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是怎麼說的?

2020-12-14 環球時報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了!

昨天晚上,世界衛生組織就是否要宣布中國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一事,再次召開了緊急會議。

最終,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這一疫情已經構成了「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不過,從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和社交帳號上發布的內容來看,總幹事譚德賽在宣布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同時,還在反覆強調一件事,即世界衛生組織做出這一決定,絕不是對中國沒有信心,而且恰恰相反,譚德賽認為中國為疫情防控做出的努力,尤其是中國的防控措施是前所未有的。

他甚至表示,中國為其他國家的防控設置了一個「新的標準」。

可既然譚德賽給予中國的評價如此之高,為何仍然要宣布新冠狀病毒的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呢?

譚德賽的說法是,如果這種傳染病傳播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公共衛生系統更弱的國家,其破壞是不可預測的。

「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幫助其他國家應對這種可能性」,他說。

因此,譚德賽表示,出於這一原因,他決定宣布新冠狀病毒的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並在此強調這絕不是因為中國發生的一切,而是因為其他國家在發生的事情。

「我們有信心中國能控制疫情,宣布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應被看成是對中國、中國人民和中國的行動的支持與感謝」,譚德賽說,「中國一直處在疫情的前線,很透明,希望中國成功,我們與那些被疫情影響了的中國人民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民同在」。

至於宣布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會對中國造成什麼影響,譚德賽表示目前沒必要採取會對國際旅行和貿易進行幹擾的措施,所有決策都應該基於證據並有持續性。而且鑑於中國的疫情防控很出色,世界衛生組織更不會懲罰中國,也不會建議並反對任何針對中國的旅行、貿易等限制措施。

他還特別強調,如果有的國家對中國採取了超過限度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是可以對這種國家問責的,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各國的決定都是基於證據、平衡地做出的,既不過緊也不過松。

另外,譚德賽還呼籲各國共享信息與合作,加速對於疫苗、療法和診斷辦法的研發,對抗謠言和虛假信息,並呼籲各國調動資源去發現、隔離和治療,以及阻止疫情的傳播。

此前,在世界衛生組織從做出這一決定前,中國內外的網民其實是擔心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因為他們害怕這會令中國的貿易和經濟發展被「卡住脖子」,並擔心會被一些國家刻意針對。但外國網民,包括不少醫學專家則認為,從疫情在其他國家發展的情況來看,世界衛生組織到了該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了。

不知從譚德賽如今的表態來看,雙方各自的擔憂,是否都能得到一定的緩解呢?

最後,耿直哥再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一機制的背景信息。

根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報導顯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一機制的誕生,源於2002年-2003年在中國爆發的SARS非典疫情,世界衛生組織需要有這麼一個機制去應對疫情在全球的擴散。

而自該機制自誕生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曾在應對5個國際疫情時宣布過「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包括2009年的H1N1病毒(豬流感)疫情,2014年的伊波拉疫情和脊髓灰質炎病毒疫情,2016年的扎卡病毒疫情,以及去年再次出現的伊波拉疫情。

不過,雖然世界衛生組織的創造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個機制是為了更好的控制一個疫情不在全球散播,但從一些西方媒體的報導來看,這個機制的效果是有一定爭議的。

比如根據加拿大CTV新聞網的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傳染病學專家Neil Rau就認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對防止疫情在國際上的傳播沒太大用處,因為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時,疫情其實早就已經擴散開來了,反倒是宣布「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後,會給處在疫情中的個人和當地經濟造成不便,甚至會令陷入疫情的地區和國家遭到偏見。

(截圖來自加拿大CTV新聞網的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的一篇來自美國喬治敦大學一位醫學法律專家的評論文章則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在決定採用這一機制時,往往不僅要考慮科學因素,還要考慮政治因素,因為宣布一個地方的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確實會給這個地方和相應的國家在出行和貿易,以及經濟和人權等方面帶來影響,甚至其他一些國家還會因此對陷入疫情的國家實施「恐慌性」的出行和貿易等禁令。

所以,這篇文章稱,世界衛生組織在宣布「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前,不得不反覆考量相關的政治和經濟後果。

(截圖來自《華盛頓郵報》的文章)

相關焦點

  • 新型肺炎被WHO列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該擔心什麼?
    譚德賽還與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瑞恩(Mike Ryan)一道,會見了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雙方同意世衛組織將儘快派國際專家來華。譚德塞於1月29日返回日內瓦後,隨即準備再次召開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重新判定疫情是否被納入「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WHO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什麼意思?
    來源:IdeaIsland本日即2020年1月30日的日內瓦時間13:30,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將再次召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突發事件委員會開會,會議將針對此次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有力措施控制疫情傳播——世衛組織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
    「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譚德塞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了配合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際衛生組織發布7條建議。在這7條建議的第一條中,譚德塞特別強調:「沒有理由採取不必要的措施幹擾國際旅行和貿易。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
  • 夏春:新冠肺炎疫情被列為「全球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會如何?
    來源:財經智識 核心觀點1、預計有九成可能,世界衛生組織會在北京時間1月31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 中國被列為PHEIC!但世衛組織表示對中國十分有信心!
    在聽取委員會意見後做出決定宣布中國疫情已經構成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世衛組織:不推薦任何國家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措施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指出,我們都應該對中國心懷感恩,如果不是中國的有效措施,現在海外將有更多的病例出現,世衛組織不推薦任何國家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措施。
  • 世衛組織成立獨立小組總結國際衛生領域應對疫情經驗教訓
    (抗擊新冠肺炎)世衛組織成立獨立小組總結國際衛生領域應對疫情經驗教訓中新社布魯塞爾7月10日電 日內瓦消息: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9日宣布成立獨立小組,回顧總結在世衛組織協調下國際衛生領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教訓。
  • Natural in Origin丨世衛組織確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麥可·瑞安當天在記者會上說,該組織多次聽取數位仔細研究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和病毒本身的專家的意見,確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瑞安表示,現在重要的是確定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這主要是為了更好了解新冠病毒以及病毒如何打破物種界限由動物傳播給人。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世衛組織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世衛組織,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世衛組織,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WHO只宣布過5次的「國際突發衛生事件」,到底是什麼?
    北京時間2020年1月24日凌晨,委員會發布聲明, 此事件尚未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並提出相關建議[1]。
  • 世衛組織:1月22日將召集緊急會議,評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該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將於1月22日在日內瓦召集緊急委員會會議,評估近期在中國及周邊幾個國家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就如何控制疫情傳播提出建議。
  • 宣布「國際突發衛生事件」,有哪些益處和潛在影響?
    突發事件委員會於北京時間今日凌晨發布聲明,本事件已經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並提出相關臨時建議[1]。
  • 一文讀懂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定義是什麼?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判定一項疫情是否達到 PHEIC,主要取決於以下三點。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進行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威脅程度的討論,而關注的核心就是對此次疫情是否現在劃入PHEIC(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判定。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考驗對外傳播能力
    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主要窗口,在國際輿論場博弈中的作用尤為重要。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高度關注度和影響力,往往能迅速成為國際輿論焦點,引發一系列對外傳播媒介事件。因此,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環境下,面對信息紛亂雜沓、真偽難辨,部分西方媒體伺機汙名化等現象,我國主流媒體對外發出中國聲音、表達中國立場、彰顯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的使命責無旁貸。
  •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高力醫生回答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提問
    問: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近期召開會議並宣布延長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狀態,您如何看待這一決定及相關建議?答:突發事件委員會由國際專家組成,負責在出現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時在以下方面向世衛組織總幹事提供技術建議:一事件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針對正受「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國家或其他國家的臨時建議
  • 新冠肺炎國際疫情形勢如何?世衛組織怎麼說?
    此次疫情的特點是具有不確定性,基於現有信息的各種分析說法不一。據悉,美國還將擴大對潛在感染者的搜索範圍。美國五大城市: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芝加哥和紐約的衛生官員將開始對一些有流感樣症狀的人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美聯社分析,新增病例數量近來持續波動,這既助長了人們對疫情可能得到控制的樂觀情緒,也提醒人們仍需保持警惕。
  • 世衛組織總幹事連發「一字推文」,15個單詞說了什麼?
    從抗擊疫情的角度來說,這些也正是譚德塞所一直倡導的,即全球合作、共同抗擊疫情。事實上,早在1月30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譚德塞就表示,「這是關於事實而非恐懼的時刻,這是關於科學而非謠言的時刻,這是關於團結而非汙名化的時刻」。
  • 山西新增4例,太原運城呂梁大同各1例,累計確診39例;世衛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地時間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主要基於中國感染者數量增加、多個國家都出現疫情兩個事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世衛組織將再度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評估疫情,中文媒體會視頻現已可看
    4月29日在世界衛生組織日內瓦總部舉行的例行媒體通報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提到,根據《國際衛生條例》,他將於當地時間4月30日再度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開會。評估大流行病的演變情況,並更新有關建議。
  • 世衛組織再警告
    歐美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多國新增病例屢創新高,政府不得不實施二次「封鎖」。世界衛生組織30日宣布,新冠疫情仍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將於30日宣布一項為期一個月的新「抗疫行動計劃」。愛爾蘭從10月22日開始再度實施全國「封城」措施。愛爾蘭衛生服務執行局執行長保羅·雷德10月29日表示,經過一周的全國「封城」努力,愛爾蘭的疫情出現了一些緩解趨勢,但這種趨勢還不穩固,不具有可持續性。
  • 世衛組織掌門人陳馮富珍將卸任:十年間果斷應對三場全球疫情
    2017年7月1日開始,特沃德羅斯•阿達諾姆博士將接替現任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陳馮富珍2006年11月9日當選世衛組織總幹事,2007年1月正式履職,陳馮富珍成為首位當選聯合國組織最高領導人的中國人,並於2012年5月獲得連任。在5月22日開幕的第七十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發表了「告別」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