一個政策有關。
  • 荊州在三國前和三國後都沒有那麼重要,為什麼在三國時期就很重要
    公元219年關羽為策應大哥的漢中王的稱號,發動了對曹戰爭,因為太過驕傲自大,讓孫權偷襲了,最終身首異處,荊州此時已被曹操,孫權所佔,直至西晉統一。如果孫權佔據了荊州,肯能統一之路會比劉備和曹操更艱難一點,因為他只能依靠長江攻伐,並不能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