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百度新聞

來源:IdeaIsland

本日即2020年1月30日的日內瓦時間13:30,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將再次召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突發事件委員會開會,會議將針對此次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如何處置疫情作出一些決策和建議。

鑑於目前網絡上很多關於中國將被列入「疫區國」,「經濟封鎖三年」等等模糊的信息,本公號想提供一點關於PHEIC的通俗易懂的解讀。

PHEIC —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官方定義如下:

WHO在本次會議中並不會使用「疫區國」概念。根據WHO官網的定義,也沒有關於PHEIC狀態的時間期限。事實上,根據前4次的宣布PHEIC的經驗,時間期限是根據具體疫情的控制情況來決定的,也就是WHO會宣布是否取消PHEIC的狀態,而不是一開始規定一個3個月或3年的期限。

Q:會議決策流程是什麼?

A:決策流程:1)由Emergency Committee(突發事件委員會) 的獨立技術專家和受影響的相關國家代表組成,給出最終「是」或「否」的意見;2)世衛組織總幹事有最終且唯一的決策權,即是否宣布中國疫情構成PHEIC。

Q:2020年1月23號第一次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會議中,專家的意見如何?

A:根據WHO官方新聞發布會現場視頻,當時委員會主席Didier Houssin教授說到內部專家的意見是「50:50」。反對宣布PHEIC的意見是「為時過早」,理由一是中國以外的確診案例數量並不多,理由二中國政府也在做出最大努力控制疫情。主席當時也指出,哪怕不宣布PHEIC,他們也會聽取很多專家的積極建議,更好地幫助各國應對疫情。

Q:如果宣布了PHEIC,WHO有什麼權限?

A:宣布PHEIC後,WHO協調組織國際社會應對疫情的權限擴大了。比如,WHO可以發布受影響國家是否應該限制與中國進行旅行或貿易的建議。注意,WHO只發出建議,而不是強制性的旅行禁令或貿易禁令。各國可以自行決定針對PHEIC的情形要如何應對。

Q:WHO理論上是非政治性組織,PHEIC的決策時是否只考慮技術因素?

A:其實並不是的。有全球衛生專家曾指出:WHO的現實中的決策很難排除政治及經濟的考量。2019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時,WHO也曾出於經濟等因素(比如可能造成邊境封鎖)的考量而猶豫過,沒有第一時間宣布剛果的PHEIC(當然最後由於疫情太過嚴重,還是宣布了)。參考2019年6月13日伊波拉病毒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記錄。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13-06-2019-emergency-committee-press-conference---14-june-2019

Q:突發事件委員會的目標是什麼?

A:不管是否宣布PHEIC,突發事件委員會的目標都是給出在儘可能減少對貿易和旅行的影響下控制住疫情的國際傳播的建議。

Ref: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0/01/26/who-held-off-declaring-wuhan-coronavirus-global-health-emergency-heres-why/

https://www.who.int/ihr/procedures/pheic/en/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life/2020/01/29/coronavirus-outbreak-whos-decision-explained.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44rs5R0Eo (2020/01/23WHO新聞發布會)

相關焦點

  • WHO只宣布過5次的「國際突發衛生事件」,到底是什麼?
    北京時間2020年1月24日凌晨,委員會發布聲明, 此事件尚未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並提出相關建議[1]。
  • 新型肺炎被WHO列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該擔心什麼?
    譚德賽還與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瑞恩(Mike Ryan)一道,會見了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雙方同意世衛組織將儘快派國際專家來華。譚德塞於1月29日返回日內瓦後,隨即準備再次召開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重新判定疫情是否被納入「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對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引起身體傷害的病人,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接診。  (5)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後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處置。  (6)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藥品、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 一文讀懂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定義是什麼?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進行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威脅程度的討論,而關注的核心就是對此次疫情是否現在劃入PHEIC(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判定。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考驗對外傳播能力
    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主要窗口,在國際輿論場博弈中的作用尤為重要。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高度關注度和影響力,往往能迅速成為國際輿論焦點,引發一系列對外傳播媒介事件。因此,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環境下,面對信息紛亂雜沓、真偽難辨,部分西方媒體伺機汙名化等現象,我國主流媒體對外發出中國聲音、表達中國立場、彰顯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的使命責無旁貸。
  • 蚌埠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指導和規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各縣、區政府根據實際需要,成立縣(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本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 淺議德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模式
    該系統包含「疾病預警和通報系統」「行政組織參與系統」「應急醫療系統」「社會組織與公民參與系統」「歐盟與國際合作系統」等若干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環環相扣共同組成了一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系統,並能夠讓有關治理活動獲得較好的效果。  「疾病預警和通報系統」是啟動「災害控制與管理系統」的「開關」。
  • 理論周刊 | 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論引導能力
    在這種形勢下,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政府信息公開和輿論引導,關係到能否取得抗疫最終勝利,關係到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社會的穩定,也關係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對此,在總結我國抗疫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協調好中央與地方、科學與政治、公民與政府的關係。
  •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意味著啥?
    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連日來,湖南、廣東、浙江、湖北、江蘇、河北等省份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那麼,究竟什麼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我國於2006年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表明,該應急機制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 備考資料-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上報?
    當我們遇到這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該如何處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什麼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 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 「臨床醫務人員」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
    1、參與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管理: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其他專業機構指導下,協助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排查,收集和提供風險信息,參與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制(修)定。2、有效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現和登記職責:醫療機構是監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哨點。如果在短時間內發現3例以上症狀相似的不明原因疾病的病例,經過初步了解發現病例間存在內在關聯,需要考慮存在不明原因疾病的突發,建議開展報病。
  • 將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是怎麼說的?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了!昨天晚上,世界衛生組織就是否要宣布中國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一事,再次召開了緊急會議。最終,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這一疫情已經構成了「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可既然譚德賽給予中國的評價如此之高,為何仍然要宣布新冠狀病毒的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呢?譚德賽的說法是,如果這種傳染病傳播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公共衛生系統更弱的國家,其破壞是不可預測的。「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幫助其他國家應對這種可能性」,他說。
  • 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基本醫療衛生-嶽西縣...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 8200餘人參加2019年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
    海關衛生檢疫人員引導該旅客至醫學排查室。實驗室快速檢測結果顯示,該旅客X病毒陽性。  機場海關立即啟動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向銀川市衛生健康部門通報信息。隨後,海關工作人員初步確定該旅客的密切接觸者名單,登記密切接觸者的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
  • 太原擬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辦公室
    本報8月4日訊(首席記者劉捷)隨著應急預案和預警機制的不斷完善,太原市衛生局將抽調專業人員,成立獨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辦公室。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太原市疾控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作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太原市已有4個縣市的疾控國債項目主體完工,並投入使用,這些新建的疾控大樓均配備了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擔負著太原市各類重大疾病、傳染病的控制和預防,同時初步建立起集信息、管理、指揮、救治一體化的應急處理體系。
  • 單位和個人有權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單位和個人有權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  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昨天通過《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條例》規定,北京市構建多病種綜合監測和症狀監測網絡,建設完善位於口岸、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的監測哨點,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政府可採取停工、停業、停課等措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等行為將受罰。
  • 四川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何為Ⅰ級響應?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而制定。
  • 王獻軍代表: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能力
    王獻軍代表——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能力■楊思聰  解放軍報記者  李建文習主席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 宣布「國際突發衛生事件」,有哪些益處和潛在影響?
    突發事件委員會於北京時間今日凌晨發布聲明,本事件已經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並提出相關臨時建議[1]。