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分析與改變拖延習慣

2020-09-22 陽光0219

記得前幾年我問一個朋友,最近有沒有看過的好的書,朋友推薦了一本書,書名已經記不清楚了,只記得是和拖延症有關,當時我沒有感覺到拖延症對自己的影響,所以自己在心理上也沒有重視這種現象。

後來自己買書的時候,買了幾本這方面的書,只是看了前面幾頁,就沒有再看過,心裡想著等有時間了再看吧,可後來都沒有再去看它。買了很多書,都沒有認真讀過,很多書都放在了書架上,有的包裝還沒有拆過,我想這就是拖延症吧。

對於自己的這種行為,我也想著去改變,只是一直覺得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去做這些事,其實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自己在時間管理方面沒有安排好,所以才導致有些事一直被拖延著而不去做,不去執行,那這樣的計劃就只能無限期的拖延下去。

拖延症原因

1.沒有合理的時間安排

因為平時工作太忙,沒有給自己安排讀書的時間,以前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最近開始寫作的這段時間,晚上的時間一般就用在了寫作上,其實我們都知道,工作永遠都是幹不完的。

前幾天我手裡同時有很多個項目,瞬間感覺自己時間上安排不過來,同事告訴我,要學會多線程處理工作,以前工作都是一個項目做完,再接著做另一個項目。

現在公司的項目工期都有時間限制,就需要幾個項目同時進行,所以自己的時間也應該每個項目都要顧及到,每天每個項目都要保證有進展,而不至於到最後項目完結時間到了,項目還沒有開始,而影響項目的進度。

所以合理安排時間很重要,能夠保證很多事情一起進行,我們也不能只為了工作,而失去了應有的生活,合理安排時間,效率會更高,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能給自己休息的時間。多去學習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然後去實踐。

2.認為完美很重要,沒有認識到完成更重要

以前我經常是很多事情因為一件小事而破壞了自己的計劃以後,就不再去執行了,也許在自己心裡這已經不是一個完美的計劃了,就像自己去年報了一個專業課,因為晚上加班沒有趕上課,心裡想著,改天補上課再去學習新課程一樣。

自己覺得現在聽課還不是時候,其實我們知道,有些事情因為某件事耽誤了,變得不完美了,這已經是事實了,我們不應該去想今天去接著學習會不會跟不上課程進度了,而應該去想去學習總比不去要好,所以不追求完美是避免拖延症的一個方法,要認識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完成,再完美。

3.認知不足,沒有認識到拖延症對自己的危害,沒有認識到執行力對自己的重要性

拖延症的另一個因素是因為自己一直是處在舒適區的一種狀態,意識不到拖延症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也是自己認知不夠,沒有認識到如果我們去做了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這方面需要自己平時多去深入思考、總結,而寫作就是自己思考反思、總結的時候,所以要養成寫作的習慣。

這是我總結的幾條拖延症的原因,以及接下來改進的方法。引用認知突圍中的一段話:從外部攝取知識的方法有很多,實踐當然也是,不過最便捷、最常見的方式還是閱讀,因為閱讀是獲取高質量底層信息的主要方式。

認識到拖延症對自己的影響,就要有所行動,給自己制定好計劃,多去學習,多去閱讀一些書籍,等到自己懂得更多的道理,我們就不會去拖延了,而是有計劃,有目標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領導安排的工作報告明天要交,今天心情不佳,明天交明天在寫吧……明明可以提前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可是拖延的心裡讓自己一拖再拖,到最後後悔自己浪費了時間感到很痛苦。有嚴重拖延症,沒有自控能力,工作永遠幹不完,總是磨時間怎麼辦?《終結拖延症》這本書是拖延青年的福音,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學方法,搞定拖延症!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千萬不要小看「晚點兒會更好」的拖延種子,殊不知後面便會長成一顆問題的習慣之樹了。一、通過認知、情緒和行為方法來終結拖延症你是否會擔心一旦被拖延的習慣給粘上了,就甩不掉了呢?別灰心,你還有選擇的方向,面對讓人苦惱的拖延依然可以採取辦法把它給除掉。我們需要做到改變錯誤的思維(認知方法),發展對不舒適的忍耐力(情緒方法),以及尋序漸進的方式(行為方法),就可以甩掉拖延,並防止反覆了。奇普·希思名言:「想要改變任何事情,都必須讓人以與之前不同的方式來行事」。
  • 《再也不見,拖延症》:告別拖延症,重寫你的人生
    那麼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本書,這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即:了解我的拖延症如何克服拖延症怎樣才能實現目標如何保持改變一、了解拖延症首先我們要了解拖延症,看它是如何引起的,以至於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不得不去尋求改變,否則生活就會陷入泥潭。
  • 戒不了的「拖延症」:抓住拖延背後的心理,才是改變的關鍵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立志要改變自己的拖延症,但是卻收效甚微的原因——不談心理,單純的矯正行為,基本上結果是無效的。① 拖延的核心情緒體驗:恐懼拖延症背後常常和恐懼困難、害怕失敗有關,這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除此之外,逆反心理也是常見的產生拖延的原因。
  • 拖延症媽媽,如何教育同樣磨蹭拖延的孩子?
    所以其實大部分人所謂的「拖延症」並沒有這麼嚴重,而是一種壞習慣而已。一般拖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1.事情比較難,不知道如何做,就會選擇暫時逃避不做。成年人是如此,孩子學習做作業等等、也是如此。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分析一下是不是不做也逃避不了?是不是不做自己心裡也不舒服?既然一定要做,不如早點去做,對成年人來說,做完了還可以反覆完善、思考如何能夠做得更好,對於學生來說、做完了還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思維決定行動,想要改變行動,需要先調整思維。
  • 終結拖延症
    一、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症1.什麼是拖延症「拖延」(procrastination)的拉丁字源的解釋,是「向前」(pro)加上「為明天」(crastinus)。拖延就是把重要的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的不好習慣。
  • 有效改善拖延症
    數據調查顯示,有7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情況。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調適科心理治療師楊啟璠表示,拖延症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疾病,更多的是行為能力的失調。拖延症有時其實並不是生理上的懶惰,更像是心理上的無法控制。 調整節奏改善拖延情況 拖延症是如何患上的呢?
  • 《終結拖延症》學習記錄
    「五步改變法」是認知方法中的重要武器,也是終結拖延症必不可少的流程。1,覺察。從自我意識中掙脫出來,從觀察角度審視拖延症,並梳理自己的拖延症症狀,做好終結它的心理準備。2,行動。需要用意志力控制拖延症,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比如一個周內,用意志力強迫自己扭轉拖延症,積極工作,完成任務。
  • 這比拖延症更恐怖
    因此,工作之後的拖延症,稍微收了一些。加上工作有輕重緩急,對於老闆交代的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這點數,心裡還是有的。可是,有拖延症並沒有消失,拖延的原因,只因為一個字,懶。懶,是人性。凡是跟人性有關的弱點,都很難改變。就像在股市裡,投資者對於股票漲跌的貪婪和恐懼,有些人,永遠都在追漲殺跌。最近,讀了一些關於拖延症的書。拖延症的本質,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的本質,是自我管理。
  • 焦慮情緒導致拖延,這些方法可以改善拖延症
    儘管科學家已經對「拖延症」的神經基礎有了 一定了解,但現有的研究尚不能證明,刺激大腦能否 改變拖延者的神經生物學特徵和行為特徵,從而根治 「拖延症」。不過,很多心理學家還是提出了一些可能 有助於減少拖延的行為幹預或情緒幹預方法。
  • 《拖延症心理學》讀書筆記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家《拖延症心理學》,作者是簡·博克、萊諾拉·袁,他們研究拖延症有30多年了。這本書要傳遞的核心是:遲緩習性既非惡習,也非品行問題,而是由恐懼引起的一種心理綜合症。也許也許我們自己就有拖延症,或許你身邊的人有拖延症,這本書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拖延症,以及克服拖延症的方法。那麼什麼是拖延症呢?
  • 如何終結學生的拖延症?
    班主任能如何幫助孩子們戰勝拖延呢?測測你的拖延症是什麼程度我就「拖延症」這個問題直接跟孩子們開誠布公地談:「同學們,你感覺自己做事拖拉嗎?」孩子們紛紛回應:「哎呀,就是喜歡拖拉。」我淡然一笑:「其實小到3歲小孩子,大到80歲老人,都可能會有拖延症,但是俗話說:拖拉不是病,但是拖起來要人命。」孩子們怔怔地看著我。「我們來測試一下自己的拖延症到什麼程度了。請同學們拿出筆和紙算分。」我開始出題。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簡而言之就是把重要和有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的不良習慣。拖延的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不斷縱容而滋生的。拖延症取義「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我們總是想著:「沒事沒事,今天不做還有明天呢。」然後理所當然的把時間用來應付瑣碎不重要的事情,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 拖延症真的會"廢"了一個人嗎?什麼是拖延?
    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什麼是拖延?拖延是一種病嗎?拖延是避免執行需要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的任務。通常為開始任務時習慣性或故意性的延遲,儘管知道它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後果。這是一種常見的經歷,在日常瑣事中我們總會有拖延的習慣,諸如提交工作報告或學習作業與他人打交道等任務。
  • 告訴你拖延症的6點危害,2種克服拖延症的特殊方法
    你有拖延症嗎?很多人可能都覺得自己或多或少會有拖延症,原來打算要做的事情,由於自己內心抗拒的想法,拖著拖著最後什麼都沒有做。什麼是拖延症?其實,輕微的拖延症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不是很大,因此,也被很多人忽略,但如果相對拖延症比較嚴重的人,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對生活的影響也是非常嚴重的。
  • 眾症時代:拖延症、囤積症、選擇障礙改變我們
    眾症時代  拖延症、囤積症、選擇障礙如何改變我們?  拖延、囤積、焦慮、注意力匱乏、「選擇障礙症」「親密關係恐懼症」「社交恐懼症」「語言學習狂熱症」……似乎突然之間,這樣古怪的病症在都市人群中大面積爆發。病因曖昧且無計可施。  實際上,這些「病症」處於某種心理障礙和真正的疾病之間。
  • 《拖延心理學》:拖延症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一旦我們計劃要做某一件事,但卻遲遲不開始的時候,就是拖延症犯了。這樣的場景大家是不是曾經有有過類似的體會?拖延症是怎麼產生的?在《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中告訴我們拖延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恐懼所以才產生了拖延行為。
  • 好書分享——《戒了吧,拖延症》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事情、很多習慣、很多愛好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許的改變,其實我很贊同書中的拖延症的定義,將之前的事情放置到明天。讀完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雖然只是用了一些簡易的例子說明,但是確實給我們這些生活在拖延症中的人很大的震撼。
  • 乾貨|深度分析拖延症背後的心理問題
    拖延症就像牙疼一樣,看似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但一旦任其發展,就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那麼,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患有拖延症呢?本文精選了豆瓣8.2分的《拖延症心理學》內容,再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大家主要分享兩個方面:拖延症的深層原因+解決拖延症的實用方法。全文大約4200字,閱讀需要7-8分鐘。
  • 嚴重拖延症,每天都焦慮到死?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症不是夢
    拖延症影響一個人的職場發展、親密關係、親情維護、健康鍛鍊。由拖延而產生深深的焦慮、不自信、自責,這種挫敗感,甚至會引發嚴重的抑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讓自己徹底擺脫拖延症呢?有!這就是拖延思維。用「現在馬上就做」的想法代替它,並且趕緊行動。拖延是一種習慣,而立刻行動也是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